人生下半場旅程中,《型男主廚三星夢》教我的三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因為特別篇最近在串流平台上線的緣故,又重看了一遍「グランメゾン東京 型男主廚三星夢」(又譯:天才主廚餐廳),這部劇是描寫法式料理廚師們為了競逐美食領域世界級評鑑「米其林指南」的頂級三星等級評價而努力的故事。

(延伸閱讀:知識工作者的表現該如何評判?從《型男主廚三星夢特別篇》的領悟

「型男主廚三星夢」的女主角早見倫子(鈴木京香飾),擔任法式餐廳主廚已30年,但在業界仍默默無聞,為了讓自己有所突破,前往巴黎希望可以進到法國第一的米其林三星餐廳「L'Ambroise」餐廳磨練,但被拒於門外。而木村飾演的天才主廚尾花夏樹則曾在巴黎創立「Escofille」餐廳,並獲得米其林二星評價,卻因夥伴的意外失誤,導致在餐廳用餐的法國外交官食物敏感嚴重發作,名譽受損餐廳倒閉,事業跌入谷底一蹶不振。

感覺已經步入中年的這兩位廚師面這樣的挫折應該只能認命了,但基於對於料理的熱愛以及希望在料理的世界能夠帶給食客極致味覺享受的心,在追尋看似不可能達成的目標的過程,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了新的機會與高峰。

你可能會說「這是日劇啊,當然很熱血啦」,我不會天真的跟你說每個人都能夠如劇中角色般從魯蛇變溫拿,但是現在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根據估計如果目前四十歲的人,有五成機率活到九十五歲;如果目前二十歲的年輕人,將有五成機率活超過一百歲。所以不管現在你覺得自己人生過得怎麼樣,你都還有一段夠長的歲月,去為自己的人生追求下一個機會絕對不會嫌晚。

如果說「型男主廚三星夢」帶給嘗試發展人生下半場的我一些啟發,我覺得是:

1. 大膽設定具有挑戰性的明確目標,逼出自己所有潛能

在劇中,這兩位看似沒有太多機會的中年廚師,並沒有只是打安全牌的幫自己設定保守的目標,而是直接告訴自己與全世界「要拿,就要拿下三星!」,也因如此,事情就變得單純了—就是要想辦法把料理跟服務做到最好,沒有任何可以鬆懈、可以將就之處,只能拼盡全力。

如同管理大師約翰克里斯汀生在其著作《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提到的「百分之百的堅持,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這句話看似不合理,但大師的意思是:如此你就不必去思考「是哪部分可以放棄?」或「為什麼不是97%?如果96%怎麼樣?」之類的問題。就是依照自己的原則與標準去做就是。

我輩中年,在人生的前半段,或多或少也都經歷了年輕時滿懷熱情與理想,但隨著年歲增長漸漸向現實低頭、對情勢妥協的歷程。如果在人生下半場還不願,不敢重鼓勇氣挑戰自己的能耐,那麼也只是注定延續既有的生活方式罷了。

延伸閱讀:絕對不是「想太多了」,用第二曲線的框架思考人生下半場越早越好


2. 調整心態,歸零重煉

劇中的倫子在30年的廚師生涯裡,也有一兩項自己覺得得意拿手的料理,但是當她實際嚐到夏樹的絕妙廚藝之後,知道自己以為已經做得很好的菜比起真正的頂級廚師的手藝還是差一大截,雖然一開始哀嘆自己的才華不夠,但是在立定了要挑戰三星的目標之後,倫子就專心致志地歸零,從新開始發展出自己的料理style,也因如此,才可以在最後用屬於她自己獨創的海鮮料理,在不依賴夏樹的情況下,成功贏得米其林秘密客評審的青睞。

也許你我也和倫子一般,覺得自己這二三十年來已經身經百戰,但是在面對人生的重啟時,不妨在既有的基礎下把心態歸零,重新累積符合這個時代必須要有的能力,在人生的「第二曲線」幫自己走出另一段高峰。

延伸閱讀:中年轉型,是挑戰?還是禮物?把握機會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3. 找到互補且志同道合的夥伴同行,才走得通

在「型男主廚三星夢」裡,固然兩位主廚很重要,但是在發展頂級料理的過程裡,也需要有嫻熟各種材料與烹調法的二廚幫助縮短試錯的過程、有天份不被框架限制的年輕廚師為菜色帶來新意,以及甜點師、侍酒師、人情練達的侍應總管,甚至是能力有待磨練的實習生,分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共同提供食客最佳體驗。絕對不是一場one man show。

在新一段的人生探索過程裡,我相信也絕對不應該是一段孤獨之旅,透過在社群上的連結、分享、互助,才能讓對我們來說沒有過往經驗可循也沒有長輩、前輩可以仿效的這段路走得通、走得久。

延伸閱讀:中年轉型過程不需要獨自面對,善用「同儕支持團體」,成為彼此的神隊友


人生之旅,中年不過是其中的段落,就像拿到米其林三星只是開始,要持續維持不墜更是另一種層次的挑戰。仔細想想,還不到可以言退、言休的階段呢。

-----------------

想為自己開展第二人生嗎?讓「人生轉型工作坊 2.0」幫你梳理方向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一切還順利,卻總有種「心空空的」感受;想改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這並不是你獨有的疑問,而是無數中年人的共同感受:「我究竟是誰?」、「我為了什麼努力?」「難道一生就這樣了嗎?」

別讓這些疑問停留在心中影響你!小班制的《人生轉型工作坊2.0》是老查專為中年人設計,透過引導與討論、反思,幫你打開新視野,找回動力,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中,帶你從盤點過去、檢視現在、未來描繪與制定計畫,3大階段讓你撇除心中雜音,梳理雜亂思緒,幫自己找回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報名連結:https://senior.104.com.tw/c/674feebb4432c5060ebcbe74




avatar-img
28.8K會員
186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人生上半場發展到某個階段,或許也會浮現出生活需要改變的跡象,像是:持續的無力感或不滿足、覺得自己缺乏動力或精力、幻想不同的生活或工作方式、嫉妒他人的生活或成就... 若常出現這樣的感受,也許意味著自己期待做出改變。這是尋求不同可能性的第一步。可以花些時間深入反思,探索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目標。
50歲後,你想怎麼活?一般都說『中年危機』,中年是個「夾心」時期,在自己的父母與子女間夾心、在上司與部屬間夾心、在年輕與衰老間夾心。 但到了五十歲這個階段,若轉念為以「我」為主,為自己而活,在工作與家庭的重擔稍稍減輕,也還有充裕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實現夢想,成為人生中最快樂、最閃亮的「自在期」。
《覺醒中年》作者詹姆斯霍利斯博士是榮格心理學專家,在35歲時曾因中年危機而陷入憂鬱,卻成為他啟動中年轉型的契機。《覺醒中年》探討我們如何在中年之後的生命階段找到真正的成長和滿足,引導讀者認識並超越表面成功背後的空虛,探究內心深處的需求,定義與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下半場」,克服焦慮,啟動第二次人生。
提醒我們「需要有些改變了」的跡象像是: ・ 經常因小事感到不耐煩、缺乏愉悅,可能是潛意識在提醒你,現有的生活方式已不再適合自己。 ・ 在工作或社交場合中感到缺乏歸屬感,覺得自己在扮演一個不屬於自己的角色,。 ・ 對以前熱愛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感覺自己沒有目標,可能是內心正在渴望要有新的挑戰或轉變。
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宣告「孤獨是一項迫切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影響的不光是心理狀態,對身體健康也有危害。 孤獨的外在因素包括搬家、換工作、轉學或失去親人等,而內在因素則較為複雜,例如社交恐懼與焦慮、嚴重自卑感,擔心他人對自己持批判態度;還有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他人相處等。 你了解自己的孤獨程度嗎?
《我要的新人生》從日本整理教主伊藤麻里惠的整理哲學出發,進而延伸到對於人際關係、工作、生活種種變化的思考,書中這麼說:「面對回不去過去的事實,不少人下定決心積極求變。實際上,我們都已經負擔太多,比起努力向外追求更多,不如重新整理你的人生,留下你真正需要的能力與裝備,走向輕盈且豐盈的新人生。」
在人生上半場發展到某個階段,或許也會浮現出生活需要改變的跡象,像是:持續的無力感或不滿足、覺得自己缺乏動力或精力、幻想不同的生活或工作方式、嫉妒他人的生活或成就... 若常出現這樣的感受,也許意味著自己期待做出改變。這是尋求不同可能性的第一步。可以花些時間深入反思,探索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目標。
50歲後,你想怎麼活?一般都說『中年危機』,中年是個「夾心」時期,在自己的父母與子女間夾心、在上司與部屬間夾心、在年輕與衰老間夾心。 但到了五十歲這個階段,若轉念為以「我」為主,為自己而活,在工作與家庭的重擔稍稍減輕,也還有充裕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實現夢想,成為人生中最快樂、最閃亮的「自在期」。
《覺醒中年》作者詹姆斯霍利斯博士是榮格心理學專家,在35歲時曾因中年危機而陷入憂鬱,卻成為他啟動中年轉型的契機。《覺醒中年》探討我們如何在中年之後的生命階段找到真正的成長和滿足,引導讀者認識並超越表面成功背後的空虛,探究內心深處的需求,定義與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下半場」,克服焦慮,啟動第二次人生。
提醒我們「需要有些改變了」的跡象像是: ・ 經常因小事感到不耐煩、缺乏愉悅,可能是潛意識在提醒你,現有的生活方式已不再適合自己。 ・ 在工作或社交場合中感到缺乏歸屬感,覺得自己在扮演一個不屬於自己的角色,。 ・ 對以前熱愛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感覺自己沒有目標,可能是內心正在渴望要有新的挑戰或轉變。
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宣告「孤獨是一項迫切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影響的不光是心理狀態,對身體健康也有危害。 孤獨的外在因素包括搬家、換工作、轉學或失去親人等,而內在因素則較為複雜,例如社交恐懼與焦慮、嚴重自卑感,擔心他人對自己持批判態度;還有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他人相處等。 你了解自己的孤獨程度嗎?
《我要的新人生》從日本整理教主伊藤麻里惠的整理哲學出發,進而延伸到對於人際關係、工作、生活種種變化的思考,書中這麼說:「面對回不去過去的事實,不少人下定決心積極求變。實際上,我們都已經負擔太多,比起努力向外追求更多,不如重新整理你的人生,留下你真正需要的能力與裝備,走向輕盈且豐盈的新人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PI Restaurant,位於台中南屯區。這家餐廳的主廚曾在知名的樂沐及FORE餐廳工作,帶著豐富的烹飪經驗和專業知識。餐廳的特色在於將柴燒和分子料理的技巧巧妙結合,呈現出精緻且獨特的菜餚,更榮獲了「2023台中米其林入選餐廳」。 ▋PI Restaurant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大進街37
比目魚波浪麵。這道菜的菜單只用英文寫著材料,但是白肉魚、奶油醬、菠菜的組合,卻是傳統的佛羅倫斯料理,據說菠菜是梅蒂奇凱薩琳的最愛,這位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梅蒂奇家族的公主,嫁到法國皇室後,帶了許多托斯卡尼的食材到法國,佛羅倫斯許多有關波菜的料理,都會直接冠上費歐倫蒂娜fiorentina 的名字
老吳對湖有一種熱愛,之前我們去杭州短住兩週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去西湖邊逛逛,逛到後來我一聽到西湖就搖頭。 去到河內,他還是一樣對湖這件事念念不忘,直接訂了個飯店是在還劍湖旁邊,走路只要5分鐘,就是過個馬路就到的距離。 還劍湖在河內的舊城區的市中心,走路10分鐘就是St.Joseph’s Cathed
PI Restaurant,位於台中南屯區。這家餐廳的主廚曾在知名的樂沐及FORE餐廳工作,帶著豐富的烹飪經驗和專業知識。餐廳的特色在於將柴燒和分子料理的技巧巧妙結合,呈現出精緻且獨特的菜餚,更榮獲了「2023台中米其林入選餐廳」。 ▋PI Restaurant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大進街37
比目魚波浪麵。這道菜的菜單只用英文寫著材料,但是白肉魚、奶油醬、菠菜的組合,卻是傳統的佛羅倫斯料理,據說菠菜是梅蒂奇凱薩琳的最愛,這位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梅蒂奇家族的公主,嫁到法國皇室後,帶了許多托斯卡尼的食材到法國,佛羅倫斯許多有關波菜的料理,都會直接冠上費歐倫蒂娜fiorentina 的名字
老吳對湖有一種熱愛,之前我們去杭州短住兩週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去西湖邊逛逛,逛到後來我一聽到西湖就搖頭。 去到河內,他還是一樣對湖這件事念念不忘,直接訂了個飯店是在還劍湖旁邊,走路只要5分鐘,就是過個馬路就到的距離。 還劍湖在河內的舊城區的市中心,走路10分鐘就是St.Joseph’s Cathed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想像自己二十年後的生活,成為一個帥氣的大哥哥,收入豐厚的大廚,並且已經結婚並有兩個孩子。文章充滿了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努力的期許。
那到底,如何延長中年? 不需要求神問卜、吃齋念佛,但需要遠見,在三、四十歲時,願意為自己有品質的老後奮戰。 一、防止3種「殺手級」的老化 科學已經發現,健康不臥床的長壽,關鍵在於自理能力。 提前預防心血管、腦神經、肌肉骨骼的3種老化威脅,也就遠離腦中風、失智和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就多掌握了獨
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首要最重要的是健康與身體議題 年過30以後開始感覺的與年少時的體感已經不同 以前課堂把我們的作息安排得好好 何時吃飯、何時運動 之後30歲的人生就是靠自己的經營 如何把自己經營好 這個課題其實滿艱深的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與不適合自己 並非高價的物品就適合自己 不管事保養品、健康食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心靈不雞湯—30歲的他,最終活成了他想活的樣子嗎?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想像自己二十年後的生活,成為一個帥氣的大哥哥,收入豐厚的大廚,並且已經結婚並有兩個孩子。文章充滿了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努力的期許。
那到底,如何延長中年? 不需要求神問卜、吃齋念佛,但需要遠見,在三、四十歲時,願意為自己有品質的老後奮戰。 一、防止3種「殺手級」的老化 科學已經發現,健康不臥床的長壽,關鍵在於自理能力。 提前預防心血管、腦神經、肌肉骨骼的3種老化威脅,也就遠離腦中風、失智和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就多掌握了獨
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首要最重要的是健康與身體議題 年過30以後開始感覺的與年少時的體感已經不同 以前課堂把我們的作息安排得好好 何時吃飯、何時運動 之後30歲的人生就是靠自己的經營 如何把自己經營好 這個課題其實滿艱深的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與不適合自己 並非高價的物品就適合自己 不管事保養品、健康食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心靈不雞湯—30歲的他,最終活成了他想活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