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自己在年輕時,要嘛處在面對工作、生活中挑戰的拼搏狀態,要嘛是日子相對平順,可以放鬆的享受人生狀態,並不會對生活有太多感觸,注意力都放在外在的生活條件上。
到了中年,該經歷的也都經歷了,該做的人生選擇也都決定了。但偶而感受到心中或有一絲不滿意或不安,一開始會選擇忽視,告訴自己這只是短暫的情緒波動。但後來發現,這些感覺其實是內心深處的提醒,自己生活中某些方面需要改變。當開始傾聽內心的聲音,就開始了通往改變的第一步。
提醒我們「需要有些改變了」的跡象,可能會展現在某些內心的不適感,像是:
這些感受,若不是偶一為之,而是時不時就在心中浮現,不要覺得自己「想太多了」,就值得深入探索。另外提醒中年朋友的是:也許有人會用追劇、購物等簡單方式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但應該花些時間與內心這些未必舒服的感受共處,去發現自己深層的想法。
一旦辨識到這些跡象,下一步可以嘗試進行深度的反思,對自己當前的生活進行深入的檢視,認真分析自己的感受以及這些感受的來源。以下是一些可以幫助自我覺察的問題:
透過反思這些問題,可以逐步釐清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找出那些讓你感到不快的根本原因。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時間,也需要給自己獨處思索,與自己對話的情境。但這是邁向更幸福生活的關鍵一步。
當一下子要做出重大改變,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各種挑戰和阻力,像是風險和不確定性、對失敗的恐懼、來自身邊人的質疑或反對意見等,因而會動搖你的決心,讓改變不了了之,所以比較適合的方式是:從小行動開始。
所謂的「小行動」,也許用一個簡單的方式來形容,就是每週用2~5小時,在平日的晚間或週末就可以挪出的時間就可以做到的事。怕沒有時間嗎?你可以觀察一下你自己每天使用手機的時數(一般人平均每天在4小時以上)或看影片、追劇的總時長,就會發現要挪出這樣的時間是做得到的。
一開始的「小行動」可以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固定運動、讀一本與工作或興趣相關的書、每天進行冥想或正念練習、報名線上課程學習新技能、規劃健康飲食計畫並自行烹飪、與朋友或家人定期聚會 、清理與整理生活空間幫自己斷捨離、開始寫作或寫日記,藉以反思生活或釋放情緒,或是參加與自身興趣相關的社群或工作坊…
這樣的小行動看似不起眼,但有句話說「摸著石頭過河」,當改變開始之後,很自然的你會因而產生更多想法,進而做出更明確的計畫與改變。當開始採取行動並持續投入時,會發現自己的生活逐漸發生變化,感受到內心的平靜感和滿足感因而增強,重獲對生活的掌控感與主導權。在享受過程中的小成就同時,也強化自對於改變保持正向的態度和持續的動力。
(原發表於「104高年級」【老查的中年級觀察】中年轉型,從察覺自己希望改變的念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