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不是壞掉了,而是太久沒有被「好好放鬆」
最近孩子常說:「我明明沒做什麼,怎麼還是覺得累?」有時是補完習後的週末,有時只是放學回家,吃了飯,坐著,沒寫功課也沒運動,卻突然說:「我好煩,我不知道怎麼讓自己舒服一點。」
他不是偷懶,他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讓自己好起來。
而我心裡突然浮現一句話——
「其實,大人也一樣。我們也還在學,怎麼跟自己的自律神經,好好相處。」

自律神經,掌管著你不說話時的情緒,還有你說不出口的疲憊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
- 明明沒做什麼,心卻煩得很;
- 一整天都在趕事,回到家卻沒辦法放鬆;
- 看起來在休息,實際上腦子一刻也沒停。
這不是壓力太大、也不一定是身體出問題。
很多時候,是你的「交感神經」一直沒退場,副交感神經來不及上台。
什麼是交感、副交感神經?
用一句話說就是:
- 交感神經:讓你打起精神、專注、應對挑戰。
- 副交感神經:讓你放鬆、修復、真正休息。
他們像一組搭班表的雙人舞者,一個主動衝鋒,一個負責安撫。
只有他們輪流上場,身體才會有節奏、心情才會穩下來。
但現在的生活節奏,常常是:
- 一醒來就進入「開戰模式」;
- 吃飯時還在想工作、想考試;
- 洗澡時滑手機,躺床上還捨不得關燈。
結果是:交感神經24小時輪班,副交感神經根本沒打卡。
放鬆,不是「不動」,而是願意慢下來、讓身體知道「沒事了」
我跟孩子說:「有時候,不是你不夠努力,是你太習慣撐著了。」
我們一起練習:
- 吃飯時不講話、不看螢幕,專心感受咀嚼的節奏;
- 洗澡時不快轉流程,而是慢慢感受水流;
- 睡前不滑手機,改聽點音樂或靜靜呼吸五分鐘。
這些聽起來小事,但都是邀請副交感神經回來的方式。
慢慢地,他開始發現:「原來我不是真的累,是太久沒有真正休息了。」
結語:照顧自己,不是拚命撐,而是學會交替節奏
親愛的你,
不管你是孩子,還是還在忙著做大人的你, 請你記得——
「穩定,不是撐住,而是有節奏地放過自己;
健康,不是不累,而是知道累了能慢下來。」
我們的身體不是一台只會前進的機器,
它是一個會說話的朋友, 它用疲倦提醒你:「該換班了」, 用煩躁告訴你:「我還沒真正放鬆」。
希望你早點知道,
與自律神經好好相處,是一輩子的課,沒有人天生會,
但你願意學,就是給自己最深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