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飲食心理學》讀後記:先壓力飲食,再砸錢買理想體態? — — 當補償行為成為壓力的出口

更新於 2024/09/26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你知道為什麼人們時常砸錢買健康嗎?

《過度飲食心理學》作者基瑪﹒卡吉兒(Kima Cargill)是臨床心理學教授,她的研究主軸,是關於注重消費的富裕文化,如何影響過度飲食、以及補償形式的消費行為。

讀了卡吉兒教授的著作,其中有一些案例,啟發我寫出佳琳的故事。


佳琳的故事:一個現代人的生活側寫


佳琳,今年40歲,工作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薪水也不錯,只是每天工作忙完,都很晚吃飯,晚吃就會特別想吃鹽酥雞、來杯啤酒,慰勞一下自己,週末則是跟家人朋友去美食探店,放鬆一下。

她的生活看起來很日常,內心深處卻充滿沒有說出口的壓力和矛盾。(警訊1)

對於很多和佳琳一樣忙碌的女性來說,生活中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每當工作壓力迎面襲來,佳琳就會控制不住地想吃東西 — — 甜點、炸雞、夜市小吃,那些食物可以瞬間撫慰她的焦慮,讓她感覺好一點。(警訊2)

然而,大吃過後不受控制的感覺總是揮之不去。(警訊3)

她心裡總是告訴自己:「明天就開始節食!」但這樣的「明天」從來沒有真正來到。(警訊4)

這種熟悉的場景,是否讓你也想起自己的掙扎呢?


充滿藉口的內在對話


佳琳常常在鏡子前看自己越來越寬的腰圍(中央型肥胖 a.k.a. 內臟脂肪),無奈地嘆口氣:「唉,我都40歲了,新陳代謝變慢,根本瘦不下來。」(警訊5)

當朋友真心推薦健康飲食或運動,她總是笑笑:「我都試過啦,真的沒用,飲食已經很節制了,而且工作忙的時候哪有時間健康飲食?只要忙起來,運動一暫停,腰圍就胖回去了。」(警訊6)

佳琳的內在對話,讓自己心安理得地停留在原地,行動總是顯得遙不可及。


用砸錢代表下定決心


佳琳對健康和良好體態的渴望,仍然是巨大的。她總是在想要買什麼,可以「重生」般地變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樣?(警訊7)

所以她常花大錢買看起來健康的產品,包括減肥食品、保健商品、高價健身課程,甚至搜尋各種新穎的減脂療程。

這些消費行為,讓她感覺自己正在積極改變。

信用卡刷下去那一刻,似乎就花錢買到了健康,問題會神奇地消失。(警訊8)

然而,每次看見體重計、體脂計的數字依然高高在上,她又陷入深深的無力感。(警訊9)

raw-image



如何用心理學破解這些警訊?


針對佳琳故事中的9個警訊,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些行為背後的迷思,並且試著破解。


警訊1:內心深處充滿壓力和矛盾


心理學分析:

佳琳的情緒、壓力並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尤其在現代社會,人們對完美的標準越來越高,工作賺多少?去哪裡度假?買房了沒?朋友多不多?外觀打理得如何?體態優美嗎?個人品味如何?……這些多重壓力把我們壓得死死的。

然而很少人學過,如何好好表達或處理這些情緒和壓力,而壓力荷爾蒙卻會促使我們尋找高糖、高熱量、快速吸收的飲食,一旦口感和熱量的滿足感從口腹送到大腦,焦慮就會立刻被平復下來。

但是這沒有太大幫助,因為只要一兩個小時後血糖下降,明天又趕另一個工作的死線……焦慮很快就又升高了,這個時候佳琳就會再次選擇食物作為情緒的出口。


破解迷思練習1:

學習覺察(aware)自己的情緒,並找到更健康的紓壓方式,而不是只有「吃」單一一種紓壓方式。


警訊2:用食物撫慰焦慮


心理學分析:

這可能是「壓力飲食」(Stress Eating)或是「情緒飲食」(Emotional Eating),這兩者有重疊之處,不完全相同。

藉由食物的美味與熱量,可以帶來放鬆愉悅的感受,這是正常的。但壓力飲食是更進一步,依賴飲食來放鬆,只要有壓力就吃,長期下來就會形成「壓力-吃」的連結。

而情緒飲食,是藉由吃的行為,讓佳琳暫時不去注意焦慮、空虛、一事無成、沒人愛我等揮之不去的空洞感,長期下來就會形成「負面情緒-吃」的連結。

壓力飲食和情緒飲食的行為模式,只能在很短暫的時間內帶來愉悅感,或掩飾空洞感,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還可能加重對食物的依賴,甚至討厭做這種事的自己,而且還得接受隨之而來的身體負擔,包括精神時好時壞、容易疲勞、體脂肪過度囤積等。


破解迷思練習2:

可以練習辨識壓力飲食和情緒飲食的觸發點,打斷「壓力-吃」或「負面情緒-吃」的自動化行為,嘗試建立其他的情緒調節方式,利如深呼吸、冥想或短暫離開引發壓力或情緒的環境,讓對食物的渴望慢慢降下來。


警訊3:大吃後的不受控制感

心理學分析:

大吃過後的罪惡感或不受控制感,常伴隨著「食物悔恨」(Food Regret)和「失控感」,這是因為佳琳無法在當下處理情緒,只能轉而過度飲食。

長期下來,這種行為模式會強化「吃-悔恨-覺得自己不夠好-空洞感-吃」的惡性循環。到後來,即使有時候只是想好好吃,卻仍然怕吃了以後會不會後悔?搞得情緒越來越複雜。


破解迷思的練習3: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可以幫助佳琳改變這種循環,從根本上調整對食物和自我的看法,學習如何在飲食前先停下來思考「吃-悔恨-覺得自己不夠好」這個連結到底有合理嗎?也可以練習踩剎車,減少自動化地進行「空洞感-吃」的補償行為。


警訊4:「明天再節食」的拖延心態

心理學分析:

明日復明日的這種自我對話,屬於「自我挫敗行為」(Self-Handicapping),利用拖延或推遲的方式來迴避面對自身問題。

這讓她感覺自己未來會改變,但實際上現在卻不願真正付諸行動。


破解迷思練習4:

利用行為啟動策略(Behavioral Activation),佳琳可以學習從小的行動開始,比如今天少吃一點,而不是等到「明天」再做。這有助於打破拖延和自我挫敗的惡性循環。


警訊5:「新陳代謝變慢」的藉口


心理學分析:

佳琳的想法反映出她「外控信念」(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的傾向,在外控思考模式中,一個人會認為自己對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方面(如健康、體重)的控制力有限,並將責任歸於外部的、不可改變的因素。

在這個例子中,她認為年齡和新陳代謝是無法改變的阻礙。這也是一種常見的逃避策略,用來合理化自己的現狀。


破解迷思練習5: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當中,有一個方法是「現實檢驗」(Reality Testing)

什麼是現實檢驗呢?就是去了解真實的狀況。

關於代謝,最新研究發現,人從成年到老年(20–65歲),代謝下降速度非常平緩,不能當作變胖的藉口。

建議下次佳琳要找藉口的時候,先做一下現實檢驗。

事實上,醫療人員在衛教正確觀念的時候,聽演講的我們常會驚嘆:「原來以前以為的都是錯的!」因為醫療人員演講的內容,都是在幫民眾做醫療觀念的現實檢驗!!!


raw-image


警訊6:對健康建議的抗拒


心理學分析:

佳琳對健康建議的抗拒是典型的「治療阻抗」或「抗拒治療」(Treatment Resistance),她不願面對改變的挑戰,可能是因為恐懼失敗或對過往努力無效的無力感。

很多人都因為害怕失敗,所以拒絕健康行動。

你的內在對話也是常常告訴自己你會失敗嗎?


破解迷思練習6:

動機性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能有效幫助佳琳重建對改變的信心,並逐步打破她對失敗的恐懼,讓她願意嘗試新的改變方式。

動機性晤談一大重點是看見行動與目標的關聯,真正朝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簡單來說,你可以試著自己做做看:

(1) 拿出一張紙,對摺

(2) 先在紙的右半寫出你的健康願望

(3) 接著在紙的左半寫出你的健康行動

(4) 然後連連看,哪一個行動會連結到你的願望呢?

(5) 如果行動可以連結到願望,恭喜你

(6) 如果行動無法連結到願望,也恭喜你,我想你知道問題出在哪了


警訊7:用消費來代表改變的決心


心理學分析:

這是一種「魔術子彈思維」(Magic Bullet Thinking,或者就叫做Magical Thinking),期待問題在消費後就可以像變魔法一樣消失。


破解迷思練習7:

佳琳需要了解,健康不是單靠消費能獲得的。

試著了解科學觀點,可以幫助她判斷哪些健康行為才是有科學根據的,並學習調整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習慣,而非冀望購買產品就能解決問題。

如果光靠產品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話,日本厚生省不會把肥胖稱為「生活習慣病」,現代人也不會有「文明病」。

世界上有魔法嗎?我不知道。但至少我確定自己不是灰姑娘。


警訊8:刷卡買健康的錯誤認知


心理學分析:

看到健康產品就刷卡購物,然後期待產品快速寄來,這反映出一種「立即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心態,亦即希望透過消費來立即滿足渴望。

但是這個購物的渴望跟想要健康可能沒關係,只不過是習慣用消費來感到滿足。

而且還要注意這個刷卡的滿足感多巴胺(Dopamine)降得很快,在佳琳收到產品時已經沒有足夠的多巴胺反應讓她開心了,此時又會重複「刷卡買健康-感覺滿足」的行為,最終一無所獲。


破解迷思練習8:

心理師可以引導佳琳建立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的習慣,例如有做到健康行為,才犒賞自己,而且犒賞可以選擇食物以外的美好事物,例如泡溫泉、買衣服、做芳療,好好放鬆一下。

重點是,不一定什麼心情都要跟食物連結!

執行健康行為,佳琳並沒有虧欠自己吧?!想當然也沒有所謂「用食物來補償」這種事,邏輯就是這樣。


警訊9:看到體重計數據的無力感


心理學分析:

每次站上體重計時,看到體重計數據就感到沮喪,並認為自己失敗了,這種想法反映的是一種「全有或全無」(All-or-Nothing Thinking)的認知偏誤。

佳琳將事情簡化為兩個極端,要嘛完全成功,要嘛徹底失敗。體重計上的數字被當作衡量她努力的唯一標準,而忽略了其他健康上的進步(例如體能增強、飲食習慣的改善)。

這種單一的思維模式,很容易讓人感到無力,甚至放棄進一步的努力。


破解迷思練習9:

佳琳需要學習的是重新定義成功標準,減重或健康行為的成功與否並不只是體重計上的數字。

我們可以用多種面向,來定義健康行為是否帶來進步,例如體力變好、改善飲食習慣、學會照顧自己、變得有自信或耐力提升等,看到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健康,重新找回對自我健康的掌控感。


Ann心理師的結語


這些心理學視角能夠幫助佳琳以及許多面臨相似困境的人們,重新理解自己的行為和心理模式,進而找到改變的動力和方法。

佳琳的故事並非個例,這正是許多人在面對健康和體重問題時的掙扎縮影。


我們常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陷入自己製造的藉口和錯誤的行為中。


唯有真實面對自己,改變那些深植的心理偏誤,才能找到通往健康的正確道路。

當你再一次感到無助、迷茫時,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真的在為健康努力嗎?還是只是停留在尋找藉口的舒適圈?

附註:佳琳的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非常正常,因為我們現代人就是這樣過生活。


免費訂閱我的心身健康電子報:https://bit.ly/AFNBlog


閱讀更多


  1. 【Ann’s飲食心理筆記 (1)】我為什麼會有壓力進食?了解科學,接納自己

2. 【內在小孩】(1) 你也有受傷的內在小孩嗎?也許你拒絕更健康是在保護他

3. 越早破解越好的減重迷思 (1)【單一飲食減重法的邏輯謬誤】錯在哪裡?

4. |心理師的減重之旅 (1)|從旅程結束的地方開始說起|

5. 【兒童食育現場 (1)】初心/修復斷裂的連結,重建孩子與食物的滋養關係







|臨床心理師|園藝治療師|健康體重管理師|媽媽|書寫從理工女出身轉醫療人員,失去健康與自由又重拾回來的故事|也寫理財心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用營養補充品取代正餐來減重,是一種極端的減重方法。想像一下,你想吃營養補充品一輩子嗎?通常是想著「減重成功就不用再吃了」對吧?用營養補充品取代正餐來減重,是一個只能短期執行的行為,沒有學會長期如何過平衡的生活,可以想見恢復飲食後復胖的可能性很大。
每逢佳節假期過後,不少人都會搜尋減重菜單。不過網路上諸多減重菜單,如果真的照著吃,都有邏輯謬誤的問題,而且還不只一種邏輯謬誤。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討論「吃很少」的減重方法,有哪些邏輯謬誤呢?
用營養補充品取代正餐來減重,是一種極端的減重方法。想像一下,你想吃營養補充品一輩子嗎?通常是想著「減重成功就不用再吃了」對吧?用營養補充品取代正餐來減重,是一個只能短期執行的行為,沒有學會長期如何過平衡的生活,可以想見恢復飲食後復胖的可能性很大。
每逢佳節假期過後,不少人都會搜尋減重菜單。不過網路上諸多減重菜單,如果真的照著吃,都有邏輯謬誤的問題,而且還不只一種邏輯謬誤。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討論「吃很少」的減重方法,有哪些邏輯謬誤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妹妹因工作壓力及飲食習慣導致胃部不適,最終透過中醫治療和生活習慣調整改善了病情。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她的腹脹與胃酸逆流症狀得到了明顯的緩解,生活質量有所提升。醫師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調理,並提醒大家要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Thumbnail
身為一個可愛的亞斯女孩(是的,我有外貌優勢),減重已經融入我的日常,當進入體重控制的階段,飲食的選擇就是關鍵。想詢問大家,減重的時候,你的飲食選擇是根據哪些「原則」來判斷呢?你「判斷」的依據來源是哪裏呢? 如果我們今天,選擇不用花費的斷食方式(俗稱168斷食,娜娜在這個爆紅前,目睹同事調整好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獻給付費會員下篇,記錄了我的減肥心得及各項花費,希望能對長期關注減肥的你們有些許幫助。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開心時才會長胖,心廣體胖嘛,心情好自然胃口好,吃得特別多,尤其出外旅遊,看到各種特色美食能不吃嗎?然而,朋友卻告訴我,他在不開心時才會發胖,理由是每次心情不好都想吃東西,尤其是甜品,為苦不堪言的生活注入一點甜,加上心情沮喪根本不想動,自然越來越胖。 當朋友問我不開心時會不會想吃東西?我搖
Thumbnail
我們女人一輩子需要顧忌的事情太多,不論是工作因素,還是要打理真的家裡,通常會讓我們忙的焦頭爛額,現在也越來越多女人以家庭為中心,進而導致身材的變形,其中也包含我,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不論今天幾歲只要有心,我們開始慢慢改變,那麼未來某一天你會感謝你真的因為減肥而動起來!
Thumbnail
若你經常無法剋制自己對垃圾食物的渴望,這篇文章將會解釋你的飢餓感可能不只是肚子餓。文章分享了五種飢餓的類型,並提出了一些解決飢餓的方法。通過心理社會飢餓、想法飢餓、情緒飢餓、行為飢餓和人際飢餓這五種飢餓的類型,作者提供了應對「嘴饞」問題的方法建議。最後,文章結尾鼓勵讀者通過飲食和運動習慣來維護健康。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所以說,也會變得要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困境。別人的人生目標可能是好好的盡情享受美食,這樣才有工作的動力。吃好吃的東西,讓心情變好,雖然這與自己的目標是不相同的,也要予以尊重,那是別人選擇的人生,而且也不能排除,日後也有瘦下來的可能性,並不一定會維持目前的飲食習慣。另外一個思
我非常喜歡吃美食,所以假日就揪著我媽到處去品嚐新的餐廳,但很神奇的是,幾乎像樣一點的餐廳,都有低消的要求,這是困擾我很多年的一件事,就好比胖子,一輩子都在減重的經驗相同,我好像一直不斷地在思考,我要如何才能不落痕跡的點餐,不用麻煩服務人員打包,就能吃得完。 胖子減重,大家都會同情他,感同身受,但在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不過,從共通點的角度來看,認識自己的身體極限是有必要的,而這可以透過不斷嘗試來達成。不管是想要大吃大喝或者是幾乎不吃,都會碰上身體極限。幾乎不吃就一定是對身體好嗎?這也說不定。發現這樣吃會生病,那就下次不要這樣做。不過,也要考慮到習慣的養成要去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妹妹因工作壓力及飲食習慣導致胃部不適,最終透過中醫治療和生活習慣調整改善了病情。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她的腹脹與胃酸逆流症狀得到了明顯的緩解,生活質量有所提升。醫師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調理,並提醒大家要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Thumbnail
身為一個可愛的亞斯女孩(是的,我有外貌優勢),減重已經融入我的日常,當進入體重控制的階段,飲食的選擇就是關鍵。想詢問大家,減重的時候,你的飲食選擇是根據哪些「原則」來判斷呢?你「判斷」的依據來源是哪裏呢? 如果我們今天,選擇不用花費的斷食方式(俗稱168斷食,娜娜在這個爆紅前,目睹同事調整好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獻給付費會員下篇,記錄了我的減肥心得及各項花費,希望能對長期關注減肥的你們有些許幫助。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開心時才會長胖,心廣體胖嘛,心情好自然胃口好,吃得特別多,尤其出外旅遊,看到各種特色美食能不吃嗎?然而,朋友卻告訴我,他在不開心時才會發胖,理由是每次心情不好都想吃東西,尤其是甜品,為苦不堪言的生活注入一點甜,加上心情沮喪根本不想動,自然越來越胖。 當朋友問我不開心時會不會想吃東西?我搖
Thumbnail
我們女人一輩子需要顧忌的事情太多,不論是工作因素,還是要打理真的家裡,通常會讓我們忙的焦頭爛額,現在也越來越多女人以家庭為中心,進而導致身材的變形,其中也包含我,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不論今天幾歲只要有心,我們開始慢慢改變,那麼未來某一天你會感謝你真的因為減肥而動起來!
Thumbnail
若你經常無法剋制自己對垃圾食物的渴望,這篇文章將會解釋你的飢餓感可能不只是肚子餓。文章分享了五種飢餓的類型,並提出了一些解決飢餓的方法。通過心理社會飢餓、想法飢餓、情緒飢餓、行為飢餓和人際飢餓這五種飢餓的類型,作者提供了應對「嘴饞」問題的方法建議。最後,文章結尾鼓勵讀者通過飲食和運動習慣來維護健康。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所以說,也會變得要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困境。別人的人生目標可能是好好的盡情享受美食,這樣才有工作的動力。吃好吃的東西,讓心情變好,雖然這與自己的目標是不相同的,也要予以尊重,那是別人選擇的人生,而且也不能排除,日後也有瘦下來的可能性,並不一定會維持目前的飲食習慣。另外一個思
我非常喜歡吃美食,所以假日就揪著我媽到處去品嚐新的餐廳,但很神奇的是,幾乎像樣一點的餐廳,都有低消的要求,這是困擾我很多年的一件事,就好比胖子,一輩子都在減重的經驗相同,我好像一直不斷地在思考,我要如何才能不落痕跡的點餐,不用麻煩服務人員打包,就能吃得完。 胖子減重,大家都會同情他,感同身受,但在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不過,從共通點的角度來看,認識自己的身體極限是有必要的,而這可以透過不斷嘗試來達成。不管是想要大吃大喝或者是幾乎不吃,都會碰上身體極限。幾乎不吃就一定是對身體好嗎?這也說不定。發現這樣吃會生病,那就下次不要這樣做。不過,也要考慮到習慣的養成要去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