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我們都在扮演某個傢伙│非常男人 A Different Man (20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本片是對好萊塢政治正確的回應
「舞台劇」如何成為本片的多重框架
Edward/Guy/Oswald有哪些層次關係
本片和<懼裂>主題有著本質的不同
如何腦洞大開聯想賽巴斯汀·史坦這個選角

好萊塢的政治正確早已走火入魔,如2025年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諸多爭議中對7名矮人的改編,為了怕被指為消費侏儒症演員的身體特質,經多次調整設定後,最終改以動畫製作7名矮人,反倒剝奪了這群演員本就稀缺的演出機會。關於娛樂剝削,存在強勢話語權故意操弄符號,在過去,侏儒症演員所能扮演的角色常帶有搞笑、愚昧、邪惡等負面意涵,長期下來使他們有了等同「不正常」的偏見,但若戲劇主題本就有符合他們內外特質的角色,因「正確」而刻意規避豈不更蔑視其本質可以堂而皇之的那一面,成了歧視中的歧視。

編導亞倫·辛伯格(Aaron Schimberg)在2018年與患有神經纖維瘤病的演員亞當·皮爾森(Adam Pearson)合作<劇本人生 Chained for Life>就面臨剝削的批評,因而促成<非常男人 A different Man>的誕生。由性格男星賽巴斯汀·史坦(Sebastian Stan)飾演明顯指代現實中亞當·皮爾森的角色Edward,有意冒犯好萊塢的敏感神經,而亞當·皮爾森本人則在片中「飾演」一個神經纖維瘤病患Oswald,而他的無需「飾演」也諷刺這演藝圈的怪象,戲裡戲外的對照、劇中Edward和Oswald的雙生關係,都指向價值觀的扭曲,因著外貌審美的禁忌而無法看穿皮相,藉此引發為迎合主流價值所產生更深刻的「我是誰」的自我混淆。

本片以怪異的運鏡傳達這層外界侵犯內在的操控感,比方Edward第一次看診的場景,鏡頭毫無任何意義地先是特寫某人的腳踝,再慢慢隨著小腿、大腿上移才發現說話者是誰,建立Edward與醫生相對位置的全景後,跳切Edward的單人鏡頭再突然推近(zoom in)他的表情強調(對醫生的話的)反應,不順從正常期待中敘事邏輯的運鏡方式使鏡頭像是不受控的生物,硬生生左右觀眾能看到什麼,一如世界如何形塑、影響我們的觀點。

此外通篇營造出的「舞台劇感」更將荒謬值拉滿:公寓的格紋壁紙、窗簾、枕頭與Edward(總穿著)襯衫上的格紋幾乎同款同色,象徵他背景般的存在;屋頂越演越烈的漏水指涉剝離的皮膚,以同樣的戲劇性轉折暗示這場「治癒」將是一場惡夢;當Edward和Ingrid(Renate Reinsve飾演)在餐廳吃飯,窗外往來行人無不有意無意瞥視他們,後來更有陌生男子隔窗熱情和Edward揮手招呼,像極了<微笑Smile, 2022>那類詭異恐怖片會有的橋段…….類似以上種種脫離現實的劇情,架空了電影的世界觀,後段更以「Edward」為劇名的舞台劇,則讓「治癒」後相貌堂堂、改名Guy的Edward,為了重新演出原先的自己得配戴拙劣的假體,全片劇中有劇的套環、真真假假的敘事,意在回頭批判電影外的世界正如那「虛偽的假體」,所謂愛與和平、公平正義,都只是集體群演的大戲,演的再像也不會是真實,遮掩粉飾,哪還能分辨事物的本質。

Edward動手剝除大塊掉落的皮膚,這類肉體恐怖總能溯及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的經典電影<變蠅人The Fly, 1986>,只是有別於後者逐漸變成怪物,本片則是趨近外界認同的形象。皮囊,不僅承載美醜標準,還是一個人的內在隔絕外在的最後防線,「剝除」的設定代表Edward自我的破防,痛徹心扉的自剖下竟不見生命最純粹、原始的血肉模糊的樣貌,而呈現內心受到外界價值觀的同化,「蛻變」成社會喜歡的樣子,那不只是外貌變化,也包含「什麼才是成功人生」的總和;完成「進化」後的Edward改名為Guy(不作為名字時的單詞意思是「某個傢伙」,沒了獨特的個性),有女人緣、前途看好,但飄移的眼神、畏縮的動作看得出他仍是從前的Edward。

後來Guy演出Ingrid以Edward為藍本的舞台劇,對他而言也不是「扮演」而像是重活一次從前的人生,然而如今完美的面貌使他「不像」Edward,過去/現在的我的斷裂造成了他的身分錯亂。Oswald的出現使情況更加複雜,他的名字意指「God's power」,凌駕於人類既定的規範,就算外貌異於常人,也能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Oswald與Edward截然不同的個性,說明Oswald並不是另一個Edward,而是Edward沒能過上的人生,於是當Oswald以「外貌優勢」取代Guy演出Edward,使Guy極為憤怒。

眾人針對換角一事展開爭論, Oswald興致勃勃地說:「(舞台劇中的)Edward簡直是一個我天生就該演的角色」,點出了Edward/Guy一直以來的困境:他承受外界的強行同化而無法正視自己天生特異的身分,他對換角的不滿,代表著現在的他以「正確」的方式活在這個世界的困惑:「(舞台劇中的)Edward不能是Edward嗎?為什麼他要變成情人理想化中的樣子?變成一個不是他的人?她愛他是因為他的本質,如果他改變了,他又是誰呢?」Ingrid聽後大喊:「還是同一個人!」,Guy回懟:「那是不同的人!」對他來說,過去的Edward、舞台劇角色Edward、Guy都是同一個人,但Guy「正常的外貌」反倒成了他無法自我融洽的疙瘩,同時刺激他無法接受眾人<美女與野獸>的形容, Oswald崩潰回答:「(舞台劇角色)Edward當然不是野獸,但如果我們要用<美女與野獸>作比喻,那麼讓我們都開始對自己誠實吧。」

自我混亂的Edward/Guy該以什麼身分做到誠實呢?陷入瘋狂的他在舞台劇開演時前往鬧場,被佈景嚴重壓傷四肢得打上厚重石膏,只能冷靜下來的Guy旁觀著舞台劇洽談改編電影、像是一個奇怪的「第三者」處在Oswald和Ingrid的戀情中,他像是被動的觀眾將自我投射於眼前的男主角(Oswald)身上,逐漸認同那是他再也無法、但本應是他該擁有的人生,於是復健師詆毀Oswald便等同詆毀了他,引發突如其來的暴力,身陷囹圄將他從那些集體價值抽離出來,任憑光陰虛度,出獄後再次和Oswald、Ingrid相遇, Oswald一句:「老友,你一點都沒變」,Edward/Guy直視鏡頭的尬笑滄桑且陰沈。

許多評論將本片和<懼裂 The Substance, 2024>相提並論,然而<非常男人>遠不只容貌焦慮,而是關於成為「我」而非社會要我們扮演誰,尤其遠在「標準」之下的人們又該如何自處。而賽巴斯汀·史坦這個有趣的選角,也能據此腦洞大開延展意義:他以影集<花邊教主 Gossip Girl>的紈褲子弟嶄露頭角、在2024<狂人法則 The Apprentice>飾演川普,在本片中Edward變成Guy後變成了當紅的房地產仲介,擷取他銀幕形象中所有「成功」的符號;也不能不提讓賽巴斯汀知名度大開的酷寒戰士,這個受到九頭蛇控制的恐怖份子不像美國隊長是以正義之名接受改造,在本片中Edward接受治療的段落像是對應美國隊長的人體實驗─酷寒戰士(因其演員賽巴斯汀而與Edward產生連結)像是終於以輾轉而隱晦的方式獲得了正義之名,然而Edward變成Guy後卻像酷寒戰士(入獄時半長髮造型,是冬兵無誤啊)一樣成為反英雄般的角色。

「他們嘲笑我,乞求我露出真面目,只是為了當我這麼做時,他們可以恐懼地轉過頭去」這段Edward的自我書寫,最初肯定是基於外貌,但人們的恐懼更可能是因為無法面對「拒絕扮演」的誠實,那些敢於活成自己的人成了一面鏡子,照出了世界的殘疾,人們再也無法逃避那些矯枉過正的事物。

同場加映:

從來沒有更好的你<懼裂>:容貌焦慮、年齡恐懼

被滅絕的異類憂傷<肌膚之侵>:亞當·皮爾森參演電影

美,是一種禁錮<切膚慾謀>:神秘醫療的改頭換面

疾病的隱喻<進化症候群>:因外表變異而被社會放逐

人生是自己的東西<那個男人>:成為另一個人

avatar-img
130會員
240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如果我以受害者面對自己,我會崩潰。」開場沒多久,她這樣說道,也說明她選擇露面是為了改變大眾對性侵受害者悲慘、無助的刻版印象,的確在電影前半,她展現出主動、果斷、理性的記者特質,但勇氣和堅定並不是理所當然的,隨著時間過去、出現更多阻礙,鏡頭前面的她反而像是刻意鎮定,一如當懷疑自己可能被監聽、聽著夥伴
馬奎斯《百年孤寂》:「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去指」 世界的源起,說要有光就有光,底層的命令是「說那叫光就叫光」; 得靠著定義外界事物,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是誰, 人類的認知模式迭代完成,具體而微化作那盞香氛蠟燭, 其實誰能說清一樣東西為何就該是那樣的味道? 氣息,看不見,卻
Romy是個自動化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這個設定不只對應Romy的自我要求(最佳妻子、媽媽、老闆,更是女性典範),機器人、自動化的一步到位是基於程式和指令,而人類的行為舉止往往比那還要複雜得多,片頭Romy的假高潮便是一例,也暗示她擁有的完美都是靠偽裝得來,但人為何擅於偽裝又為何要偽裝,也有複雜
開場舞作《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女舞者的「夢遊」強化了「空間」的邊界感,呼應電影中兩名女主角成為植物人的肉體禁錮狀態。身為鬥牛士的Lydia象徵勇氣、韌性、挺拔,芭蕾女伶Alicia則是維納斯般優雅、柔美、靈巧的存在,她們是阿莫多瓦女性崇拜的雙重化身,然而女性強大神祕的精神力卻往往在男性
時代才是真正的主題,影響了這部片成為一部失敗的類型片,披著刑偵探案的骨架,卻毫無蒐證推理的過程,關於舊村拆遷衝突現場官員老唐為何死亡,全都靠著鏡頭一點點交代出來,由井柏然飾演的年輕警官小楊:「我要把你們一個一個查清楚」立下徒然熱血的flag,他輕易地走入構陷中,使自己與關係人牽扯不清,這個角色對應渴
日子轉眼就偷走了我們的時間,回顧2024,是我近幾年金馬看最多部的一年,也因為暫別工作而夠空閒能在11月猛看金馬獎入圍的院線片……為了列出一年中私心喜歡的10部電影斟酌了許久,這份清單也只是想透過影像好好記得2024,挑選標準為「願意馬上再看一遍」的片子,以下不分排名,並簡述個別喜好的原因。
「如果我以受害者面對自己,我會崩潰。」開場沒多久,她這樣說道,也說明她選擇露面是為了改變大眾對性侵受害者悲慘、無助的刻版印象,的確在電影前半,她展現出主動、果斷、理性的記者特質,但勇氣和堅定並不是理所當然的,隨著時間過去、出現更多阻礙,鏡頭前面的她反而像是刻意鎮定,一如當懷疑自己可能被監聽、聽著夥伴
馬奎斯《百年孤寂》:「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去指」 世界的源起,說要有光就有光,底層的命令是「說那叫光就叫光」; 得靠著定義外界事物,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是誰, 人類的認知模式迭代完成,具體而微化作那盞香氛蠟燭, 其實誰能說清一樣東西為何就該是那樣的味道? 氣息,看不見,卻
Romy是個自動化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這個設定不只對應Romy的自我要求(最佳妻子、媽媽、老闆,更是女性典範),機器人、自動化的一步到位是基於程式和指令,而人類的行為舉止往往比那還要複雜得多,片頭Romy的假高潮便是一例,也暗示她擁有的完美都是靠偽裝得來,但人為何擅於偽裝又為何要偽裝,也有複雜
開場舞作《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女舞者的「夢遊」強化了「空間」的邊界感,呼應電影中兩名女主角成為植物人的肉體禁錮狀態。身為鬥牛士的Lydia象徵勇氣、韌性、挺拔,芭蕾女伶Alicia則是維納斯般優雅、柔美、靈巧的存在,她們是阿莫多瓦女性崇拜的雙重化身,然而女性強大神祕的精神力卻往往在男性
時代才是真正的主題,影響了這部片成為一部失敗的類型片,披著刑偵探案的骨架,卻毫無蒐證推理的過程,關於舊村拆遷衝突現場官員老唐為何死亡,全都靠著鏡頭一點點交代出來,由井柏然飾演的年輕警官小楊:「我要把你們一個一個查清楚」立下徒然熱血的flag,他輕易地走入構陷中,使自己與關係人牽扯不清,這個角色對應渴
日子轉眼就偷走了我們的時間,回顧2024,是我近幾年金馬看最多部的一年,也因為暫別工作而夠空閒能在11月猛看金馬獎入圍的院線片……為了列出一年中私心喜歡的10部電影斟酌了許久,這份清單也只是想透過影像好好記得2024,挑選標準為「願意馬上再看一遍」的片子,以下不分排名,並簡述個別喜好的原因。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剛上映的時候,或許是因為宣傳的文案與電影的色調有點不同調,導致褒貶不一,但我個人很喜歡它營造出來的感覺,想稍微分享一下我對它的想法,就寫了一點簡單的心得。
Thumbnail
移開眼花撩亂的畫面和設定,電影原本的主軸是什麼?
Thumbnail
導演蓋瑞奇近年以一年一部片的速度產出強烈個人風格的諜報片,網羅一群高顏值演員組隊、一個不被官方承認的行動、縝密的計畫最後總是會以脫序的妙計收場。驚險刺激外,幹話很多甚至帶點Bromance讓本片多了歡樂輕鬆的成分。
Thumbnail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為何同個演員露臉的頻率如此密集?怎麼這部片有他/她,這一部又是同個人!雖是不同的電影、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情節,但一直看到同個人,有時下意識的反應便是:「Not Again!怎麼又是他!」
Thumbnail
  有到戲院看《一屍到底》的觀眾,相信一定都有在導演(第2次)向男主角說:「還有你這屁孩!排練的時候意見一堆!這是老子的電影!!」時一起放聲大笑。   我們為什麼會想走到電影院看電影呢?除了暫時讓感官在黑壓壓的電影院內專注眼前的屏幕之外,還有和身旁一起觀看的觀眾們一同大笑、驚嚇、感動等
Thumbnail
很多演員都怕被定型這件事。演來演去,就是那一類的角色,觀眾看久了就失去新鮮感。若運氣好的話,演員憑藉著身材、臉蛋或是其他外型上的條件,在影壇上佔有一席之地,演來演去,幾乎是同一路數,甚至像是不同編劇都說好似的、為其量身打造的角色,同個演員在不同的電影中出現,怪的是,觀眾依然買單。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線上看資源:https://www.disneyplus.com/zh-tw/movies/edward-scissorhands/7IyLqt37708g 由強尼戴普主演的經典電影《剪刀手愛德華》,描述一位古堡中現身的邊緣人如何適應與社會的互動。柔和的色調和刺激的情節獲得廣泛好評。
Thumbnail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看預告或太多宣傳的話,不要期待它是一部爾虞我詐或是結局逆轉的懸疑港片。本片一開始就將所有主要角色的底牌掀開,各個立場顯而易見。
Thumbnail
為何要讓觀眾們在各個視角之中疲於奔命呢?原因是這部作品本質而言也是一種「魔術秀」。它必須符合它本質在這部電影中所要闡述的精神,永遠要把最秘密的一環扣在最後。當波登的皮球再次在彈跳在黑暗之中。你是否也像安傑一樣呢?終於恍然大悟,其實所有線索都在眼前,其實你不是看不見,你只是想要被騙 。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剛上映的時候,或許是因為宣傳的文案與電影的色調有點不同調,導致褒貶不一,但我個人很喜歡它營造出來的感覺,想稍微分享一下我對它的想法,就寫了一點簡單的心得。
Thumbnail
移開眼花撩亂的畫面和設定,電影原本的主軸是什麼?
Thumbnail
導演蓋瑞奇近年以一年一部片的速度產出強烈個人風格的諜報片,網羅一群高顏值演員組隊、一個不被官方承認的行動、縝密的計畫最後總是會以脫序的妙計收場。驚險刺激外,幹話很多甚至帶點Bromance讓本片多了歡樂輕鬆的成分。
Thumbnail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為何同個演員露臉的頻率如此密集?怎麼這部片有他/她,這一部又是同個人!雖是不同的電影、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情節,但一直看到同個人,有時下意識的反應便是:「Not Again!怎麼又是他!」
Thumbnail
  有到戲院看《一屍到底》的觀眾,相信一定都有在導演(第2次)向男主角說:「還有你這屁孩!排練的時候意見一堆!這是老子的電影!!」時一起放聲大笑。   我們為什麼會想走到電影院看電影呢?除了暫時讓感官在黑壓壓的電影院內專注眼前的屏幕之外,還有和身旁一起觀看的觀眾們一同大笑、驚嚇、感動等
Thumbnail
很多演員都怕被定型這件事。演來演去,就是那一類的角色,觀眾看久了就失去新鮮感。若運氣好的話,演員憑藉著身材、臉蛋或是其他外型上的條件,在影壇上佔有一席之地,演來演去,幾乎是同一路數,甚至像是不同編劇都說好似的、為其量身打造的角色,同個演員在不同的電影中出現,怪的是,觀眾依然買單。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線上看資源:https://www.disneyplus.com/zh-tw/movies/edward-scissorhands/7IyLqt37708g 由強尼戴普主演的經典電影《剪刀手愛德華》,描述一位古堡中現身的邊緣人如何適應與社會的互動。柔和的色調和刺激的情節獲得廣泛好評。
Thumbnail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看預告或太多宣傳的話,不要期待它是一部爾虞我詐或是結局逆轉的懸疑港片。本片一開始就將所有主要角色的底牌掀開,各個立場顯而易見。
Thumbnail
為何要讓觀眾們在各個視角之中疲於奔命呢?原因是這部作品本質而言也是一種「魔術秀」。它必須符合它本質在這部電影中所要闡述的精神,永遠要把最秘密的一環扣在最後。當波登的皮球再次在彈跳在黑暗之中。你是否也像安傑一樣呢?終於恍然大悟,其實所有線索都在眼前,其實你不是看不見,你只是想要被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