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027 主題:與更大的存有相連——靈性的宏觀視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往何處去?」

這個三個問題,你也曾經思索過嗎?也許是遍尋經典,潛心求道;也許是苦思無解,茫然困惑;也許是感覺尚遠,暫放角落....你呢?

28年前,那時就讀哲研所,白天課不多,抽空去北美館參加藝術鑑賞課程,有一次老師分享了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的名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它很有衝擊力,畫卷展現了人生各個階段的縮影與心理狀態,看著生命的全景圖,讓我不禁陷入沉思。

raw-image

開頭的提問,被稱為哲學三大終極問題,從西方的哲人,到東方的聖賢,乃至是現代的科學家,都不斷好奇追問。這不僅僅是關於「真理」或「知識」的探討,更是每個靈魂內在深處的拷問。每當仰望無垠的星空,面對宇宙的浩瀚與永恆,反映著人類生命的侷限與短暫,總讓我心懷感慨與惆悵。或許,你和我一樣,在某些獨處且安靜的時刻,也曾自問: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的人生,是單純的工作、吃飯、睡覺、旅行嗎?還是背後有著更深的目的呢?

在上一集,我們分享了「從小我走向大我」的歷程中,透過為他人付出與創造價值,找到超越自我的幸福感。今天,我想進一步延伸,嘗試從靈性的視角,邀請聽眾一起再探生命的意義與目的。


靈性覺醒:萌發於生命的轉折

Anita Moorjani 在2006年因淋巴癌末期陷入昏迷,醫生判定只剩下幾個小時的生命。就在瀕臨死亡的時刻,經歷了一段深刻的體驗。她描述自己彷彿脫離了身體,進入一個無邊無際、充滿光與愛的境界。在那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與自由。Anita說,那是一種與宇宙融為一體的感覺,一切疑慮與恐懼都消融,只剩下圓滿。當她再甦醒回到人世,帶著一種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本質是愛。奇蹟的是,之後她的癌細胞在短短幾週內急速消退,徹底康復。後來Anita將這段經歷寫成《死過一次才學會愛》(Dying to Be Me),感動了全球無數讀者。這樣的「瀕死經驗」,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分享過。即使是不同文化、宗教、語言的差異,卻都有共同的元素:一種超越自我的連結感。

raw-image

過去十多年,我常在年底去內觀中心閉關十日。在全然的封閉環境裡,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交談,沒有任何外在訊息的干擾時,如同一杯靜置的水,內心雜念與紛亂思緒會逐漸沉澱。在每日長時間靜坐冥想中,有幾次會進入一種消融的狀態,這種狀態很難形容,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好像沒有邊界,似乎自己與整體合而為一。那時,內心不是狂喜或激動,而是極度平靜而安寧的,意識依然保持清明,對外在一切清楚的覺知,但不會昇起念頭。這種特別的經驗雖然次數不多,卻是如此真實且強烈,經歷過後,我更加篤定:我認知的「我」,比已知的更加廣闊。


在某些特殊時刻,人們也會感受到「靈性」的存在:

  • 經歷重大生命轉折,如失去親人、罹患重病、遭遇重大挫折,甚至如Anita所經歷的瀕死經驗。
  • 與大自然或藝術的深刻連結,如一場深刻的旅行、一次觸動人心的演奏,或在沉浸在藝術創作中,進入超越性的體驗。
  • 深度靜心或信仰修行:透過冥想、祈禱、沉思,心慢慢打開、念頭漸漸放下,如同自己在內觀的體驗。

心理學家稱這樣的時刻為「靈性覺醒(spiritual awakening)」。此時,感覺生命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或是萌發一種全新的眼光:自己不僅僅是一個「小我」的存在(帶著慣性的思維、慾望、恐懼、社會角色),而是與一個更大的整體——無論是宇宙、自然、生命的本源、或某種神聖的存有——息息相連。對我而言,讓我對人生意義有了不同的理解,也讓我更加堅定走在自己的道路。

你呢?也許人生不需要遭遇「重大轉折」,在平凡的日常裡,可能是深夜聆聽音樂,被優揚旋律觸動落淚;可能是陪伴孩子入眠,看著安心的臉龐湧起慈愛感動;也可能只是在路邊,看見一朵野花無聲綻放,感到自己和世界有某種奇妙連結....


前人智慧對「人生目的」的詮釋

我們活在這個時代,每天都在面對各種焦慮:

  • 工作再怎麼努力,總覺得很難追上目標;
  • 關係再怎麼經營,還是陷入孤單或失落;
  • 就算享受了快樂,很快又浮現「然後呢?」的空虛。

也許,你也尋思過:人生的意義與目的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千年前的智者已經試圖回答。以下分享四個最具代表性的:

  • 佛教的回答:如何面對「痛苦」? 佛陀觀察到,人生無法避免會有「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如果把這三句話翻成現代語言,就是:我們想要的東西不一定能得到;得到的東西也不一定能保住; 不想要的,如年華老去、身患疾病、臨近死亡,卻偏偏出現。佛教提醒我們:痛苦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一個入口。透過修行和覺察,我們可以放下對「想要控制一切」的執著,轉而尋找內心的平靜與自在。就我的理解,從佛教的視角,人生意義是:學會看清無常,放下執著,活出智慧與慈悲。
  • 儒家的回答:如何承擔「責任」? 如果佛教關心「如何離苦得樂」,那儒家關心的就是「人應該怎麼活在群體裡」。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是「推己及人」,孔子說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換成今天的話,就是:你想成就自己嗎?那也試著去幫助別人一起成長。對儒家來說,人生的目的不僅止於「過好自己的生活」,還要承擔對家庭、社會的責任。從「修身」開始,到「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種由小我推及大我的生命藍圖。儒家提醒我們:別把自己困在自我的小圈圈裡,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和他人一起共好,為群體創造價值。


  • 道家的回答:如何走向「自在消遙」?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事情越想掌控,越是掌控不了?道家看到的世間,就是人活得太用力也太用刻意,結果反而失去自由與自在。《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你多麼想運用有限的聰明才智,多麼想拼命「尋找什麼、抓住什麼」,而是能不能順應天地的規律,用超脫的視野看待人生,活出一種自由感。道家的智慧是:放下過度索求,順勢而為,接受生命之道的變化,活出真實而自在的「逍遙遊」。
  • 基督宗教的回答:如何活出「愛」?聖經裡,耶穌說過最大的誡命是:「愛上帝,愛人如己。」對基督宗教來說,人生的意義不只是「個人幸福」,而是「愛」與「使命」。這份愛既包含了與神的親密連結,也包含了在現實中去關懷、服務他人。基督宗教強調,每個人都是「奇妙可畏」的,在上帝心中有一個獨特的使命。無論是工作、家庭、服事或創作,都能回應上帝呼召、去實踐人生的價值。信仰給人帶來很大的安慰:人生不是只有短短幾十年,還有對永恆的盼望。活在愛裡,並且帶著清晰的方向感堅定地走在人生旅程。

不同的智慧,其實都在回應著人生的種種境域:

  • 當你面對「痛苦」——佛教提醒你放下與覺悟;
  • 當你感到「孤單」——儒家提醒你修身與承擔;
  • 當你陷入「執著」——道家提醒你順應與豁達;
  • 當你懷疑「懷疑」——基督宗教提醒你去愛、去連結,並且懷抱盼望。

雖然它們來自不同的文化,但背後都有一個共同指向:人生,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要發掘更遠的目的,建立更深的連結。


與天地合一

如果你覺得自己對信仰無感,或是對古代思想感到距離,與聽眾分享一位近代文學家的故事與感悟。

1845年,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搬到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瓦爾登湖畔,獨自住在自己搭建的小木屋裡,過了兩年多接近自給自足的生活。他想要擺脫工業化社會的浮躁與物慾,去驗證:「如果人回到最簡單的生活狀態,是否能更清楚看見生命的本質?」對梭羅而言,與大自然同居,就是一種「去蕪存菁」的方式,讓他不再被世俗牽制,而能專心探索生命的核心。

raw-image

梭羅每天觀察湖水的變化、四季的循環、動植物的生長。這些自然的脈動與細微,成了他內在的隱喻。例如,他觀察到湖水清澈而平靜,就像一個人內心若安定清明,才能如實映照真實的世界。他體會到:人若願意用心觀照自然,就會看到自己與宇宙的連結,從中找到心靈的寧靜。同時,他認為現代人往往被財富、物質和無窮的欲望束縛,結果忽略了真正的生命意義。梭羅透過種豆、蓄水、簡單飲食,過著極簡的生活,證明「減少需求」反而讓人不受約束、更加自由。在《瓦爾登湖》裡,梭羅寫道:「一個人能放下多少東西,就有多富足」。

梭羅透過與自然對話,逐漸確信:生命的目的在於真實地活著,而不是盲目跟隨社會規範或物質慾望。他不只是把自然當作外在環境,而是看作「精神的導師」。透過自然,梭羅找到了與宇宙的合一感,體悟到人生的目的不在於追逐更多,而是心處寧靜、回歸內在,在自然中找到與宇宙的連結。

我們不一定要像梭羅一樣,長年獨居在荒野。也許身處山林、駐足海邊、甚至面對一片星空。當我們走進自然,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風聲、樹葉的沙沙聲或潮浪的流動聲,張開眼睛,俯瞰廣闊的原野與深遂的天空,也許心會暫時放空,感受到自己與天地的合一。


結尾

節目到了尾聲,今天我們分享了:

  • 靈性覺醒:常常在生命轉折點中萌芽,讓我們感受到自我與自我之外的整體息息相連。
  • 前人智慧的詮釋:佛教的覺悟與慈悲、儒家的仁義與胸懷、道家的順應自然與無為,基督宗教的愛與使命,都在提醒我們:人生不只是關注自己而已。
  • 與天地合一,學習梭羅與自然對話,幫助我們連結到更大的存有。

本週的實踐任務:

每天留10分鐘,與更大的存在對話。這個「存有」,可以是你信仰的神祉,也可以是宇宙、大自然,或是你心中最深的良知。你可以選擇:

  1. 冥想,觀察呼吸、念頭或身體感受(可以參考第8集的深呼吸與正念練習) 
  2. 祈禱,向神明或信仰的對象表達感恩與祝願 
  3. 寫日記,向內心深處或上天傾訴心聲 
  4. 或者,仰望星空,俯瞰大地,靜靜讓自己被浩瀚深遂所包圍 

重點不在於形式,而在於你願意,每天抽出一小段時間。感受自己不是孤單的,你的生命和一個更大的整體相連。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訂閱 《做自己的幸福教練》,
我們下集見!


💡如果想聽Podcast,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 Spotify |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KKBox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做自己的幸福教練
1會員
27內容數
這裡,不談華麗語言,没有標準答案 
這裡,把目光回到內在,发掘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 幸福,不是結果,而是能力 只要願意,每個當下,試著靠近更真實、更溫暖的自己 每集的主題,可能是一個故事、一個觀點、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則簡單的小練習 幸福的力量,不在於知道得多,而在於願意改變一點 從現在起,一起練習做自己的幸福教練
2025/09/09
你有沒有想過—— 📍 為什麼幫助別人,反而讓自己更快樂? 📍 只關注小我,為什麼容易焦慮與空虛? 📍 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使命感? 在這一集,我分享了真實故事與科學觀點,帶你看見跨越人我的生命力量。 走向大我,不是犧牲,而是成就自己,讓自己更完整。
Thumbnail
2025/09/09
你有沒有想過—— 📍 為什麼幫助別人,反而讓自己更快樂? 📍 只關注小我,為什麼容易焦慮與空虛? 📍 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使命感? 在這一集,我分享了真實故事與科學觀點,帶你看見跨越人我的生命力量。 走向大我,不是犧牲,而是成就自己,讓自己更完整。
Thumbnail
2025/08/28
你有沒有想過—— 📍 如果離開這個世界,你希望別人怎麼記住你? 📍 沒有使命感的人生,為什麼常感到忙碌卻空虛? 📍 如何用 5 個關鍵步驟找到屬於你的使命? 使命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而是讓你篤定前行的召喚。 在這一集,我將帶你看見生命的方向,讓你活得更清晰、更有力量。
Thumbnail
2025/08/28
你有沒有想過—— 📍 如果離開這個世界,你希望別人怎麼記住你? 📍 沒有使命感的人生,為什麼常感到忙碌卻空虛? 📍 如何用 5 個關鍵步驟找到屬於你的使命? 使命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而是讓你篤定前行的召喚。 在這一集,我將帶你看見生命的方向,讓你活得更清晰、更有力量。
Thumbnail
2025/08/24
你有沒有想過 -什麼才是你人生真正的「北極星」? -為什麼有時候達成目標,心裡卻依然空落落? -當價值觀與現實衝突時,你會怎麼選? 這一集,分享如何找出並排序自己的價值觀,讓它成為你做決定、建立關係、規劃人生的行動指南 價值觀不是一段漂亮的文字,而是一種活出來的態度。準備好梳理你的內心羅盤了嗎?
Thumbnail
2025/08/24
你有沒有想過 -什麼才是你人生真正的「北極星」? -為什麼有時候達成目標,心裡卻依然空落落? -當價值觀與現實衝突時,你會怎麼選? 這一集,分享如何找出並排序自己的價值觀,讓它成為你做決定、建立關係、規劃人生的行動指南 價值觀不是一段漂亮的文字,而是一種活出來的態度。準備好梳理你的內心羅盤了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的真實與平衡,提到了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求,以及追求圓滿生活的目標,對於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提出了考驗。文章中對生命的掙扎和迷失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的真實與平衡,提到了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求,以及追求圓滿生活的目標,對於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提出了考驗。文章中對生命的掙扎和迷失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Thumbnail
直到覺醒並完全理解和平的含義之前,所有人心中都會不斷產生疑問。許多人對生活中的變化感到困惑,感到無休止的痛苦和混亂,因此失去了希望。 在這些時刻,請深呼吸,專注於真理和光,與你的真我對齊,並讓你渴望得到答案的意圖或想法充滿你的心。 地球是一所帶來偉大發現的學校。靈魂允許在被創造的身份中做
Thumbnail
直到覺醒並完全理解和平的含義之前,所有人心中都會不斷產生疑問。許多人對生活中的變化感到困惑,感到無休止的痛苦和混亂,因此失去了希望。 在這些時刻,請深呼吸,專注於真理和光,與你的真我對齊,並讓你渴望得到答案的意圖或想法充滿你的心。 地球是一所帶來偉大發現的學校。靈魂允許在被創造的身份中做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Thumbnail
「我們皆是,彼此分散在世間的意識。」 有說法是:「一生的旅行,是來尋找碎片的。」 ...尋找我們被分散出的意識碎片,並感受「共鳴」。 就像,宇宙分化出了所有個體,那樣。   是的,靈魂意識初始想體驗的, 一直是「過程」。 畢竟,既然生死都是一樣的,那差別就在「過程」。  
Thumbnail
「我們皆是,彼此分散在世間的意識。」 有說法是:「一生的旅行,是來尋找碎片的。」 ...尋找我們被分散出的意識碎片,並感受「共鳴」。 就像,宇宙分化出了所有個體,那樣。   是的,靈魂意識初始想體驗的, 一直是「過程」。 畢竟,既然生死都是一樣的,那差別就在「過程」。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在一次探索靈魂本源的冥想中,我詢問高維度的我:我來到地球是為了什麼?一開始得到的回應是保護植物、體驗、學習等,但到了後來突然開始遲疑,然後得到睡覺、等一個人等令我感到疑問的回答,並且最後高維度的我說不想說了,事後我詢問老師……
Thumbnail
在一次探索靈魂本源的冥想中,我詢問高維度的我:我來到地球是為了什麼?一開始得到的回應是保護植物、體驗、學習等,但到了後來突然開始遲疑,然後得到睡覺、等一個人等令我感到疑問的回答,並且最後高維度的我說不想說了,事後我詢問老師……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離道萬事萬物都是你的想法而締造的,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內心顯化而來,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不僅如此,能量也決定你的命運,因為我們都知道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
Thumbnail
離道萬事萬物都是你的想法而締造的,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內心顯化而來,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不僅如此,能量也決定你的命運,因為我們都知道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