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變得外向後,就能幸福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幾年很常聽到E人、I人、社交恐懼、社交恐怖份子,

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以前外向常被當作是優勢,內向是劣勢,

外向的人喜歡互動不怕生、好約又能帶動氣氛,

你找內向的人出來,他還要約1休1,

一天出來8小時可能就想烙幹了,

禮拜日一律對外開放到下午,晚上要回家休息。

沒錯,就是我。


很多觀念在資訊發達後,

讓大眾越來越能理解「內向」不是劣勢,而是一種個性,

但內向的人又是怎麼想的呢?


我蠻常聽到內向人說很羨慕外向,

確實,因為這世界就是「會吵的人有糖吃」,外向的人比較有利,

不敢跟異性說話,怪自己內向,

想發問又怕問題太蠢,怪自己內向,

機會來的時候沒有展現好自己,怪自己內向,

去剪頭髮,洗頭的水太燙不敢說,怪自己內向,

總覺得只要自己變得外向了,一定能過更好的人生,

但內向的人變得外向,就能幸福嗎?內向就無法幸福嗎?

內向有什麼問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Francis J.Flynn

還真的主張過「外向的性格=幸福」,

以前在學校的時候,你會發現班上有兩種群,

一種下課就聚在某個位子聊天,搞得像他位子有WIFI一樣,

一種坐在位子上做自己的事,存在感薄弱,

覺得別人都是現充,自己是格格不入的邊緣人,

去邊緣人互助協會,還被會員排擠。


在公司安安靜靜做自己的事或許沒什麼大問題,

但還是會羨慕善於交際的人,

聚會每次都到場、常常跟主管交關的人,

會比其他人還要受照顧也是理所當然,

或是開會的時候有想法沒講出來,

後來真的發生了什麼又暗自後悔,

然後幻想一個世界線,畫面中你大聲喊:「看!我早說了!」


那如果內向人想辦法扭轉自己變得外向,會怎麼樣?

變得外向之後會怎樣?

墨爾本大學的Zach Hamilton教授做了個實驗,

研究團隊要求內向人刻意保持活潑一個禮拜,

實驗結果很多人表示活潑外向帶來了正面情緒,

反之,被要求收斂言行的對照組,負面情緒上升了。


喬治亞州立大學的教授Ashley Fulmer教授也主張:

當一個人的外向指數跟社會平均外向指數越接近,就越能明顯感到幸福。

欸不是,所以幸福就是要假裝成外向人?


想想你會發現,實驗要求「刻意保持外向」,

但內向人就是無法變得外向才痛苦啊?

所以其實應該是「內向人在自己做得到的範圍內變外向一點」

畢竟也沒有絕對的E人或絕對的I人,大多都有彈性空間,

再進一步說,變得活潑是幸福的唯一準則嗎?

幸福與性格有沒有關?

光看youtuber就有一堆的I人,誰會說他們都過得不幸?

反過來說,E人難道就沒有過得艱辛痛苦的人嗎?

說到底,幸不幸福這件事看的是什麼?

確實有幾個因素息息關關:對生活有熱情、不急於逃避現實、付出並得到溫暖、保持好奇心、對自己的工作有興趣不排斥。

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的教授Peter Hills曾做過實驗觀察,他以內外向做劃分,

實驗結果發現,情緒穩定、態度積極、建立友好關係、認為自己還不錯,內心就會加倍感到幸福。


也就是說,內向還外向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你打從心底排斥你的內向

例如你羨慕別人交友廣闊,同時忽略了自己少數卻深厚的情誼,

E人跟I人都同樣善於建立關係,只是每個人要的不同。


我有一個朋友,我都懷疑他是不是偷偷在當議員,

三天兩頭就有局,外面隨便走都有認識的人,

一開始我很羨慕他,後來我發現這也不全是好處,

第一是他曾經被捲進鬥毆,我以為他差點要進警局,

結果他說在追人的時候跌倒,差點送醫。


第二是人際關係需要維持,I人朋友不多,但都是合得來的,

他的朋友很多,但交情深淺不一,也並不是都合得來,

光是要成天跟沒那麼熟的人應對進退,

先不說有沒有摩擦,I人應該會先把自己內耗到發瘋。


反過來說,一個人要過得不幸很簡單,就是去比較,

然後只看別人光鮮亮麗的那面,並定義那是成功、那是幸福,

再不管三七二十一套在自己身上,痛苦面具就此戴上,

就像游魚羨慕飛鳥,你有自己的廣闊海洋,卻只盯著天空不放。


內向的人想改變,有一大原因是周遭社會的負面回饋,

社會太喜歡去定義什麼叫正確,

學測幾分才算是前途無量、哪間公司職位才算是有為青年、

幾歲結婚才算步上正軌、幾歲買房才算是有頭有臉,

甚至病態到你這次聚會不參加就是不合群,

搞得像是有一本人生試題,每題都有正確解答一樣。


如果你覺得可以挑戰看看,那就在你的意願範圍內做,

但千萬不要把那些回饋當作幸福解答,

有一百萬個人,就有一百萬種人生,

先搞懂自己想要過怎樣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幸福的第一步,是你接受自己的樣子。


※本文參考書籍《給大人的關係心理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一定先生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分享人生疑難雜症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外傾型的人渴求關係、擅於同理與認同他人,在乎社交性、現實感、客觀性,有放諸四海都成立的觀點。相反的內傾型的人也可能開始學習成為E人,尤其對於自我認同、自我認識不足的人,會更渴望自己能被喜歡、需要群體的接納。
Thumbnail
外傾型的人渴求關係、擅於同理與認同他人,在乎社交性、現實感、客觀性,有放諸四海都成立的觀點。相反的內傾型的人也可能開始學習成為E人,尤其對於自我認同、自我認識不足的人,會更渴望自己能被喜歡、需要群體的接納。
Thumbnail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Thumbnail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Thumbnail
 「I」是什麼? 英文是「Introversion」,內向性格的意思,是區分自己如何補充或者調解自己能量的方法。內向人需要時間獨處思考充電;而外向人的狀況是透過跟人群相處補充能量。但這並不代表內向人不喜歡交朋友!! 這個很重要,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I」是什麼? 英文是「Introversion」,內向性格的意思,是區分自己如何補充或者調解自己能量的方法。內向人需要時間獨處思考充電;而外向人的狀況是透過跟人群相處補充能量。但這並不代表內向人不喜歡交朋友!! 這個很重要,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Thumbnail
「不帶褒貶地喜歡真實的自己,再呈現出來就好,因為自己喜歡了,別的就不是這麼重要了。」新的一期<幸福魔法團體>昨晚開課,本文分享了作者在團體中的成長,敘述了敘事治療、團體對自己的意義,以及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歡迎來參加<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安頓自己並邁向幸福~⁣
Thumbnail
「不帶褒貶地喜歡真實的自己,再呈現出來就好,因為自己喜歡了,別的就不是這麼重要了。」新的一期<幸福魔法團體>昨晚開課,本文分享了作者在團體中的成長,敘述了敘事治療、團體對自己的意義,以及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歡迎來參加<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安頓自己並邁向幸福~⁣
Thumbnail
外向者各個社牛?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繼「內向者」介紹! 我又調查了「外向者」 |你對外向者的印象是這樣嗎 去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到」
Thumbnail
外向者各個社牛?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繼「內向者」介紹! 我又調查了「外向者」 |你對外向者的印象是這樣嗎 去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到」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