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

含有「剝削」共 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奴隸制度(Slavery)是人類歷史上最漫長、最殘酷的社會制度之一。奴隸不僅是一段經濟與政治的歷史,更是對人性與自由的深刻拷問。無論是輝煌的帝國還是遙遠的部落,當權者都曾用它來滿足勞動力需求、擴張權力與鞏固階級結構。從歐洲到亞洲,從非洲到美洲的印加帝國,奴役的歷史跨越萬里與千年。
Thumbnail
學術期刊原本的設計,是為了促進知識交流。學者們研究出一點新東西,就會急著告訴同行:「來看喔,我發現這件事很有趣!」 因此,最早的科學期刊,由學會出版,編輯群與審稿人都是志工。 是什麼時候,科學期刊的出版行為開始變質了呢?
Thumbnail
avatar-img
2025/07/07
以前師長說: 做學術投稿是責任,審稿是榮譽。 後來各種怪手伸進來,有管理有金錢有權勢有歧視還有拐子, 讓純粹追求真理的快樂被綑綁打折。
  然而,在這種消費主導的世界觀裡,我們是否真的有可能,嚴格地將自身的、與被廣告激發的渴望與需求區分開來?甚至,有沒有可能那些我們買帳了的,讓我們對此社會進行批判的價值觀,本身就是某種具有特定階級色彩的價值觀商品?只是那埋藏的更加幽微、秘密散發著令人尷尬的布爾喬亞迂腐氣息。
正如MacKinnon所言:「性取向被視為一個更廣泛的社會現象,本質上是作為性別化社會階層動力的展現,其快感源自權力經由性別形式的體驗」。正是這種奠基於權力並作為階層體制的性,構成了基進女性主義對性取向的基本理解。男性與女性被理解為兩個對立的性階級,而性取向作為制度中介,加劇了男性對女性的剝削。
Thumbnail
  當然,他們並不是真正「理解」你。他們不是透過「正常的相處」來和你自然地變熟,不是透過深入談話,知道你的價值觀與興趣愛好。它們像是一些性格扭曲的跟蹤狂,一直躲在你身邊,蒐集你身上掉落的毛屑,將之拼湊成你的「替身」,讓這個替身暗地裡替你做選擇。
  尤其,這關於「女性身體如何使用」、「女性希望/不希望自己如何被對待」,連這樣的話題你都不願意去停下來聆聽,不願真正試著理解反對代孕的女性在反對什麼,只會說著能將自己行為合理化的「樂於協助別人創造家庭」個案故事。再多的漂亮話,只會讓人愈看愈氣憤而已。
《幸福的拉札洛》是一部探討純真與現實衝突的意大利電影,透過純真農夫拉札洛的經歷,批判社會的冷漠與不公。劇情描述拉札洛在被剝削的農村與現代都市間的遭遇,諷刺即使時代變遷,貧富差距依然存在,純真反而成為一種弱點。
Thumbnail
《米奇17號》延續奉俊昊對社會階級、資本主義及人性的探討,並加入科幻元素,探討身份認同、生命價值及人類與他者關係等議題。以「可拋式工人」米奇17號為主角,其可被複製的設定引發對生命可替代性的哲學思辨,並暗喻資本主義的剝削,展現了科幻敘事、哲學思辨和好萊塢製作上的成熟度,並在嚴肅議題中融入黑色幽默。
Thumbnail
  譬如說,當我們下注對手跟注時,我們會知道,對手應該不會有那些最差的牌(因為那些牌會被蓋掉)、也沒有那些最強的牌(因為那些牌會加注回來),所以便可以篩選掉一些範圍。同樣的,有經驗的對手也會觀察我們的行動線,去知道我們應該不會有哪些組合。而這樣的思考,也就是現代撲克中很重要的「範圍對範圍」的想法。
Thumbnail
馬克思把勞動者創造的、被資本家剝削的利潤稱為「剩餘價值」。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量決定,但實際上工資只占其中一部分,除去工資後便是由資本家所獲得的剩餘價值。 循此,剩餘價值是生產概念,它是由勞動者創造出來的可換算為金錢的利潤。消遣也有剩餘價值,但消遣的剩餘價值是消費概念,它是由消遣者
Weili Lu-avatar-img
2024/11/26
“interest”衍生出來的雙關語,還真貼切的形容了消遣者的狀態,真是太有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