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牛要剝幾層皮?——學術期刊的收費邏輯與壟斷遊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是否曾經好奇,一篇期刊論文的生命歷程是什麼?如果這是一頭牛,那麼這頭牛得被剝幾層皮,才能成為「學術成果」的商品?


我們從最初的理念說起。學術期刊原本的設計,是為了促進知識交流。學者們研究出一點新東西,就會急著告訴同行:「來看喔,我發現這件事很有趣!」最早的科學期刊,由學會出版,編輯群與審稿人幾乎都是義務性質,沒有報酬,靠的是一股理想——共享知識,推進人類文明。


1665年,世界第一本學術期刊誕生——由英國皇家學會出版的《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同樣是那一年,法國也創立了《Journal des sçavans》。這些期刊的目的很單純:學者想要分享發現,讓其他人可以重現、討論、甚至反駁。


所以,這些期刊都是由學會(Society)主導出版,學者主導、非營利導向。也因此,審稿人當然也不好意思收錢,甚至連編輯也都是志工。


但這一切,早已變了。


誰第一個動了剝皮的念頭?


這頭牛第一次被「當成可以剝皮的資產」來看待,是在 1950~60 年代,出版大亨 Robert Maxwell 看準了科學研究與冷戰軍工的龐大需求,創立了 Pergamon Press。他的做法非常現代:把學科切得更細,創造大量子領域專刊,每本期刊只要有標題、ISSN、封面就能招商、賣訂閱。


Maxwell 發明了一種出版資本主義邏輯:期刊不是為了發表研究而存在,而是為了賣錢而被創造出來。


他靠著這一套,讓 Pergamon 在冷戰時期狂賺美國政府與各大學圖書館的訂閱費,還常年與情報圈有密切往來。他不是科學家,但看懂了科學界的天真與無防備,於是率先動刀,親手剝下第一層皮。


他發現了,在學術圈他可以讓別人免費工作,然後把他們的產出打包賣回給他們自己。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而這套邏輯,後來被 Elsevier、Springer、Wiley 等大型出版集團完整繼承,並進化成今日的全球期刊壟斷體系。


第一層皮:作者付錢投稿


現代學術出版,已成為一門高利潤的生意。首先是投稿費用。所謂的「開放取用」(Open Access, OA)期刊,動輒要價兩千到五千美元。其中如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文章處理費」(APC,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更高達 5800 美元。你沒看錯,是作者自己出錢才能讓別人免費看到自己的論文。


而那些非OA的「傳統期刊」,則常以「每頁收費」為由索費,一篇論文十到十五頁,每頁 100 至 150 美元,累積起來也是一千到兩千美金以上。還不包括彩色圖片與格式費用。而最弔詭的是:即使作者已經付錢,期刊仍然擁有文章的版權。


第二層皮:審稿人無酬勞務


下一層皮,來自同行審查(peer review)。這個制度原意是為了確保學術品質,但在現今出版體系中,審稿人不但沒有任何報酬,還得自己擠出時間來「服務學界」、還要覺得有人找他審稿,是自己地位高、聲譽高,要覺得榮幸。出版社從未負擔這筆人力成本,卻能藉著審查制度,維持其「權威性」與市場地位。


許多投稿人也曾遇過極不公平的情況:論文審查一拖數月,後來發現,自己的研究點子已被搶先發表;或是原本應該保密的審查意見被洩漏給競爭對手。更糟的是,有些審稿往往只是實驗室內部轉交的「奴役工作」,老師直接交給AI、博士後或研究生處理,自己根本沒看稿子。當勞務無酬,又缺乏監督,怎麼可能期待品質?


第三層皮:讀者還要付錢


最不可思議的一層,是:連想讀文章的人也要付錢。


你沒看錯。即使研究是公共資金資助(如政府補助、國科會計畫),即使作者自己付錢出版,若論文在封閉期刊上,一般人依然得花 30~120 美元不等,才能合法取得一篇文章。


大學圖書館每年花費上百萬台幣訂閱這些期刊資料庫。學生、老師、研究員都依賴學校帳號才能閱讀內容——而這些內容,正是他們自己寫出來的。整個學界從寫作、審查到編輯,通通是義務的;但出版社卻是利潤率超過 30% 的上市企業。


被剝皮的是誰?


學術界是一頭默默耕耘的牛。這頭牛勤勤懇懇地產出內容、免費審查、維持品質、還付錢讓文章刊登,最終卻連閱讀自己論文的權利都被收費。


而真正獲利的,是壟斷出版渠道的大型出版社與資料庫企業。根據調查,幾家頂尖出版集團(如 Elsevier、Springer Nature、Wiley)長年維持超過 30% 的淨利率,遠高於許多高科技公司。這不是自由市場的結果,而是一種制度化的榨取。


改革有可能嗎?


當然,有人嘗試打破這個局面。Plan S 推動公共資金贊助的研究成果須OA發表;某些學術社群提倡開放同行審查(Open Peer Review)與「來稿照登」模式;新興平台如eLife開始嘗試發表所有投稿與審查紀錄。


但這些改革往往遭遇出版商的抵制,學術升等體系也未能同步轉型。很多學者仍然被迫追求「高影響力期刊」,哪怕要為之犧牲經費、時間與自主性。


我們能怎麼做?


我們或許無法一夕推翻整個出版體系,但可以從認清現狀開始——這是一場結構性剝削,不是單一事件。


或許,這頭牛已經太習慣了被剝皮的生活,甚至覺得這就是學術應有的模樣。但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一切不是命運,而是選擇。那個選擇,是從 Robert Maxwell 開始的,而我們現在還可以重新選擇一次。


不要再以為投稿是作者的天職、審稿是榮譽、出版是公平的。也不要再默默付錢、默默寫作、默默服從。知識本該屬於全人類,不該成為幾家企業的壟斷商品。


知識不該是商品的外皮,它應該是人類共同的血肉。


所以,是時候問一個問題了:


「一頭牛,到底要剝幾層皮,你才肯放過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71會員
916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6/30
審查期刊論文是沒有收入的,因為長久以來,它被包裝成一種「榮譽」。 但是,在老師們已經因為教學與研究幾乎燃燒殆盡時,這種「榮譽」聽起來很諷刺。 而且,匿名審查,有非常多的問題!
Thumbnail
2025/06/30
審查期刊論文是沒有收入的,因為長久以來,它被包裝成一種「榮譽」。 但是,在老師們已經因為教學與研究幾乎燃燒殆盡時,這種「榮譽」聽起來很諷刺。 而且,匿名審查,有非常多的問題!
Thumbnail
2025/06/28
最近有朋友在臉書上說,看了《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這本書,覺得相見恨晚,甚至說「如果小時候有這本書就好了」。 但是,超認真的我,馬上就想到:這些科學發現,我們小時候就已經知道了嗎?
Thumbnail
2025/06/28
最近有朋友在臉書上說,看了《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這本書,覺得相見恨晚,甚至說「如果小時候有這本書就好了」。 但是,超認真的我,馬上就想到:這些科學發現,我們小時候就已經知道了嗎?
Thumbnail
2025/06/19
我們之前討論過「假會」這個問題,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給它一個好聽的名詞:認知債! 不過,要怎麼避免「假會」(認知債)呢? 來看看!
Thumbnail
2025/06/19
我們之前討論過「假會」這個問題,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給它一個好聽的名詞:認知債! 不過,要怎麼避免「假會」(認知債)呢? 來看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這本書是我第一本「比較研究」的科普書,早於《槍砲、病菌與鋼鐵》(大一讀的)。當時還有亂買亂看的習慣,由於前面有《獨裁者的進化》(高中歷史老師推薦,高二就讀了)的開路,高中時我對這類書就有高度興趣。
Thumbnail
這本書是我第一本「比較研究」的科普書,早於《槍砲、病菌與鋼鐵》(大一讀的)。當時還有亂買亂看的習慣,由於前面有《獨裁者的進化》(高中歷史老師推薦,高二就讀了)的開路,高中時我對這類書就有高度興趣。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透過古代哲學和現代科學的對話,探討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古老悖論。本文討論了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對此問題的看法,並指出科學無法解釋的深刻的形而上學真理。同時,透過神祕學的角度,闡述了生命和意識的起源,帶出了對於生命和意識不朽性的思考。
Thumbnail
透過古代哲學和現代科學的對話,探討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古老悖論。本文討論了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對此問題的看法,並指出科學無法解釋的深刻的形而上學真理。同時,透過神祕學的角度,闡述了生命和意識的起源,帶出了對於生命和意識不朽性的思考。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各位智人(Homo Sapiens)同胞日安, 時間長河中,任何物種所曾達到的輝煌成就,都有灰飛煙滅的一天......
Thumbnail
各位智人(Homo Sapiens)同胞日安, 時間長河中,任何物種所曾達到的輝煌成就,都有灰飛煙滅的一天......
Thumbnail
掠奪性期刊之所以存在巨大利益,根源於其收取的高額出版費用。他們利用學者發表壓力,忽略同行評審質量,快速收錢發表文章。這種模式在學術出版市場的商業化背景下蔓延,使得一些出版商將獲利置於學術誠信之上。
Thumbnail
掠奪性期刊之所以存在巨大利益,根源於其收取的高額出版費用。他們利用學者發表壓力,忽略同行評審質量,快速收錢發表文章。這種模式在學術出版市場的商業化背景下蔓延,使得一些出版商將獲利置於學術誠信之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