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含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共 5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涉及兒少性剝削的黃子佼,和涉及性騷擾的宥勝,既然人設都已經崩壞成這樣,被排山倒海的輿論罵到抬不起頭來,為什麼不該給他們留口飯吃,重返螢光幕前呢?事實上,這根本不是要懲罰他們,而是保護受害者!
Thumbnail
Angela Chen-avatar-img
1 天前
業者也該自律,不該趁機炒作這些敗類,期望他們東山再起,再創話題。
鴻雁-avatar-img
發文者
18 小時前
Angela Chen 沒錯,聰明的話跟他們保持距離才是上策!
晚間新聞每天報導著無數個災難意外,有人因此流離失所、有人失去了親愛的家人、有人悲傷、有人苦痛。意外總是來得猝不及防,有時候我們會受傷得很嚴重。當我談及「意外」時⋯⋯
Thumbnail
強迫症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兩個精神疾病以往被分類在焦慮症類組裡面,被認為與憂鬱症有強烈關聯性,而主流的治療手段和焦慮症、恐慌症與憂鬱症等都有相關。但強迫症現在有新的研究,認為其應該脫離焦慮症類組看待。至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也是在流行文化中常提及的精神問題,本質也與壓迫和焦慮有關係。
Bessel van der Kolk 是一位荷蘭裔美國精神科醫師、研究員及教育家,自1970年代以來專注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研究。
Thumbnail
這是我看完感觸最深,幾近失語的一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頭猛獸,但我的那頭沒能殺死我。」 全片我多次深呼吸,因有相同感觸數度淚流不止。 看完後,我問另一半看時是否有想起我,他說當然,但哭個屁。 是啊,沒做錯事哭個屁,但是我和詩織常常就是那樣崩潰、無法承受的哭。 希望詩織能成功達到目標,回到自己的家。
Thumbnail
5/5黑箱日記
晴山-avatar-img
2024/12/30
想到麥當勞性侵案,看到脆跟新聞留言都在檢討女生為什麼會自殺,原因是遇到詐騙集團,我心想會讓人決定結束生命的原因很多,但是性侵過後就是一輩子的陰影,會把往後很多不愉快的挫折不斷地放大,到後面變成否定自己,亞洲社會要到尊重兩性平等,其實還有一段很漫長的路。
凜鷺-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31
晴山 我覺得是很長很長很長很長一條路,在相對開放非常多的台灣,都還沒有準備好迎接Me too的衝擊。
本文分享作者在面對性騷擾經歷後,首次勇敢報案的心路歷程。透過個人的故事,她強調了表達自我感受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不公平行為時,如何保持自我安全和尊嚴。這篇文章不僅呼籲更多女性及個體勇敢發聲,也探討了對抗性騷擾、不公等行為的思考和建議。
Thumbnail
臺灣棒球隊在12強賽中的表現激勵了整個社會,打破了過去的挫敗記憶,帶來了希望與自信。這不僅是運動競賽,更是臺灣人身份認同的象徵。棒球如何成為台灣人自我形象的投射,透過觀賽的過程揭開內心的創傷,並在得勝之時全然被醫治。也讓筆者看見挫折變為祝福的力量,筆著希望能將過往挫折的經歷記錄下來,成為他人的祝福。
創傷…來自於經驗這不可否認,簡單的解釋就是當人遇到困境、高壓環境、嚴重事故、霸凌、傷害等以致身心受創,即使事件已過許久大腦仍會不經意出現相同畫面,造成生理心理不適而嚴重影響生活。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本文探討心理創傷及其衍生的創傷後壓力症(PTSD)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文章主要參考英國NICE guideline詳述創傷事件的定義、症狀、診斷標準以及潛在病因。從社會人際暴力到自然災害,每個人都可能面對創傷,並需面對其後果。文章還介紹了有效的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非常有助於受創者的恢復過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