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

含有「存在主義」共 26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意涵如謎 出生於奧匈帝國時代布拉格的小說家弗蘭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其際遇跟荷蘭後期印象派大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很相似,兩人生前作品都未受到矚目,直到二戰結束,傳統社會解體,人際關係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產生
Thumbnail
「如果我從沒出生過就好了。」 這是吉克·葉卡的信念,也是我們,包括我,許多時候都會掠過腦海的想法。然而在生命的最後,吉克卻說:「為了跟你一起玩拋接球,就算再出生一次我也願意。」 你是否也曾問過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 我們是否低估了那些平凡的瞬間,錯過了生命中最真實的答案?
Thumbnail
「愛是一種連結,讓我們超越孤獨,與世界建立關係」真的是很棒對愛的解說。現在和我們完成夢想的距離是兩點一線,如果最終的追求只有這個,那麼我們的生命將只有兩點一線的二維空間。但愛不一樣,愛是我們與世界的連結,有付出,有收穫,有蝴蝶效應,一切的一切交織成一個網,形成了具有點線面的三維空間.生命變得立體了起來。也讓我們在世上的意義,漸漸變得更清楚更立體,這就是愛的力量,讓我們托舉別人,也被別人托舉,在愛的網絡中。
  我們能在這裡歌唱、能在這裡搭建城市;或者,就僅僅是停留,不首先預設自己終究要有某個必須抵達的盡頭。此刻,休息不僅僅作為積極活動的一個核心環節,它成了一種本身就具有價值的行動。像一名羽球選手積極地讓自己回到那個最能夠向每一處移動的基本站位,一個你對整體狀況中,所能進行最佳應對之位置的判斷之落實處。
2024年12月4日,瓊瑤在新北市淡水的家中離世,享年86歲。她的離去,對許多讀者來說像是失去了一位親人。瓊瑤的離世是一個提醒,告訴我們不要忽略死亡這個話題,也不要害怕思考自己生命的結束方式。如果我們能夠以尊嚴和自由來迎接這個終點,死亡不必然是悲慘的,它可以是旅程的平靜終點。
Thumbnail
那天早晨,他從值班室醒來,突然一道聲音從腳下傳來。 「早安。」 「你是誰?」 「我是你的影子啊。」影子語氣輕快,「說真的,這種對話方式是不是很有創意?」 「影子不會說話。」李明試圖說服自己這是錯覺。 「通常是不會,但例外總是存在嘛。」
Thumbnail
一開始閱讀時 就覺得跟變形記的經歷有點類似。看到結尾,想不到真的是取自變形記XD
因為老婆婆年華老去卻依然自在美麗,因為年輕人們高興地聊天,因為太陽穿透在樹葉之間形成了閃爍的光,因為人們在親吻著,因為媽媽在愛她的女兒。因為這世間上有許多美麗的風景與人物,我們來不及要欣賞,所以活著。
Thumbnail
4/5Barbie芭比
——要怎麼紅?鬼才知道。妳做自己就好。 《鬼才之道》選用一個戲仿演藝圈的題材,來呈現整部電影的氛圍,而且還特意選用80年代的風格作為「鬼界」娛樂圈的背景,能讓人感受到復古氛圍之外,似乎也暗示這些死去的鬼比較多都是那個時代的人,因為透過類似集體潛意識的方式,塑造出那時代「綜藝節目」的效果。
Thumbnail
5/5鬼才之道
四十五歲,一個被文壇遺忘的年紀。有時我會想,那些寫作的衝動是否只是一種自我防禦,是對生命荒謬的徒勞反抗。但我還是日復一日站在這裡,注視著那棵榕樹,彷彿它能給出某種答案。
Thumbnail
你的字裡行間的投射與想像好有溫度,也很淡趣,配上冬天微陽的午後來看,舒服 <3
大家好,我是 Dr. Chi-Hua Wang,今天想與各位碩士與博士生分享一位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的重要貢獻與啟發。希望這些內容能激發你們在學術研究與個人生命探索上的靈感。 ▌1.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核心貢獻 歐文·亞隆將人類內心的深層衝突總
Thumbnail
  對還沒因為這般時間理由感到遺憾的精靈芙莉蓮來說,幾十年或一兩百年一遇的天文景象根本說不上特別。從壽命遠長於人類的物種的視角看來,那不過是轉瞬間的事情。這禮拜錯過了資源回收車,下禮拜再倒就好了。在這種基於不同時間感的思考之中,既然人類「很快就會死掉」,互相理解能有什麼用?讓人類學習知識又能怎麼樣?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