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唯一會給時間命名的生物」在我請ChatGPT嘗試寫一段模仿我風格的文字時,它首先寫下了這句話。這句話對我來說滿有意思的,雖然我一時想不到我會在怎樣的前後文中寫出這樣的句子,但一定程度上,「時間」確實是我喜歡思考的主題,而這個劃定的視角,也會讓我想要剖析下去。
在我看來,「給時間命名」可以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說,就像歷史的時期或生命的階段,我們會把一段時間稱為清朝、稱為日治時代、稱為維多利亞時期;也會把一段時間稱為小時候、稱為學生階段、稱為事業上升期。
又或者更加基礎的今天、明天、昨天。就像以前聊過的,人類擁有一種能夠看到不久後未來的「遠見」,時間因此成為一種重要的思維工具,而運用它的方式,首先便是分割與命名。
但「給時間命名」還可以有一種更根本的意涵。也就是,我們把時間稱之為時間。我們去意識到存在有這樣一個概念性的實體。即便在現象上,時間並非均值,但我們以一種相對抽象的方式,將其把握為一種流動的、單向的、能夠被客觀紀錄的「東西」。
其他生物同樣在時間裡面活著,但是牠們似乎能更清晰地活在「當下」。尼采稱非人類的動物們擁有一種「忘記」的能力。這讓牛活得比人類快樂,不會因為那些明明已經過去、無法被改變的事情痛苦不已。
相反的,人類知道自己現在在現在,過去曾經在過去,並會在未來抵達未來。所以我們會「操煩」,會產生對於自我與人類整體的「存有論問題」。在痛苦的沉思之中,我們會反省自己是如何從過去一步步走到現在這步田地?事已至此,未來又該走向哪裡?
一但有了時間、有了歷史,一段路的距離便有了方向。在「時間」概念尚不存在的時候,生物身體面向的方向永遠都是前方。只要是能夠免於立即死亡的路,就是活下去的路。
而對於擁有時間、記得時間的人類而言,「後方」便意味著我們曾經走來的那個方向。我們記得那裡有過什麼令人不忍直視的苦難,所以會知道「不要走回頭路」。
如今我們生活著的這個社會,有無數可貴的物質與精神性的贈禮。那是過去的人流著鮮血與眼淚,在種種我們無法想像的辛苦鬥爭間種下的種子,需要積年累月的照料與灌溉。絕不該在短視與仇恨暴戾之下,被輕易地砍伐。
在未來的人類眼中,這段時間會被取作什麼名字呢?人們是將之視為「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是「希望的春天」還是「絕望的冬天」呢?
也可能,最末的人終於不再給時間命名。那不過是面前稍縱即逝的情緒團塊,一部又一部沒有創作者靈魂的短影音。開心時笑就完事了、悲傷時哭也沒問題。牛在草地上靜靜吃草,你問牠問題牠也不會回答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