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育

含有「歷史教育」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篇文章說明,如何向孩子解釋羅妹號事件、牡丹社事件等恆春半島歷史事件。作者利用車城福安宮的參觀經驗,以及自行開發的FB Messenger故事機器人,引導孩子理解歷史事件背後的意義,並反思和平與合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一名孩子告訴我,她們班的老師要她們寫錯的地方不能擦掉,這樣之後才能記得自己當時錯在哪裡。我們需要記住的不見得是錯誤,但確實會在那些過往發生的悲傷事件中,獲取經驗和養分,成長成更豐富深刻的人。
Thumbnail
我一直希望陪伴青少年持續閱讀,讓閱讀成為他們一生的摯友。以前曾經讀過一本書《愛,就是放下你的手機》。書中提到了許多有趣且值得思考的觀點。 . 在其中一章「岳飛是誰?文化DNA?」中,提到現在的國中生中,有些人已經不知道岳飛是誰。書的作者擔憂這代表著我們正在遺忘文化的DNA……類似這樣的
Thumbnail
重要!以前我拿來當童書啃的歷史故事,現在知道的人卻寥寥無幾,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我現在可以體會文壇前輩們說的文化斷層這件事😵‍💫😵‍💫😵‍💫
  這裡想要談論的,並不是「二二八事件」是個歷時兩個半月的慘痛事件。而是,二二八事件是一個延續了七十七年還沒被處理完善的事件。如同前面所提到的,在1990年之前,中學課本中對這件事情的描述連一個字都沒有。它真正被重新看見並省思是這二三十年來才一點一點開始發生的事。
舉個例子。在我讀高中、大學的時候,對西班牙帝國的印象是:這是一個殘暴、統治低效、不懂得好好利用殖民資源、慘輸給後進國家英國,然後就一路走下坡的老舊帝國。 不過,後來我覺得這個認識其實是長期從英、美、荷等國觀點出發、容納了大量戰爭宣傳的結果。如果從十六世紀當下來看: 1. 西班牙是第一個試圖跨越一
過年小孩充電時間,當然是要看本新出版的書啊!過年嘛!看新書拜電子出版之賜,有興趣的題目,儘管不都同意,但還是覺得趣味盎然。 本書是楊照先生不一樣的中國史的思索集結,也沈澱自開設敏隆講堂、趨勢講座的整理,說明在他的理解下,臺灣史、中國史乃至於對史學教育的想像。忝為教育史專業的碩士,對其論點竟有不甚同意
Thumbnail
台灣的歷史不只是因為其本身就是多種族群和文化不斷累積、磨合而形成的歷史,更是由於我們當今因為對某些價值的重視(如民主、多元和群眾視角等等)而造就了我們能從更有別於以往的眼光和歷史思維方式來看待這塊土地的過去,並且由這樣的審視進一步思考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可以從中找到屬於我們自己如何面向未來的知識
Thumbnail
「只精通日本殖民時代的歷史,量產出無學問之人的可怕」 韓國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反日情結,從駐韓國作家的親身經驗,能夠從韓國的歷史教育當中窺見一二。
Thumbnail
Misha Chen-avatar-img
2021/10/26
昨天才點了影片看到加州的年輕人不知道甘乃迪遇刺的年份,應該是說這種無知是普遍性的嘛?甚至是美國獨立戰爭是美國跟哪一國打仗?「法國」年輕人回答的答案真是跌破主持人的眼鏡?
波波先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0/27
也是蠻有可能的耶,畢竟現在小孩可能花在iPad的時間比花在書上多......
忙著方格子的定期專欄,整理資料中有一些感慨,就在這篇講一講好了。 過去留下的軍事資料,太過古老的接近英雄史詩,接近事實的部分不多,但多少可以從中看到一些關鍵。像是亞歷山大的政治手腕不比軍事差,怎樣維持數萬大軍移動,這些都比擊敗大流士精彩。這也不是說高加米拉戰役就不精彩,只是就筆者而言,戰場的耀眼表現
Thumbnail
開學了,很多國中歷史老師跟媒體表示,課本改版之後不知道該怎麼教歷史。不知道怎麼教,那可以學,不想學就別當老師了。釋字748通過之後,也有人聲稱不會教小孩了,不會教就不要生啊!
Thumbnail
關於這個部分,我其實不看好,因為目前現役的中學老師所受的歷史教育都是大中國主義和歐洲中心論,現今學界蓬勃發展的不同觀點的世界史對他們來說只是天方夜譚。只求他們中規中矩的把課程上完,不要補充太多關於中國的不重要史料就謝天謝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