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損、衰退與記憶:金繼與不該被遺忘的歷史〉2025-06-04
每當我們談及疾病、談及悲傷、遺憾,我們總會試圖告訴其他人,這件事會過去、我們會痊癒,像「原來」那樣健康。但就像所有事物都會破損、毀壞,人的身體、意志也會衰退。
這不只發生在年老期,我們會在疾病、意外、創傷中留下後遺症,某些功能會弱化、某些機能會耗損,就像手機電池的健康度下降,所謂「最佳狀態」的上限,也可能在一次次的傷病中,不可逆地下滑。
但這不叫做「我們再也無法恢復」,而是,本就無所謂要回去的原本,「原本」要前去的地方,就包含了這種衰退性的變化。
但與其他的物不同,人有著獨特的成長與再生的力量。我們不是回到「未受傷」之前的狀態,而是在破損之處,長出新皮、或用傷疤標示性地填補。
一名孩子告訴我,她們班的老師要她們寫錯的地方不能擦掉,這樣之後才能記得自己當時錯在哪裡。我們需要記住的不見得是錯誤,但確實會在那些過往發生的悲傷事件中,獲取經驗和養分,成長成更豐富深刻的人。
相反地,如果遺忘了歷史,甚或試圖刻意抹除它,這些成長與完整的可能,即便還有呼吸,卻已被埋葬。
金繼:記住經歷過破損的歷史
在日本,有一種傳統的、被稱為「金繼」(金継ぎ)的工藝,也就是「用金子去修繕,讓原物得以繼承」的意思。
工匠會以金粉(金或其他金屬)調製補漆,將委託人愛惜的破損器皿重新修補。這樣的成品絲毫沒有隱藏破損的意思,反而透過金漆,將其破損的歷史凸顯出來,讓觀者明白,這是一枚有故事的器皿,且主人愛它依舊,甚至愛著它破損的痕跡。
人亦如是。沒有人的一生是無損的,衰退在時間中必然反覆發生。但我們逐漸知道什麼對自己好、什麼對自己壞,知道怎麼樣即便身體虛弱、意志卻能強壯。破碎本身依舊是令人遺憾的,並不因此昇華為美好。但「經歷了破碎」的我們是唯一的、最值得存在的我們。
相較於去想像自己能「康復」為某種標準的健康狀態,如同疾病未曾發生。我們或許更應該將人的、乃至人類整體的成長以一種「金繼」的比喻去思考。
我們從未、未來也不會歸於完美,但這些破碎能夠被記住並承接下來,反而展現出生命的完整與美。並且,讓我們知道,這次不要再讓它摔破,無論那值得珍視的器皿是什麼。
延伸閱讀:
〈《記憶與救贖》讀書會(三):世界會記得,我們會將之重新拾起〉
〈Freeman, don’t forget〉
〈不僅僅是「查緝私菸」:關於二二八,一段來不及被記得的歷史〉
〈《不!》觀影筆記(三):我們要做的事,這次他們不能抹除〉
〈路的歷史/歷史的路〉
〈這個時代的陳儀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