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對話

含有「自我對話」共 77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件計畫一旦開始,除非可以在未來的某時某地完好地交辦(傳承)給其他人,否則就只有「結束」或「永遠做下去」兩種可能。就像要一個首次談戀愛的青少年接受「有一天會分手」或「到死前都與這個人相伴」這兩種結果之一會發生,對於「想要」而言,這種非此即彼的命運,實在令人感到過於沉重了。
兩年的低潮讓我失去笑容與寫作熱情,直到一次自我探索契機,我才重新學會面對自己。本文分享我如何透過寫作、習慣養成、健身與人際交流,逐步走出低潮,找回自信與快樂,並允許自己做最真實的樣子。
Thumbnail
如果此刻的你,也正坐在某張無形的候車椅上,不妨問問自己: 「我真正在等待的,是什麼?」 「這個被迫的停頓,想讓我看見什麼?」 不需要告訴我答案,但請記得,你從來都不是一個人。 願我們都能在等待中,獲得前行的勇氣。
Thumbnail
從容面對內心矛盾與掙扎,學習與自己進行艱難對話,化解內耗,找回內在力量。
Thumbnail
一輛行駛於雨夜的列車,載著三名象徵著人生不同階段的乘客:懷抱籃球的少年、從容的成功人士與焦慮的年輕人。隨著列車詭異地航向星海,現實與夢境邊界消融,最終,空無一人的車廂揭示這是一場靈魂的擺渡。主角接納了所有破碎的自我,在通往黎明的旅程中安詳入睡,寓意著與過去自我的和解與釋然。
Thumbnail
夜裡的靜默,呼吸聲比心跳還要清晰。每一次吸氣,像拉緊的繩索;每一次吐氣,又像被往下放掉一點。那不是安慰,而是一種壓力,提醒我還被困在黑夜裡。心跳退到背景,微弱得像也累了。只剩下呼吸,反覆驚醒我,陪我走過這一夜。我忍不住想:是不是只有在黑暗裡,我才真正聽見自己還活著?
從佛國寺到石窟庵的雪山路,是雙腳的試煉,也是場意志力的考驗。
Thumbnail
太久沒有停下腳步,因此忘了怎麼和自己獨處,以及怎麼休息。 原想訂4DX二刷鬼滅之刃,但場次趕不及。 我滑著Instagram,試圖查一下週末活動懶人包,甚至搜尋週末市集,卻沒有什麼讓人有感的選項。 我誤以為自己最近變得太過安逸於舒適圈,而不知道該做什麼,於是決定上街走走
Thumbnail
我們總愛談自己:研究顯示,日常對話中有 60% 的內容在聊自己,在社群媒體更高達 80%;甚至 96% 的成年人每天都在與自己對話。這種「自我對話」蘊含力量——尤其是那句「我就是⋯⋯」,它是一種身份宣告。既然人腦天生喜歡談自己,該善用這個天性,學會用「我就是」來強化想要成為的自己。說多了,就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