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入睡

含有「自行入睡」共 2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昨天的新生兒睡眠講座裡,一名二寶爸問我:「為何妳說爸爸負責小孩的睡覺,寶寶/小孩都會睡得最好,最容易睡過夜?」這就不得不翻出我曾經自己亂腦補的說法:因為  #媽媽被寶寶DNA殖民 了!!!(但是我至今依舊深信不已)
Thumbnail
想不到出發點是希望讓另一半好好休息,就踏上成功讓孩子穩定睡眠的路了🤣🤣🤣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 選你最正解!!!
並不是有作息的家庭就不能開心出去玩,而是去哪裡玩,距離多遠,回家後的所有睡前待辦事項該怎麼安排,因為出去玩了,要取捨什麼?像我今天就捨去煮晚餐(或是常常捨去),選擇到家後孩子們可以快速完食的晚餐.......
Thumbnail
太佩服這位媽媽的行動力與精算力了! 看得我邊笑邊點頭,這根本是放風+準時下班的雙贏神操作啊! 今晚,全家睏好 ❤️
有些情緒需要翻譯 感謝你的誇獎!每天追的到準時下阿母班,真的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情呀!!!
而經過科學研究的證實,一天累積出來的睡眠債,並不會在一兩天的補眠中得到消除,而是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逐漸消除。睡眠研究員表示:你失去的睡眠就永遠失去了,並無法被補回來!補眠可以幫助自己把失去的睡眠補回來,是一種不科學的迷思!   當一個人是屬於天天得睡不好的狀況下,睡眠債也是天天累積的
Thumbnail
我的出發點比較不一樣,不想讓孩子們理解何謂週間跟週末的差別,每天只要醒來都是一樣的。 以這樣為出發點就不需要特別調整作息,不過也是剛好自己週末作息跟平常一樣,所以孩子們早起也不會被影響到。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 好棒!可以自己就做到沒有週間週末的差別,我週末都會比較貪玩、自己稍微晚睡~~ XDD
是不是可以成爲一位 #主動讓孩子失望的人?是身為家長很大的課題。 而這個課題我在大兒子九個月大的時候,就提早高強度的進修了好大一回合,那時候,我想改善我們母子倆的生活模式,不再提供兒子奶睡、不再一個夜6-12次的夜醒又奶睡,我成為一個「主動讓孩子非常失望的媽媽」
Thumbnail
美國兒科醫學會並沒有針對會自己翻身趴睡的嬰兒,提出不可趴睡的警告,在寶寶自己可以翻身之後,寶寶是可以停留在自己選擇的趴姿睡覺的。 而家長最擔心的嬰兒窒息,主要還是靠清空嬰兒床的方式來避免,當嬰兒床裡面沒有可以阻擋空氣流通的物件,像是:床圍、睡窩、捲起來的毛巾、枕頭、娃娃、棉被,寶寶自己翻成趴姿睡覺
Thumbnail
裕凱和佳凡已經盼望寶寶的來臨超過五年之久,這五年來做了各種備孕、順產的努力,總算是迎來了樂樂和他們一起回家! 夫妻倆對樂樂有著滿滿的愛,在樂樂出生之前就已經做好功課滿足所有寶寶需要的用品,準備用最多的愛來陪伴樂樂長大! 不過從月子中心回家之後,樂樂的睡眠問題逐漸浮現,白天哄睡後、若是放回嬰兒
Thumbnail
一歲內的寶寶建議與家長同房、不同床,睡在自己獨立清空的嬰兒床裡,這是美國兒科醫學會的標準建議唷! 雖然大家可能在電影或是影集裡,常常看到美國寶寶睡在自己的房間裡,但這並不是美國兒科醫學會的標準衛教建議,我個人猜測是劇組人員並不清楚這個規定(劇組工作人員太年輕?)所以才會如此安排? 一歲內的寶
Thumbnail
在成為嬰幼兒睡眠顧問後,前幾年,很常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說服家長相信睡眠調整的重要性、以及和我合作睡眠調整的過程對孩子無害」的說客。不過,幾年過去了,我愈來愈理解自己的工作角色或是工作內容裡,並不包含說服任何一個家長,較放心或是較認同與我合作的睡眠調整內容。   因此,我都會誠實的告知合作家庭,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天生不需要睡很多的寶寶是存在的,但是,數量卻比家長們常常相互分享:「我家小孩是快充型寶寶,你家也是呀!」少非常多。 一個天生不需要睡到建議睡眠時數的寶寶,通常不會有任何讓家長頭痛的睡眠困擾,例如:這個孩子只是白天睡得少,夜間睡眠總時數少於10-12小時,但是每次睡覺時間,即使短、他都能夠睡好,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