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生母才會愛的長相
今年(2019)將有許多迪士尼經典動畫真人版的播映,做為首發的本片,必須老實地說,老師覺得有些差強人意。徹底擬人(personification)的小飛象,讓我們為他與母親Jumbo的分離哭泣、為他看著泡泡動物時、嘴角露出微笑的ㄎㄧㄤ 態著迷。而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那雙大耳朵:每當他揮動、華麗起飛,都讓人驚嘆 — —但如果不是早已知道「飛行的秘密」,看到一隻超大耳朵的大象,你保證不會露出嫌惡的神情嗎?(本篇無雷)
社會模式觀點:在不當的環境裡「我們都有問題」
明顯的事實是,Dumbo的耳朵確實比起一般大象大的許多,也讓他看起來更為笨拙——關於小飛象飛不飛得起來,可以點下方連結了解(不過答案當然是不行)
對於他的不同,馬戲團甚至試圖用嬰兒裝遮掩,像極了過往社會對於身心障礙人士的處理方式——如《我們與惡的距離》所提到,被關在自家後院的「神經病」——
然而,近年我們對特殊的看法,已從「醫療模式」逐漸演變成為「社會模式」。醫療模式的觀點認為,障礙起因於心理、生理構造或功能上的「喪失」或「異常」,導致無法執行一般行為與活動。當社會大眾以醫療模式看待身心障礙者時,難免期待他們應該要被治療,或個人調適以符合社會環境。
然而,每個人都會有遇到障礙(Disability)的時候。
社會模式則強調身心障礙是一個動態的生命經驗,是與環境互動後所產生的結果,強調其權利與選擇權,並應提供環境的支持與協助。舉例來說:當你不小心手骨折,沒辦法旋轉門把,此時進出家門就是很大不便;但若能改變「障礙的」社會條件,譬如加裝自動門,那麽即便手骨折,你其實就跟一般人一樣,而不必為骨折感到自卑。類似的情境也包含「有聲書」、「無障礙網頁」等。
結語:不再處理提出問題的人
被認為是
小飛象原型的Dumbo,真實存在於P. T. Barnum的馬戲團裡 — — 覺得這個團長名字很耳熟嗎?沒錯!他正是那位唱著「The greatest show」的
《大娛樂家》。而在馬戲團這麼一個強調「怪奇」的場域中,事實上不只有主角小飛象,孩子的爸爸也「少了一隻手臂」。《小飛象》用童話的色彩,描述一群「不一樣」的人們如何活得有笑容:當我們不再想要「治癒」提出問題的人,而試著讓環境去支持每個人活出自我——例如
支持女兒當科學家——社會,才會真的像夢想國(Dreamland)般美好。
那麼,下篇評論見囉。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為這篇文章按下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歡迎追蹤我與專題,以收到影評刊出通知
★若有希望老師評論的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
★歡迎申請加入社團「老師的放映後討論室」一起討論電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