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臉書平台上加入的社團大致可以分為兩個走向,一種是家長教養討論分享的家長屬性社團,另一種是老師們互助取暖分享教學的教師屬性社團,加入這些社團得到大多是無用或錯誤的資訊,真正有效的溝通交流實在是不多,雖然時常滑到胃痛心悶,卻還是很M的逼著自己看看現實,同溫層以外的世界。 焦慮的照顧者 其中有個社團主要為了身心障礙學生照顧者而設置,討論內容包山包海包大人包小孩,從小孩要不要吃藥、推薦學甚麼才藝到無助的討拍文都有。 其中最讓我心碎的總是照顧者的求助文,包含與學校溝通無效、小孩不論在哪裡都衝突不斷,在家裡自己已經做了ABCDE,怎麼還是一樣?甚至對方家長不願意諒解堅持要為難,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懷疑到底哪裡做不對了?當然絕對沒有最適合的教養方式,世界上的小孩那麼多、那麼不同,也不可能只適合那麼一兩種的方法養好。(也不可能只有一兩種方式把小孩養壞啦呵呵) 焦慮的照顧者有其焦慮的原因,但在社群媒體中,總是有一些人熱愛給建議、給成功的案例,我自己就是如此這般,然後小孩就會如此這般,所以你要如此這般。這些回饋時常更讓自己心煩意亂,受不了這些人這樣急切的火上加油。擁有急迫被需求的人們,根據事情幾句話的描述,透過模糊的情境,就希望自己有能力協助別人解決問題。 值得的小孩 焦慮的照顧者並不稀奇,實在是普遍到,招牌掉下來砸到的都是焦慮的家長。然而這些照顧者最讓我擔心的地方在於,沒辦法好好處理自己的焦慮,轉向追求小孩符合某些自己的期待,平衡心理的某些焦慮。 很顯著的例子是,大部分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學習障礙、泛自閉症等不擅於現在學校中的學習的小孩家長,轉向讓小孩去學樂器、學繪畫、學桌球等等諸如此類非學校重視的學科。這樣培養多元的興趣並沒有不好,然而,對我而言危險的地方在於,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強調這些值得被鼓勵的優點,很容易變成小孩的價值是建立在這些優點之上。 如果今天大人這樣認為,就夠嚴重了。如果連小孩,都覺得自己是因為這些優點才值得被稱讚、被愛。 如果有天小孩不會讀書、不會運動、不會任何的樂器,沒有任何值得被錄影放在網路上告訴大家小孩好棒的地方,他還是一個值得被愛的小孩嗎? 他難道不值得平安健康平等的長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