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護自己的時間–化被動為主動的電子書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討厭等人的我,也不喜歡遲到。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非常討厭自己的時間被錯誤的安排給耽擱,(以往的自己也曾因時間規畫不當,造成別人的麻煩,更深知其實這是一個可以規劃與安排的個人信用問題。)

雖然不喜歡等人,但是生活之中難免還是會有不得不等待的時刻。(哎呀呀><)

但是,我又不能肆意對別人發洩情緒或是始終裝大氣地憋在心裡造成內傷(雖然心中已經默默將對方扣分)

雅量可以被訓練,但是不能無限制地被挑戰。(握拳)



在被動等待的時間,我會看書或滑手機來打發。
但是始終掛心等一下要見面的我,始終無法深度地浸淫在閱讀的世界裡。
就像有的人無法在吵鬧的咖啡館或太安靜的圖書館專心一樣。
也因此我開始好奇,到底是真的有人可以在這種環境下用功,還是"聞青式"地假用功(天那我真的管好闊)
使心流發生的活動有以下特徵(以下引自維基百科):
  • 我們傾向去從事的活動
  • 專注一致的活動
  • 注意力投入在當前活動
  • 動作與意識的合併
  • 反省自我意識的喪失
  • 有清楚目標的活動
  • 有立即回饋的活動
  • 我們對環境與動作有主控感 — 挑戰與技能之間達成平衡
  • 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
  • 主觀的時間感改變 — 例如可以從事很長的時間而不感覺時間的消逝


結合以上對於進入心流狀態的描述,依我接受的閱讀類型分為下列幾種,並且依使用情境,電子書工具閱讀的可攜帶性(紙本還是會有尺寸、重量的制約),策略性的安排閱讀時機

【文學類】需要完全進入自己的世界,我喜歡以紙本的"精緻感"打造一個"典藏時光"

此種類型因需要詳細閱讀前後文以了解因果關係、邏輯拼湊,因此需要找一個自己覺得舒適的地方,完全肆意的浸淫、融入情境之中,就像看影集一樣段落不可被外力打斷。(否則會惱怒)
適合我的地點:自己的臥室或圖書館角落(還不能是大眾區域)
適合我的時間:準備就寢或是提早醒來的清晨(無人打擾)、圖書館的冷門時段

【工具書】我認為適合讀電子書或有聲書

近來因讀者閱聽生態改變、文字排版必須簡短或是多重分段,適合隨時隨地的閱讀,此類的工具書生產頗多,以介紹商業管理法或成功法等工具書籍為主,但因其陳述方式不若小說情節般環環相扣,因此適用情境與隨時進入時間也較廣且短。
適合我的地點:交通工具的等待時間
適合我的時間:等待時間或零碎的生活時間

【圖文雜誌或圖文食譜】我認為適合翻閱電子書

此類因包含大量視覺效果的圖片,以圖理解資訊(非需要深入思考),即使片段式瀏覽也不妨礙到理解力。但因我個人是屬於喜歡評賞圖面以及會思考設計動線與流程的人,因此會拿電子書閱讀工具–手機,作為測試使否可流暢閱讀版面的實驗。(響應式網頁設計)
適合我的地點:交通工具的等待時間
適合我的時間:等待時間、無聊的滑滑,或是默默收入自立的雜誌資料匣一次閱畢。(像Pinterest的 save board概念)


主動性地化被動等待為主動閱讀,

主動守護自己的人生時間與注意力,

避免被無謂的等待給浪費。

還可以創造出一種好整以暇的輕鬆等待感,即使出門的主要用意是會面,我雖然提早出門、提早等待,但在時間的安排與會面情勢上,都可策略性的營造出一種自我掌控局面的態度,也避免讓自己因為等待產生厭煩與不耐,有意識性地避開因情緒而產生抱怨的雙方局面:
  • 對方只是剛好在我閱讀的時間跟我見面而已。
  • 我只是剛好把我這一段的時間分割為暫時閱讀的時間與對方會面的時間而已。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时间就是能力发展的地盘。
Time is ability and 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e。〞英文諺語

但如果遲到的人永遠都在遲到的路上的話,

雅量可以被訓練,但還是不能無限制地被挑戰。(握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陪伴與溝通是教導孩子自身生命議題的開始。 同時,也是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發展依附關係, 學習如何兩性相處,影響生命與看待自己的開始。
[30歲以前結的婚都是還債。] 本來我一看心想這也太偏激了吧~也有人30歲以後結婚過的不太好啊!那你說說那30歲以前就碰到所謂
自己不強大起來,人家為何要拿自己的力量倒貼你呢? 如果創業當不成一個厲害的老闆,厲害的員工又為何要相信跟服從你呢?
愛外表是愛自己裡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很多對自己的認知、打理、價值觀、品味的挑選、及知道甚麼事物適合自己,因應外在世界的內心想法。不是只有簡單的對別人喊喊[愛自己、不要愛外表]的二選一分法。
陪伴與溝通是教導孩子自身生命議題的開始。 同時,也是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發展依附關係, 學習如何兩性相處,影響生命與看待自己的開始。
[30歲以前結的婚都是還債。] 本來我一看心想這也太偏激了吧~也有人30歲以後結婚過的不太好啊!那你說說那30歲以前就碰到所謂
自己不強大起來,人家為何要拿自己的力量倒貼你呢? 如果創業當不成一個厲害的老闆,厲害的員工又為何要相信跟服從你呢?
愛外表是愛自己裡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很多對自己的認知、打理、價值觀、品味的挑選、及知道甚麼事物適合自己,因應外在世界的內心想法。不是只有簡單的對別人喊喊[愛自己、不要愛外表]的二選一分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4年前我曾經讀過這本書,而這次閱讀新修版的動力不同於上次的心態,抱持的想法並非是自己有拖延、逃避的問題,而是自己在工作跟處理創作、閱讀跟學習上,難免會遇到沒有動力、不想往前進的停滯期,所以便想藉此來複習順道檢視是否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閱讀工具書可能需要一些技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一些建議,從拆解目標到讀書的氛圍,都會讓你更容易培養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無事可做,度日如年;有事可做,光陰似箭」。 確實,我們對時間流逝速度的主觀感受與時鐘所客觀指示的大不相同,而其中的差異就在於我們是否投入在我們喜歡的事務上。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這句話是這本書之於我心臟的位子,本來以為現在我所做不喜歡的事情都是在浪費時間,其實它在讓我沉澱並且重讀我的人生故事並且得出新結論與方向去修正我自己,就如書中所說的:「當你累積了人生經驗,閱讀的視野也會更寬更廣,能夠讀出之前接收不到的深層意義,這便是重讀的價值。」 「蟄伏等待遲早會掌握」並非消極姿態
又到新的一個月了。 雖然我閱讀較傾向隨心,但每個月初也會計劃一下這個月要看什麼書,其實是習慣每到月尾在圖書館借書,首先當然是要讀完借回來的書,然後再看自己買的書。 計劃畢竟只是計劃,我不一定完全照著閱讀,一來預約了圖書館的書可能會突然跑進來打亂計劃,二來有時看到別人介紹的書,可能就會被吸引了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4年前我曾經讀過這本書,而這次閱讀新修版的動力不同於上次的心態,抱持的想法並非是自己有拖延、逃避的問題,而是自己在工作跟處理創作、閱讀跟學習上,難免會遇到沒有動力、不想往前進的停滯期,所以便想藉此來複習順道檢視是否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閱讀工具書可能需要一些技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一些建議,從拆解目標到讀書的氛圍,都會讓你更容易培養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無事可做,度日如年;有事可做,光陰似箭」。 確實,我們對時間流逝速度的主觀感受與時鐘所客觀指示的大不相同,而其中的差異就在於我們是否投入在我們喜歡的事務上。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這句話是這本書之於我心臟的位子,本來以為現在我所做不喜歡的事情都是在浪費時間,其實它在讓我沉澱並且重讀我的人生故事並且得出新結論與方向去修正我自己,就如書中所說的:「當你累積了人生經驗,閱讀的視野也會更寬更廣,能夠讀出之前接收不到的深層意義,這便是重讀的價值。」 「蟄伏等待遲早會掌握」並非消極姿態
又到新的一個月了。 雖然我閱讀較傾向隨心,但每個月初也會計劃一下這個月要看什麼書,其實是習慣每到月尾在圖書館借書,首先當然是要讀完借回來的書,然後再看自己買的書。 計劃畢竟只是計劃,我不一定完全照著閱讀,一來預約了圖書館的書可能會突然跑進來打亂計劃,二來有時看到別人介紹的書,可能就會被吸引了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