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側記|小孩好難教?給百種小孩的百種養殖攻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七月六日的「小孩好難教?──給百種小孩的百種養殖攻略」這一場講座,對於方格子的工作人員來說,算得上是許多方面都「別開生面」的一次經驗。

「在以『小孩教養』為主題的活動現場,卻沒有小孩,那不是很奇怪嗎?」

這場活動,也是教育工作者盧駿逸為「教育現場的生存遊戲」專題兩週年而舉辦的。因為駿逸上面這段話,這次活動也強調歡迎孩子的照顧者、家長們帶小孩一同來參加。但來到現場的小孩數量、和他們活蹦亂跳的活力,還是超乎了工作人員的預想!(同事:「我開始相信《怪獸電力公司》是有科學根據的……」)

raw-image

比起一般的講座活動,當天的狀況真的比較「吵」(即使講座進行中小孩們也不斷拋拋走),駿逸在開場時也特別跟參與者溝通。

「大家都知道,小孩超過三個以上,就是人類無法控制的生物;還有『暑假時,鬼都從學校裡放出來』。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玩笑話吧?我想不少人都有遇過,帶小孩在外面被別人嫌棄的情況,希望今天一起努力,互相幫忙,互相顧一下小孩的狀況。」畢竟,以小孩教養為主題的活動,卻還是拒絕小孩的話,實在是很詭異吧?

教養專家都在講幹話

講座開始後,駿逸開宗明義的提出「教養專家三段論證」:

  • 教養專家都在講幹話
  • 我是教養專家
  • 我不講幹話(X)我也在講幹話(O)

怎麼說呢?駿逸說,每個教養專家都會講「沒有一種方法適合所有孩子」,但又會說自己發明某種好棒棒的方法,叫你買本武功秘輯,你學了以後就脫胎換骨神功大成百毒不侵,但其實沒這回事。

raw-image

「教養知識的爆炸,讓我們買了一本又一本又一本又一本的教養書,你不買這本教養書你的小孩會很糟糕、你不看這篇文章你會很失敗……」結果,為了教小孩而充滿焦慮的家長們,買了許許多多本各種不同的武功秘輯。而若有人對教養專家提出質疑,他們往往又繞回「沒有一種方法適合所有孩子」這句話來迴避問題。

raw-image

所以,駿逸覺得他必須承認自己在「講幹話」。他給的建議很可能都沒什麼用,因為每個教育現場都是不同的,但他也希望自己「特殊」、「邊緣」、和台灣教育常態很不一樣的經驗,能帶給參與者們一點啟發,並引起討論。

佛系教養和佛系自主學習

駿逸在教育現場的工作經驗大約十二年,他和伴侶阿虎都是教育工作者。在投身教育工作後,駿逸現在也已經當了七、八年的父親(兒子阿果目前年近八歲),養小孩就是他們家裡的教育實驗:「我就把我認為理想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己養小孩。」

他把這整個經驗,套用現在的流行語,稱之為「佛系教養」和「佛系自主學習」,也是之後他和現場參與者討論的兩個主軸;整場講座其實是一連串的QA,在駿逸簡單介紹自己養阿果的經驗和作法後,就由參與者當場提出問題,再逐一回答。

raw-image

佛系教養(沒有處罰與控制)

  • 幾乎從來沒有控制
    沒有處罰、獎賞與單向規定,但有過一次虎爛
  • 幾乎從來沒有強迫
    除了嬰兒時期曾經被短暫「綁過」,以及兩次就醫經驗
  • 從制度上縮小權力差距
    家庭所得共有制度

佛系自主學習(沒有科目與進度)

  • 湯姆熊課
    去湯姆熊、去湯姆熊、去湯姆熊、聽故事、真人圖書館
  • 結緣鋼琴
    本來一週一小時,現在縮短為一週半小時
  • 自由時間
    一個大人四個小孩,坐車到處去。在車上玩桌遊、做算數、說笑話、講故事、打手機。做想做的事。
  • 跟爸媽去工作
    阿就看什麼工作了

習慣體制教育的人,一定對駿逸的作法有點驚訝、以及好奇吧?但駿逸也強調,他們夫妻在養小孩前都已有教育工作經驗,都是時間彈性的自由工作者,可以「二打一」的顧小孩,是在一個特殊的情況,並不是鼓勵大家來模仿,「這不是很了不起,只是很邊緣」;一部分的經驗,他也在「教育現場的生存遊戲」的文章中分享過。

raw-image

現場問題及回答

以下彙編現場主要問題和駿逸的回應。

如何說服小孩看牙醫?刷牙要怎麼不強迫?怎麼讓小孩吃藥?

駿逸:首先要找到比較友善的牙醫。願意對小孩好好說話的小兒科跟牙醫根本是跟收入過不去,因為這很花時間(根本佛心來的)。我覺得願意好好說話的牙醫是有知識跟技術的,他會一一介紹他的工具,跟他要做什麼,這是一種面對小孩、照顧病人心情的專業;我認為這也是醫術的一部分。

我們小孩很喜歡看影片,我們就讓他在牙醫診療時能一邊看影片。可以讓小孩減少恐懼、安心面對這個狀況,就是好醫師。

「你希望他牙齒好」,這是你的事;「小孩希望牙齒好」,就是小孩自己的事。在他理智能理解、意志力能控制這些事情之前,我就低聲下氣求他讓我幫他刷牙。整個刷一次牙還包括玩遊戲,要刷半小時,雖然幫他刷牙時會覺得幹嘛這麼累,但只要想自己是為了愛做這件事,我還是求他讓我幫他刷牙。

到了後來,他能好好理解這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就不管他。可是在這之前,沒必要因為刷牙這種事情增加不必要的衝突,幫他刷牙也可以避免我不希望有的負面問題(蛀牙)。但如果你要顧四個小孩、身邊還是豬隊友,我講的就是幹話。

raw-image

要讓小孩吃藥,當「讓藥變好吃」這個技術問題難以解決時,我們是有可能要用強迫的方式。但不論是什麼狀況,只要好好考量,這件事對小孩的利益(可能有好有壞,看總和),沒有人能指責你是錯的;雖然也沒有人能肯定你是對的。如果你真心考慮過一輪,你在強迫小孩時也不會「跩」起來,因為你明白這可能會造成小孩自主性的損失,或有其他問題。

如何同時顧雙寶以上的小孩?

駿逸:最近想到一個很好的比喻,有兩個小孩就像有兩個情人,最好的解決方式是……讓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但這不可能。所以剩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分別給他們獨自陪伴的時間,讓他們知道,他有你的愛;如果不能解決,建議再找專業諮商。

還有你的伴侶,也是一樣的道理,要讓他知道他有你的愛。給他高一點的地位,減少伴侶跟你意見不合的狀況,他就不太會來扯你後腿。

小孩不聽人講話要怎麼辦?

駿逸:我自己在教養現場遇到的這種問題,大概九成九的小孩都經過這個狀態:「假的溝通,真的命令」。要怎麼分辨溝通跟命令呢?你統計一下三天之內,你跟他溝通的結果,聽他的還是聽你的,最後的結果比例是怎樣?

如果絕大部分都是聽你的,那就是命令。他如果能準確預測你這個大人是來幹嘛的,他很快就會學會不必聽你講話、不跟你溝通、這件事沒有意義,那他不如硬玩到不能玩、做自己的事到極限為止,因為他不相信你是來跟他溝通的。在大部分家庭的狀況,如果你有三成是聽小孩的意見,我認為已經很了不起了。

raw-image

自主學習,小孩沒有動機怎麼辦?

駿逸:早期會自學的有三種:一是被學校趕出來的,大部分都是這樣;二是一群大學教授的小孩,想要超菁英的教育;三是一些宗教團體。被學校趕出來的小孩有很多傷痕,他們要先療癒這些問題,才能進入學習的狀態。

我們可以注意到,小孩太小的時候都還沒有自主學習問題,會有自主學習問題的都是6歲到18歲、22歲這區間。這些缺乏自主學習動機的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去學校」。學校教育在一個地方、隨機聚集二三十個小孩、用同一種方法、照一樣的進度、要每個人都會,這本來就很困難吧?不少小孩可能在這個情境裡受到一些挫折,我們都有經驗。

反過來說,哪可能有人六歲到二十二歲不適合自我學習,大學畢業以後突然就會自我學習?這都是我們對那個年齡階段的人,有種學習的框架。

社會對「學習」會劃上一些界線,好比說有電玩成癮但沒有鋼琴成癮。但其實像是大人對漫畫、網路影片等等不理解,並且輕蔑,不認為這可以是一個學習的管道。阿果就是看影片學會成語、學認字,而且因為看影片想做流水涼麵,去做流水涼麵竹子的裝置(看蠟筆小新學的)。

人的學習其實是在日常生活中「連續」的,對不懂的東西我們應該抱持尊敬,不要隨便對知識劃分界線。如果我們抱持某個框架,可能會以為小孩沒有在自主學習;如果不用某些框架去看他,不讓他被框住,他就會自我學習。

raw-image

在他找到自己想做什麼之前,不用做點至少的準備嗎?

駿逸:阿果的自主學習清單看不太出來有學什麼,但其實該有的他基本上都有。

好比說,認字的途徑不是只有學校;學校裡認字比較慢的學生,平均一班大約有二到五個,但是到學校外,認字有一千種以上的途徑,好比說路邊的招牌、店家的菜單、卡拉OK的字幕,這些生活周邊的東西,都可以讓小孩學習認字。

只要你讓他到各種不同的地方,接觸到不一樣的人,那社會上普遍、基礎的東西,他大概都可以學會。

所以反過來說,如果你希望他學會不歧視東南亞勞工,在外面可能不行,因為這是社會主流的態度;你希望他學會台灣民族自決,在外面也不行,太多大中華意識形態的人事物。這種事情就要自己教他了。

讓小孩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你碰到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駿逸:如果你一直幫小孩做決定,他就無法自己練習這件事,無法自己做決定。我們要盡量不要擋在小孩跟世界中間,這是會阻礙小孩在世界學習、妨礙小孩的成長。

我們作父母有些非理性、過度的擔心,其實是OK的,只是我們身邊要有些人(同溫層),在這種情況阻止我們甚至把我們趕走。所以我碰到最大的障礙,就是我會忍不住去妨礙他,或是在他擺爛時臭罵他。不去妨礙他,是靠太太跟我互相拉扯,這次我比較擔心太太就來克制我、太太擔心時我就克制他。

而有人會有長輩乃至路人的壓力、干涉,我自己會減少出沒在那些要面對這種問題的地方。非必要就不出去,並且在身旁擺很多同溫層──有同溫層很重要──等小孩長到一個程度(我們是五歲),我們就不太有這種問題。

raw-image

有其他團體或機構,可以讓我們做到類似的教養方式嗎?

駿逸:有,其實有很多自學團體,親子天下雜誌也會做這樣的專題,光譜很長。我覺得最重要的界線是,這個團體有沒有反省「自己是否控制小孩」;如果他沒有反省、沒有監督,這樣的團體可能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新的「自學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通過之後,補習班也可以來做自學團體,顯然這已經是個夠大的商業市場,所以他們都來進場,有可能會增加一些「假自學團體」。如果你要確定他有沒有問題,就直接到現場去看,如果他們千方百計不讓你去那一定有問題。


活動企劃:方格子Judy
攝影:雯麗
紀錄: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方格子 vocus 官方沙龍
399.8K會員
3.4K內容數
哈囉,歡迎來到方格子 vocus 的官方沙龍! 在這裡你可以參與方格子 vocus 的發展旅程,接受到所有關於 vocus 的最新動態,包含平台重大功能更新、活動消息、各房間發佈的最新內容,甚至是徵才資訊等等,現在就按下「加入」,與 vocus 一起展開精彩的創作冒險吧!
2025/04/29
為了提供更穩定、完整的創作體驗,我們將文章編輯器全面升級啦! 即日起,舊編輯器將不再開放編修。 如果你需要編輯 2023/07/10 前發佈的文章,請直接點選畫面中的「前往新編輯器」按鈕, 系統就會自動在新分頁開啟新版編輯器,讓你順利接著創作、修改,就是這麼簡單!
Thumbnail
2025/04/29
為了提供更穩定、完整的創作體驗,我們將文章編輯器全面升級啦! 即日起,舊編輯器將不再開放編修。 如果你需要編輯 2023/07/10 前發佈的文章,請直接點選畫面中的「前往新編輯器」按鈕, 系統就會自動在新分頁開啟新版編輯器,讓你順利接著創作、修改,就是這麼簡單!
Thumbnail
2025/04/10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10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3/13
vocus 發布 AI 應用內容管理方針,定義 AI 輔助與 AI 取代創作的差別。平台支持 AI 輔助工具提升創作效率,反對濫用 AI 生成低品質內容。新增「AI 應用標籤」,鼓勵創作者主動標示 AI 應用內容。
Thumbnail
2025/03/13
vocus 發布 AI 應用內容管理方針,定義 AI 輔助與 AI 取代創作的差別。平台支持 AI 輔助工具提升創作效率,反對濫用 AI 生成低品質內容。新增「AI 應用標籤」,鼓勵創作者主動標示 AI 應用內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每個人都當過孩子,但在沒有小孩之前,沒有人當過父母,當了父母也才知道,所有的教養只能邊做邊學,有了第二個孩子後才知道,老大的教養方式不見得可以套用在老二的身上,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性格特質,於是又是一場邊做邊學的旅程。
Thumbnail
每個人都當過孩子,但在沒有小孩之前,沒有人當過父母,當了父母也才知道,所有的教養只能邊做邊學,有了第二個孩子後才知道,老大的教養方式不見得可以套用在老二的身上,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性格特質,於是又是一場邊做邊學的旅程。
Thumbnail
我小,我正夯,暑期,就是要當博物館的小小導覽員。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曾說,小朋友參加導覽員培訓,首先學到的是獨立;拿起麥克風在大眾面前講話,能夠增加膽識。透過課程,學習分享知識,培養專注力、記憶力和口條,舉辦小小導覽員培訓,要為孩子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送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自信」。
Thumbnail
我小,我正夯,暑期,就是要當博物館的小小導覽員。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曾說,小朋友參加導覽員培訓,首先學到的是獨立;拿起麥克風在大眾面前講話,能夠增加膽識。透過課程,學習分享知識,培養專注力、記憶力和口條,舉辦小小導覽員培訓,要為孩子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送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自信」。
Thumbnail
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 禪宗的世界,總是說空道無;他們想透過各種故事案例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其中的道理依然隱藏在生活之中。所以,繞了一大圈,生活還是生活,只是並不只是那樣而已。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探討實在有講跟沒講一樣,說道最後,只好歸結於自己沒有“慧根”。殊不知,即便“知道”了,也
Thumbnail
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 禪宗的世界,總是說空道無;他們想透過各種故事案例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其中的道理依然隱藏在生活之中。所以,繞了一大圈,生活還是生活,只是並不只是那樣而已。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探討實在有講跟沒講一樣,說道最後,只好歸結於自己沒有“慧根”。殊不知,即便“知道”了,也
Thumbnail
連續4天的課程…終於在昨天圓滿完成了(灑花) 大概是因為有在分享育兒日常 不知從何時開始 在親戚間我儼然已默默形成了一個 #很會教小孩 的型象 每每聽到親戚誇我「很會教」 我總是急著否認 一方面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想成為「專家」 一方面是自己心知肚明 我尚有許多不足之處… 尤其8月幼兒園開學後, 我
Thumbnail
連續4天的課程…終於在昨天圓滿完成了(灑花) 大概是因為有在分享育兒日常 不知從何時開始 在親戚間我儼然已默默形成了一個 #很會教小孩 的型象 每每聽到親戚誇我「很會教」 我總是急著否認 一方面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想成為「專家」 一方面是自己心知肚明 我尚有許多不足之處… 尤其8月幼兒園開學後, 我
Thumbnail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身為一個自詡為「開放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過去的十數年之間,我一直致力於在課堂上避免單方面地制訂規則,好讓小孩有完全的自主動機。不過最近我的研究與實踐方向有了轉變,這學期開始,我進行了一個實驗……
Thumbnail
身為一個自詡為「開放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過去的十數年之間,我一直致力於在課堂上避免單方面地制訂規則,好讓小孩有完全的自主動機。不過最近我的研究與實踐方向有了轉變,這學期開始,我進行了一個實驗……
Thumbnail
駿逸從一開始就把兒子盧果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並且盡可能找到、趨近這個人的語言,摸索出一起相處、前進、成長的道路。這看似平凡、什麼也不做的「自學」,所花費的時間與心力,遠超過任何課程能夠給予的。
Thumbnail
駿逸從一開始就把兒子盧果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並且盡可能找到、趨近這個人的語言,摸索出一起相處、前進、成長的道路。這看似平凡、什麼也不做的「自學」,所花費的時間與心力,遠超過任何課程能夠給予的。
Thumbnail
駿逸說「懶得教」,意思其實是要努力不教;因為我們這些大人,已經都被教成無法懶了。作為一個大人,我正在經歷與學習的是──別急著教小孩什麼,我是不是真的能放下「要教給他們東西」的壓力,我是不是能夠真正相信小孩自己就擁有學的欲望與能力?我是不是能真正成為他們學習過程的陪伴者?
Thumbnail
駿逸說「懶得教」,意思其實是要努力不教;因為我們這些大人,已經都被教成無法懶了。作為一個大人,我正在經歷與學習的是──別急著教小孩什麼,我是不是真的能放下「要教給他們東西」的壓力,我是不是能夠真正相信小孩自己就擁有學的欲望與能力?我是不是能真正成為他們學習過程的陪伴者?
Thumbnail
七月六日的「小孩好難教?──給百種小孩的百種養殖攻略」這一場講座,對於方格子的工作人員來說,算得上是許多方面都「別開生面」的一次經驗。
Thumbnail
七月六日的「小孩好難教?──給百種小孩的百種養殖攻略」這一場講座,對於方格子的工作人員來說,算得上是許多方面都「別開生面」的一次經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