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生日老了一歲的時候,艾兒莎總會給自己許多老一歲的新計畫。每個月底艾兒莎也會制定下一個月的計畫,但在過去,有時候到了月底時,總是覺得還有許多計畫中想做卻做不完的許多事,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是這樣。
所以在做好規劃前,時間管理,反而是更重要的議題。艾兒莎一直覺得自己要好好的管理時間,要學習怎麼樣有條理地安排好每天,每周,每個月,甚至每年的計畫,簡直全然是個時間控。但在過去,我只會照著學生時期的方式,甚至看一些書本的教學去模仿,還是常常失敗。
後來在新加坡認識了好多同時身兼數職,會玩、會工作又懂學習的成功菁英,才知道原來我在思考時間管理時的方向就是錯誤的。尤其對於身處於碎片化時代的我們,專注力被各種網路、資訊、社群、高濃度娛樂性或爆炸性的媒體切碎,真正的關鍵其實並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我們的精力。
時間管理vs.精力管理
我們會一直在各種時間管理的議題中打轉,因為我們總是先直覺性地以嚴重的邏輯錯誤思考時間的意義。我們以為時間和產值是成正比的,好比單純以體力、勞動的工作來看,就會以「做多久工作,就會有多少產值」來精算。
比方說,工廠裝配線上的工人,一小時可以生產出XX個零組件,一天工作XX小時,一個月工作XX天,很容易可以計算出這個工人一個月、甚至一年到幾年內的生產數量。所以時間管理在勞動工作中,以量化方式計算產值,只要沒有太大的變數或意外,這樣的思考完全適合。
但是現代社會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從事高創造力、高思考力的工作,艾兒莎的設計師常常跟艾兒莎說,近期沒有靈感,艾兒莎即使給了他一周的時間,他也不見得能設計出艾兒莎滿意的作品。
就連艾兒莎自己也是一樣。艾兒莎的工作不是給了越多的時間,就能保證做出來,不然我也不會花了那麼多時間才完成第三本書。所以,時間管理上,必須要清楚的依照自身狀態分割出兩種思考方式:勞動性質的工作,是要管理時間 ; 但是在偏向創造力的工作中,要管理的是我們的精力和靈感。
《精力管理》這本書有提到,現在的專業經理人比起職業運動員,更需要管理好自己的精力。職業運動員的職業生涯短,大概只有10年左右的職業生命,每年比賽有分淡季跟旺季;訓練的時間多,比賽的時間少。
但是專業經理人一輩子工作時間大概30-40年,每年沒有淡季,只有偶爾幾個年假,沒有訓練時間,每天都像在上場比賽般的工作。所以相對於職業運動員,專業經理人更需要管理好自己的精力。
用腦力賺錢,就要成為精力控!
要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就得深度了解自己的體能、情感、思想及精神面,這些狀態都牽涉到我們的精力。體能影響著情感,情感影響著思維。如何將這四個面向搭配得天衣無縫,才能算是完全激發個人的潛能!
艾兒莎的小編有時候跟艾兒莎說最近幾天狀態不好,艾兒莎就會詢問更多,確認狀態不好,是體能、情感,或者思維,是哪個主因讓小編狀態不好。
例如說,工作和創造力相關的人,感到疲倦時未必是體力上的疲倦,這時候去睡一覺,不見得有幫助,因為他真正需要的反而是頭腦、肌肉、神經上的放鬆,而不是身體上的休憩。藉由「精神馬殺雞」或是「換個腦子」,不讓腦子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反而才會有效果。
相反的,若是工作倦怠,放鬆就未必有用,反而會更加倦怠了。這時候要找尋自我與工作之間的關係,從中尋找價值,不僅是謀生賺錢,而是賦予工作更深度的意義、獲得更多工作上的成就感,才能確切地「治療」這份工作倦怠。
艾兒莎從管理時間轉向管理精力,也學習拆解自己的精力金字塔。每次自己或是周遭朋友狀態不好的時候,我就會請他們先找出症狀,對症下藥。
艾兒莎若是在寫書、寫文章的時候,找不到靈感,發現自己的狀態不好,可能是思維不足,那麼就會讓自己先胡思亂想、去洗一個澡,或者做一些重複性的動作,像是家事、散步等先轉換自己的思緒;接著再回到電腦桌寫書時,往往就能夠再次專注地創作,進入理想的狀態。
別再當個時間控,純粹將時間等質切割分配;而是了解自己的精力金字塔,管理好自己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