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口氣讀完這本中譯,沒有如書評所說般沉重。港男港女如金智英的年紀不少也成家,甚至當上父母。如我,邊看邊叫幸運,知道自己在香港成長實屬幸福,金智英的遭遇在南韓可算典型所以掀起熱議,但場景換了在香港,智英的影子變得七零八落,散播在我輩某些回憶中,感覺弱了,但小說主人翁的遭遇仍教人反思不少。

raw-image

邊讀邊憶起中學時期一位男老師在課堂上問道:「各位同學,請你們在自己的經歷搜索一下,出生至今在香港的體制內,從在醫院呱呱墜地一刻,有否任何被性別歧視的經歷?」課室依舊靜默,我搜索枯腸都找不到半點被歧視的經歷。「那女同學們你們又想一下,校內的異性包括老師,有否半點歧視女生?」想了又想我都不認為有任何這等事情發生過。換來另一次靜默後老師道:「香港的女孩子都很幸福呀!你們要珍惜。我都有個女兒,知道香港在男女平等方面做得很足夠,始於教育方面,女孩子根本和男孩一同站在起跑線,所以大學裏越來越多女生了!女孩子大多較能坐得靜靜温習,男生們不是我嚇你,你們得要加倍努力擠上大學,不然香港的大學總有一天成了女子大學,哈哈哈。」

這老師說得沒錯,香港女孩實在要比周邊亞洲各國的來得幸福,甚至要比西方的更幸運。金智英的典型除了是社會體制造成,還有家庭傳統從小壓抑。香港並非沒有重男輕女思想,只是自我母親那代工業起飛後,由她們一手打破這老調。五至七十年代港女受惠於工業,隨了貢獻香港經濟外也一手提升自己在社會及家中的地位。英治政府把西方男女平等的正規教育帶來本地,讓男女適齡學童免費入學,也是一大功勞。我媽那輩是播種女生,她們的女權是靠自己勞力爭取回來的;而我這一輩光舒舒服服地坐在課室讀好書配合上香港經濟轉型至高度商業化後就安然收割女權堅實纍纍之果。

美好嗎?對!對金智英沒半點共鳴嗎?倒不。正如先前所說,智英的影子仍舊散落在我輩,只是沒有同輩南韓女性般殘酷地立體。

以我觀察香港最嚴重的性別歧視很可能來自家庭。不少朋友都曾被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籠罩成長,女孩子固然自卑不快,男孩子呢?雖然萬千寵愛在一身,但長大離家投入社會工作,男重於女的光環消失殆盡時,就是他們面對香港就業殘酷的現實 – 和優秀的女生們面對面身貼身地競爭。

說到女生被性騷擾甚或非禮,這在他國也屢見不鮮。分別是香港社會跟隨西方法制,不論男女在性罪行上都較易獲得公平審判,既不用像日本的法律對受害人舉證十分嚴苛兼涉歧視(伊藤詩織一案),也非像印度般要出手對犯人或受害者濫用私刑。學生們除了被教育要保護好自己身體,社會也普遍有仗義之士保護受害人(不時有風化案疑犯被路人制服送辦)。我非要為香港治安塗脂抹粉,但相比不少亞洲國家,香港性罪行以至整體罪案數字要算偏低。

因為社會相對平等,香港女性很容易被誤會較「惡」,較「不温柔」。既然社會對女性保障足夠,女生在入學或就業時都不用「使橫手」,人自不然腰骨也較直,毋用撒無謂的嬌俏無用的皮。香港女生不用像金智英一樣在就業時面對男女不平等而着急啞忍;不用因為生育而擔心丟工;也毋須為見客應酬多喝自己不願喝的酒被佔不該佔的便宜。相反香港男生腦袋仍有殘存儒家思想加上西方禮教同時薰陶,有時更多禮讓了女生而不自知,而且他們也往往認為「好男不與女鬥」,不會太計較一時的不公平。

香港女生身在福中,這是上數代刻苦經營得來不易的優待。說是「優待」而非「平等」是因為男女根本沒有絕對平等,說的平等只是相對而言。我們不完美,也望做得更好,但《82年生的金智英》正正警醒了港女們幸福非必然,有些看來很公整很先進的地方,在女權方面仍停留在石器時代。港女們還是且行且珍惜,當然別忘記感謝社會上的另一半 – 港男。沒有他們的禮讓和忍耐,我們要像金智英般苛活並不出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resa Ho的沙龍
60會員
165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Teresa H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若果你能任意傷害/報復/霸凌別人而沒有後果,你會這樣做嗎?」 躲在網絡後面,不露面不交談,甚至用一些會在若干時間後自動銷毀足跡的APP或一關機就沒有存檔的即時打遊戲聊天對話,為人製造了沒有社交後果的空間,會否令人更暢所欲言?成年人們先撫心自問,比起對着真人親自說出口,在網絡上不也是更直接了當地發
Thumbnail
2025/03/31
「若果你能任意傷害/報復/霸凌別人而沒有後果,你會這樣做嗎?」 躲在網絡後面,不露面不交談,甚至用一些會在若干時間後自動銷毀足跡的APP或一關機就沒有存檔的即時打遊戲聊天對話,為人製造了沒有社交後果的空間,會否令人更暢所欲言?成年人們先撫心自問,比起對着真人親自說出口,在網絡上不也是更直接了當地發
Thumbnail
2024/07/23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2024/07/23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2024/06/23
「she’s my rock you know?」成長期的我一直被祖母寵着,遇上甚麼不快,只要往祖母家跑:好吃的吃一大頓;不快的吐盡苦水;悶悶的往書櫃上拿起書看個夠;要學習時就跟着祖母有的沒的學着或編織或折紙或烹飪……
Thumbnail
2024/06/23
「she’s my rock you know?」成長期的我一直被祖母寵着,遇上甚麼不快,只要往祖母家跑:好吃的吃一大頓;不快的吐盡苦水;悶悶的往書櫃上拿起書看個夠;要學習時就跟着祖母有的沒的學着或編織或折紙或烹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女性主義這項社會議題,我在之前有寫過的書評《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那時,在 PTT 的書版因為誤用 history 字首開篇,掀起了一點小討論。但我還是希望可以把焦點放在這個世界對於女性的議題,關注她們所受到的待遇,以及被加諸的社會期待,是否拿掉了女性的自主權,直接或間接被迫符合他人期待的形象
Thumbnail
女性主義這項社會議題,我在之前有寫過的書評《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那時,在 PTT 的書版因為誤用 history 字首開篇,掀起了一點小討論。但我還是希望可以把焦點放在這個世界對於女性的議題,關注她們所受到的待遇,以及被加諸的社會期待,是否拿掉了女性的自主權,直接或間接被迫符合他人期待的形象
Thumbnail
#嗑書系列4:《82年生的金智英》  先說結論,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其實給我不小的震憾,很多以前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都是自己思考的誤區,太多的「我以為」,都只不過是一廂情願,或是這個社會氛圍所套在你我身上的枷鎖。   《82年生的金智英》很早以前就因為是熱門暢銷書而購買下來,但卻始終躺在我
Thumbnail
#嗑書系列4:《82年生的金智英》  先說結論,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其實給我不小的震憾,很多以前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都是自己思考的誤區,太多的「我以為」,都只不過是一廂情願,或是這個社會氛圍所套在你我身上的枷鎖。   《82年生的金智英》很早以前就因為是熱門暢銷書而購買下來,但卻始終躺在我
Thumbnail
在家裡所得到的待遇與男生有別,在職場裡所得到與男生有別,在家庭裡所肩負的責任也與男生有別。用最簡單的字眼來表示就是「不公平」,男生跟女生從來都不是一視同仁的。金智英一書揭示了女性在韓國社遭受不公平的對待,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抱括男女),當有人察覺問題,就會有人開始行動。
Thumbnail
在家裡所得到的待遇與男生有別,在職場裡所得到與男生有別,在家庭裡所肩負的責任也與男生有別。用最簡單的字眼來表示就是「不公平」,男生跟女生從來都不是一視同仁的。金智英一書揭示了女性在韓國社遭受不公平的對待,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抱括男女),當有人察覺問題,就會有人開始行動。
Thumbnail
社會上存在許多潛規則,它們隱隱約約確實存在,但又似乎沒有嚴重到必須當下撻伐,只是不斷積累成為一種人生經驗,可怕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經驗,我們開始認同 「我不值得更好的對待,因為我是個女孩」 「我不配擁有充滿善意的關係,因為我沒有打算懷孕生子」 「我沒有資格被愛,因為我...」(歡迎按照不同潛規則造樣句)
Thumbnail
社會上存在許多潛規則,它們隱隱約約確實存在,但又似乎沒有嚴重到必須當下撻伐,只是不斷積累成為一種人生經驗,可怕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經驗,我們開始認同 「我不值得更好的對待,因為我是個女孩」 「我不配擁有充滿善意的關係,因為我沒有打算懷孕生子」 「我沒有資格被愛,因為我...」(歡迎按照不同潛規則造樣句)
Thumbnail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669 金智英,除了是個具有精神疾病這個汙名化身分的個體,同時她的另一個身分是在社會上有更大的污名的,也就是「女性」的身分。所謂的污名從來都不是本質性的,而是根據觀點所形成的,這是社會學
Thumbnail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669 金智英,除了是個具有精神疾病這個汙名化身分的個體,同時她的另一個身分是在社會上有更大的污名的,也就是「女性」的身分。所謂的污名從來都不是本質性的,而是根據觀點所形成的,這是社會學
Thumbnail
「女權發展已經過了頭!」是國際上許多反女權主義者,大聲疾呼的口號,然而《82年生的金智英》的出現,卻宛如當頭棒喝。故事中,和韓國許多同世代女性擁有同樣菜市場名的主角金智英,突然在某天行為異常,開始以自己母親的口吻,對身邊的人說話。在心理諮商師的對話中,她娓娓道出自己人生的故事,並揭露韓國社會中,
Thumbnail
「女權發展已經過了頭!」是國際上許多反女權主義者,大聲疾呼的口號,然而《82年生的金智英》的出現,卻宛如當頭棒喝。故事中,和韓國許多同世代女性擁有同樣菜市場名的主角金智英,突然在某天行為異常,開始以自己母親的口吻,對身邊的人說話。在心理諮商師的對話中,她娓娓道出自己人生的故事,並揭露韓國社會中,
Thumbnail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生於首爾。」這麼單純的開頭,沒有過多解釋,沒有高密度的複雜情感,幾乎全是以敘述的方式寫下女性生活的日常,不像我愛得死去活來的純文學作品每個詞都是深思熟慮後一刀刀用力刻下,反而輕描淡寫如說故事般,以年份區分她的生活,卻能讓讀者感受出「身為女性」所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Thumbnail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生於首爾。」這麼單純的開頭,沒有過多解釋,沒有高密度的複雜情感,幾乎全是以敘述的方式寫下女性生活的日常,不像我愛得死去活來的純文學作品每個詞都是深思熟慮後一刀刀用力刻下,反而輕描淡寫如說故事般,以年份區分她的生活,卻能讓讀者感受出「身為女性」所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Thumbnail
現代社會男女平權是時常可以聽到的名詞,但身在這個世界當中的我們,真的有感覺到男女平權了嗎? 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產後罹患憂鬱症的女性,以及在職場上的主管仍以男性較多現象呢?
Thumbnail
現代社會男女平權是時常可以聽到的名詞,但身在這個世界當中的我們,真的有感覺到男女平權了嗎? 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產後罹患憂鬱症的女性,以及在職場上的主管仍以男性較多現象呢?
Thumbnail
該書於韓國引起強烈回響,翻拍的電影也即將上映。全書以金智英的人生故事為主軸,談論身為女性的困境。熟悉的就像是某個妳遇過的她,但妳們只能無奈的對望,因為妳們對於這個社會束手無策。對於男生而言,你們也一定看過她,只是你們看到的是她的外在,從來都不曾看入她的人生,你們不曾察覺到差異,又或著察覺了卻不在意。
Thumbnail
該書於韓國引起強烈回響,翻拍的電影也即將上映。全書以金智英的人生故事為主軸,談論身為女性的困境。熟悉的就像是某個妳遇過的她,但妳們只能無奈的對望,因為妳們對於這個社會束手無策。對於男生而言,你們也一定看過她,只是你們看到的是她的外在,從來都不曾看入她的人生,你們不曾察覺到差異,又或著察覺了卻不在意。
Thumbnail
以我觀察香港最嚴重的性別歧視很可能來自家庭。不少朋友都曾被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籠罩成長,女孩子固然自卑不快,男孩子呢?雖然萬千寵愛在一身,但長大離家投入社會工作,男重於女的光環消失殆盡時,就是他們面對香港就業殘酷的現實 – 和優秀的女生們面對面身貼身地競爭。
Thumbnail
以我觀察香港最嚴重的性別歧視很可能來自家庭。不少朋友都曾被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籠罩成長,女孩子固然自卑不快,男孩子呢?雖然萬千寵愛在一身,但長大離家投入社會工作,男重於女的光環消失殆盡時,就是他們面對香港就業殘酷的現實 – 和優秀的女生們面對面身貼身地競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