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變快樂? 快樂生活提案三部曲】 一天天很長,一年卻很短。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最近在逛圖書館時"不小心"讀了 葛瑞琴‧魯賓( Gretchen Rubin)一系列關於體會快樂的書。
(在這裡大推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預約服務,分館多,資源豐富、快速效率且意外地勝國立圖書館)


發現作者的生活體驗非常有趣且充滿了內省,透過作者嘗試轉換思考與不斷在日常生活中產生自我哲思,或與他人、自己辯證的過程,進而找出真正關於"如何快樂"的過程。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書名: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原文名稱:The Happiness…www.books.com.twa


關於"如何快樂",有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是一段"只要找到原因、操縱結果變因、進而做出改變,就會得到"快樂"這個果"。然後人生就一切圓滿了。
也因此市面上超多常見的:在2019年ooxx,就會從此變快樂、一帆風順。


一直以來,我總隱約對於他人想要變快樂感到非常感冒,因為那種孜孜矻矻、努力不懈的過程總讓我覺得是想”逃避非快樂”時刻的狀態。


不要去想著如何變快樂,那是另一種執著。
(不肯承認自己非快樂的狀態),
而且也容易因為這層追求的執著,
淪為購買商人販賣快樂商品或課程的奴隸。


如果是覺察自我、轉變習慣的課程的話,

的確是有可能透過教練或是外在者的幫忙來促成轉變。
不過如果自己本身是不需要督促的自律者的話,又怎麼說呢?


或是當自己依賴起外在督促者之後,一旦課程結束之後又要被打回原形嗎?
(很像那種直銷式的強迫輸入信念法,只能依靠團體一時帶動的情緒氛圍,卻沒有找到自己為何要因為什麼信念而出發的點,容易半途而廢)

理想生活的起點:善用四種天生傾向,改變習慣與人際關係,讓日子越過越輕鬆 — 葛瑞琴.魯賓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理想生活的起點》電子書 — 個簡單問題的背後,隱藏著徹底顛覆你在家中、工作以及生活行為的答案。 繼《過得還不錯的一年》、《待在家裡也不錯》、《烏托邦的日常》後,「美好生活大使」葛瑞琴‧魯賓…readmoo.coma


我想我是個很徹頭徹尾的質疑者。(因此”見佛殺佛”的禪宗公案非常對我的胃),但在生活上,我是個自律者,工作上,卻又是個叛逆者。

緊接著分享我在2018年陸續發生的轉變我思維的種種"大霹靂"時刻(一種因為外在轉換或內在思考,突然頓悟的時刻):


★今年竟然讀了300多本書(根據圖書館的預約取書紀錄以及電子書購買紀錄)


隨著300多本書的思維累積與轉化思維,我也慢慢地察覺我的改變,以前會有一種自我堅持的完美執著,一定要把書看懂看完才能讓它離開,搞得我自己壓力很大,回想起可能是求學時代旁人要求或是自己病態地完美主義。


今年慢慢地提升對於書籍的評選水準與敏銳度,一些讀起來很痛苦或不懂的書,我會選擇先放下,表示接受時間還沒到,也因此雖然某些書讀起來未必字字句句都記得,但盡量做到不求甚解,頭腦也因此輕鬆許多 (讀書著重理解義理不過鑽研字句解釋。)


★找到了如何吃不胖的飲食方法(先吃飽才有力氣減肥)
以前的自己會以為:
吃不飽就是在減肥(這種夭壽死觀念)
殊不知,根本就是在錯誤挑戰自己的身體。


生活中八~九成都盡量吃原型食物,剩下一成留給自己割捨不掉或有癮頭的加工或油炸食品。
盡量吃原型食物,而且還要吃到身體覺得飽,自然就不會留空間給加料過多的加工食品,也不會每次都讓會被耗損的自制力接受挑戰。


因此從2017開始至今,我的身型狀態始終維持瘦削,但是各方數值依然維持正常可以捐血的標準。以30歲以上的女性而言,目前的狀態對我來說是人生中身體最理想的一段時光,而且只要靠源頭食物辨別就可以不辛苦地維持身材。(別忘了我從小到大都是在跟減肥戰鬥的小孩)


★自出生以來第一次,從2017~2018的持續進行的斷捨離行動
目前我所留下的都是令我心然砰動的物品,衣服件數連同配件(襪子、內衣褲等也壓縮到總數100件內),這方面的覺醒也帶動了下列關於購買的判別以及上述因為體型的轉換,因此換上了更符合未來理想中的自己的服裝。


★對於金錢、購買慾的明辨
我從以前就被父母灌輸了一種思維,那就是用自己不喜歡卻安穩的工作8小時,去換取睡覺8小時,以及醒著的八小時的穩定生活。


本來我也覺得這種換取思維聽起來很有道理,一直到我從我的信用卡帳單發現,我的花費怎麼隨著收入提高依然居高不下且節節高升,並且會有一種隱性的心態:"恨"這種工作賺來的收入,一直有想要把這種錢花掉,拿來補償、犒賞自己的心態。


我想,我可能是把自己對於不能從事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反而去做自己不是很有熱情卻穩定收入的一種割捨交換感,變相地反映到我的心態上,讓我不喜歡這種因為被迫交換賺來的錢,因此會有想要趕快把它花掉的不珍惜

從二三四這三點的覺察,我發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以前的自己從來沒有問過


關於金錢、食物、物品之類的情緒覺察與辨別問題,
只是照著旁人或是社會標準所灌輸的觀念來餵養自己。


也因此活在別人的標準裡總是有一種不舒心的"不快樂感",怎麼做都不對。


不過也因為經歷過這段"不快樂的時光",雖然以前的我也會有想逃離不快樂、想要硬性轉變、找尋撇步來強迫自己變快樂的時期,不過現在的我反而是以一種舒緩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經歷的時光過程。


一天天很長,一年卻很短。


寫於2018的年末時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佳儀 Lin ChiaYi的沙龍
80會員
75內容數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2021/05/21
要是你經常有以下症狀:睡不飽、容易累、肩頸痠痛、記憶力變差、無法專注、感冒很久才好、視線模糊、耳鳴……可能是你的大腦累壞了 腦疲勞跟情緒到底有什麼關係? 解決了腦疲勞,為什麼心情就會好一大半?
Thumbnail
2021/05/21
要是你經常有以下症狀:睡不飽、容易累、肩頸痠痛、記憶力變差、無法專注、感冒很久才好、視線模糊、耳鳴……可能是你的大腦累壞了 腦疲勞跟情緒到底有什麼關係? 解決了腦疲勞,為什麼心情就會好一大半?
Thumbnail
2021/04/30
在以前的一篇文章裡,我略微寫過關於依附關係的實際觀察,那時候的觀察對象是我在國外寄居家庭帶過的小朋友,那時的我對於依附關係也是懵懵懂懂,僅大概知道理論模型但沒有實際相處經驗。 想了解自己是什麼依附風格人,請點這
Thumbnail
2021/04/30
在以前的一篇文章裡,我略微寫過關於依附關係的實際觀察,那時候的觀察對象是我在國外寄居家庭帶過的小朋友,那時的我對於依附關係也是懵懵懂懂,僅大概知道理論模型但沒有實際相處經驗。 想了解自己是什麼依附風格人,請點這
Thumbnail
2021/04/06
本文主要對象給希望有效率的利用行為科學,了解人類的心理與行為,以輕鬆的方式管理員工的初階管理者。 前言 我以前的一份工作是擔任初階管理者,那份管理工作是我出社會以來第一份實際接觸管理人員的工作,但坦白說,做起來非常的勞心勞力,回想起來是蠻痛苦,但成長頗多的一份回憶。
Thumbnail
2021/04/06
本文主要對象給希望有效率的利用行為科學,了解人類的心理與行為,以輕鬆的方式管理員工的初階管理者。 前言 我以前的一份工作是擔任初階管理者,那份管理工作是我出社會以來第一份實際接觸管理人員的工作,但坦白說,做起來非常的勞心勞力,回想起來是蠻痛苦,但成長頗多的一份回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光在腦中想,並不足以讓自己變快樂,除非你願意行動,在生活中為自己創造更多快樂。
Thumbnail
光在腦中想,並不足以讓自己變快樂,除非你願意行動,在生活中為自己創造更多快樂。
Thumbnail
「以前我多麼快樂,只是我當時不明白…」 前陣子看了葛瑞琴.魯賓所著的《我的快樂生活提案: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有許多很喜歡的段落,因此將他們記錄下來。
Thumbnail
「以前我多麼快樂,只是我當時不明白…」 前陣子看了葛瑞琴.魯賓所著的《我的快樂生活提案: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有許多很喜歡的段落,因此將他們記錄下來。
Thumbnail
當我閱讀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及耶魯法學院高材生格雷琴魯賓(Gretchen Rubin),熱門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The Happiness Project)這本書後,我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幸福專案,我發現自己也脫胎換骨,更能專注於要事,珍惜當下每分每秒能為自己夢想奮鬥的快樂時光。。
Thumbnail
當我閱讀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及耶魯法學院高材生格雷琴魯賓(Gretchen Rubin),熱門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The Happiness Project)這本書後,我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幸福專案,我發現自己也脫胎換骨,更能專注於要事,珍惜當下每分每秒能為自己夢想奮鬥的快樂時光。。
Thumbnail
我在研究"快樂"是什麼? 人為什麼不快樂? 不快樂的後遺症有什麼呢? 要如何快樂,甚至更快樂? 人生最终目標是"圓滿 "。什麼是" 圓滿"呢? 又要如何達到此境界? 為了快樂這議題,我讀了六本書。四本是西方心理學者所著,一本是東方佛家人所著,一本則從運動角度產生快樂。
Thumbnail
我在研究"快樂"是什麼? 人為什麼不快樂? 不快樂的後遺症有什麼呢? 要如何快樂,甚至更快樂? 人生最终目標是"圓滿 "。什麼是" 圓滿"呢? 又要如何達到此境界? 為了快樂這議題,我讀了六本書。四本是西方心理學者所著,一本是東方佛家人所著,一本則從運動角度產生快樂。
Thumbnail
這整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有三點: 1. 秩序 - 書中提到『追求外在秩序是為了讓你自己(或別人)開心:秩序本身不是目的。』無論是外在秩序或是內心的秩序,都會影響到自己對於物品的留與捨,要漸漸地梳理出一個適合自己舒暢的,有空間感的秩序,能讓自己盛裝更多新事物而非活在過去,那樣的快樂是一種知足感。
Thumbnail
這整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有三點: 1. 秩序 - 書中提到『追求外在秩序是為了讓你自己(或別人)開心:秩序本身不是目的。』無論是外在秩序或是內心的秩序,都會影響到自己對於物品的留與捨,要漸漸地梳理出一個適合自己舒暢的,有空間感的秩序,能讓自己盛裝更多新事物而非活在過去,那樣的快樂是一種知足感。
Thumbnail
相信有不少讀者都留意到Time to Listen Now的專頁更新次數減少了,早前在IG分享了這段時間的一些反思和領悟但比較零亂,今天借這個機會在這裏分享吧,希望我的經歷可以為你帶來一點鼓勵和啟發......
Thumbnail
相信有不少讀者都留意到Time to Listen Now的專頁更新次數減少了,早前在IG分享了這段時間的一些反思和領悟但比較零亂,今天借這個機會在這裏分享吧,希望我的經歷可以為你帶來一點鼓勵和啟發......
Thumbnail
我自己非常喜歡,是因為作者葛瑞琴理性分析不願意捨棄物品背後的理由,跟其他斷捨離專家不同的是,葛瑞琴保有中間灰色地帶,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狠心的突然斷捨離。
Thumbnail
我自己非常喜歡,是因為作者葛瑞琴理性分析不願意捨棄物品背後的理由,跟其他斷捨離專家不同的是,葛瑞琴保有中間灰色地帶,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狠心的突然斷捨離。
Thumbnail
書籍:待在家裡也不錯:過得還不錯的一年2 作者:葛瑞琴‧魯賓 #生活提案 #生活哲學 #閱讀心得 2020年你想給自己怎麼樣的生活提案呢? 我會這樣問自己: 生活是讓你覺得枯燥乏味, 還是你可以從生活中各種瑣碎的細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呢? 接著我就會從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就算是一成不變的
Thumbnail
書籍:待在家裡也不錯:過得還不錯的一年2 作者:葛瑞琴‧魯賓 #生活提案 #生活哲學 #閱讀心得 2020年你想給自己怎麼樣的生活提案呢? 我會這樣問自己: 生活是讓你覺得枯燥乏味, 還是你可以從生活中各種瑣碎的細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呢? 接著我就會從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就算是一成不變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