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1/25《與自己相遇》新書分享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與自己相遇》作者賴杞豐老師,對於每個生命中遭逢的當事人說:「我懂那種痛有多苦,我無法替他們苦,但我可以陪伴。」
「這本書是逼寫出來的」、「這本書愛看就看,不愛看就別看」,人稱Jerry、二哥的家族治療師賴杞豐說,自己第一次當作者,與全場滿座的讀者卻自然流露率性與坦白的性情。這本書是他二十年來,在大陸、台灣講學的所有案例,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故穿插、拼接而成,但真實呈現自己做家族治療時的歷程,呈現普遍人因家庭遇到的苦和傷。他說:「我懂那種痛有多苦,我無法替他們苦,但我可以陪伴。」在此也感謝第一個推他參加心理成長課的人:民歌手蘇來,讓他在40歲那年,轉換跑道,走上治療師之路。
「有病啊?我去上這個心理成長課幹嘛?」雖然賴杞豐這樣回應,但那段時間他身心俱疲,決定給自己放五天假,也就嘗試看看。課程中,有個「遊戲」吸引了他的注意。 老師要大家學狗,在團體中彼此互動,頓時「汪汪汪」的聲音此起彼落;扮猴子時,一位女老師竟拿一根香蕉到自己面前晃動,示意我加入遊戲;他心中非常氣憤,覺得被耍弄。但最後扮演鳥的時候,不知怎的,卻覺得自己像一隻鶴,閉起眼睛,想像自己振翅凌空,自在飛翔。那堂心理成長課哭得很悲傷。多年以後才了解,早在父親過世那一刻,自己就踏進「成人」的角色,沒好好當過孩子,也沒能讓自己的女兒好好當個孩子。這讓他體認到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而家族治療是他可以施力投入的選擇。
體認到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而家族治療是賴杞豐可以施力投入的選擇。
「父母親永遠都是對的」賴杞豐這麼說。很多戲劇在闡述原生家庭的罪,但他認為所有父母親都在盡其所能想要給他的孩子最好的,從他們想像中當年缺乏的部分,彌補給孩子,只是卻可能忽略了詢問「孩子,你需要什麼?」所以愛永遠都會造成傷害,但傷害不是刻意,只是父母給的未必是孩子要的,給多給少,都有被解讀扭曲的空間。「天下沒有公平這回事,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所學習的這些經驗,為何都一直緊抓著不足的部分,抱著不放,為什麼?」「很簡單,因為可以不必負責任,從此以後可以怪我的父母、我的老師、怪天怪地不用怪自己。」
從賴杞豐的教學、自身與個案經驗中發現:「在每個當下,所有的人都是對的,只是每個人如果都堅持他的對,所有對的人在一起,就會變錯的組合」
所以從他的教學、自己與個案經驗中發現:「在每個當下,所有的人都是對的,只是每個人如果都堅持他的對,所有對的人在一起,就會變錯的組合」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是「我是誰」,才能知道自己我需要什麼,我不夠什麼,我不會什麼,這也是華人文化中所提的「知彼知己」。而西方理論如何在東方華人世界中,接軌、呼應、實踐,也是他學習與教學時,擺放心頭不斷關心的議題。文化,也就型塑每個人的身份認同。例如華人文化「孝順」就成為認同的一部份,也因為這認同,有了許多「應該」,也造成許多的欺壓、討好、扭曲,無非都是為了獲得認可,好好在這文化底下,與家庭共存。
而這本書,就是家族治療師賴杞豐,陪伴受傷的人找回自己,還有與家人的愛。每個陪伴的個案生命故事,都在訴說:陪伴,就能打開糾結的心,讓改變滲透到身體裡,一切便慢慢不一樣了。
《與自己相遇:家族治療師的陪伴之旅》就是賴杞豐陪伴受傷的人找回自己,還有與家人的愛,那份珍貴記述。
【主題閱讀】
《與自己相遇:家族治療師的陪伴之旅》賴杞豐 著
《與自己相遇:家族治療師的陪伴之旅》
作者:賴杞豐
書系:Caring 093
頁數:304 頁
出版日期:2019 年 01 月 18 日
ISBN:9789863571407
★最不正經的家族治療師,最正經的感動分享!
★直指華人家庭核心的療癒故事,碰觸你我心中最脆弱的傷口
★犀利嘴賤又堅定陪伴的治療風格,讓個案又哭又笑,穿越傷痛遇見真正的自己
* 博客來 https://pse.is/EVTDP
* 金石堂 https://pse.is/EP9UC
* 讀 冊 https://pse.is/F49GV
* 誠 品 https://pse.is/EDAK6
* 心靈工坊 https://pse.is/EP48U
【新書分享會】
台北國際書展 / 賴杞豐《與自己相遇》新書分享會
《與自己相遇:家族治療師的陪伴之旅》新書分享會 系列活動
主講:賴杞豐(本書作者;家族治療師)
日期:2019/02/14(四)13:00-14:00
地點:台北國際書展世貿一館「青春沙龍」
◎憑書展門票入場: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43684002781759/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他不在江湖上,而是在書架上......《心理學與理心術》作者宋文里老師,鼓勵「有心人」把他當作一本書,相知相遇。從社會建構論出發,從日常話語溯源,發現:心理學的「實驗室」或「實踐場域」還包括心理諮詢室,以及所有可能的「田野」,也就是人類活動的任何場所。
在心理治療中,治療師傾聽患者所敘述的故事。但是河合隼雄重視「故事」,其意義不止於此。他在心理治療中最關心的,是存於個人內在的 realization 之傾向。這裡刻意使用這個英文字,是因為它同時具有「實現某種事物」與「知道、理解某種事物」雙方面的意義。能在「理解的同時逐漸實現」的,就是「故事」。
有死才有生,有睡才有醒,就像有黑夜才有白天,有邊緣才有主流……,生命萬物有著這樣的兩面質地,缺一不可。
親子共讀《麥提國王執政記》,學習「柯氏教育法」,看見孩子與大人的新可能性! https://ppt.cc/fjwlFx 孩子享有福祉的同時,也應要在家庭與社會參與、付出,這就是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
他不在江湖上,而是在書架上......《心理學與理心術》作者宋文里老師,鼓勵「有心人」把他當作一本書,相知相遇。從社會建構論出發,從日常話語溯源,發現:心理學的「實驗室」或「實踐場域」還包括心理諮詢室,以及所有可能的「田野」,也就是人類活動的任何場所。
在心理治療中,治療師傾聽患者所敘述的故事。但是河合隼雄重視「故事」,其意義不止於此。他在心理治療中最關心的,是存於個人內在的 realization 之傾向。這裡刻意使用這個英文字,是因為它同時具有「實現某種事物」與「知道、理解某種事物」雙方面的意義。能在「理解的同時逐漸實現」的,就是「故事」。
有死才有生,有睡才有醒,就像有黑夜才有白天,有邊緣才有主流……,生命萬物有著這樣的兩面質地,缺一不可。
親子共讀《麥提國王執政記》,學習「柯氏教育法」,看見孩子與大人的新可能性! https://ppt.cc/fjwlFx 孩子享有福祉的同時,也應要在家庭與社會參與、付出,這就是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2024 TDNA 臺灣數位遊牧大會上,講者 Mavel 分享了數位遊牧生活的現實挑戰和機會。本文探討數位遊牧者將面對的問題,包括穩定的網路、孤獨感、自我約束力及簽證限制等。Mavel 還提供了數位遊牧者的熱門目的地和必知的資源和實用技巧,讓你也能享受數位遊牧的快樂。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一份的靈氣療癒學生報告中,客戶主要希望能夠療癒的部分,是找到真正的讓他不順利的原因,在富美子國際學院所學習關於「靈氣療癒」的技術,簡單的訪談是確認身體的狀態、是否就醫、醫生的診斷之外,在靈氣療癒過程中就能夠清楚的釐清到底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Thumbnail
2024台灣數位遊牧大會 Taiwan Digital Nomad Conference為數位遊牧者協會主辦首屆年度活動,提供國內外數位遊牧愛好者一個交流與學習的環境上午兩場主題演講的講者中野智恵和大瀬良亮,分別分享日本數位遊牧協會及Yugyo的經驗,探討日本和全球數位遊牧現況、影響力與事業開創。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亞歷山大・李維的《成年孤兒》深刻探討了失去雙親對人生的影響,並提出了獨到的關於成年和孤兒的定義。作者以自身遭遇為例,認為經歷這樣的變化的人才能體會其中奇妙的認知。此外,書中亦提及作者父親對宗教的強烈反感,以及如何走出哀傷的建議。本書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心靈寄託。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沈志中老師說,拉岡是當代精神分析的實踐者與思想家,他的理論使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廣泛的影響當代的文學、哲學與藝術,但拉岡並沒有重新發明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以十九世紀生物學解釋臨床上的發現,而拉岡就是讓佛洛伊德的發現能以符合二十世紀的語言學和邏輯學的概念被解釋,可以說拉岡是為了精神分析的百年建築重新
Thumbnail
《心智化兒童治療:與兒童及家長工作的實戰手冊》提到的「心智化」是什麼?聽來專業,但就像是日常口語說「將心比心」這樣的能力,可以藉由思考他人行為背後的心智狀態與意圖,來了解他人行為的意義,也就是「可以從外界的視角看待自己,也可以從內在的視角看待他人。」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2024 TDNA 臺灣數位遊牧大會上,講者 Mavel 分享了數位遊牧生活的現實挑戰和機會。本文探討數位遊牧者將面對的問題,包括穩定的網路、孤獨感、自我約束力及簽證限制等。Mavel 還提供了數位遊牧者的熱門目的地和必知的資源和實用技巧,讓你也能享受數位遊牧的快樂。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一份的靈氣療癒學生報告中,客戶主要希望能夠療癒的部分,是找到真正的讓他不順利的原因,在富美子國際學院所學習關於「靈氣療癒」的技術,簡單的訪談是確認身體的狀態、是否就醫、醫生的診斷之外,在靈氣療癒過程中就能夠清楚的釐清到底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Thumbnail
2024台灣數位遊牧大會 Taiwan Digital Nomad Conference為數位遊牧者協會主辦首屆年度活動,提供國內外數位遊牧愛好者一個交流與學習的環境上午兩場主題演講的講者中野智恵和大瀬良亮,分別分享日本數位遊牧協會及Yugyo的經驗,探討日本和全球數位遊牧現況、影響力與事業開創。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亞歷山大・李維的《成年孤兒》深刻探討了失去雙親對人生的影響,並提出了獨到的關於成年和孤兒的定義。作者以自身遭遇為例,認為經歷這樣的變化的人才能體會其中奇妙的認知。此外,書中亦提及作者父親對宗教的強烈反感,以及如何走出哀傷的建議。本書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心靈寄託。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沈志中老師說,拉岡是當代精神分析的實踐者與思想家,他的理論使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廣泛的影響當代的文學、哲學與藝術,但拉岡並沒有重新發明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以十九世紀生物學解釋臨床上的發現,而拉岡就是讓佛洛伊德的發現能以符合二十世紀的語言學和邏輯學的概念被解釋,可以說拉岡是為了精神分析的百年建築重新
Thumbnail
《心智化兒童治療:與兒童及家長工作的實戰手冊》提到的「心智化」是什麼?聽來專業,但就像是日常口語說「將心比心」這樣的能力,可以藉由思考他人行為背後的心智狀態與意圖,來了解他人行為的意義,也就是「可以從外界的視角看待自己,也可以從內在的視角看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