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本書,能為在黑暗中的你,帶來一點光。」—作者序
怡辰老師算是我立定要轉往教學之路時,從一開始就追蹤(臉書)的前輩,同時也是為台灣而教(TFT, Teach For Taiwan)的在地督導、講師。想透過觀看資深老師的教學紀錄,時時與自己對話,想像若是我遇到同樣的狀況、問題,會如何處理。
而開始當老師後,同樣都在帶領閱讀/寫作,除了臉書文章外,會更想了解實際的操作面向,怡辰老師是如何帶領、經營的。當然,我在網路書店開放購買的第一天,就下單了。因此在購買此書前,已經假定這是一本純工具書,但閱讀後,發現不完全是;反而是真實的符合「閱讀教育/觀」的書。
「一個從不閱讀或是缺乏閱讀經驗的大人,是難以提供閱讀協助給孩子的。」
—《打造兒童閱讀環境》
「閱讀的重要性」常是我們大人滑著手機掛在嘴邊,卻無行動示範的。 若是如此,孩子們到底如何能感受到所謂的「閱讀的重要性」呢?
怡辰老師看見偏鄉的限制,唯有透過改變環境,才有機會長期累積改變孩子們的視野。從共同整理圖書館、打掃/編碼/借還書部隊,到VIP借書獎勵、自由選書,讓孩子們生活中處處都是書走過的痕跡,孩子怎麼可能忽略身旁這些有趣又好玩的事!
一、不讀書的權利。
二、跳頁閱讀的權利。
三、不讀完整本書的權利。
四、一讀再讀的權利。
五、什麼都可讀的權利。
六、浪漫幻想的權利。
七、到處都可閱讀的權利。
八、攀爬瀏覽書頁的權利。
九、大聲朗讀的權利。
十、保持沉默的權利。
—《閱讀的十個幸福》
我特別喜歡<閱讀的十個權利>裡,怡辰老師的閱讀觀—真正閱讀的人,是懂得比閱讀更重要的價值—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閱讀不一定在他人的生命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愛、同理、健康、使命感等等都很重要,同樣地孩子們也是。閱讀只是一把鑰匙,交給孩子後,只能由他自己去打開世界的門、尋找宇宙的窗。
林怡辰:「我所謂的閱讀和寫作指的是什麼呢?
是希望孩子可以透過大量閱讀看見世界、看見自己,澄清自己的價值觀,讀出知識和趣味,最後用寫作來沉澱思考,釐清自己的想望,做出無悔的決定。」
而第三章的<讀與寫>更是現場教師的一大助力,除了將低中高年級分齡,切開討論外,更藉由怡辰老師的教學經驗分享,加上教學鷹架/方法、書籍推薦,以及最重要的10大閱讀痛點QA,很具體且完整的呈現怡辰老師的教學面貌。
關於孩子的閱讀量/閱讀習慣/閱讀能力,我認為每個人的閱讀歷程都有自己的時區,甚至就連大人也不一定讀很多書或看得懂很多書。因此無需強求孩子,從興趣著手絕對是最棒的方式,就算偏食也無傷大雅,別急著買一大堆坊間所謂的經典書,反而打壞孩子對書的胃口。
閱讀/寫作,在我目前的人生中,帶給我許多養分與收穫。
也許不一定能讓我大富大貴,但能在我低潮、遭遇挫折時,陪伴我好好的活著。
我願將這些收穫轉換成種子,把種子種下,繼續在孩子們的人生中,發芽茁壯。
期待有天,孩子們也能持續播種,讓閱讀成為真實的力量。
我想,這本書不只是希望能帶來一點光。
更是希望每個人的生命中,不論是大人或孩子,
都有那某一本書,能夠為黑暗中的自己,帶來一點光。
謝謝怡辰老師,用自己的人生,成就了這本書,
成為了這道光,照亮更多的孩子們與老師們。
#萬卷書計畫 #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