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中心資料顯示,國寫第1大題無人滿分,318人0分,第2大題有2人拿到滿分,3326人拿0分,代表第一題的論理分析要拿滿分自是不容易。
以下就以108年學測國寫考題為例,運用「科普作文四宮格」四個步驟寫出400字的作文:
國寫第一題:
糖對身體是有好處的,運動過後或飢餓時,適當地補充糖會讓我們迅速恢復體力。科學研究也發現,大腦細胞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葡萄糖,當血糖濃度降低時,大腦難以順利運轉,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或做事效果不佳。不過,哈佛醫學院等多個研究機構指出,高糖飲食會增加罹患乳癌及憂鬱症等疾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高糖飲食是造成體重過重、第二型糖尿病、蛀牙、心臟病的元兇,並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以每日熱量攝取量2000大卡為例,也就是50公克糖。我國國民健康署於民國103年至106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有關國人飲用含糖飲料的結果如圖1、圖2所示。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問題(一):國民健康署若欲針對18歲(含)以下的學生進行減糖宣導,請依據圖1、圖2具體說明哪一群體(須註明性別)應列為最優先宣導對象?理由為何?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問題(二):讀完以上材料,對於「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你贊成或反對?請撰寫一篇短文,提出你的看法與論述。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
問題(一):國民健康署若欲針對18歲(含)以下的學生進行減糖宣導,請依據圖1、圖2具體說明哪一群體(須註明性別)應列為最優先宣導對象?理由為何?文長限80字以內。
你覺得應該對哪一個群體宣導呢?看柱狀圖的飲用比例,應該是「國中生」(94.8%)的男生(95.7%),每週喝7.8次。但實際上你觀察一下,國中生升到高中之後,人數百分比會從94.8%降到90.9%,每週平均7.8次降到7.1次,然國小生升到國中時,百分比和飲用次數都會大幅增加。
所以,你覺得該對那個群體做宣導呢?應該是「國小男生」才對,但大部分的學生想必選的是「國中男生」。
問題(二):讀完以上材料,對於「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你贊成或反對?請撰寫一篇短文,提出你的看法與論述。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
大考中心評分原則:
能依據圖示正確說明宣導對象,理由具體而清晰,且對「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言之有理,論述清晰,文辭精練者,得A+級(22~25分);條理分明,論述扼要,文辭暢達者,得A級(18~21分);能依據圖示說明宣導對象與理由,惟敘述欠具體清晰,但對「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論述合理,文辭得宜者,得B+級(14~17分);論述普通,文辭平順者,得B級(10~13分);略涉及宣導對象或理由,惟未引用圖示資訊,或說明紊亂,且對「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論述空泛,文辭欠平順者,得C+級(9~6分);論述雜亂,文句不通者,得C級(1~5分)。其次,再視字數是否符合要求,錯別字是否過多,斟酌扣分;未遵守作答區之規定,從第二大題作答區開始寫作第一大題者,扣1分。
分析過程:
使用「科普作文四宮格」。
這題的重點在於......
如何降低學生飲用含糖飲料的次數或習慣,而不是禁止。
因習慣是養成的,所以表面上會以為以國中生為宣導對象(尤其是男生),但再進一步思考,國中生變成高中生之後,自然而然就會降低飲用次數,所以,不對國中生用宣導,最後高中生也會減少次數,而對國中生加強宣導是否會有強化效果,在此,並沒有具體的根據可以判斷。
退一步說,國小學生雖然飲用次數不高,然只要升到國中後,占比與飲用次數雙雙升高,從邏輯上思考,應該從國小學生著手宣導,才有機會抑制升到國中時,養成喝含糖飲料的習慣。
在立論時,要馬上把立場說明清楚。這裡,我示範的是「反對」,當然你也可以用「贊成」的立場,但我相信絕大部分的考生都會選擇「贊成」,因為這最容易下手但立論的內容就會太一般化。
回想一下,「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
我們使用「科普作文四宮格」,解析出反對「中、小學校禁止含糖飲料」的論點,利用「經濟學推理原則」的:
第三原則「所有的選擇都有代價」
第六原則「人類會對設計的誘因方案產生反應」建立立論基礎
緊接著運用其它的理論(這裡用的是心理學的「制約反應」),說明習慣養成後很難有立即性的改變,必須過某些機制的設計,方能有效改變習慣。最後,再呼應立論的主題,做出結論。(總計377個字,合於400字以內)
示範回答:
- 向下宣導,應該對國小男生列為最優先宣導對象。國中生變成高中生時,占比與喝飲料的次數都會降低;然國小升到國中時,就會變得更愛喝飲料。
- 反對「中、小學校禁止含糖飲料」。
經濟學告訴我們,凡所有的選擇都有代價,直接在校園內禁止販售或飲用含糖飲料,並無法有效的立竿見影,降低學生飲用含糖飲料。此舉,並未具備有效誘因,且無法規範校園外的行為,更可能於離校之後發生補償作用,飲用更多的含糖飲料。
建議對學生宣導,飲用過多含糖飲料對身體健康會產生副作用,形成抑制誘因,或者以自願登錄與團體競賽方式進行減糖運動,用團體約束力,讓學生自動的減降低含糖飲料的次數,就可以建立減少含糖飲料的習慣。
根據制約反應,人的習慣並無法依據規定或規範就可以立即且有效的改變,必須透過有效的機制運用,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單純且片面的規範,有時候會得到反彈與反效果,反而事與願違。我建議用宣導或競賽的方式,讓學生得知過度飲用含糖飲料的結果,並且用競賽或其它方式建立合理的誘因,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且不會造成反彈與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