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決定影響因素:含糖飲料和萊豬?

更新於 2024/06/0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剛才寫含糖飲料禁入校園法規時,查到2017年一篇報導。當時蔣乃辛等立委審議學校衛生法時,提出四案,其中禁止瘦肉精、塑化劑餐具、增加營養師等都被否決,只有禁售含糖飲料、高油鹽脂肪等食物一案,獲得教育部完全同意。


含糖飲料禁入校園 教育部同意修法
2017/10/5 09:52(10/5 12:25 更新)(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5日電)


而當時潘文忠部長和閣員的理由是: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對於高鹽、高油和含糖飲料禁入校園,目前「學校餐廳廚房員生消費合作社衛生管理辦法」和「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等規定都已有規範,例如要求飲品和點心一份供應熱量應在250大卡以下,「尚無窒礙難行之處」,同意立委提案修法。

所以四案之中只有此案通過,是因為已經在做了,就直接當業績?

另外三案是禁止瘦肉精、塑化劑餐具、增加營養師。這三案有何不妥? 並沒有啊。我甚至覺得這三案還比較值得通過。潘部長對於這三案,並未質疑必要性,反而是因為還沒有做,所以要再討論要不要做。

好久沒有做政策分析了~~ 政策決定因素,有可能是政治、經濟等等,其實本來就該如此,不過對於孩子們的相關法案,尤其事關保健,沒有先考慮中小學生的最大利益,如此實在不是盡責有擔當的大人啊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2017以來,體位適中比例大致維持,過重和肥胖的比例減少,但看起來不是很顯著。 反倒是體重過輕的比例,從106年的全國8.2%增加到9.2%,而且男女都有此趨勢。 如果這些都是校園禁止含糖油鹽飲食的成效,我認真覺得,應該調整校園飲食的熱量,畢竟成長期的孩子體重過輕也很不好。
教育局一再發文、三令五申校方和教職員萬萬不可提供含糖飲料給學生,已經不是新聞了。 2017年教育部長潘文忠回覆立委質詢時,宣稱已經規定高油高鹽高糖飲食不得進入校園。(但我看了法條覺得只規範午餐和合作社)。 如今不論校慶運動會、校外教學...... 家長或其他人想提供孩子們一點飲食,需要申請審核。
其實這個標題跳了好幾步。 應該說,當全球化趨勢使得教育商品化,為了提供選擇依據,標準化測驗應運而旺,如國際的PISA、國內三至八年級的學力檢測。 然而,標準化測驗有何意義呢? 自1960S幾乎所有研究都顯示,教育成果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家庭環境。城鄉差距是難以/不可跨越的鴻溝。
今天搜尋資料時,看到華藝網站的推薦: 【下載完整報告】AI熱潮從學術研究也能看出端倪?哪些議題是2023熱搜議題? 好奇瀏覽一下2023年華藝線上圖書館年度數據回顧,不意外的是AI 搜尋紀錄大幅增長。但我認為人工智慧相關文獻其實還不算多,所以搜尋紀錄只有這麼多,並未充分反映大眾對AI的關切。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自2017以來,體位適中比例大致維持,過重和肥胖的比例減少,但看起來不是很顯著。 反倒是體重過輕的比例,從106年的全國8.2%增加到9.2%,而且男女都有此趨勢。 如果這些都是校園禁止含糖油鹽飲食的成效,我認真覺得,應該調整校園飲食的熱量,畢竟成長期的孩子體重過輕也很不好。
教育局一再發文、三令五申校方和教職員萬萬不可提供含糖飲料給學生,已經不是新聞了。 2017年教育部長潘文忠回覆立委質詢時,宣稱已經規定高油高鹽高糖飲食不得進入校園。(但我看了法條覺得只規範午餐和合作社)。 如今不論校慶運動會、校外教學...... 家長或其他人想提供孩子們一點飲食,需要申請審核。
其實這個標題跳了好幾步。 應該說,當全球化趨勢使得教育商品化,為了提供選擇依據,標準化測驗應運而旺,如國際的PISA、國內三至八年級的學力檢測。 然而,標準化測驗有何意義呢? 自1960S幾乎所有研究都顯示,教育成果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家庭環境。城鄉差距是難以/不可跨越的鴻溝。
今天搜尋資料時,看到華藝網站的推薦: 【下載完整報告】AI熱潮從學術研究也能看出端倪?哪些議題是2023熱搜議題? 好奇瀏覽一下2023年華藝線上圖書館年度數據回顧,不意外的是AI 搜尋紀錄大幅增長。但我認為人工智慧相關文獻其實還不算多,所以搜尋紀錄只有這麼多,並未充分反映大眾對AI的關切。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隨著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的接近,各候選人競相推出政策,以爭取選民支持。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對勞動方面提出新政策,解決台灣長期勞動市場的問題。 本文將深入探討柯文哲的這些勞動政策,並評估其對台灣勞工福祉與經濟發展的潛在影響。
Thumbnail
在校園裡面孩子難免會出現脫序或違規行為,要導正這些行為需要透過觀察和分析,才能幫助孩子走上正途。只可惜我國的教育部習慣於用鋸箭法解決問題,好像用「通報」、「輔導」、「記過」和「轉學」就可以解決孩子行為偏差的問題。教育部如此的心態,只會放任孩子的問題日益惡化。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你好,這是必應。我可以幫你寫一篇部落格文章,根據你提供的內容和圖片。以下是我的草稿: 升息潮暫停,央行政策指標該更清楚 最近,美國和台灣的央行都宣布暫停升息,打破了去年以來的升息循環。這是否意味著全球升息潮已經結束?央行在決定貨幣政策時,又是依據什麼數據和指標呢?市場對央行的預期
Thumbnail
如先前文章觀點穩定金融業的流動性後,在通膨未見顯著滑落前,FED不會降息,反倒是更堅定了升息的步伐... 政策動向解析: 美國聯準會升息一碼,相較於月初鮑爾"升息兩碼是合適的",及歐央行的堅定升息兩碼,美國聯準會的態度趨緩對於通膨打擊的執著度下降;隨著後續市場震盪,會後聲明刪除持續升息,調整為密切關
Thumbnail
明年底,興建7年的捷運三鶯線就要完工、2024年上半年通車。對北大特區而言,三鶯線會是通勤萬靈丹嗎?本文帶你認識北大特區的現況、三鶯線通車後即將發生的改變、三鶯線無法解決的難題,以及「北大特區2.0」麥仔園都市計畫。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隨著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的接近,各候選人競相推出政策,以爭取選民支持。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對勞動方面提出新政策,解決台灣長期勞動市場的問題。 本文將深入探討柯文哲的這些勞動政策,並評估其對台灣勞工福祉與經濟發展的潛在影響。
Thumbnail
在校園裡面孩子難免會出現脫序或違規行為,要導正這些行為需要透過觀察和分析,才能幫助孩子走上正途。只可惜我國的教育部習慣於用鋸箭法解決問題,好像用「通報」、「輔導」、「記過」和「轉學」就可以解決孩子行為偏差的問題。教育部如此的心態,只會放任孩子的問題日益惡化。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你好,這是必應。我可以幫你寫一篇部落格文章,根據你提供的內容和圖片。以下是我的草稿: 升息潮暫停,央行政策指標該更清楚 最近,美國和台灣的央行都宣布暫停升息,打破了去年以來的升息循環。這是否意味著全球升息潮已經結束?央行在決定貨幣政策時,又是依據什麼數據和指標呢?市場對央行的預期
Thumbnail
如先前文章觀點穩定金融業的流動性後,在通膨未見顯著滑落前,FED不會降息,反倒是更堅定了升息的步伐... 政策動向解析: 美國聯準會升息一碼,相較於月初鮑爾"升息兩碼是合適的",及歐央行的堅定升息兩碼,美國聯準會的態度趨緩對於通膨打擊的執著度下降;隨著後續市場震盪,會後聲明刪除持續升息,調整為密切關
Thumbnail
明年底,興建7年的捷運三鶯線就要完工、2024年上半年通車。對北大特區而言,三鶯線會是通勤萬靈丹嗎?本文帶你認識北大特區的現況、三鶯線通車後即將發生的改變、三鶯線無法解決的難題,以及「北大特區2.0」麥仔園都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