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端午 | 車庫粽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篇文章獻給我的母親。
  
Photo by Yuri on The Smarter Way
  「那我走囉!」「嗯,去吧。」
  這次回家,為的是家族的母親節餐敘。而我既已於五月回鄉過母親節,下次回家,就是六月的端午節了;對北漂求學的女兒來說,一年四季有那麼多日子,凡是可以堂而皇之訂高鐵票回家、甚至被家人催著買票的幾個節日,都有特殊而慎重的意義,母親節和端午節便是其中之二。
  五、六兩月緊鄰,「五月康乃馨,六月鹹粽子」儼然成為薛家的律法,被在外闖蕩拚搏的家人們謹謹遵循,一如家族聚餐是母親節的盛事(桌上照例擺著一瓶康乃韾),薛家在端午節的重要傳統就是包粽子──粽子,雖不是什麼名貴的佳餚,每逢端午,卻要在家家戶戶的電鍋裡出現,其地位可見一斑,對於自己包粽子的家庭來說,尤其如此。只是,一年有365天,我同弟妹們在外的時間超過三分之二,親身參與家裡包粽子,怕是越來越難遇上這樣的機會……然而,我仍記得,在無數個悠遠的仲夏,蟬鳴如何扯著喉嚨響徹窗外,三個蘿蔔頭又是如何蹦蹦踏踏奔下樓,用力撞開後門,圍坐在車庫裡面,躲避白陽毫無保留的曝曬,圍坐在媽媽身邊,目不轉睛地看她包粽子。
  
   一到農曆五月,薛家都要包粽子。而「薛家粽」的「歷史」其實相當短,它是媽媽年輕時習自娘家、婚後再經改良的口味。薛家粽究竟有什麼特別,讓我特別以一篇文章來說它?它的用料是否都是些牛肝蕈菇鮑魚之屬?難道它的醬料經過特製?抑或油炒餡料有什麼獨門配方?──事實上,我之所以對家裡包的粽子情有獨鍾,到了臺北甚至不時有「除卻巫山不是雲」之感,恰是因為薛家的粽子「什麼奇招都沒有」,而回歸粽子最基本的樣式;這樣的樸拙,也最似於薛家繫於農家的踏實性格。
  論做法,薛家的粽子同時擁有北部及南部粽的血脈:糯米必須炒過,綁成的粽子卻是半生的,要吃還得再水煮。自家包粽子,極費工夫,以至媽媽綁粽的前一天,都要鄭重而神聖地對著我們仨個孩子宣布:「明天吃過午飯要包粽子,來幫忙!」通常,孩子們會被指派剪香菇和洗粽葉的工作;我們不像媽媽,親臨前線扛著「好不好吃」的重責大任,而像軍營裡的雜役兵,打打雜、跑跑腿,心情輕鬆,兩袖清風,工作多在聊天打屁中完成。年年看著媽媽在廚房裡忙進忙出,我知道家裡包粽子有兩大重頭戲:一是炒餡料,看各種獨立的食材如何變身成鍋裡亮褐色的粽料,精神奕奕地等待被湯匙舀起,默契地飄香;二是包餡料,看兩片前後相疊的麻竹葉怎麼折成盛物的三角漏斗,復由媽媽的快手精準填入餡料,再被俐落地束緊成粒,不一會兒即又成串。
  
  
  開啟抽油煙機,媽媽將金黃色的植物油緩緩倒入蒸乾的炒鍋,以中火加熱。油熱後,抓起一把紅蔥頭和開陽丟入鍋中爆香,直到油蔥的香酥味直竄鼻腔、開陽看起來熱身足夠躍躍欲試,再下絞肉,看肉粒規矩地由紅轉白,翻炒至表面微焦……這時候,我們剪成的滿滿一碗香菇絲便派上用場。只見媽媽毫不猶豫地將整碗香菇絲倒進炒鍋內,略拌幾下,將煎匙朝上,接住汩汩注入的醬油,邊斟酌用量,以免過鹹。接著煎匙一倒,匙裡的醬油霎時像瀑布一樣,從高處而下,撞上絞肉和香菇絲,激起反彈後復在鍋內流淌開來,一如清泉撞上奇石,晶瑩的水珠奔躍,落定後成為小溪……媽媽的快匙不斷翻炒,讓粉白的肉粒與濕潤的菇絲全沾上醬油溪流的亮黑色,再從旁灑入胡椒粉和五香粉,繼續拌炒。待所有食材都均勻上色、鍋中醬汁收乾以後,便可熄火,盛進小鍋裡,粽餡就算完成。
  緊接著,再炒糯米。這時候,媽媽將爐火轉小,以防燒焦;爐上文火開始輕輕搖擺,是新曲目的領舞,示意眾人的目光集中。媽媽於炒鍋中加進紅蔥頭與蝦皮,幾分鐘後,酥油香氣又開始在廚房裡四逸,然後倒入糯米,灑上胡椒、澆些醬油,而鍋鏟沒有停止穩定而流暢的舞步,直等糯米山腳下的淹水退盡收乾,米粒均有三分熟了,一曲火與水的共舞結束,鍋鏟才算功成身退。
  用過中飯,廚房還有餘香供人想像,媽媽連忙喊我們將炒好的餡料與糯米端出去,力壯的弟弟則負責提著一大簍竹葉往門外走。走,走去哪裡?推開廚房的門,便通向家裡堆放物品的機車車庫;車庫頭尾的寶藍色鐵捲門早已高高捲上,讓薰風挾著夏日的玩興,暢行無阻,到處蹓躂,偶爾帶上幾片落葉好友同我們打招呼。
  這車庫有多大?裡面停放兩台摩托車,牆邊有一組烏黑的架子和櫃子,分別收納幾包塑膠袋裝的種子、園藝剪刀,農婦的袖、帽與斗笠,還有數頂安全帽;車庫角落裡則靠置著掃把、畚箕等掃具,以及弟弟的木製球棒……孩子們感到酷的是,家裡竟有豬八戒拿的耙子,被大人們用來除草、鬆土。而門邊,站著瓦斯桶,像守衛,一台變頻式洗衣機與之相對,旁邊有水龍頭,底下是如溝的水槽,以水泥砌成;我們常在這裡清洗較油膩的鍋子,或是沾上泥巴的腳丫,阿嬤要刮魚鱗也蹲在這裡。我的年紀再更小時,家裡還有手壓汲水的泵浦,一身軍綠,形如鐘,又似變形金剛,忠心耿耿的樣子,長年守在薛家的車庫裡,只是終究沒有水龍頭的手腳快,又不及人家會獻殷勤,某一天,孩子們再也不見這位老僕的身影──車庫多大?總之,夠我們包粽子。
  我們將數鍋盛得滿滿的餡料與糯米整齊擺放在鋪著報紙的地板上,以媽媽即將就坐的木頭矮凳為中心,扇形呈列著料、米、葉,還有幾個等著「看好戲」、同時趁機偷吃的三姊弟們。當我們幾名小兵都布好陣型,旋即迎接將軍入座;媽媽眼前,懸著一根粗如小孩手臂的晾衣桿,稍早她已將之架在摩托車上,一綑淨白如雪的棉繩自上頭垂吊,猶如老者的鬍鬚,準備用來繫粽子──除了炒粽餡,這也是孩子們公認的大戲。粽子怎麼包?媽媽首先取兩片相差無幾的粽葉相疊,相疊面積約有兩者的三分之二,粽葉尖端朝內,光滑面朝上,其手腕再靈活一轉,平面的粽葉立刻折成了漏斗狀;「漏斗」底部切記凹起折角,以防米粒掉出。接著,媽媽往裡面填進一大匙炒過的糯米,壓實,放入內餡,再填入一層糯米覆蓋其上。原本持粽的左手繼續握緊粽子,空出來的右手再將粽葉蓋上,然後按住兩端翹起的葉片,往粽身折好,大拇指實實壓住,再迅速拉來額前的棉線,將粽子繞上兩圈後打上一個活結……媽媽的快手映在我的瞳眸裡,我常覺得她是在變魔術,看起來出奇從容,待我自己逮到媽媽如廁的片刻,偷偷嘗試,卻是零零落落,不成形狀,騎虎難下。
  媽媽坐在矮凳上,我們喜歡在旁邊支頤看著。看她怎麼從婁子裡揀出粽葉,俐落地變出一個漏斗,並於鍋中一把把湯匙的拿與放之間,在湯匙與鍋壁的撞擊聲之後──真與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有那麼點相似──左手裡頓現一顆內涵十足、被緊握的粽子,就像舉著敵方將帥的首級。而我們幾名小兵也夠厲害,在兵戎相見、生死一瞬的戰場,還能趁著媽媽不察,伸手拈來香菇絲吃;眾料之中,香菇絲最惹我們貪愛,唇齒觸及它油香濕潤的口感,品嘗那摻入蝦米和醬油的鹹味,在舌上的每一秒都是享受,與入味十分的絞肉更是絕配……「還吃啊,再吃餡就不夠了!」夏日的微風拂面,吹進薛家小小的車庫,吹散親子間的哄笑,吹來了端午的記憶……
  一綑棉線能繫二十顆粽子,媽媽每年都要綁上百顆;每一年都喊累,都說明年不要再做,隔年到了,還是如此重複不懈,忙著炒料和包粽。婆家與娘家裡的人都愛吃她綁的粽子,這粽子也給我們北上南下地帶,帶去異鄉裡享用,絕沒有吃不完的時候。
  
  「今年沒有粽子吃喔……」回臺北前,媽媽在我們相擁後低聲地說。去年十一月,她發生車禍,左手骨折,到現在還未痊癒。「沒關係呀,粽子也不貴,買就有了!」我告訴她,見媽媽仍是一臉歉然。其實,薛家的粽子有多好吃?難道它真的勝過幾十年老店或是知名飯店推出的口味?

  薛家粽的美味,無以倫比,在於媽媽每年總是如此勤懇地大費周章,就為了讓全家人吃上……現在想來,大學以前,住在家裡的日子多麼難得,原來年年圍在車庫裡、那幾張媽媽矮凳邊的位置,竟是特等席。對了,媽,今年端午,我們也未嘗不能包粽子,六月等我回家,妳再教教我吧?大學都要畢業了,我總該要會了──學學你的手藝,學學妳對家人的愛。

  ◎ 背景說明與創作動機

  
  五月母親節回家,回臺北之際,媽媽真的就如文中所敘,對「端午節沒有自家包的粽子吃」深感遺憾。我雖笑著說沒關係,但我不捨她如此介意,介意自己因車禍而骨折的手,在短時間內不能再做以前可做的事。
  這篇文章,其實也是我寫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我很想藉此鼓勵她:妳看,過去的時光我都還記得,不過最重要的是妳的愛,不在乎妳能為我們做什麼。妳的愛難道改變過嗎?所以,打起精神來,專心做復健,維持心態健康,我們找機會再一起包粽子,就跟我還住在家裡的時候一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簡媜寫《下午茶》,或真實,或虛構,或虛實相摻,寫的其實都是她自己。她自己喝茶,也賞玩茶具,因而寫成這一篇篇以「茗」和「器」為題的散文。簡媜在畫廊咖啡店裡寫〈浮柚〉,窗外正是奔瀉的夏日雷雨,避雨的是她自己;在台北火車站的地下街點覆盆子茶,編了大A和小a的故事,也寫出了篇〈覆盆子茶〉,受騙的是她自己。
一再加熱的鮮魚湯 ∕ 熬煮到糊了焦了 ∕ 一再加熱的白米飯 ∕ 膨脹到熟了爛了 ∕ 聽!我的良人怎麼說
「收到的生日祝福令我驚訝。」我在當晚的日記裡寫道。 就像每年種下一棵樹,歲月流逝,待你抬頭觀看,此處已成為一片樹林,將你也環繞住了。
郭強生的《我將前往的遠方》使我記起這個在床上與父母漫語、疏懶悠閒的午後。這本書紀錄一位半百的單身男人照護九旬老父的心路點滴;過程中,初老的作者跟隨老父的腳步,按圖索驥地,終於也踏在衰老的道上……他,一邊面對著既知的日常瑣事與退化的身心,另一頭則是未知的彼岸,以及尚不全知的此生。
早上十點的音樂課,我想起一些往事。 啊,也許你一直在等我想起來吧? 想起我初聞你名的那個青澀又敏感的時期──當時,我們第一次說話,你卻已經知道我這個人,知道好久好久、也注視著我,好久好久了。
食譜一旦看得多了,我就想挽袖下廚。 下廚的興頭在於被食譜觸發的「神經」,以及其後形成的想法:「我想做看看。」之後,人們便各憑本事去行動了。
簡媜寫《下午茶》,或真實,或虛構,或虛實相摻,寫的其實都是她自己。她自己喝茶,也賞玩茶具,因而寫成這一篇篇以「茗」和「器」為題的散文。簡媜在畫廊咖啡店裡寫〈浮柚〉,窗外正是奔瀉的夏日雷雨,避雨的是她自己;在台北火車站的地下街點覆盆子茶,編了大A和小a的故事,也寫出了篇〈覆盆子茶〉,受騙的是她自己。
一再加熱的鮮魚湯 ∕ 熬煮到糊了焦了 ∕ 一再加熱的白米飯 ∕ 膨脹到熟了爛了 ∕ 聽!我的良人怎麼說
「收到的生日祝福令我驚訝。」我在當晚的日記裡寫道。 就像每年種下一棵樹,歲月流逝,待你抬頭觀看,此處已成為一片樹林,將你也環繞住了。
郭強生的《我將前往的遠方》使我記起這個在床上與父母漫語、疏懶悠閒的午後。這本書紀錄一位半百的單身男人照護九旬老父的心路點滴;過程中,初老的作者跟隨老父的腳步,按圖索驥地,終於也踏在衰老的道上……他,一邊面對著既知的日常瑣事與退化的身心,另一頭則是未知的彼岸,以及尚不全知的此生。
早上十點的音樂課,我想起一些往事。 啊,也許你一直在等我想起來吧? 想起我初聞你名的那個青澀又敏感的時期──當時,我們第一次說話,你卻已經知道我這個人,知道好久好久、也注視著我,好久好久了。
食譜一旦看得多了,我就想挽袖下廚。 下廚的興頭在於被食譜觸發的「神經」,以及其後形成的想法:「我想做看看。」之後,人們便各憑本事去行動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那個時候端午節快到了,黑妞、保羅和小黃一起幫忙托托準備一種特別的粽子商品,打算在端午節連假前拿到市集販售。黑妞負責把煮好的蒸飯盛起來塞到粽葉,接著小黃把紅燒肉加進去,再來保羅用棉繩把粽子綁好,在綁粽子之前保羅可能有偷嚐吧? 這些看似非常普通、一般的粽子,托托將這些粽子加入一道最後的工序。他翻起
我從小就喜歡吃粽子,從阿嬤綁的月桃肉粽,到外婆做的冰涼沾蜂蜜糖漿、柔軟香甜的鹼粽。到了台南唸書才發現原來不是每家每戶都吃月桃粽,當時在學校附近慶中街相當有名的楊哥楊嫂肉粽,月桃粽居然只是其中一個品項,而且還不配擁有完整的葷食內餡,只是包花生糯米的菜粽。吃到市面上再怎麼好吃的水煮粽,還是會略感惋惜
粽子的種類 1.北部粽:台灣北部常見的粽子,主要以「蒸熟」的方式加熱,米飯吃起來口感扎實,也較粒粒分明,較分明Q彈,類似油飯 2.南部粽:台灣南部常見的粽子,主要以「水煮」得方式加熱,米飯吃起來較軟濡,口感也較「清淡」,著重於食材的原味。通常會配上醬料或花生粉。 3.鹼粽:鹼粽是在
Thumbnail
端午節來了,現在你的冰箱裡,是不是有一直變多的粽子? 加油!!! 吃起來~消滅粽子吧!!
Thumbnail
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的「日光粽」,在炎炎夏日堂堂登場了,日光粽會紅到台北去,主要是我還在台北工作時,曾帶日光粽到公司......
端午節還沒到 我家已經傳來陣陣粽葉香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應景的粽子當然不能少,其實過客吃過最美味的粽子是媽媽親手包的,口感佳、料多及愛心滿滿,無奈媽媽老了,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加上過客廚藝真不行,完全沒學到媽媽的好廚藝° 當我得知大樓有位阿嬤,專門在賣粽子的,一年只賣端午節及過年,心想這阿嬤的年紀跟媽媽差不多,
Thumbnail
今天放假,小朋友從昨天晚上就開始期待著今天要動手做麵條,哈,終於讓她們盼到了😀。 我的媽媽手藝很好,昨天晚上允諾小朋友們,今天會帶著她們體驗做麵條,我好佩服媽媽👍。 我在旁邊拿著相機記錄這美好的畫面,祖孫可以一起同樂做手工麵條,是難得可貴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那個時候端午節快到了,黑妞、保羅和小黃一起幫忙托托準備一種特別的粽子商品,打算在端午節連假前拿到市集販售。黑妞負責把煮好的蒸飯盛起來塞到粽葉,接著小黃把紅燒肉加進去,再來保羅用棉繩把粽子綁好,在綁粽子之前保羅可能有偷嚐吧? 這些看似非常普通、一般的粽子,托托將這些粽子加入一道最後的工序。他翻起
我從小就喜歡吃粽子,從阿嬤綁的月桃肉粽,到外婆做的冰涼沾蜂蜜糖漿、柔軟香甜的鹼粽。到了台南唸書才發現原來不是每家每戶都吃月桃粽,當時在學校附近慶中街相當有名的楊哥楊嫂肉粽,月桃粽居然只是其中一個品項,而且還不配擁有完整的葷食內餡,只是包花生糯米的菜粽。吃到市面上再怎麼好吃的水煮粽,還是會略感惋惜
粽子的種類 1.北部粽:台灣北部常見的粽子,主要以「蒸熟」的方式加熱,米飯吃起來口感扎實,也較粒粒分明,較分明Q彈,類似油飯 2.南部粽:台灣南部常見的粽子,主要以「水煮」得方式加熱,米飯吃起來較軟濡,口感也較「清淡」,著重於食材的原味。通常會配上醬料或花生粉。 3.鹼粽:鹼粽是在
Thumbnail
端午節來了,現在你的冰箱裡,是不是有一直變多的粽子? 加油!!! 吃起來~消滅粽子吧!!
Thumbnail
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的「日光粽」,在炎炎夏日堂堂登場了,日光粽會紅到台北去,主要是我還在台北工作時,曾帶日光粽到公司......
端午節還沒到 我家已經傳來陣陣粽葉香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應景的粽子當然不能少,其實過客吃過最美味的粽子是媽媽親手包的,口感佳、料多及愛心滿滿,無奈媽媽老了,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加上過客廚藝真不行,完全沒學到媽媽的好廚藝° 當我得知大樓有位阿嬤,專門在賣粽子的,一年只賣端午節及過年,心想這阿嬤的年紀跟媽媽差不多,
Thumbnail
今天放假,小朋友從昨天晚上就開始期待著今天要動手做麵條,哈,終於讓她們盼到了😀。 我的媽媽手藝很好,昨天晚上允諾小朋友們,今天會帶著她們體驗做麵條,我好佩服媽媽👍。 我在旁邊拿著相機記錄這美好的畫面,祖孫可以一起同樂做手工麵條,是難得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