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不少人有這樣的經驗:
突然成了兒童主日學老師,看著課程表上寫著教學進度:九十九隻羊
這個故事你可能很熟悉,教會或許買了教材,有附贈教師本,或者是就給了一段經文範疇──看著故事內容,努力回想小時候的兒主老師都是怎麼上的?莫名一陣手足無措。
第一次上台,照本宣科將故事內容說完一遍,但總覺得少了什麼,一堂課下來,老師和學生似乎都沒什麼收獲。過程中,很難吸引小孩的注意力,又氣又無力。需要反覆提醒自己「得溫柔」,但又恨不得變出一把愛的小手揍這些皮小孩一頓。
兒主老師不是在講台上的牧師,底下的學生也不是能安靜坐一兩小時的成人。
我們站在教室,到底要說什麼?要上什麼課?
在急著決定「我要說什麼」之前,請先看看學生吧!
在教育理論中,有一個說法叫「鷹架理論」,我很喜歡。
在蓋房子時,為了能繼續往上,施工中的建築外部,總會在旁架起鷹架。鷹架不會太過高於建築本體,也不會低於施工高度,它得在最剛好的位置,工人才能順利施工。
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也是如此。
鷹架教學便是:輔助學生探索自己尚未能做到,但仍在實力範圍內的事。
在開始準備兒主課程前,請先認識可能會出現在課堂的孩子們。
問問自己:他們年紀多大?家庭背景如何?學校教育在哪個階段?喜歡什麼?平常會接觸的東西是什麼?這個年齡最在乎什麼?
再仔細探察:他們對聖經了解多少?對信仰認識多少?
我們得先知道建築有多高,才能在正確的地方搭起鷹架,讓生命這棟建築,繼續往上成長。
下面以「歸納式查經」作為範例。
我認為兒主現場不必要每一字句都做到歸納式,但這種查經方法,提供了一套非常簡易有效的經文閱讀方法──觀察、解釋、應用。
閱讀一段經文時:
- 觀察:看表面上的字句,確認每個詞的意思,像是國文課本的註釋一樣。閱讀段落,能梳理事情的起承轉合。
- 解釋:清楚事情如此發展後,進一步去詢問「為什麼?」結合聖經背景知識,去解釋事件為什麼會這樣進行?每個人物背後行動的原因是什麼?
- 應用:人物的選擇、神的應許、故事的過程,這一切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能透過這段經文,如何提醒或改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老師先自己以這套方式閱讀聖經,在課堂講解故事時,更能預備周全,不丟三落四。
若是完全沒有說故事基礎的人,也可以嘗試透過這三個步驟來講解經文──帶孩子觀察文句、解釋意涵、連結生活。
先一起看這段經文:
我們先應用剛剛知道的「觀察、解釋、應用」三步驟。
於是準備課堂的過程中,這些問題就自然出現了:
- 觀察:當時是什麼時候?耶穌是誰?聖靈是什麼?魔鬼是誰?曠野是什麼樣的地方?禁食要幹嘛?試探是什麼?
- 解釋:禁食應該是什麼感覺?餓了會有什麼影響?為什麼要去曠野?為什麼要禁食?為什麼魔鬼要試探他?為什麼魔鬼可以試探他?
- 應用:人什麼時候最脆弱?我們該怎麼避免or面對?
再結合先前的鷹架教學,判斷學生可能知道的內容,以及對學生來說太困難、太容易、可能會偏題的部份,便能對各個問題稍作刪減。
- 觀察:當時是什麼時候?聖靈是什麼?曠野是什麼樣的地方?禁食要幹嘛?試探是什麼?
- 解釋:禁食應該是什麼感覺?餓了會有什麼影響?為什麼要去曠野?為什麼要禁食?為什麼魔鬼要試探他?
- 應用:人什麼時候最脆弱?我們該怎麼避免or面對?
所以兒主老師到底該說什麼呢?
就是在學生靈命生命需要的地方,提供他協助,引領他認識神、明白真理。
市面上有很多可參考的教材,我這邊舉歸納式查經為例,希望能讓各位兒主老師對該講哪些內容,能有更進一步的思考。
教學用的PPT和課程內容不會全數分享上來,只會節選部份分享
如有需要,可聯繫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