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內向埋沒你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其實每個人多少都會有內向的表現,面對不同人事物 、 場合 , 不敢跟別人分享自己 , 或是深怕與人接觸 , 怕開口講話 , 不知道自己的想法 別人會不會接受 , 我算是怕不被接受而害怕開口說話的內向 , 我國中跟人聊天的次數可能不超過一百個字 呢。

  不敢跟人聊天 , 也不擅言詞容易害羞的我 , 內心卻住著一個大嘴巴 , 常常東想西想 , 也常遇到很難的抉擇 , 要不要把想的說出來 , 這個想法常常向鞦韆一樣來回擺盪 , 說吧 ?還是別說吧 。

  我在學生時期認識很多跟我一樣聽到他聲音都覺得驚奇的朋友 , 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很內向 , 但在網路上卻換一個人似的 , 非常多話 , 好 , 就是在說我。

  說到這裡 , 你腦袋裡可能浮現一兩個人 , 他可能是你的朋友 , 你會希望他能多說點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 想任何方法去讓他主動開口 , 你會發現 , 什麼叫無計可施。


  • 內向不敢講話沒關係,先試著當一個聆聽者

  你有曾經讓對方講的口若懸河,但自己只有應答幾句話的經驗嗎?
  不知道想講些甚麼沒關係,讓對方講他想告訴你的,NLP裡有一招,我都叫學鸚鵡講話,在對方講的話中擷取一部分,反用問句問他。
Ex:
  • 在能讓自己熟悉或興奮的領域

  這就好像你去別人家的地盤,你會感到不自在,但如果是在自己家裡,任何事物都再熟悉不過,只要是人聽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自然會跟著參與,先從自己的興趣著手,找到相同興趣的人,自然你會更多與人交流


  • 任何內向的人都能改變

  我曾經因為內向不敢開口,錯過很多機會也少了很多朋友,最糟的是我明知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但又一再重複,真正改變的起點,在於一次的主動,儘管害怕、小聲、結巴,都對自己來說是一個突破點,你會發現緊張感在你講完之後慢慢消失,你雖然會害怕下一次,但你會開始去思考自己要講甚麼。



  • 結語

  內向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從內向走出來,或許你會意外發現你可能跟我一樣是外向的人,就像你最喜歡的興趣,在你去接觸了解之前可能是你最討厭的,所以趕快去試試看吧,你會有不少收穫!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唯有知道真相,才不會一生活在他人的幻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從小我就被迫保持沉默,因為我發現表達自己的想法常常會被視為不尊重。我內心有很多想說的話,但害怕被反對或批評,所以我都把它們藏在心裡。久而久之,我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聲音,被一層層的沉默和自我懷疑所包圍。 從小到大,我接受了一個潛規則:大聲發聲就等於叛逆,尤其是在家裡。為了避免被拒絕或懲罰,我學會了壓抑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最近在練習說出心裡真實的想法。
對於內向者而言,每個社交場合都會引申出一連串艱難抉擇的試煉。 想說出口,怕說錯話;沒有說出口,卻又會後悔。 而更多時候的窘態是:掙扎多番後終於說了,但又因過份緊張而說得不夠準確,或有所遺漏,終究還是不能把心底所想如願傳達。 於是你會想:很簡單呀,不社交那就行了! 然後你又妒忌
Thumbnail
我是個內向的人,獨處絕對是小菜一碟🤏 但應付外向的人,真的好累...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從小我就被迫保持沉默,因為我發現表達自己的想法常常會被視為不尊重。我內心有很多想說的話,但害怕被反對或批評,所以我都把它們藏在心裡。久而久之,我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聲音,被一層層的沉默和自我懷疑所包圍。 從小到大,我接受了一個潛規則:大聲發聲就等於叛逆,尤其是在家裡。為了避免被拒絕或懲罰,我學會了壓抑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最近在練習說出心裡真實的想法。
對於內向者而言,每個社交場合都會引申出一連串艱難抉擇的試煉。 想說出口,怕說錯話;沒有說出口,卻又會後悔。 而更多時候的窘態是:掙扎多番後終於說了,但又因過份緊張而說得不夠準確,或有所遺漏,終究還是不能把心底所想如願傳達。 於是你會想:很簡單呀,不社交那就行了! 然後你又妒忌
Thumbnail
我是個內向的人,獨處絕對是小菜一碟🤏 但應付外向的人,真的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