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不用跟我解釋這麼多!」
「你是白痴嗎?你怎麼會把那些事情講出來?」
第一次踏上美國,是和老闆出差,到舊金山灣區做市調,也是公司首次參與在美國的加盟展。行前戰戰兢兢的準備,但是在過程中,經驗不足,還是犯了錯挨了罵。後續的表現,每況愈下。
這天,結束搬家工作,挨了前輩罵,腦海浮現低谷時的受挫記憶。懷著憂慮,我進到書店,映入眼簾的,是由腦內探險隊,撰寫的《
#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精神分析真實案例,看見受傷的自己
「每種不安都有原因,每個傷口都有幫助,如果不願正視自己受了什麼傷,不願解讀自己的不安,就無法看見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由韓國的幾位年輕的精神分析師組成的〈腦內探險隊〉所著,透過真實案例的統整,延伸出最能產生經驗共鳴的五個故事。
書中醫師的引導,讓患者覺察自己、從過去的回憶中,看見受傷的自己,有人選擇放棄治療,有的則嘗試和醫生搭建
#心理安全基地。
這本書,一邊看,一邊讓自己對號入座一下,會感覺到很多鑽牛角尖的事情,似乎有了些看透的光。以下三點,是我推薦此書的原因:
1. 命中時下憂慮,進而看見自己
- 編劇:談到了不論是學生或是辦公室工作人的
#拖延症。
- 新手媽媽:講到了照顧嬰兒時期的親子與長輩相處時,不明的憂慮。
- 失業青年:談到了尋求認同的聲音,以及時下流行的
#玻璃心。
- 網路漫畫家:講到了
#網路霸凌,以及網紅生態下不為人知的苦楚。
- 整型外科醫生:作為社會高知識份子代表、講述在令人稱羨的外在身份下,極度害怕失去掌控權的不安。
上述為書中五個精神分析的案例紀錄。很推薦剛出社會的人,用心體悟第三個故事。裡頭講述隱形自戀人格,誇張我的呈現,以及放棄人際關係去保護了不起的自己,真是把另一個自己給痛快的挖出來認識和理解啊!
2. 讀著案例,自己也接受了分析和諮商
讀這本書最過癮的地方,是每次看完一篇故事之後,再拉回去看該章節醫師的「問談」,循著那些問題,也觸動自己,反思過往。逐漸讓曾經模糊的情緒,有了清晰的輪廓;讓塵封已久的記憶,翻轉出新的定義。
3. 認識專有名詞,更明確的定義自己狀況
書中作者也穿插了不少自己的內心小劇場,除了知道醫師如何引導患者調整自己的眼光,也寫了不少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書中很用心拉出一個個小節解釋。讓原本很多錯綜復雜的心理狀況,有了概括的定義,也更直白簡潔的了解自己。
要如何不受傷?
「每個負面情緒和脫序行為的背後,都有一段重要且深具影響力的過去,都有個當時就感到受傷的自己。我們人為了活得快樂,會下意識的將這些經歷埋藏於心。」
但這樣的行為,卻會在未來不同成長階段的角色,由人際關係直接或間接,觸發情緒的副作用。雖然當下感到受傷,但更明確的說,是當下的事件,勾出了過去的傷害。要使負面情緒在對應的觸發事件下,完全消失不太可能,但能透過一些方法,來降低受傷的力道。
1. 自我覺察,陪伴「受傷的自己」
「覺察」這件事,在情緒來臨時,都很容易忽略。有些情緒管理好的人,能當下意識,並且轉換。但大部分都還需要透過「事後的自我覺察」來練習。
可以去回想印象深刻的事,在那個當下發生的情況為何?你腦袋有沒有浮現什麼記憶?當下感到什麼樣的情緒?
透過書寫,把抽象的那個「受傷的自己」,實際呈現於自己眼下,學習陪伴自己的傷。
2. 找信任的人,聊「不能說的秘密」
聊聊難以在他人面前展現出的憤怒、脆弱、自責、自卑的那些自己,甚至是你做了自己也難以接受的那些事情,聊聊做出這些事情的可能原因、做這些事情的當下感覺。
如果這個人懂的傾聽,那也許你能感受到溫馨的安慰或被接受,進而也接受了不好的自己。
如果這個人,懂得傾聽,加上在尊重你回應權之下,問問柔性的問題,那更好,因為透過回答,也會更清晰地了解自己。
3. 啟動正向日記,關注「今後怎麼辦?」
理解了過去的傷痛,但更重要的,還是要把重點關注在「實踐新人生」。
培養勇氣,「感激、自我肯定、感受幸運」很重要。
可嘗試每天寫日記提問:
「今天很感謝?」
「我很肯定自己...?」
「我做了什麼好事?」
「美好/幸福的時刻...?」
去享受寫這些正向眼光的感覺,補充自己
#實踐的勇氣。
接著再提問:
「我要如何改善?可以更邁向快樂和幸福?」
我非常推薦日記,很好實踐。
不限大小事、字數,時間,寫給自己,不用管他人眼光。
你會不會因為他人無意的一句話,就影響了心情負面?
你是否有無法接受的行為,一直無法控制著在發生?
這本書,誠心推薦給,容易感到受傷的你。
希望這次分享的實用作法,能給予心理受傷的你實質幫助。
我是 Moving阿岳,一位用心閱讀及感受生活的搬家人。
期望自己,用心體會每個Move,紀錄每個Moving Moment !
如果覺得我的內容不錯, 可以分享或追蹤我的文章。
在這裡,我將生活遇見的小故事,真誠的分享給大家。
也歡迎讀者們,一起感受、分享Moving生活。
吸收屬於「身而為人」的「心」力量, 讓人生持續Mov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