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王丹: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兩代作家(上)

更新於 2024/09/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週專欄,要向大家推薦的,是印刻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兩代人的十二月》,作者是中國大陸1958年出生的閻連科和被稱為「80後」代表人物的年輕一輩作家蔣方舟
這是一本寫作了一年的作品合集。閻連科和蔣方舟各自把2014年每個月他們關注的焦點,寫成一、兩篇文章;到年底的時候,按照月份排序,對比每個月兩個人的寫作和思考。
這是兩代作家之間「不是對話的對話」,他們雖然不是用直接對話的方式,但是同樣作為作家,怎樣面對和書寫周圍發生的事情,還是可以看出不同世代的不同想法。不管對作者還是讀者,甚至對編輯來說,這都是一種有趣的寫作、閱讀和編輯的嘗試。

閻連科的批判:順從不疑的中國「80後」

當然,我要推薦的原因,還是在於書寫的內容,而不是形式。
閻連科是最近若干年中國大陸最具有異議性質的作家之一,他公開表達過要用自己的筆書寫真實,鞭撻黑暗的願意,這些年的作品直接對中國現行體制進行批判,其中四部作品──《夏日落》《為人民服務》《丁莊夢》《四書》──成為禁書(我羅列出書名,也是一種推薦,在今天的中國,禁書一定值得去看)。
而作為「80後」走紅的青年作家蔣方舟,在青年中擁有大量粉絲,雖然不能與當年韓寒的盛況相比,但是其具有的代表性是無可置疑的。更重要的事是,她至今還算是勉強生活在體制中的人,擔任一家重要媒體《新週刊》的副主編。這樣的兩代作家,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兩個人的對話,會不會產生火花?這也許是讀者最好奇的一點。
《兩代人的十二月》立體書封;閻連科與蔣方舟。Source: 印刻/博客來Georges Seguin CC BY-SA 3.0;蔣方舟微博
在我看來,《兩代人的十二月》這本書呈現出來的、最值得深思的一點,就是這樣特質不同的兩代作家,其實選出來的主題,相同遠遠大於不同。畢竟,他們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其中,做為對話的一部分,閻連科對於「80後」一代以及更為年輕的中國人,發出了強有力、振聾發聵的質疑,甚至是批判,這是本書中的亮點之一。閻連科質問道:
「這個世界是一台巨大的壓榨機,榨你們爺奶的,榨你們父母的,當他們老去乾枯了,你們後續而來更年輕,青春綠旺,血液爆滿,那台機器就用更為隆隆的響聲和轉速,開始榨取你們青春的肌理和骨髓的血液,因為你們什麼都認同,你們都不懷疑⋯⋯把理想確定在『蘋果』的換代上,把思想確立在不存懷疑的順從上⋯⋯說什麼,你們都不會反駁。」

中國人,你為什麼「都接受」?

說真的,這是這麼多年來,我看到的,對於中國年輕一代最為深刻的批判。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質疑和擔憂,都認為中國的年輕人自私、麻木、冷漠,都因為他們對中國的未來感到絕望。但是,這些批評都只是看到了年輕世代的問題的表面,而沒有看到他們真正的問題所在。
這個真正的問題,閻連科以他作家的敏銳一下子就抓到了,那就是兩個字:「接受」
對並不美好的現實,對於重重的箝制,對於明顯的「榨取」,甚至對於自己生活的窘境,這一代人都不反抗、不質疑,都接受。這,才是最為深刻的問題所在。在這裡,我彷彿看到了很久很久之前,龍應台那一篇著名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的影子。
至於,是什麼導致了遮掩的「接受」?這樣「接受」的真實程度到底有多高?要怎樣走出這樣的「接受」?這些,也許就是另外要去回答的問題了。至少,閻連科點出了問題所在。
那麼,面對這樣的質疑,做為被批判的一方的代表人物,蔣方舟給我們的答案是什麼呢?(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9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紅旗警訊》的作者馬格納斯具備財經專業的知識和經濟分析工作的豐富經驗,這是他可以從經濟解讀出發,分析中國政治發展的底氣。書中還提到了一個中國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值得我們反覆思考,那就是「信任」的問題。
中國的局勢,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一方面,各種內憂外患清晰呈現,中共已經無法掩蓋;另一方面,政權依然穩固,習近平沒有遇到嚴重的挑戰。在各種信息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要如何透過迷霧看到一些本質性的問題?《紅旗警訊》
人的反抗心理,其實是很難形成的,因為不管是多麼動盪的社會,總也會有安靜的一個角落,在那樣的角落,因為有著跟動盪的外面的世界的對比,你可以很容易在苦難中找到幸福。但其實,那不是真正的幸福,那是你感受到的幸福。
在全球聚焦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貿易戰的時候,中美之間的另一個戰場已經靜悄悄開啟。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但未來一旦展開和深化,必然比貿易戰更加驚心動魄。 這個戰場,就是軍備競賽。
看來我當初的感覺的大方向還是正確的:國民黨氣數已盡,差不多也就這樣了。是什麼讓我對自己當年的預測重新產生了信心的呢?就是國民黨最終推出了韓國瑜作為2020年的總統候選人這件事。韓國瑜出征,說明國民黨確實已經不可能東山再起了。
「藍綠一樣爛」聽起來很中立客觀、很理想主義,因而很鼓動人心。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一下,你就會發現,其實,這種論述是一種騙人的話術。而「超越藍綠」這個口號聽起來很令人嚮往,但它本身也存在很多可能性,是我們不能不去警惕的。
《紅旗警訊》的作者馬格納斯具備財經專業的知識和經濟分析工作的豐富經驗,這是他可以從經濟解讀出發,分析中國政治發展的底氣。書中還提到了一個中國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值得我們反覆思考,那就是「信任」的問題。
中國的局勢,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一方面,各種內憂外患清晰呈現,中共已經無法掩蓋;另一方面,政權依然穩固,習近平沒有遇到嚴重的挑戰。在各種信息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要如何透過迷霧看到一些本質性的問題?《紅旗警訊》
人的反抗心理,其實是很難形成的,因為不管是多麼動盪的社會,總也會有安靜的一個角落,在那樣的角落,因為有著跟動盪的外面的世界的對比,你可以很容易在苦難中找到幸福。但其實,那不是真正的幸福,那是你感受到的幸福。
在全球聚焦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貿易戰的時候,中美之間的另一個戰場已經靜悄悄開啟。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但未來一旦展開和深化,必然比貿易戰更加驚心動魄。 這個戰場,就是軍備競賽。
看來我當初的感覺的大方向還是正確的:國民黨氣數已盡,差不多也就這樣了。是什麼讓我對自己當年的預測重新產生了信心的呢?就是國民黨最終推出了韓國瑜作為2020年的總統候選人這件事。韓國瑜出征,說明國民黨確實已經不可能東山再起了。
「藍綠一樣爛」聽起來很中立客觀、很理想主義,因而很鼓動人心。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一下,你就會發現,其實,這種論述是一種騙人的話術。而「超越藍綠」這個口號聽起來很令人嚮往,但它本身也存在很多可能性,是我們不能不去警惕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到了1980年代則是天才的時代,詩人夏宇用《備忘錄》轟動文壇,夏宇的故事仍在傳唱,與主題也不相符,且按下不表。要提的是另一個天才──林耀德。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這部作品記述了曼娟老師年過半百後的心情和思考,不得不佩服曼娟老師底蘊深厚的文筆,書中文句平順易讀,卻不失文學美感和造詣;字句溫柔,打在心上卻是鏗鏘有力,一筆一劃勾出中年人內心裡無法張揚的掙扎和苦澀。
Thumbnail
倪匡在訪談中鼓勵年輕人不要聽老一輩的話,而是要尋找自己的想法,認為時代在變遷,年輕人具備更多機會與挑戰。文章提及過去與現在的差異,以及對社會、經濟、科技等面向的觀察,反映出作者對於年輕一代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到了1980年代則是天才的時代,詩人夏宇用《備忘錄》轟動文壇,夏宇的故事仍在傳唱,與主題也不相符,且按下不表。要提的是另一個天才──林耀德。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這部作品記述了曼娟老師年過半百後的心情和思考,不得不佩服曼娟老師底蘊深厚的文筆,書中文句平順易讀,卻不失文學美感和造詣;字句溫柔,打在心上卻是鏗鏘有力,一筆一劃勾出中年人內心裡無法張揚的掙扎和苦澀。
Thumbnail
倪匡在訪談中鼓勵年輕人不要聽老一輩的話,而是要尋找自己的想法,認為時代在變遷,年輕人具備更多機會與挑戰。文章提及過去與現在的差異,以及對社會、經濟、科技等面向的觀察,反映出作者對於年輕一代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