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妳/你的梅迪奇(Medici Effec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定義
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屬於跨界思考的技術或創新(創意)的力量,經妥善利用後,讓社會有額外的總體效用。
Always think outside of the box!!!
培養跨界思考的能力-研究所時期
還記得第一次聽到梅迪奇效應,應該是在大學升研究所的時間點。那時候因為必須準備管理學科目,加上自己對管理學相關的知識很感興趣,所以多方涉獵了很多相關且有趣的報章雜誌、書籍、部落格、論壇等等。其中印象最深刻之一,便是「梅迪奇效應」。
了解了概念後,彬先生就開始大幅地利用跨科目的方式思考,用日常生活例子,去解釋統計學的概念;用統計學概念,去證實管理學的論點;用管理學論點,去驗證經濟學的模型等等。慢慢地,彬先生開始發現自己對於考科的把握性越來越高,但並沒有耗費額外大量的腦容量。(或許我激發了我的腦細胞~~~變成男版的Lucy!)
這或許就是人家所謂的讀書開了竅,那個「竅」指的便是如何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能夠舉一反三、甚至是反十,也讓我想到電影張三丰對無忌講的那句話:「招式忘了沒、招式忘了沒?」(亦即無招勝有招),也就是當你自然而然可以立馬頭腦(身體)反應時,便代表你的Know-how已經內化了!相當然爾,研究所時期的彬先生,知識量在該時期顯著提升,但出社會後~~~~~以大蕭條方式崩壞下降XD。
It depends on the way you choose to see the world
既定範疇的創新 vs. 天馬行空的毀滅-生涯實踐階段
彬太太常提及彬先生的一點便是,這傢伙很早就知道自己想幹嘛、可以幹嘛、不排斥做啥、專長是啥。這點可能也是因為家庭因素,自己被迫要早熟,所以從小總是一副小大人的感覺,沒辦法!生命不得不自己找到出路。如果可以當三歲自耕農,誰也不想出來社會做牛做馬XD。
這算是一個自我分享吧!「技能、語言、學經歷」三項要件,從小一直被自己視為三個人生發展圈圈。當內容物增加時,圈圈便會擴大,而自己總是不定期在圈圈的交集中找更好的發展機會,也就是風險值相同時,是否有更高的報酬!我想,這似乎也是變相的梅迪奇效應實踐。
即使是梅迪奇,也不能不加思索地導致自己的最終毀滅
結論
總是告訴自己,在思考的時候,別忘了outside of the box、別忘了「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別忘了「換位思考」、別忘了「人生還有更重要的事,絕對不要被單一因素困住自己」。也別忘了,總是給自己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發展,絕對、絕對不會有一蹴可及的事情。如果有,千萬別是高興得太早,而是審慎地思考它的盲點。
需要思考的點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
當你/妳試圖在汲汲營營地計算任何事情的合理報酬前,能夠站在任何人、事、物的角度,去思考一個總體利益最大化的解,並且讓所有人能夠清楚了解這是最佳解,而這樣才能夠最長久、最穩定、最心安理得且最樸實無華(感覺是什麼劇情亂入X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希望能透過簡單又輕鬆的方式,向大家分享職涯相關的感想或方向。 【2】在集思廣益下,對於職場、人生發展等相關問題能夠有所突破,獲得幫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彬先生平常沒事時,喜歡閱讀管理、財經類文章,這算是大學就開始養成的習慣,經過十來年的閱讀,也漸漸變成習慣了。最近剛好在不同平台,不約而同地看到關於個人職涯規劃相關議題,覺得有趣,想跟大家分享: 個人基本盤  & 個人對於成功定義,兩者必須被盤點釐清。
還記得大學、研究所時期,對國外工作充滿著嚮往,能夠在異國的環境,享受不一樣的人生,然而現實永遠是最殘酷的!
前言 彬先生平常沒事時,喜歡閱讀管理、財經類文章,這算是大學就開始養成的習慣,經過十來年的閱讀,也漸漸變成習慣了。最近剛好在不同平台,不約而同地看到關於個人職涯規劃相關議題,覺得有趣,想跟大家分享: 個人基本盤  & 個人對於成功定義,兩者必須被盤點釐清。
還記得大學、研究所時期,對國外工作充滿著嚮往,能夠在異國的環境,享受不一樣的人生,然而現實永遠是最殘酷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達克效應的主旨,即越無知的人越是自信,而實力超過一個層級的人反而過於謙虛。作者從個人見解出發,分享了三種與達克效應相關的個性,彼此之間有點接近,卻不太一樣的情形。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關於搶劫的真實故事和心理學效應《達克效應》的分享。文章描述了無知者過度自信的現象,並提醒人們擁有智慧成長的自信。文章橫跨科學、社會和心理學等領域,用淺顯易懂的例子解釋複雜的心理學效應。
Thumbnail
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指的是創造跨領域的交會,當不同文化、知識、專業,能夠在同一個場域裡交叉碰撞,就容易產出令人驚奇的創新。 梅迪奇效應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由梅迪奇家族(Medici family)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梅迪奇家族是一個強大且富有的銀行家和政治家家族
Thumbnail
麥肯錫專家教你,用「邏輯思考」解決問題。麥肯錫的MECE金字塔原理居然也可以運用在email上?一封寫得好的email,可以讓人一看就懂,不僅提升「讀信意願」,甚至還能引起收件者「想趕快回信」的動力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在成長之路上,正視自己的不足是必經之途。達克效應啟示我們,只有適應變化的人才能生存,這概念同樣適用於職場。首先,正視不足需要勇氣,推動追求更高專業知識。持續學習是關鍵,透過吸收新知識強化專業能力。其次,與同事合作攻克挑戰,共同應對市場變化。最後,勇於接受新挑戰是通往成功的出口。
Thumbnail
"管過去它做了什麼"是絕對不對的觀念,不是只有政治而已,而是為人處世必須要小心萬劫不復的陷阱。 在數學或流行病統計上有一個叫做貝氏定理,應用在觀察一個人,則相當於觀察他失去信任的過程。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達克效應的主旨,即越無知的人越是自信,而實力超過一個層級的人反而過於謙虛。作者從個人見解出發,分享了三種與達克效應相關的個性,彼此之間有點接近,卻不太一樣的情形。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關於搶劫的真實故事和心理學效應《達克效應》的分享。文章描述了無知者過度自信的現象,並提醒人們擁有智慧成長的自信。文章橫跨科學、社會和心理學等領域,用淺顯易懂的例子解釋複雜的心理學效應。
Thumbnail
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指的是創造跨領域的交會,當不同文化、知識、專業,能夠在同一個場域裡交叉碰撞,就容易產出令人驚奇的創新。 梅迪奇效應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由梅迪奇家族(Medici family)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梅迪奇家族是一個強大且富有的銀行家和政治家家族
Thumbnail
麥肯錫專家教你,用「邏輯思考」解決問題。麥肯錫的MECE金字塔原理居然也可以運用在email上?一封寫得好的email,可以讓人一看就懂,不僅提升「讀信意願」,甚至還能引起收件者「想趕快回信」的動力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在成長之路上,正視自己的不足是必經之途。達克效應啟示我們,只有適應變化的人才能生存,這概念同樣適用於職場。首先,正視不足需要勇氣,推動追求更高專業知識。持續學習是關鍵,透過吸收新知識強化專業能力。其次,與同事合作攻克挑戰,共同應對市場變化。最後,勇於接受新挑戰是通往成功的出口。
Thumbnail
"管過去它做了什麼"是絕對不對的觀念,不是只有政治而已,而是為人處世必須要小心萬劫不復的陷阱。 在數學或流行病統計上有一個叫做貝氏定理,應用在觀察一個人,則相當於觀察他失去信任的過程。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