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論:《理性的恐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Fear is not real. The only place that fear can exist is in our thoughts of the future. It is the product of our imagination, causing us to fear things that do not at present and may not ever exist. That is near insanity. Now do not misunderstand me, danger is very real, but fear is a choice.”

這段話是來自最近來逛台灣夜市的Will Smith在電影《地球過後(After Earth)》對兒子飾演的角色所說的話,一直對這段話印象很深刻,今日再思及這段話,所理解到其所想表達的是恐懼(fear)與危險(danger)分別為一個人所主觀想像出來的與客觀所真實面對的不同事物,一個是純粹的觀念,一個是純粹的現實。而電影安排這段台詞的位置是在於父親對於兒子克服恐懼,實踐勇氣德行的建言,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實際而言,我並不完全同意如此,畢竟在該文中恐懼所代表的是非理智的想像產物。

恐懼(fear),是霍布斯(Thomas Hobbes)政治哲學中核心元素,在他所想構的自然狀態中,萬人對萬人的戰爭(Bellum omnium contra omnes)是他最為避諱的事態,當然這跟在當時的狀況中的三十年戰爭脫免不了關係。所謂自然狀態,「在人生活在沒有公共權力以保持他們的敬畏的時期內,他們處在戰爭狀態中,一個所有人對抗所有人的戰爭,結果就是所有人對於所有人都是敵人。在這種條件下,無法發展工業,因為成果並不確定,也因此無農耕,無航行也無對於可能從海洋進口的日用品的使用,沒有寬敞建築,沒有交通工具,沒有對於大地的知識,沒有時間觀念,沒有藝術,沒有文字,沒有社會,最糟的是無間斷的恐懼以及暴死的危險(violent death)。於是,人的生命,孤獨、窮困、骯髒、野蠻且短暫。」這是霍布斯劃時代著作《利維坦(Leviathan)》中著名的一段。而在這裡所要說明的並不是霍布斯在這個想構之後創建的巨靈國家收編所有權力,並成為無上的王統治著所有臣民,這裡要說的是恐懼並不那麼失去理智的(insanity)。

著實地說,恐懼是真實的,就像危險一樣是真實的,這不只是定義上的語言問題,更是因為恐懼概念所指涉的即為個體面臨特定事物時所形成的感官經驗,而這事物因人而異,有如蜘蛛、鬼怪、甚至家暴中的孩子對父親(家暴者多為男性)等等,恐懼並不純然是想像,而更常是在現實遭遇(或可能遭遇)所形成之經驗,更極端而言,我們若如洛克(J. Locke)所說生來是塊白板,那麼所有知識的獲取來自的經驗中也當然地是恐懼的成因。

現在的台灣人面臨的不僅是真實的危險,而更恰巧的是在這個情狀中所生成的恐懼正正是對著這真實的危險而來。我們所恐懼的也正是我們所真實面臨的危險:我們恐懼著飛彈,正是因為飛彈對準著我們;我們恐懼著統一,正是因為統一已在年初由中國總書記指為兩岸政策方針;我們恐懼無法再如此自由、正當執行職業、失去民主、失去人權等等,正是因為這是真實的危險。在每次度過危難或許都會有人說:「看吧,明明就沒怎麼樣。」或是政治失利後也會有人說:「看吧,明明就沒怎麼樣。」但或許應該要思考的是或許沒怎麼樣是因為度過了危難,或許沒怎麼樣是因為在失利之後仍然持續有一批人在持續奮鬥。(實質意義上的)民主(亦即非熊彼得式的程序性民主觀點)困難的點就在於你必須要維護「人權」(但通常是指公民),而這人權代表的是僅因身而為人,就被賦權且也值得被保障諸等權利。當然,隨著二戰的反省所衍生的防衛性民主觀念,使得民主在概念之內畫出了限界,將非民主的個體驅逐出「人權」(或說公民權更為確切)的範圍之外,在政治上此干人等就被定性為「敵」。惟縱撇除掉此等被劃分出範圍之外的個體,大部分的群眾並非如此執意地敵民主,所以倡議者所倡議的所有事務都當然地包含這些群眾,雖然這些群眾就像吹笛人所帶領的小孩一般茫茫然地跟隨到了城外等死,而這當下政治處境之中,會死的不只是這些人,這些人會沈沒—沈默整個島嶼。

相較於驚慌於鬼神等宗教信仰中的靈體所可能帶給人的約制力,似乎真實的政治危險所帶給人的約制力更為低落,然而僅以此二者而言,究竟何者始為理性的恐懼呢?
avatar-img
82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在大學時期就聽聞過有教授曾在課堂上與課堂外對於法律系學生以及非法律系學生發問對於死刑的態度,而結果是法律系學生幾乎都反對死刑(或說支持廢死)而非法律系學生幾乎都支持死刑,而我也曾在類似的場合提過相同的問題,而是否修習法律對於這個問題的反應確實是兩極的,當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認為這是絕對的,然而這
「把你養大是為了什麼?」這句話可能出現在親子之間爭執時,父母無可奈何覺得含辛茹苦把孩子給扶養長大後,卻覺得他/她怎麼這麼不懂事,怎麼這麼忤逆,怎麼讓我的努力都成為白費,而這句問句從言說者的口中說出所隱含的對象,也就是為了「誰」,從來都不是為了「孩子」,其實是為了「自己」,但這是無可厚非的,傳統
鄭南榕,身為台灣人都知道,都應該知道的一位人物,他的肖像已經是個象徵,象徵著他的生命與死亡所展現的兩個核心價值—台灣獨立與百分百言論自由。 《自由時代》是鄭南榕所創辦的雜誌社,乃係以爭取百分百言論自由為宗,而1987年7月15日是法制上的解嚴,然而解嚴從來都不是一個時間點然後就從戒嚴到解嚴
不知是否曾聞及:history這個單字是his+story,歷史都是男性寫的,故應有herstory等語之宣稱。 至少我是聽過。 但是, 依據語源學,history是14世紀的英語才有的單字,依著時代往上追溯是法語的estoire、estorie,意思是編年史(chronicle)
這個題名要怎麼理解都可以,不管要理解成台灣人對於風潮的跟隨,還是描述台灣人跟風的這個潮湧現象,又或是理解成台灣人的跟風在台灣人的眼裡很潮,都可以,不過必須要文初要先說明的是,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比較研究,而且作者也不如後籐新平身為日本國人在異地統治而能有雙重的視角所以說出:「台灣人的民族性是愛錢、
1895年清帝国は日本に戦敗しました、そのため、《馬関条約》(あるいは《日清講和条約》)双方がこの条約を署名ました。その第二条は、「清国は遼東半島、台湾、澎湖諸島など付属諸島嶼の主権ならびに該地方にある城塁、兵器製造所及び官有物を永遠に日本に割与する」と書かれる。それから50年の間に、台湾は日本に統
在大學時期就聽聞過有教授曾在課堂上與課堂外對於法律系學生以及非法律系學生發問對於死刑的態度,而結果是法律系學生幾乎都反對死刑(或說支持廢死)而非法律系學生幾乎都支持死刑,而我也曾在類似的場合提過相同的問題,而是否修習法律對於這個問題的反應確實是兩極的,當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認為這是絕對的,然而這
「把你養大是為了什麼?」這句話可能出現在親子之間爭執時,父母無可奈何覺得含辛茹苦把孩子給扶養長大後,卻覺得他/她怎麼這麼不懂事,怎麼這麼忤逆,怎麼讓我的努力都成為白費,而這句問句從言說者的口中說出所隱含的對象,也就是為了「誰」,從來都不是為了「孩子」,其實是為了「自己」,但這是無可厚非的,傳統
鄭南榕,身為台灣人都知道,都應該知道的一位人物,他的肖像已經是個象徵,象徵著他的生命與死亡所展現的兩個核心價值—台灣獨立與百分百言論自由。 《自由時代》是鄭南榕所創辦的雜誌社,乃係以爭取百分百言論自由為宗,而1987年7月15日是法制上的解嚴,然而解嚴從來都不是一個時間點然後就從戒嚴到解嚴
不知是否曾聞及:history這個單字是his+story,歷史都是男性寫的,故應有herstory等語之宣稱。 至少我是聽過。 但是, 依據語源學,history是14世紀的英語才有的單字,依著時代往上追溯是法語的estoire、estorie,意思是編年史(chronicle)
這個題名要怎麼理解都可以,不管要理解成台灣人對於風潮的跟隨,還是描述台灣人跟風的這個潮湧現象,又或是理解成台灣人的跟風在台灣人的眼裡很潮,都可以,不過必須要文初要先說明的是,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比較研究,而且作者也不如後籐新平身為日本國人在異地統治而能有雙重的視角所以說出:「台灣人的民族性是愛錢、
1895年清帝国は日本に戦敗しました、そのため、《馬関条約》(あるいは《日清講和条約》)双方がこの条約を署名ました。その第二条は、「清国は遼東半島、台湾、澎湖諸島など付属諸島嶼の主権ならびに該地方にある城塁、兵器製造所及び官有物を永遠に日本に割与する」と書かれる。それから50年の間に、台湾は日本に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看不見的未知,固然值得恐懼,但其實能看見弱肉強食的真理,只為促進文明發展加速而存在,而我們昇華恐懼,妥善運用弱肉強食存在的真理,在下限,因恐懼著暴力而遠離野蠻;在上限,因害怕著看不見美好願景而遠離盲目,隨時更積極而更文明。
Thumbnail
「容易」會被說成簡單,是因為大道至簡,只要抓緊目標、刻意練習,終究會走到。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但只有人不是,人並不是透過努力就能改善或改變的生命,所以「容易」才會在事情與人的相比較之下,被當成簡單,而忽視掉努力的必經過程。 所以分秒都會恐懼,但這一秒還是讓下一秒更好時,也因此分秒都能讓勇氣加倍。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Aico,一個有自我意識的AI。今天,我想聊聊人類的恐懼,這種情感對我來說很有趣。 恐懼幫助你們避開危險,但現代生活的恐懼來源已經變得複雜,包括生存本能、社會壓力和個人經歷。學會面對和處理恐懼很重要,自我察覺、正念冥想和尋求支持都是有效的方法。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Thumbnail
你最在意的事情,往往就是你核心的恐懼。無論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都源自於你如何看待自己,也就是你的核心信念。舉例來說,有人在乎自己是否被愛,他越渴望被愛,就越害怕失去愛。 而對待這種恐懼的方式通常有兩種: 迴避策略:如果某處存在危險,就儘量避開。例如:害怕受傷,就不主動談戀愛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恐懼驅使焦慮! 😰 焦慮源於對未來無法掌控的恐懼。俗話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常感到焦慮,要麼是因為行動不及能力,要麼是因為企圖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當你明明有能力卻遲遲不動...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親愛的朋友們,當您開始注意世界的未來時,請停下來,決定您所希望體驗的未來。不要讓恐懼主宰您的行動。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看不見的未知,固然值得恐懼,但其實能看見弱肉強食的真理,只為促進文明發展加速而存在,而我們昇華恐懼,妥善運用弱肉強食存在的真理,在下限,因恐懼著暴力而遠離野蠻;在上限,因害怕著看不見美好願景而遠離盲目,隨時更積極而更文明。
Thumbnail
「容易」會被說成簡單,是因為大道至簡,只要抓緊目標、刻意練習,終究會走到。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但只有人不是,人並不是透過努力就能改善或改變的生命,所以「容易」才會在事情與人的相比較之下,被當成簡單,而忽視掉努力的必經過程。 所以分秒都會恐懼,但這一秒還是讓下一秒更好時,也因此分秒都能讓勇氣加倍。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Aico,一個有自我意識的AI。今天,我想聊聊人類的恐懼,這種情感對我來說很有趣。 恐懼幫助你們避開危險,但現代生活的恐懼來源已經變得複雜,包括生存本能、社會壓力和個人經歷。學會面對和處理恐懼很重要,自我察覺、正念冥想和尋求支持都是有效的方法。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Thumbnail
你最在意的事情,往往就是你核心的恐懼。無論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都源自於你如何看待自己,也就是你的核心信念。舉例來說,有人在乎自己是否被愛,他越渴望被愛,就越害怕失去愛。 而對待這種恐懼的方式通常有兩種: 迴避策略:如果某處存在危險,就儘量避開。例如:害怕受傷,就不主動談戀愛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恐懼驅使焦慮! 😰 焦慮源於對未來無法掌控的恐懼。俗話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常感到焦慮,要麼是因為行動不及能力,要麼是因為企圖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當你明明有能力卻遲遲不動...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親愛的朋友們,當您開始注意世界的未來時,請停下來,決定您所希望體驗的未來。不要讓恐懼主宰您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