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再談研發中心的轉型歷程與台灣的角色/葉光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前篇〈人才的成本:微軟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的真正原因〉一文中,作者說明了台灣被微軟等大公司選中、設立研發中心的主要原因;本文則繼續從企業與產品發展的角度,討論企業研發中心遭遇的問題、現況、轉型求生的方式、以及對人才的要求,帶您一窺新聞背後的種種考量。

大約從2000年開始,全球化的風潮開始影響全世界,尤其IT更是風暴中心;各種技術工作,開始從美國流向成本較低的新興地區。
微軟當時剛好也正在積極擴大研發能量,所以跟許多軟體廠商一樣,開始在世界各地設立不同規模、包括「遠距研發中心」(RDC,Remote Development Center)的研發中心或辦公室。
當初的想法是這樣的:美國總部仍然維持作為產品規劃、規格訂定、以及主要技術發展的核心角色,而各地的RDC則是負責下列兩大部分的工作:
  • 第一,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軟體製作(因為當時還談不上開發)外包,利用新興地區低價的人力,請工程師按照預先訂好的規格寫程式碼;
  • 第二,則是執行隨著各地不同市場需求的「本地化」(Localization)和「市場化」(Marketization)研發。
以Office為例,除了全球超過20種以上的地區語言翻譯之外,每個市場都有區域性的Word、Excel、PowerPoint範本之類的製作需求,而這些就必須由貼近市場的遠端產品團隊執行。
有一段時間,微軟在全球各地的研發分部數量高達近三位數,光美國本土就有數十個。特別要註明的是,這裡指的是產品團隊,還不包含研究院之類的純研究團隊。
那個時候微軟曾經有個說法:公司的研發節奏是「追逐太陽」(Chasing the Sun),24小時連續不會間斷;頗有與「日不落帝國」比肩的意味。

RDC的問題

這樣的模式執行了一段時間之後,許多問題陸續浮現出來:比較明顯的是「人才規模不集中」;許多只做市場化的團隊都不大,人員除非往其他區域移動,否則能升遷的深度不夠,也很難培養資深的人才。
幾年執行下來,小型的研發辦公室很快就被淘汰掉;人力資源逐漸往比較有規模的地方集中,形成「大者越大」的局面。
另一個則是更結構性的問題:那些原來比較有規模的RDC(如中國和印度)早期是以外包和代工為主;但微軟逐漸發現,這樣的模式其實並不會省錢,反而因為研發模式與協作而產生的成本更大、而且人力素質的需求也非常不同。
最早設計軟體外包的模式時,微軟的遠距開發(Remote Development)能力還不是那麼成熟,只能借鏡其他公司的一些經驗。

軟體「供應鏈」的問題

當時的確有一些企業將IT系統外包,而且取得初步成功;但他們使用的觀念是「供應鏈」模式,就是盡量將規格定得仔細、並在開發時盡力降低可能的變化。開發工程師就像產線作業員,只要盡力將規格轉成程式,就會看到成果。
但是後來微軟瞭解,這樣的模式在發展「泛用型軟體」(以前叫「套裝軟體」)上有很多問題。
首先是產品規劃的方式,泛用軟體與傳統的「特製IT解決方案」不一樣,是一種由粗到細(Funnel)的過程;其中有一大段過程是不斷的變動和試錯,這需要不同職位的成員密切互動和討論。
等討論到規格差不多了,其實產品的開發也已經接近尾聲;所以,這種外包模式其實佔不到甚麼好處。
而更基本的核心是,外包所取得的人力素質、以及對產出成品的評估,是和微軟主流開發模式很不一樣的;如果這兩類人才沒辦法互換,整體的研發能量就很不容易成長,這就違反了當初設立RDC的宗旨。

RDC的轉型

所以有一段時間,微軟總部一直在評估全球的RDC、並且進行數量裁減;所以,那個時候台灣的研發團隊也沒辦法置身事外。
這些RDC自然不願意坐以待斃,同時也嘗試不同的可行方案,盡量擴大研發的範疇。後來變得比較穩定、而且比較有產出的,是一種稱為「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的作法。
簡言之,就是由RDC負責幾項夠大、或是比較前瞻的技術元件,例如防毒核心、亞洲語言的NLP自然語言處理)、以及某些與地區產業連結比較深的AI模組等等。這些領域的技術根基都比較深,可以集中人才、並應用在多種微軟的產品和服務上,所以產出比較明確、而且可以量化。
不過,這種模式還是會面臨許多挑戰:RDC無法獨立完成「端到端」的體驗,必須與總部的其他產品組進行複雜的溝通與協作;這種往來的成本並不低、而且完全無法避免。
更難的是,要能招募到具有基礎技術、再加上溝通能力的工程師,或是將菜鳥工程師強訓練到可用的程度,花費不低倒還是其次,只怕找不到這種人才。

台灣的角色

而問題核心中的核心,在於總部的研發模式必須適應RDC的存在。
老實說,早期許多的研發失敗原因,發生在文化與思維差異上的不知道有多少;微軟總部雖然認知到這種問題的存在,但是要在底層改變這種態度,只能靠長期抗戰。
所以說,雖然這種作法是目前比較穩定的模式,但並不表示就會成為主流。微軟總部和這些研發中心還是會持續摸索和改變、盡可能接近最佳產出的目標;但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就只能被淘汰。
台灣是否能抓住這一波RDC的機會,端看我們在人才培育的方向上是否有所調整(包括技術與協作素養)、以及是否能找到我們的「卓越中心」強項。
這塊土地的市場雖然不大,但因為有絕佳的地理位置、也是很多文化匯流之處,非常適合作為創新觀念的「遊戲區」(Play Ground),而這也是許多國際產業人士對我們的看法。
話雖如此,但就像RDC一樣,如果沒有徹底執行、並且持續摸索,是看不到開花結果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大哥大在今年四月上任的總經理,是活躍於新創圈、創立知名創投AppWorks,但從未有過任何電信業背景的林之晨先生。握有實權的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這一手棋,引發了許多聯想:為什麼會是林先生?
跨界才能創新,而從跨界觀點分析成功商業模式、以製造業角度解讀眾所熟悉的餐飲服務,或許可以激發更多創意。而同樣的觀察方法,也可以跨進其他服務業,碰撞出更多火花、創造出新的商機。
許多產業觀察者都認定,包括智慧手錶、手環等產品的「穿戴式裝置」將會是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而Apple、小米等大公司也早已在這個目前還小的市場中站穩腳步。Google當然也不會坐視,但先前併購Fossil團隊之後,再買Fitbit的真正原因與目的究竟是什麼?
對於產品經理而言,產品路線圖是重要的溝通工具、也是讓產品發展得以步上正軌的指引。然而路線圖的發展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除了產品經理本身的能力、以及對市場的瞭解之外,本文分析的7個要件也非常重要。
技術的進步,不斷拉近資料與人的距離,同時也促成Internet的改朝換代。本文將簡單回顧過去近30年整個網路的發展過程,試著找出下一個網路典範的方向。
科技進步加上網路普及,使得許多開發中國家在基礎建設上得以「彎道超車」;而這種進步的速度,也迫使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必須提早進行全球化的貿易與佈局。這裡面存在著許多商機,你能掌握嗎?
台灣大哥大在今年四月上任的總經理,是活躍於新創圈、創立知名創投AppWorks,但從未有過任何電信業背景的林之晨先生。握有實權的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這一手棋,引發了許多聯想:為什麼會是林先生?
跨界才能創新,而從跨界觀點分析成功商業模式、以製造業角度解讀眾所熟悉的餐飲服務,或許可以激發更多創意。而同樣的觀察方法,也可以跨進其他服務業,碰撞出更多火花、創造出新的商機。
許多產業觀察者都認定,包括智慧手錶、手環等產品的「穿戴式裝置」將會是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而Apple、小米等大公司也早已在這個目前還小的市場中站穩腳步。Google當然也不會坐視,但先前併購Fossil團隊之後,再買Fitbit的真正原因與目的究竟是什麼?
對於產品經理而言,產品路線圖是重要的溝通工具、也是讓產品發展得以步上正軌的指引。然而路線圖的發展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除了產品經理本身的能力、以及對市場的瞭解之外,本文分析的7個要件也非常重要。
技術的進步,不斷拉近資料與人的距離,同時也促成Internet的改朝換代。本文將簡單回顧過去近30年整個網路的發展過程,試著找出下一個網路典範的方向。
科技進步加上網路普及,使得許多開發中國家在基礎建設上得以「彎道超車」;而這種進步的速度,也迫使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必須提早進行全球化的貿易與佈局。這裡面存在著許多商機,你能掌握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微軟 2020 年即宣布台灣資料中心投資計畫,經歷 4 年建設,台灣資料中心向客戶開放,Microsoft 365 資料落地服務正式啟用。 微軟的台灣資料中心展開營運,隸屬於全球第 66 個資料中心區域。微軟 14 日更宣布啟動「AI+ Taiwan」計畫,首先啟用 Microsoft 365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在人工智慧伺服器生產上的技術優勢以及過去半個世紀科技產業的發展。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都對科技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摩爾定律促成了電腦和電子產品的逐漸普及。此外,文章還探討了蘋果、微軟和英特爾在科技領域的崛起,以及智慧手機和ARM架構對微軟和英特爾的挑戰。
Thumbnail
微軟和 LinkedIn 共同發布的《2024 年工作趨勢指數》報告中指出,過去半年中生成式 AI 在工作中的使用量成長近兩倍,AI 不僅重新定義日常工作型態,善用 AI 更成為企業應對新局的致勝關鍵,重塑各產業領域、加速推動轉型。
Thumbnail
越南科技業已在成為軟體代工的新興。臺灣筆電製造業約15%至20%的比重在越南,新加坡則被視為晶片採購大國。新加坡的晶圓製造產能佔全球5%,並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佔高達19%,政府致力發展人工智慧、自駕車、金融科技等。對香港而言,中國政府對數家科技公司採取監管行動,挑戰和機遇並存。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黃欽勇《決勝矽紀元》在講什麼?本文介紹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趨勢。分析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佔率,設備材料和 ODM 兩大循環、地緣政治影響,以及半導體產業的亮點和競爭策略。此外,還詳細探討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挑戰。以明確的觀點和經濟脈絡,為讀者提供了深入的半導體產業知識。
Thumbnail
台灣市場規模不夠的先天不足,加上網際網路有打破地理限制的特性,在我從事系統開發以來,出資人或是產品經理在發展數位產品時,常會希望系統能夠觸及全世界各地的使用者。衍生的就是系統需要能夠全球化、在地化的需求。然而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語言轉換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技術、法律以及市場策略等多維度的問題。
Thumbnail
從人才、產業與文化來看美國四大新創城市,舊金山的天候地點人才得天獨厚,人工智慧聚落前景看好。波士頓規模最小,但學研與生醫聚落密度最高。洛杉磯除了娛樂、貿易與航太工業外,鄰近也有醫材與半導體設計業,近年來創投規模也增加。紐約已經是美國第二大的獨角獸聚集地,金融與保險科技非常發達,值得關注。
Thumbnail
先來幫大家複習一下我的轉職歷程,簡短來說,我是先到了一間軟體公司負責軟體的中英翻譯、行銷,讓我對打造軟體產品起了濃厚的興趣。 轉職前端後,我在台灣北部知名的接案公司待了一年半,後續開啟我的自有產品開發之路,以撰寫文章當下的現狀來說,我在一間台灣知名老牌的財經平台寫了八個月的軟體產品後,投入到⋯⋯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軟體開發領域也在不斷演進。在這股潮流中,敏捷開發備受矚目,成為企業追求靈活性和快速交付的首選方法。本文將探討敏捷開發在台灣的現況,深入了解這一趨勢的興起、面臨的挑戰以及實踐的實際情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微軟 2020 年即宣布台灣資料中心投資計畫,經歷 4 年建設,台灣資料中心向客戶開放,Microsoft 365 資料落地服務正式啟用。 微軟的台灣資料中心展開營運,隸屬於全球第 66 個資料中心區域。微軟 14 日更宣布啟動「AI+ Taiwan」計畫,首先啟用 Microsoft 365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在人工智慧伺服器生產上的技術優勢以及過去半個世紀科技產業的發展。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都對科技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摩爾定律促成了電腦和電子產品的逐漸普及。此外,文章還探討了蘋果、微軟和英特爾在科技領域的崛起,以及智慧手機和ARM架構對微軟和英特爾的挑戰。
Thumbnail
微軟和 LinkedIn 共同發布的《2024 年工作趨勢指數》報告中指出,過去半年中生成式 AI 在工作中的使用量成長近兩倍,AI 不僅重新定義日常工作型態,善用 AI 更成為企業應對新局的致勝關鍵,重塑各產業領域、加速推動轉型。
Thumbnail
越南科技業已在成為軟體代工的新興。臺灣筆電製造業約15%至20%的比重在越南,新加坡則被視為晶片採購大國。新加坡的晶圓製造產能佔全球5%,並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佔高達19%,政府致力發展人工智慧、自駕車、金融科技等。對香港而言,中國政府對數家科技公司採取監管行動,挑戰和機遇並存。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黃欽勇《決勝矽紀元》在講什麼?本文介紹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趨勢。分析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佔率,設備材料和 ODM 兩大循環、地緣政治影響,以及半導體產業的亮點和競爭策略。此外,還詳細探討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挑戰。以明確的觀點和經濟脈絡,為讀者提供了深入的半導體產業知識。
Thumbnail
台灣市場規模不夠的先天不足,加上網際網路有打破地理限制的特性,在我從事系統開發以來,出資人或是產品經理在發展數位產品時,常會希望系統能夠觸及全世界各地的使用者。衍生的就是系統需要能夠全球化、在地化的需求。然而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語言轉換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技術、法律以及市場策略等多維度的問題。
Thumbnail
從人才、產業與文化來看美國四大新創城市,舊金山的天候地點人才得天獨厚,人工智慧聚落前景看好。波士頓規模最小,但學研與生醫聚落密度最高。洛杉磯除了娛樂、貿易與航太工業外,鄰近也有醫材與半導體設計業,近年來創投規模也增加。紐約已經是美國第二大的獨角獸聚集地,金融與保險科技非常發達,值得關注。
Thumbnail
先來幫大家複習一下我的轉職歷程,簡短來說,我是先到了一間軟體公司負責軟體的中英翻譯、行銷,讓我對打造軟體產品起了濃厚的興趣。 轉職前端後,我在台灣北部知名的接案公司待了一年半,後續開啟我的自有產品開發之路,以撰寫文章當下的現狀來說,我在一間台灣知名老牌的財經平台寫了八個月的軟體產品後,投入到⋯⋯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軟體開發領域也在不斷演進。在這股潮流中,敏捷開發備受矚目,成為企業追求靈活性和快速交付的首選方法。本文將探討敏捷開發在台灣的現況,深入了解這一趨勢的興起、面臨的挑戰以及實踐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