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如何面對假新聞?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現在社會充斥著假新聞、假訊息甚至是詐騙事件?
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我們都很「懶」。
前陣子,我妹傳了一個影片給我。影片內容大意是,消費者到賣場買一些零食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包裝上的差異?影片裡舉例,A 食品公司在自家產品出事後,被許多消費者投訴。之後,A食品公司也將原本出事的產品全面下架。但事隔幾月,A 食品公司又推出自家公司的產品,可是新推出的產品的包裝,卻與 B 或 C 食品公司的產品包裝極類似,導致消費者選購了 A 食品公司的產品後,以為買到的是 B 或 C 食品公司的產品。簡單講,就是 A 食品公司,做出了在某種意義上,接近「仿冒」的行為。
無獨有偶,當天晚上,我看到一個談話性節目在討論所謂的「假醫療訊息」。節目來賓提到,現在一些通訊軟體流傳的醫療訊息,無論是文章或影片,都會下類似像「不懂XX就不要說你懂養生」這樣的浮誇標題,然後訊息內容會再輔以一些名醫的名言或是煞有介事的研究資料來突顯該則訊息的可信度。例如,節目中舉例,曾有一則食療訊息指出,百香果是天然血糖藥,可降低心臟病發的機率。但是,有醫生認為,百香果雖富含維生素A跟B,但是它很甜,多食的話對於降血糖沒有幫助。另個例子是,有一篇文章指稱木瓜是百藥之王,可防癌、抗癌,文中還放入一些外文研究資料跟醫療相關的影片。但是,仔細去看影片內容,整段影片都沒提到木瓜,甚至影片主題跟抗癌、防癌無關。
我妹傳完影片後,感慨地說,看完影片,仔細想想,覺得自己好像太容易以第一直覺反應來看待事情。
而我在看了我妹的影片以及上述的節目內容後,基本上我同意她的看法。
直覺反應是人類的生存本能。從物種基因的發展角度來看,能夠對外在刺激作出即時反應的物種比較能夠生存下來。但現在是資訊社會,各種訊息背後都有它的生成原因,需要花心力去爬梳。而爬梳的能力、耐心,以及工具,就得透過教育來養成。
那,為甚麼現代人受教育的比例提升,對於資訊真偽的掌握好像很薄弱?這又牽涉到分工、專業跟有無餘力的問題。因此,我跟我妹說,不要感到無奈,妳只是忙了點,沒有時間去注意。妳在自己的領域肯定可以釐清一些外行人看不到的細節。但相對的,其他領域妳可能就變成外行人,變成妳要就教他人了。這就是分工的精神之一。所以關鍵在於,當我們面對一些不是很熟的領域時,願不願意花心思去了解。只要多留點意,用點心,基本上是可以降低被欺騙,或是被資訊誤導的比例。
所以,避免假訊息、假新聞,甚或是詐騙的言語,最重要的心法就是:不要懶惰,多花心思去理解。我們無法獲得真實,但能接近真實,保持思考的獨立性就能降低被假新聞和詐騙言語傷害的機率。
那麼,心法跟觀念有了,這裡也提供幾種破解假訊息假新聞或是詐騙技倆的方法。
其一,發現與自己生命經驗牴觸的訊息,這時候就要開啟偵錯神經。當然,生命經驗也包含自己的專業領域。如果接觸的訊息與自己的專業領域有關,試著花點時間思考,訊息內容是否與過往的專業訓練有所出入?例如,上文所提到的百香果例子,生命經驗告訴我們,吃太多很甜的食物會造成血糖飆高;既然會使血糖飆高,怎會對於降血糖有幫助呢?姑且不論最後結果如何,不妨利用生命經驗或是專業領域來構築第一道防線。
其二,如果真的發現訊息有問題,可以問一下周遭對該領域有較多了解的朋友,問問他們的看法和意見。或者,現在搜尋訊息的管道很多元,可用關鍵字搜尋的方式,比較一下各種訊息對同一主題的說法為何,再去判斷最初收到的訊息可信度有多高。
最後一種,「讓子彈飛一會」。可能我們收到訊息的當下沒有那麼多時間、心力去檢查訊息的真假。既然如此,就先暫時擱置,至少不要想都沒想地廣傳,使潛在的假訊息擴大;待其他對於該訊息的說法出現後,再回頭判斷訊息的真假。這跟第二種方式有點像,只是比較消極一點。
在訊息、知識爆炸的年代,對於各類訊息的判讀,小至平常的食品包裝,大至各種權威單位發布的命令等等,都要花些心思。畢竟現在的世界都是透過各種訊息組成,如何判別訊息的真假,已成了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而建立這項技能的基本前提就是:不要偷懶啦~
共勉。
65會員
162內容數
總覺得生活很多事情都在「卡」你嗎?總覺得做任何事都覺得很不順嗎? 本專題以現實生活為例,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與大家分享生活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面對類似的問題時,可以用甚麼方法或心態去面對。 如果您在生活上有跟我同樣的問題,來!點進本專題,也許可以獲得解決的方法或靈感呢! 別猶豫了,快上船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面對職場上的新形勢,你將如何自處?對與錯,成與敗,從來都沒有絕對的定義。在這冷漠的商場上,不管你選擇隨波逐流還是忠於自己,恐怕都是殊途同歸了罷。面對現在的職場大環境,你將會如何取捨?
Thumbnail
avatar
快樂村長
2020-05-27
面對問題員工-新手主管如何進行約談約談講求的是效果。 很多新手主管覺得害怕與問題同仁進行溝通, 覺得使用約談的方式常常不見成效。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新手主管對於約談的認識不深, 方法沒有到位才會使得不見成效。 本篇文章意在分享約談時需要注意的要點以及步驟, 希望可以對主管同仁有所幫助。
avatar
柏帆學長
2020-05-04
如何對待新移民?以色列的「巧克力猶太人」回故鄉<p>1960年代,一群以色列的科學家在非洲衣索比亞考察時,赫然發現了一群信仰猶太教,自稱為「Beta Israel」(以色列家園)的衣索比亞黑人 「法拉沙」(Falasha)。後來經過歷史家的查證,確實是猶太人的後代。</p>
Thumbnail
avatar
吳維寧
2016-09-30
陸配新住民如何看選舉?期許「一個互相尊重的文化」我是在一場福建省同鄉會的場合認識唐彩華的,她帶著同是由陸配組成的腰鼓團,受邀到現場表演。總統大選前,這樣的場子,自然是國民黨參選人戮力固票的目標,然而,相較於參選人在台上的聲嘶力竭,台下的反應卻顯得不夠熱烈,我在席間找到了正在收拾服裝的唐彩華,想瞭解像她這樣嫁來台灣十多年的陸配們,究竟怎麼看今年的選舉?
Thumbnail
avatar
總統大選報導特派小組
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