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想上跳舞課(一):在家,一個人的舞蹈課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妞妞在五歲的時候,就說想上跳舞課。她的好朋友當時正在上芭蕾舞課,她們常在分享關於課堂上的一切,這讓妞妞非常心動。
我問妞:「妳為什麼想去上課?」
妞:「因為我很想跳舞。」
我:「想跳什麼舞?」
妞:「芭蕾舞。」
我:「這麼明確?!為什麼?你認識芭蕾舞?」
妞:「有啊,之前我們看過一個電影《芭蕾情緣》我很喜歡。」
我其實也蠻喜歡這部電影。
我:「還是是因為喜歡穿芭蕾舞衣?我記得你好喜歡蕾絲對嗎?」
妞:「對!有想穿的衣服,但我也好喜歡跳那樣的舞。」
我承認:我在對話裡很想勸她打消念頭。因為,我對芭蕾舞有許多小時候的概念與印象,其實是有些框架的。
這好像是一個很花錢的才藝? 這好像是很重視技巧勝過於感受的學習過程?
可是,我抱著這些懷疑的同時,也深知自己本來就不是這麼了解芭蕾,實在不宜把這些刻板印象都傳達給孩子。
我:「好,我們來想想如何來學芭蕾喔。我其實也沒有很了解芭蕾舞,也許我們一邊找上課資訊,我也可以更了解這個舞。」
於是,這個有點類似「帶著孩子找師傅」的芭蕾旅程就這樣展開。

但是,我們沒有錢。

我考慮過幫她報名跟朋友一起的舞蹈班,也問過一些不同的老師、了解他們的上課方式或者收費邏輯。不過很快我就發現,我們家沒有金錢的餘裕,讓她去報名坊間的跳舞課。
只是,這個「事實」並沒有讓我有身不由己的悲情。因為,為了實現她的夢想,我開始思考有沒有其他路徑。
我現在回頭再看,如果不是因為經濟的「困境」,也許我很快就幫孩子報名了某個還不錯的才藝班、或老師,作為人生第一次的舞蹈課體驗了? 那麼後面這些思考,大概也很難想得透徹。
所以,說是經濟「困境」,這似乎也讓我有機會緩一緩,去思考:有沒有其他「我們願意嘗試也非常有意思的路」?那麼也許,這困境也就不太像是一個「困境」了。

實驗的第一條路:在家,一個人的舞蹈課

在詢問一些老師的時候,也發現不同的老師都有著不同的背景。有些老師會創造許多表演的機會給孩子,有些老師來自現代舞出身,比較偏好肢體律動,有些老師覺得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就是跳興趣、跳開心,每堂課讓孩子開心的跳舞開心的回家就是很棒的事了。
當時,我隱約感覺,這些好像都少了些什麼。
沒有閒錢的我,在想的已經跳脫「我要選哪一個老師」或是「哪一個老師的教法比較讓我傾心」,而是:那我們想要的是什麼呢?
再更明確點說:「妞妞她想要的是什麼呢?
這兩種思考脈絡我其實都經歷過,但差異到底是什麼呢?
「我要選哪一個老師」其實也有在思考孩子要什麼,但形式上比較是「哪一個老師的邏輯框架比較適合我的孩子」。特別是坊間的跳舞課,課堂上孩子人數算是有一定的量的,要老師去因應每一個孩子的特質而調整成每個人適合的樣貌,是比較不容易的,所以上課的邏輯會比較偏向孩子必須去適應老師。
但「妞妞她想要的是什麼呢?」則是先看孩子要的是什麼,也許,最後也會回到「哪一個老師比較適合她」。只是,當我放開了後面這些解決方法的選項,不必然被綁住只能選擇什麼的時候,孩子的聲音在我心裡自然而然的放大許多。
因此我也忍不住在想,外包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會因為急著選擇,而忽略留了多少時間給我們自己跟孩子去思考:我們要的究竟是什麼?
「妞妞,你說想上舞蹈課,那你想學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在那時幾乎三不五時我們就拿出來討論。三不五時的原因是,她很多時候答案都不太一樣。
「我希望上課的時候就是一直跳舞、一直跳舞都不要停下來。」
「我想跟弟咕一起跳寶可夢舞。」(她那時喜歡打寶可夢,會上網找別的神人重新remix的寶可夢組曲,然後自己編舞來跳)
「我想跟媽咪一起跳舞,最好是轉圈圈的。」
「我想改造衣服當我的芭蕾舞服裝。」
太多答案,但答案也很明顯:學習是流動的,一開始所想的,可能一路會一直變化;另外一點顯而易見的是:她其實有決定自己想學什麼的能力,而且希望跟生活有連結的,不是斷裂的
這些,如果要找一個老師來教,這個老師必須很了解她、也必須走進她的生活,甚至必須接受:偶爾這個孩子會想主導學習的方式與內容。
我開始思考:也許我就是那個人。
我想,我可以嘗試自己在家先帶著她跳。
但我根本沒學過芭蕾舞啊!!!!!甚至也沒學過什麼舞。
有拉,長大後有跟著阿嬤跳過土風舞、跟著朋友跳過街舞,但都是跟著學校活動必須生出一個「表演」給別人看而硬練的。
我有很愛跳舞的時候嗎?我有不在意別人眼光,就只是「愛跳」的時候嗎?
我把回憶往回推----我想到小時候,大概7,8歲,那時候我常常電視開著,不是為了看電視,而是跟著裡面的音樂跳舞。
因為小時候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大人也都很忙,我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獨處。那時候,跟著音樂跳舞,是其中的管道。沒有想「學舞」,就只是「想跳舞」。
我最常跳的是「公轉自轉」。就是因為學到地球跟太陽、月亮的關係後,我經常假想自己是地球,然後我繞著太陽轉,但同時,自己也在自轉。整個客廳都是我的軌道,我邊轉,邊做出一些動作。直到頭暈到不行,倒地休息。清醒時發現被阿嬤看見,還會不好意思的假裝沒事。
那個感覺好開心、好純粹喔,好像,真的在自己的宇宙裡。
妞妞對跳舞課的詮釋,好像有一部分類似於此。我覺得我們是可以心靈相通的。另一部分我也覺得,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學舞,似乎不完全是「專業技巧」的進展,可能還有更多的是與生活的連結、對自己身體的感受、看見自己的狀態
那麼原先我的那個「對自己根本不專業」的懷疑,是不是也是一種被菁英主義綑綁的框架呢?為什麼只有「專業」的人可以當老師呢?
拋開我對「自己不夠專業」的懷疑,雖然我也還沒摸索出那我對「教學」的手感,我就決定開始安排時間在家跟她一起來跳舞課了。
一開始,我們真的就是只跳寶可夢組曲。弟咕是妞妞的舞伴,他們竟然已經可以自編動作之外,還自編更換位子的段落。一天可以跳上好幾次,跳到滿頭大汗。
在家裡跳,原本害羞的妞妞,可以非常專心的享受自己的舞步,她的表情甚至是進入自己的世界的。
接著,我也上網找一些素材,把來自英國、美國的芭蕾老師請來家裡,時不時我們就在家裡跟著跳。記得第一次,妞妞感到非常驚訝,原來這樣也可以上芭蕾舞課?
後來,我整個感覺好像來了,邊跳、邊找一些我喜歡的音樂,我們就跟著隨性的跳。邊跳,我邊跟她說這個音樂的故事,她邊跟著節奏跳自己想跳的舞。
這其實也不是第一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我們蠻常討論喜歡的音樂。我經常很興奮的介紹某首我喜歡的歌、歌手、或是電影原聲帶在某個電影情節的段落,她總是很享受的聽,而且會一直要我繼續說多一點。
我喜歡電影,特別是電影音樂。我喜歡說說電影的背景年代,那個年代的價值觀,那個年代裡的主角們的掙扎。而音樂,往往就是他們心境的對白。搭配腦中的畫面,音樂就不只是音樂。
在後來的日常對話裡,發現她常常把這些「資訊」跟她的朋友分享。當她說:「我真的超喜歡這首歌(或這一段)」的時候,我才真正知道,原來這些都有進去她心裡面。
回頭來看這一段學習歷程,妞妞其實是慢熱的孩子,對陌生環境或者主流團體的氛圍,當她發現自己與別人不太一樣、還未調和,她會採取比較謹慎、甚至退後一步的方式來應對。
我在想,這個跳舞課的開始,也許是適合她的。
在這段「只有自己」的學習裡,她先學會了與自己相處,先聽見了自己的身體想跳什麼,而不是很快的因為敏感的特質,感覺到別人想給她的事物,壓縮了自己的思考空間,而打亂了自己的步調。
那時,我開始思考著「個體自學」與「團體自學」的不同。
妞妞這樣的體質,在個體自學時,可以看見每一次她為自己決定要跳什麼的時候,都是非常主觀又以個人為主體性的。她專注的思考自己想要什麼,一個人放很開的跳著她自己編的舞,想像著自己編的情節;學習的節奏可以依照自己的想要,甚至連續都跳100次的同一首曲子,也不需要覺得「會不會太多次了」。
那個狀態是什麼呢?好想試著把這個狀態寫下:
第一,我覺得那很像是一個人在最初始認識自己、與自己共舞的過程。
雖然家裡還是有他人的存在,而且很難說還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當她投入進去自己的世界裡面,我看到她真的進入某種「宇宙」裡面。這個宇宙就是屬於她自己的,她自己創建出來的。我雖然無法看見她腦中的畫面是什麼,猶如我的公轉自轉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是,我卻可以感覺,她很有自信。
第二,她沒有任何學習的框架,因此「學習」對這個階段的她來說,不是什麼設定目標、想去挑戰什麼技巧、什麼曲目的事,而是「非常享受自己想做的事」。
換句話說,我覺得她在這個階段的學習,是非常「當下」的:只有現在,沒有未來。
在這個階段去跟她談「一個舞者應該要怎麼樣做準備」,對她來說,很快就被拋諸腦後。她喜歡跳舞,但她此時此刻還沒有想成為一個「舞者」。
所以,孩子一旦對某種東西產生興趣,有沒有要立刻把他推向「專業」練習的必要呢?
第三,在這個階段裡,我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我有在「教」什麼嗎?好像沒有。或者是,我對「教」有著跟固定的想像呢?「教」一定要長得那樣子嗎?一定要專業的人給予知識,才叫做「教」嗎?
那時在繁忙的三寶生活裡,我覺得最需要用力做的事,不是想「如何教」她,而是提醒自己「抽出時間來『陪她』做她喜歡的事」。天知道,這麼單純的事,在現在其實都是很需要「努力」的事。特別是已經長大的老大,她夠大了,許多事反而會被擱置。
因此,在這個階段,正因為我也沒有介入太多,我覺得我的角色功能,不是「教導」,而是當她的學習夥伴,「陪伴」她一起學。
(在我寫下這段時,我也不禁在想,那麼現在這個階段,我給的會不會太多或太少呢?)
這個在家裡一個人的舞蹈課,就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
直到,暖蛇的課在這學期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動。下回再繼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0好幾了,過著自己未曾預期的生活,體驗著未曾預期的辛苦。不確定再一個十年,我會變成什麼樣子? 先把這些記錄下來,無論會長成什麼樣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好開心啊,今天終於下雨了!你知道嗎?臺灣已經接近365天沒有明顯下雨的日子。時間拉到這麼長,真是不可思議啊!雖然我小時候就很喜歡聽大雨滂沱的聲音睡覺,但從來沒有因為別的原因這麼渴望著下雨。今年臺灣不怎麼好過,停電,缺水,疫情,女神結衣結婚。現在短時間內最有辦法解決的或許就是缺水的問題了
Thumbnail
我試著把1992年的香港經典電影《家有囍事》也拉進來比較。前陣子在研究喜劇故事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地方是我看到的共通性。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萬和宮「字姓戲」開演! 這禮拜,一個心血來潮,撥了個空跑了一趟住家附近的媽祖廟-「萬和宮」走走。說到自己與這座台中歷史最悠久的廟宇-萬和宮,對我來說,有個特別的連結。從大學時期,每回系上舉辦大型活動,我們就會到萬和宮向媽祖娘娘祈求平安。一直到畢業、出了社會,開始教學,自己的生活範圍也就在台
Thumbnail
今天是禮拜一,要上班了,假期過得真快啊。不想上班QQ,可以不上班嗎? 如果你不至禮拜不想上班,甚至平日上班都覺得好想下班,上班工作時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好像都重覆做,事情好多,好多事要煩心,上班上到很無力感,有點迷茫了。 這可能是你在工作調整上出了停滯,這個時候的你,可能會想是不是這份工作問題?要換
Thumbnail
我自己剛開始邊上學邊接這些案子的時候常常會很低落 因為會希望今天就可以把事情都做完 進度常常落後,成果也不慎滿意 直到我開始習慣這樣的日子 知道自己一天能夠做出的進度是多少 也明白在家工作不等於可以想工作就工作 我才開始漸漸上軌 不會老是被時間追著跑或是因此感到心情地落
如果你是從養成孩子的習慣下手,就不會有這種【我不會教的挫折感】。你就是因為追課程,讓學習無法脫胎換骨,既然脫離學校,就應該走自己的路。 考第一名不能成為施教者首要目標。 我不讓我家自學生在國中階段繼續留在體制學習,更完全以脫離考試的路線來做學習規劃,原因就是我要做的是培養能力。
Thumbnail
我目前主要的兩種教學場域,其中一個是與基金會合作,去到偏鄉小學上藝術與人文課程。一間學校安排兩堂課的時間,也就是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究竟我能跟這些我第一次見面,而且可能只見一次面的學生,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呢?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好開心啊,今天終於下雨了!你知道嗎?臺灣已經接近365天沒有明顯下雨的日子。時間拉到這麼長,真是不可思議啊!雖然我小時候就很喜歡聽大雨滂沱的聲音睡覺,但從來沒有因為別的原因這麼渴望著下雨。今年臺灣不怎麼好過,停電,缺水,疫情,女神結衣結婚。現在短時間內最有辦法解決的或許就是缺水的問題了
Thumbnail
我試著把1992年的香港經典電影《家有囍事》也拉進來比較。前陣子在研究喜劇故事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地方是我看到的共通性。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萬和宮「字姓戲」開演! 這禮拜,一個心血來潮,撥了個空跑了一趟住家附近的媽祖廟-「萬和宮」走走。說到自己與這座台中歷史最悠久的廟宇-萬和宮,對我來說,有個特別的連結。從大學時期,每回系上舉辦大型活動,我們就會到萬和宮向媽祖娘娘祈求平安。一直到畢業、出了社會,開始教學,自己的生活範圍也就在台
Thumbnail
今天是禮拜一,要上班了,假期過得真快啊。不想上班QQ,可以不上班嗎? 如果你不至禮拜不想上班,甚至平日上班都覺得好想下班,上班工作時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好像都重覆做,事情好多,好多事要煩心,上班上到很無力感,有點迷茫了。 這可能是你在工作調整上出了停滯,這個時候的你,可能會想是不是這份工作問題?要換
Thumbnail
我自己剛開始邊上學邊接這些案子的時候常常會很低落 因為會希望今天就可以把事情都做完 進度常常落後,成果也不慎滿意 直到我開始習慣這樣的日子 知道自己一天能夠做出的進度是多少 也明白在家工作不等於可以想工作就工作 我才開始漸漸上軌 不會老是被時間追著跑或是因此感到心情地落
如果你是從養成孩子的習慣下手,就不會有這種【我不會教的挫折感】。你就是因為追課程,讓學習無法脫胎換骨,既然脫離學校,就應該走自己的路。 考第一名不能成為施教者首要目標。 我不讓我家自學生在國中階段繼續留在體制學習,更完全以脫離考試的路線來做學習規劃,原因就是我要做的是培養能力。
Thumbnail
我目前主要的兩種教學場域,其中一個是與基金會合作,去到偏鄉小學上藝術與人文課程。一間學校安排兩堂課的時間,也就是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究竟我能跟這些我第一次見面,而且可能只見一次面的學生,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