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妞麻的正向教養100天挑戰 Day 1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課時老師不斷強調「歸屬感」和「價值感」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正向教養100天挑戰 Day 18)

(正向教養100天挑戰 Day 18)

先來說說「歸屬感」吧!什麼是「歸屬感」呢?

所謂的「歸屬感」指的是「渴望被接納和受到重視」的感覺。
孩子之所以一直追尋著「歸屬感」,是希望得到「安全感」,同時希望得到肯定與認可。也就是說希望能建立起一種強壯的情感上的連結。

如果孩子對於「歸屬感」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會怎麼樣呢?
孩子可能會因此開始做出一連串讓家長頭疼的行為,來爭取「歸屬感」(不一定能夠自覺到其深層的需求。例如:尋求關注⋯等)

簡單來說,孩子不停地用各種行為來確認自己是這個家庭裡「重要的一份子」,不管怎樣都是父母最重要的寶貝。這不是要父母口頭說說而已,孩子還需要能在父母的實際行為中感受到。

那我們平常可以怎麼建立孩子的「歸屬感」呢?讓孩子做家事是一個好方法。
因為家是大家的,所以需要每個人來共同努力維護。可以視孩子的年紀和能力來分配適合的任務。在孩子做家事的過程中,除了能建立起「我做得到」的信心,還可以因爲自己對家的有「貢獻度」和「參與感」,而強化了對於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雙兄妹的正向教養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妞麻&書僮麻的沙龍
10會員
83內容數
2025/04/17
在家有兩寶以上的家庭中,最令人頭痛的教養問題之一莫過於是「手足爭吵」。相信不少父母在連假的時候充當了許多回調解員的角色吧。
2025/04/17
在家有兩寶以上的家庭中,最令人頭痛的教養問題之一莫過於是「手足爭吵」。相信不少父母在連假的時候充當了許多回調解員的角色吧。
2025/04/16
《教養,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 書中舉了三十一個常見、但其實不建議說的家長用語為例,除了為讀者說明最好不要用的原因,還提供建議說法。
2025/04/16
《教養,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 書中舉了三十一個常見、但其實不建議說的家長用語為例,除了為讀者說明最好不要用的原因,還提供建議說法。
2025/04/15
今天搭捷運時看到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 走在樓梯上的我聽到前方傳來一聲驚呼,原來是前方一位手提紙袋的男子,他的飲料杯從紙袋中掉落,飲料因此灑了一地。 你猜後續怎麼樣了呢?
2025/04/15
今天搭捷運時看到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 走在樓梯上的我聽到前方傳來一聲驚呼,原來是前方一位手提紙袋的男子,他的飲料杯從紙袋中掉落,飲料因此灑了一地。 你猜後續怎麼樣了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正向教養是建立在積極、尊重和關愛的基礎上,如何與孩子一同制定規範,把孩子納入彼此合作的體系當中,使孩子更願意遵守規範,是我們也需要學習的。
Thumbnail
正向教養是建立在積極、尊重和關愛的基礎上,如何與孩子一同制定規範,把孩子納入彼此合作的體系當中,使孩子更願意遵守規範,是我們也需要學習的。
Thumbnail
本文將會探討如何透過家庭教育來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責任感,以及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幫助家長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同時,我們也會討論如何鼓勵孩子參與家庭活動,以及家長與孩子的時間管理。最後提供一些給家長的話。
Thumbnail
本文將會探討如何透過家庭教育來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責任感,以及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幫助家長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同時,我們也會討論如何鼓勵孩子參與家庭活動,以及家長與孩子的時間管理。最後提供一些給家長的話。
Thumbnail
孩子是寶貝,也是父母最捨不得的心頭肉。所以當孩子們有了偏差行為,父母的態度,父母的處理方式,都是最重要的,是縱容或是偏袒,其實都是學問,也讓孩子們從小到大,心中的一把衡量尺,懂得什麼是錯誤 什麼是正確的好法則,似乎就是關係著親子關係,時刻都是重要,絲毫不容忽視。
Thumbnail
孩子是寶貝,也是父母最捨不得的心頭肉。所以當孩子們有了偏差行為,父母的態度,父母的處理方式,都是最重要的,是縱容或是偏袒,其實都是學問,也讓孩子們從小到大,心中的一把衡量尺,懂得什麼是錯誤 什麼是正確的好法則,似乎就是關係著親子關係,時刻都是重要,絲毫不容忽視。
Thumbnail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Thumbnail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Thumbnail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Thumbnail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Thumbnail
與孩子正向的連接、良好的互動習慣是從小開始培養。建立良好親子關係除了能讓彼此更親密,也能讓孩子正向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要如何培養與增進親密關係,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重心放在每次的互動中,你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Thumbnail
與孩子正向的連接、良好的互動習慣是從小開始培養。建立良好親子關係除了能讓彼此更親密,也能讓孩子正向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要如何培養與增進親密關係,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重心放在每次的互動中,你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Thumbnail
如果孩子對於「歸屬感」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會怎麼樣呢? 孩子可能會因此開始做出一連串讓家長頭疼的行為
Thumbnail
如果孩子對於「歸屬感」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會怎麼樣呢? 孩子可能會因此開始做出一連串讓家長頭疼的行為
Thumbnail
孩子對父母而言,是怎麼樣子的存在呢? 是附屬品?還是平等的存在? 很多人都有此認知: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是需要被平等對待的存在。 但是,能否真的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Thumbnail
孩子對父母而言,是怎麼樣子的存在呢? 是附屬品?還是平等的存在? 很多人都有此認知: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是需要被平等對待的存在。 但是,能否真的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Thumbnail
我希望孩子能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個體,因此也是朝這個目標養育孩子。 孩子要能獨立自主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自信」。 那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呢?我同意作者的觀點,就是要多讓孩子做事。
Thumbnail
我希望孩子能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個體,因此也是朝這個目標養育孩子。 孩子要能獨立自主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自信」。 那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呢?我同意作者的觀點,就是要多讓孩子做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