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每週召開的家庭會議裡曾討論過,每天晚上小孩們的就寢時間。
當時大寶哥和小寶妞開心地討論出要九點以前睡覺。 理想歸理想,現實的狀況永遠不及預想中的完美。 雖然有幾次搬出「家庭會議」的招牌順利讓孩子們的就寢時間提早。但不可否認的,有很多時候,睡前時光還是在三催四請的親子拉鋸中渡過。 因此昨天晚上,我們使用了另一項正向教養工具:「日常慣例表」。
簡單地說,這是一項帶有「時間規劃」的「Daily To Do List」。
首先,我請大寶哥把他每天晚上回到家之後想做的事都先列在一張白紙上,包括一定要完成的事(例:洗澡、刷牙、簽聯絡簿⋯⋯等),以及他想做的事(例:休息和玩耍⋯⋯等)然後再拿出拍立得相機,請大寶哥演繹這些情境,幫他拍照。(此時竟意外開啟大寶哥的表演魂⋯⋯?!)接著,我們再按照該完成的時間順序,一起把要做的事情和需要完成的時段整理好,謄寫在另一大張紙上。(我們是選擇畫在月曆背面)上面註明了幾點到幾點做什麼事情,規劃精準到「分鐘」。像是 8:00~8:20 要洗澡⋯之類的。
OK!再把剛剛拍的照片貼在每一點的旁邊。(這是為了以具像化的顯示方式呈現「每日待辦事項」)(照片是較為直觀的方式之一,孩子能馬上了解該做什麼事。當然,也可以請孩子自己畫圖來表示。)
大寶哥覺得這個活動非常有趣,像是在做勞作一樣。他一下忙著擺 POSE 給爸爸拍照,一下又幫忙貼照片。整個活動進行的好歡樂(誤)~最後,我們把合力完成的海報「大寶哥的日常慣例表」貼在牆上,就大功告成啦!
日常慣例表上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是由大寶哥自己決定的,中間難免有出現媽媽覺得不妥的部份,(像是:「我要看一個小時的卡通」之類的)。於是我會用引導的方式和大寶哥討論,「看一個小時的卡通」這樣的時間分配,合不合適?有沒有可以再調整的地方?因為重要的底線是不能妥協的!所以還是要達到九點以前就寢的目標!(先不說看一個小時的卡通好不好,在「九點前就寢」,還要洗澡、刷牙的情況下,是要怎麼擠出一小時來看卡通啊 ?!!!)
理解到現實後,大寶哥默默地打消每天晚上「要看一小時卡通」的念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