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十五顆小行星》—與自然共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前言中提到:

“人生不是沒有意義。人生有很多種可能。試過了以後,才知道。不是開始的疑惑,或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而是小事的慢慢積累,堆疊出未來,同時形塑了自己的高度和亮度。”

“我也在努力變成這樣的小行星。”

是因為17歲的孩子說:「人生沒有意義。」,這或許是對於生命本質的探問,但反面來說也能被理解是對於死亡可行性的疑惑,畢竟意義的追尋本來就是危險的。


行星就是生命,十五段生命歷程,


《隱逝於福爾摩沙山林》中追著兒子魯本的足跡來的台灣山林的紐西蘭父親,也在路程中體會孩子的心境,這也讓我想及《阿拉斯加之死》中 Chris MacCandless 的故事,或許就如劉克襄所說:「危險的降臨跟心靈的發掘往往只一線之隔。」;

《成為珠峰的一部份》是紀念拾方方1993年登珠峰死亡一事,就讓人想起登山似乎是人的死亡本能在驅動著的活動,同時也像是泛神論(panthesim)的對自然崇高性的嚮往;


《最後的撒哈拉》對於未曾蒙面而無從履踐約定的三毛的訴說;


有在《夜鷹的大地》中對於著迷於賞鳥與生態保護的專科生卻因在異鄉協助他人當他鄉人冷眼旁觀時遭土石流沖沒的追憶,同時也說明了賞鳥這個活動中的艱辛或許不僅是想尋奇,在伴隨著的繁重山林調查中或為,「...那是一個人在尋找真正的自己,確立某一種生活價值。」;


《向老鷹學習》中對於回歸原始返求野性自然的讚嘆;


《戈壁來的呼喚》中對探險家彭加木如同岸邊水鳥面臨風沙卻不為所動的豁達之敬佩;


《颱風的子民》中對文明的反思及經過災害後人類的返璞歸真,同時,也反省了世代間的價值落差或許是種自大,「反觀我們這一代,在愛護土地蔗糖最基礎的課程,好像無法徹悟。大自然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災害,不斷提示我們,但我們彷彿不知謙卑,繼續以科技的思維領導未來。啊,造成土地受傷的人,其實沒什麼資格訓示下一代。還自負的擔心,歷年來建立的美好價值,會在未來消失。我們最大的悲哀是,喪失了一個巫師的預知遠見,也喪失了山豬的靈敏。」多少,這是對於失去的自然的感嘆;


他是寫生態,寫鳥,寫景,寫自然,然而,不離的也都是寫人,然後,再將關懷頭涉入自然之中,尤其書中的核心關懷即在於此:自然。《新中橫的綠色家屋》有著作者所讚賞的理念實踐,也就是與自然共生,白話點說這是看扁人類,而這意義絕非負面的,而是正面的,讓人類不再自大與驕矜滿得,不自詡為萬物之靈,謙卑地去面對自然與世界,不釋放凌駕式的銳氣卻流出調諧的和氣,雖然不文明但純真,雖然原始但美好,雖然不人類,但是很自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友俞
87會員
394內容數
雜評
曾友俞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位剛上大一的學生P君,在某日夜深人靜的時刻傳了訊息給我: 想你人生經驗比我多,想問你走到現在,你覺得你存在於這世間的意義為何?
Thumbnail
一位剛上大一的學生P君,在某日夜深人靜的時刻傳了訊息給我: 想你人生經驗比我多,想問你走到現在,你覺得你存在於這世間的意義為何?
Thumbnail
凡是美的都沒有家,流星,落花,螢火,最會鳴叫的藍頭紅嘴緣翅膀的王母鳥,也都沒有家的。誰見過人蓄養鳳凰呢?誰能束縛著月光呢?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 -沈從文。 讀盡天下書,識盡天下人。治盡天下疾,愛盡天下魂。 -羅繼賢 作為個人,只有有尊嚴地面對現實的荒誕,才能夠獲得意義。世界本身的無
Thumbnail
凡是美的都沒有家,流星,落花,螢火,最會鳴叫的藍頭紅嘴緣翅膀的王母鳥,也都沒有家的。誰見過人蓄養鳳凰呢?誰能束縛著月光呢?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 -沈從文。 讀盡天下書,識盡天下人。治盡天下疾,愛盡天下魂。 -羅繼賢 作為個人,只有有尊嚴地面對現實的荒誕,才能夠獲得意義。世界本身的無
Thumbnail
人生有沒有意義?我們為什麼來到這世界?如果有,該怎麼活出意義來?
Thumbnail
人生有沒有意義?我們為什麼來到這世界?如果有,該怎麼活出意義來?
Thumbnail
年少以來常尋,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當以生命直視著生命,不應以"我"來看生命。當以我來看生命,只不過是想要有所得,或在得失之間罷了!若以生命直視著生命,便已超越且通過我的存在,而奔向生命自體本身的極境中去了! 舉一例: 誰知道!自己人生最閃亮的那顆星星何時隕落!
Thumbnail
年少以來常尋,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當以生命直視著生命,不應以"我"來看生命。當以我來看生命,只不過是想要有所得,或在得失之間罷了!若以生命直視著生命,便已超越且通過我的存在,而奔向生命自體本身的極境中去了! 舉一例: 誰知道!自己人生最閃亮的那顆星星何時隕落!
Thumbnail
剛出門的時候,探討了很多生老病死的問題。旅行讓我的世界觀變得跟以往在社會上生活有很大的差異,一說更能接受不同的文化,也更喜歡與不同的人交流,人有如此多不同的個性與各種生活型態。有了廣闊的世界觀也才發現...
Thumbnail
剛出門的時候,探討了很多生老病死的問題。旅行讓我的世界觀變得跟以往在社會上生活有很大的差異,一說更能接受不同的文化,也更喜歡與不同的人交流,人有如此多不同的個性與各種生活型態。有了廣闊的世界觀也才發現...
Thumbnail
「生命是有目的嗎?」 「有?」 那是你自己訂的嗎?還是社會賦予你的?又或是你出生的時候宇宙給了你神聖的安排? 「沒有?」 「那我活在這裡幹嗎?」
Thumbnail
「生命是有目的嗎?」 「有?」 那是你自己訂的嗎?還是社會賦予你的?又或是你出生的時候宇宙給了你神聖的安排? 「沒有?」 「那我活在這裡幹嗎?」
Thumbnail
一部電影承載了天涯四處的故事、期待和想像,今天分享這部靈魂急轉彎,一起探討活著的意義與你心中的Spark吧!
Thumbnail
一部電影承載了天涯四處的故事、期待和想像,今天分享這部靈魂急轉彎,一起探討活著的意義與你心中的Spark吧!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學生忙著唸書、出社會後忙著工作,每天做著一成不變的事,但都會走向同一個終點:死亡。既然每個人的結局毫無不同,誰都難逃一死,那我現在成就的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如果怎麼走都會走到相同的終點,那我走哪一條路又有什麼差別?十七歲的我曾問自己這個問題,十幾年後的我仍然沒有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學生忙著唸書、出社會後忙著工作,每天做著一成不變的事,但都會走向同一個終點:死亡。既然每個人的結局毫無不同,誰都難逃一死,那我現在成就的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如果怎麼走都會走到相同的終點,那我走哪一條路又有什麼差別?十七歲的我曾問自己這個問題,十幾年後的我仍然沒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