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十五顆小行星》—與自然共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中提到:
“人生不是沒有意義。人生有很多種可能。試過了以後,才知道。不是開始的疑惑,或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而是小事的慢慢積累,堆疊出未來,同時形塑了自己的高度和亮度。”
“我也在努力變成這樣的小行星。”
是因為17歲的孩子說:「人生沒有意義。」,這或許是對於生命本質的探問,但反面來說也能被理解是對於死亡可行性的疑惑,畢竟意義的追尋本來就是危險的。

行星就是生命,十五段生命歷程,

《隱逝於福爾摩沙山林》中追著兒子魯本的足跡來的台灣山林的紐西蘭父親,也在路程中體會孩子的心境,這也讓我想及《阿拉斯加之死》中 Chris MacCandless 的故事,或許就如劉克襄所說:「危險的降臨跟心靈的發掘往往只一線之隔。」;
《成為珠峰的一部份》是紀念拾方方1993年登珠峰死亡一事,就讓人想起登山似乎是人的死亡本能在驅動著的活動,同時也像是泛神論(panthesim)的對自然崇高性的嚮往;

《最後的撒哈拉》對於未曾蒙面而無從履踐約定的三毛的訴說;

有在《夜鷹的大地》中對於著迷於賞鳥與生態保護的專科生卻因在異鄉協助他人當他鄉人冷眼旁觀時遭土石流沖沒的追憶,同時也說明了賞鳥這個活動中的艱辛或許不僅是想尋奇,在伴隨著的繁重山林調查中或為,「...那是一個人在尋找真正的自己,確立某一種生活價值。」;

《向老鷹學習》中對於回歸原始返求野性自然的讚嘆;

《戈壁來的呼喚》中對探險家彭加木如同岸邊水鳥面臨風沙卻不為所動的豁達之敬佩;

《颱風的子民》中對文明的反思及經過災害後人類的返璞歸真,同時,也反省了世代間的價值落差或許是種自大,「反觀我們這一代,在愛護土地蔗糖最基礎的課程,好像無法徹悟。大自然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災害,不斷提示我們,但我們彷彿不知謙卑,繼續以科技的思維領導未來。啊,造成土地受傷的人,其實沒什麼資格訓示下一代。還自負的擔心,歷年來建立的美好價值,會在未來消失。我們最大的悲哀是,喪失了一個巫師的預知遠見,也喪失了山豬的靈敏。」多少,這是對於失去的自然的感嘆;

他是寫生態,寫鳥,寫景,寫自然,然而,不離的也都是寫人,然後,再將關懷頭涉入自然之中,尤其書中的核心關懷即在於此:自然。《新中橫的綠色家屋》有著作者所讚賞的理念實踐,也就是與自然共生,白話點說這是看扁人類,而這意義絕非負面的,而是正面的,讓人類不再自大與驕矜滿得,不自詡為萬物之靈,謙卑地去面對自然與世界,不釋放凌駕式的銳氣卻流出調諧的和氣,雖然不文明但純真,雖然原始但美好,雖然不人類,但是很自然。
avatar-img
83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相較於前次的《時光幾何》手記形式的自由,這次是時序更早一些的短文集冊,不說是散文畢竟也因內容上並不具有散文這種概念框架的侷限,而更是在生活的中對各事各物的遐思。範圍廣泛但不淺薄,從台灣到布爾喬亞、自由到烏托邦,看似零碎,但在各短篇中卻都能提點些無從想及之事。 在《台灣?台灣!》中作者以台灣
原先讀了《zoo》是因為被推薦這本書十分的黑暗,但看完之後卻覺得名氣那麼大卻似乎如此爾爾,對乙一感到失望了好一陣子,又在某次談到我的失望時有人說:「你可以先看看《暗黑童話》」,想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翻閱,然而這卻改變我對乙一的看法。 全書故事的結構交錯安排著不同的人同時也很有趣的讓虛構與現實交
知道西西,是從房慧真,知道房慧真,又是從河流,歲月靜好。 西西,她說這個筆名沒特別的意思,西這個字不是西邊也不是西瓜,下面的口是一個格子,而上面的一橫與兩撇是女孩的兩隻腳,一個西是女孩跳上了格子,而西西就如同動畫片格般地讓這個活動起來了,不俏皮嗎? 一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疑惑著不知道西
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三、二二四、二二五、二二六、二二七、二二八,沒有二二九,除了不是閏年之外,而是很多人的生命終止在一九四七的二二八。但是不僅時間繼續前進,屠殺也未停止,二二八是個象徵性的數字,對於在島嶼上的我群才具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悲傷的,持續
本書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小島上,出現的人物全部都是青少年(13歲左右)以及兒童(6歲左右),沒有時間,也沒有地點,人數也不詳,而這些具體的細節都不重要,因為這樣的模糊正是要襯托任何一個符合這被創造出條件的事物,都會有如故事中的發展。在一架飛機的失事中,小孩們四散在島上,以賴甫(Ralph)作為敘
在美麗島事件40週年的這一天,2019年12月10日蘋果日報隨報附上的是美麗島雜誌的特刊,在發刊詞中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說道:「四十年前,美麗島事件是爭取內部民主,在對抗內在威權,爭取美麗島的誕生;四十年後,我們是爭取民主社會的生存,在對抗外來極權,護衛美麗島的生存。」這著實是振奮人心的,但我認
相較於前次的《時光幾何》手記形式的自由,這次是時序更早一些的短文集冊,不說是散文畢竟也因內容上並不具有散文這種概念框架的侷限,而更是在生活的中對各事各物的遐思。範圍廣泛但不淺薄,從台灣到布爾喬亞、自由到烏托邦,看似零碎,但在各短篇中卻都能提點些無從想及之事。 在《台灣?台灣!》中作者以台灣
原先讀了《zoo》是因為被推薦這本書十分的黑暗,但看完之後卻覺得名氣那麼大卻似乎如此爾爾,對乙一感到失望了好一陣子,又在某次談到我的失望時有人說:「你可以先看看《暗黑童話》」,想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翻閱,然而這卻改變我對乙一的看法。 全書故事的結構交錯安排著不同的人同時也很有趣的讓虛構與現實交
知道西西,是從房慧真,知道房慧真,又是從河流,歲月靜好。 西西,她說這個筆名沒特別的意思,西這個字不是西邊也不是西瓜,下面的口是一個格子,而上面的一橫與兩撇是女孩的兩隻腳,一個西是女孩跳上了格子,而西西就如同動畫片格般地讓這個活動起來了,不俏皮嗎? 一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疑惑著不知道西
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三、二二四、二二五、二二六、二二七、二二八,沒有二二九,除了不是閏年之外,而是很多人的生命終止在一九四七的二二八。但是不僅時間繼續前進,屠殺也未停止,二二八是個象徵性的數字,對於在島嶼上的我群才具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悲傷的,持續
本書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小島上,出現的人物全部都是青少年(13歲左右)以及兒童(6歲左右),沒有時間,也沒有地點,人數也不詳,而這些具體的細節都不重要,因為這樣的模糊正是要襯托任何一個符合這被創造出條件的事物,都會有如故事中的發展。在一架飛機的失事中,小孩們四散在島上,以賴甫(Ralph)作為敘
在美麗島事件40週年的這一天,2019年12月10日蘋果日報隨報附上的是美麗島雜誌的特刊,在發刊詞中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說道:「四十年前,美麗島事件是爭取內部民主,在對抗內在威權,爭取美麗島的誕生;四十年後,我們是爭取民主社會的生存,在對抗外來極權,護衛美麗島的生存。」這著實是振奮人心的,但我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本文是一篇關於內在探索的小說書評,主要介紹了小說《騎驢少年》的主要內容和哲學思考。通過主角湯姆的一連串生命經歷,探討了人生的三個試煉:活在當下,主動追求夢想而非被動等待命運的安排,以及全然地相信自己及宇宙。全文反思了“人生不是一場旅行”的題目,深刻點明人生如音樂如舞蹈,不是為了目的地,而是為了當下。
看過一本科幻小說,人類在探索外太空時,發現一個比地球大三百六十五倍的星球。雙方在聯繫後,問地球人的第一個問題是,起床有意義嗎?因為他們的一天等於地球的一年! 當我們定義了喜怒哀樂以後,喜怒哀樂就出現了,而我們的一生就在這其中浮浮潛潛。如果我們不懂喜、悲,是不是這日子就不喜不悲? 讀論語,其中孔子
Thumbnail
小明和小華在公園的長椅上對話,探索人生意義。他們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夢想和目標、與他人連結和關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和影響。在旅程中,他們發現人生意義是隨著成長和經歷而不斷改變的,並開始透過一步步的努力和嘗試去發現和實現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命路必經失去,但依然有許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去探索,這些令人興奮的事物就足以成為我們活下去的理由。與其花時間在尋找無形的「意義」與「價值」,不如好好地活在當下吧。
Thumbnail
如果你也在旅途中追尋著自己,請溫柔告訴自己不要著急,現在還沒有遇見沒有關係,因為所有的等待、找尋與錯過都只是為了之後那份相遇。 要相信該發生的事情會發生,生命會帶領我們走向屬於我們的美好風景。
不知道未來是什麼的時候才有未來 生命的意義是 你腳踩在哪 看向哪 你就是意義本身
我為什麼在這裡呢? 相信很多人都問過自己存在的意義。 可惜的是你想要的那個答案並不存在。 在大大的宇宙中,我們只是小小的塵埃。 幸運的是生命的意義是你自己賦予的。 你就是你自己的宇宙。 或許這意義不需要多麼偉大,多麼威風。 它可能就是個小小的願望。 無數個小小的願望串起來
         生命飄渺如塵埃,卻也磅礡如山川。生之前未知,死後亦未知。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的時候。以什麼活著?怎麼活著的?唯有在靠近並試圖接近生命本身想帶給我的時候,我才感到生命的鮮活;感到一切非理所當然;感到生命的饋贈。明白生之流轉,死之流轉,活著的時候流轉的,生非起點;死非終點,一切都是過程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本文是一篇關於內在探索的小說書評,主要介紹了小說《騎驢少年》的主要內容和哲學思考。通過主角湯姆的一連串生命經歷,探討了人生的三個試煉:活在當下,主動追求夢想而非被動等待命運的安排,以及全然地相信自己及宇宙。全文反思了“人生不是一場旅行”的題目,深刻點明人生如音樂如舞蹈,不是為了目的地,而是為了當下。
看過一本科幻小說,人類在探索外太空時,發現一個比地球大三百六十五倍的星球。雙方在聯繫後,問地球人的第一個問題是,起床有意義嗎?因為他們的一天等於地球的一年! 當我們定義了喜怒哀樂以後,喜怒哀樂就出現了,而我們的一生就在這其中浮浮潛潛。如果我們不懂喜、悲,是不是這日子就不喜不悲? 讀論語,其中孔子
Thumbnail
小明和小華在公園的長椅上對話,探索人生意義。他們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夢想和目標、與他人連結和關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和影響。在旅程中,他們發現人生意義是隨著成長和經歷而不斷改變的,並開始透過一步步的努力和嘗試去發現和實現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命路必經失去,但依然有許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去探索,這些令人興奮的事物就足以成為我們活下去的理由。與其花時間在尋找無形的「意義」與「價值」,不如好好地活在當下吧。
Thumbnail
如果你也在旅途中追尋著自己,請溫柔告訴自己不要著急,現在還沒有遇見沒有關係,因為所有的等待、找尋與錯過都只是為了之後那份相遇。 要相信該發生的事情會發生,生命會帶領我們走向屬於我們的美好風景。
不知道未來是什麼的時候才有未來 生命的意義是 你腳踩在哪 看向哪 你就是意義本身
我為什麼在這裡呢? 相信很多人都問過自己存在的意義。 可惜的是你想要的那個答案並不存在。 在大大的宇宙中,我們只是小小的塵埃。 幸運的是生命的意義是你自己賦予的。 你就是你自己的宇宙。 或許這意義不需要多麼偉大,多麼威風。 它可能就是個小小的願望。 無數個小小的願望串起來
         生命飄渺如塵埃,卻也磅礡如山川。生之前未知,死後亦未知。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的時候。以什麼活著?怎麼活著的?唯有在靠近並試圖接近生命本身想帶給我的時候,我才感到生命的鮮活;感到一切非理所當然;感到生命的饋贈。明白生之流轉,死之流轉,活著的時候流轉的,生非起點;死非終點,一切都是過程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