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與簡評:《海疆萬里》

2007/12/3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書《海疆萬里》是淡江大學國際關係暨戰略研究所的碩士畢業生撰寫的碩士論文,主要是探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略。大體的研究方向分為兩個,貫穿全書的軸心是解放軍海軍的戰略「演進」,其次是橫向的擴充與聯繫,也就是說這篇論文的寫作方式,屬於找出一個研究主軸,然後用各種「歷史事件」、「軍備更新」的狀況擴充解釋本文的論點,但由於海疆萬里屬於「解釋」型的論文,所以也屬於資料庫類的。筆者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靠,我當年的碩士論文為什麼不能出版,出版社歧視理科生嗎?」

一、導讀

本書的寫作主軸是圍繞在解放軍海軍的戰略演進,所以時間軸上可以分成「棕水海軍」、「綠水海軍」、「藍水海軍」等三階段的演進,象徵著解放軍海軍的戰略思維的進化。就以第一章的四小節標題就可以看出文章輪廓,首先是本於陸權的近岸防守思想,其次是近海防禦的積極思維,接著是打破封鎖的遠洋海軍創建。基於這是論文,所以讀者可以先把第一章「仔細看過」,因為這是在回顧解放軍海軍的歷史,作者對於蘇聯、中國內部的影響有加以解釋,簡單說就是一部弱小海軍努力建設、成長茁壯到一支堅強海權的血淚史。
第二章是現代解放軍海軍軍備的現代化歷程,這章是基於第一章末,解放軍海軍逐步現代化後的接續章節,會提出擴充解釋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解放軍海軍古時候多弱小是一回事,現在已經現代化後又是一回事,我們當然要重視現在,不是光回顧以前。作者這一章的鋪陳,是要藉由海軍軍備的擴充,來作為之後全書「本文」的「理由」,這一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水面艦艇、潛艇、海航的發展,這三種發展在後面的章節就可以看出,這就是解放軍海軍現代戰略的最大癥結所在,蓋因中國不是要建設海軍打海盜,中國海軍最終目的還是把藍水海軍當作目標,這勢必會衝突到現今霸權美國的主宰地位,中國要怎樣對付美國海軍?這才是解放軍海軍真正頭大的地方。
第三章就是各種危機事件對於解放軍海軍的影響,首先就是台海危機,文攻武嚇下面臨美軍航空母艦的壓力,解放軍第一次正式面對到,一支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其政治壓力之強大遠超過之前的想像,這也是解放軍日後海軍戰略幾乎都是標定在航空母艦上的一個原因。其次是三六一危機,就是明級潛艇的訓練意外,造成艦上官兵七十人死亡,也因此連帶使得海軍司令員石雲生下台,換之以潛艇派的張定發接任,這個事件也可以說將原本的航母派重心轉移到潛艇派身上。在這一章可以看到,作者的分析是藉由重大事件的發生,以及根據中國解放軍內部的人事變化,進行推測,並穿插一些對抗美軍航母的戰術手段,交錯出解放軍海軍「現下」的戰略選擇,這也是要引出本書最後兩章的重點。
接續上一章的第四章,就是對航空母艦的爭議,在這一章裡面,作者詳細解釋了航空母艦的優缺點,以及支撐航空母艦的資源所需,作者詳列了支持航母一派與反對航母一派的論點,但作者並不支持特定的觀點,畢竟這是分析式的資料論文,不是他個人觀點。第五章就是要結論解放軍海軍戰略的現況,作者解釋了軍事與經濟的關連,這主要焦點是放在建立何種海軍,對於經濟所產生的各種效用上,並用德國海軍的建立當作一個血淋淋的教訓,接著就引用蘭德報告,做為反面的教材,蓋因美軍也對解放軍海軍的崛起疑懼不已,這當然會引起一些研究,作者將這幾份報告做為反向的佐證。
最後的結論,並不代表作者本身的思想概念偏向,但卻是解釋了解放軍海軍發展的現代條件,這就是本書封尾的解放軍海軍「十大戰略原則」,接著就是對解放軍海軍未來作出分析,也就是針對強項與弱項的解剖,最後的結論就是,由於龍依然困在淺灘(台灣)上,所以解放軍海軍目前注定是一支重火力的綠水海軍。筆者的想法是,這不就是他老闆一貫的主張?
總之,這篇論文做為解放軍海軍戰略的database來說,相當不錯,也是近年來國內戰略方面論文少有的傑作。

二、簡評

照道理導讀不會接著評論,一者這是人家兩年心血結晶,而且算資料庫型式的論文,本來就沒有太多值得苛求的地方,二者他老闆在國內地位太高,亂打很容易找自己麻煩。但根據作者學長的強烈建議,所以筆者還是簡評一下。
首先,就是這篇論文的解放軍海軍戰略,過度著重在軍事上的發展,這是這類論文的通病,不足為奇,簡單說就是「解放軍海軍戰略」跟「解放軍戰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戰略」是不一樣的,筆者不是說這點不好,是說讀者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作者只懂軍事,除非這本海疆萬里是博士論文,不然碩士論文的等級,專注在軍事戰略發展與演變,這並不算壞事。
其次,事件發展過度重視在人事上,的確中國的人治色彩很重,劉華清上台後著力發展,想讓解放軍海軍努力朝向藍水發展,這些發展隨著九六年台海危機爆發,產生了化學變化,因為中國第一次見識到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威攝能力,也真正的見識到了自我實力的不足,但這代表著什麼?這代表著解放軍整體戰略始終都是圍繞在政治上,政治上無論是毛澤東或是後來的鄧小平,在戰略上的發展一直都是朝向「大國崛起」這條路,無論當事者承不承認,事實上中國現在的確是大國,大國是否會與另一個大國產生矛盾,這才是解放軍真正頭大的地方,畢竟現在中國跟美國打起來,差別不過是從海軍一天內被殲滅到現在可以撐上七天,說實在話這對於一場「戰爭」來說,根本就是可以忽略的時間,這也是解放軍定調跟美國的衝突是屬於「區域衝突」的根本性理由。回過頭來,為何筆者說這是一個問題?這問題就表示在作者似乎沒有意識到,解放軍人事更迭的背後原因,其實跟其整體戰略考量有關,台海危機跟三六一潛艇事件,是否只是一種「趨勢而行」的作法,只是其根本戰略轉向趨勢的一環?
顯然作者知道,但他並不完全清楚,從本書結論就可以看出,作者已經從解放軍海軍戰略的變化,清楚的認知到解放軍海軍始終都無與美國一戰的本錢,也點出了潛艇派跟航母派的一些根本差異,其實不過就是怎樣幹掉美國遠征軍的思維,但為何說不甚清楚?這是因為解放軍海軍也許真的是只把目標放在怎麼幹掉航母上,但不代表海軍司令員「只」這麼想。劉華清之所以要建立出自己的藍水海軍(目標),其目的難道真的沒有馬漢的影響在?作者從所謂的千里能源護衛線上,也應該可以看得出這其中的差異性在,但他本人在這本書中似乎不大認同這種說法。
作者對解放軍海軍的戰略思想,論文內的重心放在「演進上」,並且很努力的試圖要解釋中國海軍的戰略,與一般傳統西方戰略概念不大一樣,但這說穿了不過就是地緣限制,蘇聯當年可以大搞潛艇戰略,也不過就是認知到蓋航母又蓋不過人家,但比核彈倒是可以吧?飛機也許飛不到攻擊航母的範圍內,但飛彈總可以吧?這是一種整體國力不如人的自知之明,但坦白說,筆者在海疆萬里這本書裡面,並未清楚看到作者有證明國力差的影響,就對解放軍海軍戰略受到的影響,下了受到高西可夫影響的斷言,雖然他本人並未否定馬漢的概念,事實上作者也說高西可夫的國家海權論與馬漢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筆者並未見到作者對美國在世界上星羅棋布的基地,與中國努力在印度洋租借基地,作出同樣的類比與解釋,筆者目前只能認為,作者本身並未認知到,解放軍海軍受到其地緣影響的限制,比他想像中的要大的太多。
這是否代表作者本身對於大戰略的概念不熟悉?筆者不認同這種看法,因為能寫出這種等級論文的人,不可能對解放軍國家戰略等級的事務毫無所悉,再加上這是資料庫類型的碩士論文,所以有所不足是正常的。但海疆萬里這本書的重點,確實有解釋不足的地方,這並不是說作者用功不勤,這只能說是中國海軍的相對不透明化,台灣內部對於海軍建軍方向早有爭議,不同的海軍司令,甚至是轉進當立委後就換腦袋的例子層出不窮,但也因為如此,我們更可以清楚知道台灣海軍建設的困難所在,更可清楚認知到海軍戰略的變化因素。另一個例子就是美軍攻打伊拉克的時候,第三師千里奔襲的場景藉由電視傳到世界各地,傳統的軍事觀察家當然大罵這種深入敵陣的行為,但事後證明了倫斯菲一點也不錯,也相對的把美軍戰略的變化清楚的展示在我們眼前,不管是其裝備的進步以及內部人事鬥爭上,但中國呢?筆者必須說,作者已經相當認真與努力了,在從解放軍海軍戰略的演進上,下的功夫相當的深厚,換做筆者去寫,大概也寫不出什麼鬼。
但就以簡評來說,筆者還是要講,中國國家戰略不等同解放軍海軍戰略,但反過來說解放軍海軍戰略必須有中國國家戰略的代表性在,這就是這本海疆萬里的強項與弱項之所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9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