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反共洗到反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先聲明,筆者沒打算學管仁健找報紙,也不是學者找資料佐證,就當作是個人的經驗跟判斷,說是亂講也沒意見,畢竟多半都是自己深藍族群所見所聞。

這兩年,筆者發現,不少人驚訝於台灣深藍族群對中國的認知,竟然淺薄到難以置信的程度,但另一方面也發現,這種認知很多來自於偏見。筆者不打算回答或是去確認,是不是深綠獨派之類的團體,有意無意的在詆毀或是造謠,因為這一定有,只是多寡不知道,這篇要講的只有一個:

「深藍族群的意識形態轉變」

raw-image

筆者希望的是,大家找到一個可以洗回來的方法,跟怎樣解套的路徑,不然最後就只能硬碰硬,比人頭多硬幹,這不見得對台灣整體是好事。(雖然有些東西,例如長居海外的不得用健保應該要做)

深藍的國際觀,從筆者小時候開始到現在,整體的轉變大概有這幾個過程

親美反共反日 – 親美反共反日不反中 – 反共反日不反中 – 反共不反中仇日 – 不反中仇日反美 – 反美仇日親中

反獨?從沒變過就不列上去。

這種變化有兩個向度,一個是年齡世代的差異,大致可以用經歷過大江大海,以及深藍二三代沒經歷過的為界線。另一個是階級差異,不是上下那種,是所處的工作跟環境所致。兩個向度何在一起變成四個象限,所以複雜又難解,台派的人很容易將之單純化,以至於把可能拉攏的中華民國派都割出去,這在政治上很傷。

大體上,像是先父那種第一世代的,對共產黨的仇恨幾乎是不可解,不敢說全部,因為筆者的親戚中就有這種老軍官,現在居然覺得共產黨比較好。但大致上這種吃過共產黨虧的人,要他親共是絕無可能,先父最後的意識形態,大概就是親美反共不反中這種,討厭日本但沒有到痛恨共產黨的程度。尤其是老家被三反五反過,家族又有國民黨軍官,當年回去探親,家族根本四分五裂,靠有一些人當上共黨高官才過的好一些。

家破人亡,父母被批鬥,僅剩幾個還有記憶的親戚,面目變得貪婪無情。家鄉的面貌全毀,國不成國、家不成家、人不像人。先父為何說要葬在台灣,不用落葉歸根,台灣就是根?不為什麼,對共匪的痛恨跟認知太過切身了。

筆者發現,類似背景的外省二代,幾乎都對共產黨沒有好感,反共的意識形態刻劃到骨子裡,就算反獨反日,反共的優先度還是最高。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像我沒這類狀況的,後來鮮少被媒體洗腦過去,不管怎樣反日或是反獨,絕對反共優先,沒得商量。會被洗的,很多都是去中國吃到甜頭,反過來轉性的那種,這也不要太在意,因為多半都真的變中國人去了,要逃回來大概也沒路。

但筆者發現,沒有這類背景的第二代,或是根本不是我們外省血統,但後來進入這個意識形態體系的,尤其是軍公教本省人,被洗的狀況極為嚴重。關鍵點要拉回李登輝上台那時候,蔣經國死後李登輝繼任,政治鬥爭的風暴迭起,筆者當年年紀小,無法參加討論,但事後聽先父說,以及長大後回想,核心點是新黨。

簡單說,主流非主流的鬥爭,先父這種有接觸過情治系統,又是事務官背景的,馬上就看出這是高層的政治鬥爭,不是外省本省的爭鬥,而是高階天龍貴族的反抗,那時候跑去支持李登輝的,難道都是台獨?別鬧了,蔣彥士、鄭心雄這些人難道很綠,仔細看就知道是「實務型事務官集合」對上「只有血統天龍公子哥」。而且很明顯,一碰就被打爆,新黨那些人根本玩不過已經得到情治體系全面支持的李登輝一派。

筆者印象非常清楚,小時聽到先父跟幾個表哥爭論,說李登輝是篡位叛徒,只有新黨才是理想清新的正道路線,被先父冷眼旁觀,說了兩句後就不理會,把筆者拉到旁邊說別聽這些親戚亂講。現在,你會看到許多故事版本,說什麼李登輝權謀多深,多早就跟民進黨眉來眼去,事務官都不聽話,誰很貪誰黑金等等。。。

全部都是從新黨開始往外宣傳的,如果用年紀來算,現在的輿論氛圍一切都很合理。這些表哥都是50up以上的年紀,當年正是青春熱血的基層軍公教,相信的政治理論跟宮廷鬥爭,「全部都是新黨那邊流出的版本」。不要以為只有現在有LINE謠言,當年就有類似的,趙少康選台北市長就製造了一大堆神奇的故事,在筆者的親戚中流傳極廣,直到今天遇到他們,依然是深信不疑。

先父若還在世已經過90了,他們這些第一世代的,以及帶出來的兒女跟徒弟,現在也幾乎退光了,所以留在政府體系內,掌握權力的主管階級,全是當年那些接受新黨謠言攻勢的世代。這其實很恐怖,因為他們把當年的謠言跟假故事,透過自己的管道跟學長姊壓力,逐漸轉化成新版本傳下去。

現在大家常聽到的當年主流非主流鬥爭,版本已經從筆者小時候,我們外省事務官家庭常聽到的「搶不到位子就賴皮」變成「被李登輝無恥鬥走」。這些故事,原始版本就是筆者那幾個表哥三十年以前就在講的東西,主軸從未變過,只有細節調整過。

新黨的傳播工具,滲透到這些族群裡最深的之一,就是李敖大哥大的宮鬥跟內幕,去看看那些長輩的書架,是不是有整套「真面目」系列?把故事拿來讀一讀,十中八九。把這些版本轉一轉,透過廣播跟媒體,天天對受眾洗腦,現在軍公教深藍的主管階級,相信的就是這些被扭過的世界。

趙少康他們不是笨蛋,絕對不會像台獨的地下電台,整天用罵的去洗,這對於自詡理性中立客觀的知識份子來說,絕對無法接受。慣用手法,就是拿部分事實,去製造一套故事,把原本的整套事實蓋掉,很難修正的部分,就說你是台獨、深綠智障就好。

新黨要反美的理由非常簡單,李登輝是經過民主選舉上台的第一任總統,美國當年是全力支持。敵人的朋友就要反對,所以新黨體系的在當年是全力製造美國不可信任的故事,故事當然是從中美斷交開始,配合尼克森跟季辛吉拋棄台灣的真實狀況,但把更重要的國會與台灣關係法忽略,製造出一個個「美國會為了利益拋棄台灣」,理論上正確但實務上不對的故事。

直到2000年之前,還有記憶的朋友,應該都會記得,李登輝政府的基調就是親美和日反共不反中,而且還反獨反得很兇,2000年幾個大選廣告猛攻陳水扁,可不是宋楚瑜在打的,都是李登輝的國民黨政府去狂打。宋楚瑜會製造李登輝親扁親民進黨的故事,是選舉的策略需求,不是當年政府實際運作的狀況。

而陳水扁最終得利,所以整套李登輝暗助民進黨的故事就成立了。被馬英九逼宮成功,李登輝失去了國民黨的正統論述權,加上本土派被逼出去清黨,事務官體系被進一步切割。

至此開始,新黨的統獨分割策略才有切入的點,會支持扁的就是獨派,由趙為首的一些新黨媒體,以及親近這些天龍權貴的娛樂界,全力去修正歷史。仔細回想,陳水扁剛上台的時候,有所謂的統獨對立嗎?大家在乎的是少數政府的穩定性,以及新興的親民黨的腳色,唐飛院長能否當中介,中國的態度等等。

事務官體系因為陳水扁當政,出現很多詭異的狀況,但也並非全部。筆者接觸到的狀況是,確實有不少高階事務官,會故意壓公文跟把消息洩露給國民黨的老同學,刻意去惡整扁政府。但中階以下事務官多半的態度依然是照規矩辦事,與其說是惡整,不如說是消極以對。而從這時候開始才進入公家體系的公務員,因為藍綠的平衡問題,不會輕易對政治傾向表態,做事也怕被抓小辮子,文官中立化從這時候才正式開始。

如果你還有印象,會發現扁政府時期,國親兩黨操作的主要還是親美反獨,但是開始反日跟親中,親中的本體還是反共但不反中,要理性面對中國崛起的事實,只是對中共要小心。只有新黨此時是加碼演出,所謂的新黨一堆叛國印象,是這時候才開始的。

與其說中共那時候就開始收買新黨,不如說是新黨在政治環境下加碼演出,小黨總是要比主流的更激進才有票,更不要提在台北市還真的選得上議員。新黨的態度就變成反美仇日不反共了,十幾年後的今天,吸收這套意識型態的支持者,在台北市已經是40up以上的中堅份子,在政府內爬到高階事務官更是不在少數。

徹底開始把故事變成統獨跟藍綠對決,是馬英九正式接掌副主席,把情治體系的情報戰手法用到政治上,靠這一套把原本還是親美的態勢,在民間洗到對美國保持距離。原因很簡單,扁八年政府的外交基調,還是對美關係為主,扁越是要親美,在野黨就越要製造美國不喜歡扁,更討厭獨派的印象,而且在當年的國際環境下還有部分真實,說服力更足夠。

而在民間,筆者的深藍親戚,包括在公教體系內的,新黨的那幾個就不用說,已經轉變成仇美仇日親中派,但比較年輕的,也開始接受美國不可信任的觀點,台灣是美中關係下的棋子,我們要「自立自強」。把我們小時候課本那套轉成實際的政治行為。

但是,馬政府絕對不敢反美,只有在檯面下為了跟泛綠的態度做切割,操作對日本的態度,把反美的主軸拉回親中,但反共依然要喊,只是因為要現實一點,所以先當作沒看到。這種「現實主義」的態度,普遍存在現在30-60的世代,你把時間拉回到10-30年前就知道,這些人在媒體剛開放,資訊亂飛的時代,同溫層中主流意見就是這樣,現在不過是當上主管,開始主導輿論而已。

馬政府後期因為親中過度,被中產階級拉下台,國民黨才發現太過頭,但是種子已經埋下,很難拉回來了。更糟糕的是,蔡英文是美國國務院認可的領導人,你不能在國際公開上面去刻意反對,這絕對是大失血的項目。

所以2016年後,為了選舉的需要,公開上不敢,但是在同溫層等臉書或是LINE群組中,主流散佈的意見已經變成反美了。之所以反美會有用,主要的原因是十幾年來,中國的經濟成長讓反中變成笑話,而從李登輝到陳水扁,乃至於到蔡英文政府,基本上都是反共態度,而反共連結到反中。所以在政治上,你要怎麼做?很簡單,「既然你對中國保持距離,我們就親中。你親美我們就反美」。反正過去已經洗十幾年的中國一定強,現在要製造反美氣氛,一點都不困難。

當然,實務上你要真的反美,在深藍族群中還是有一定難度,真正會接受共匪就是中國的人很少,你要敘述非常多的故事,例如共產黨早就變了,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共產中國,美國才是想要分裂中國等巴拉巴拉。主流意見,在深藍中始終是「在美中兩國之間取利」。

這種理論正確,但實務錯誤的說法會流行,你不能從報紙媒體去找答案。你從深藍事務官家族的整個世代變化去看,看他們都看什麼節目、接收什麼觀點,一年又一年的去看,其實變化是很清楚的。

說穿了,就是一群想要政權的人,為反對而反對,去刻意用三分真的事實,製造整套都是假的故事。慘的就是,相信這套故事的人占據了現在的主管階層跟媒體,而且持續對下一代洗,而他們的本意都是好的,「因為我們要留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所以當現實要掀蓋了才慘不忍睹。

也就因為這樣,中共才找得到滲透的點,滲透的成本比其他國家低很多。被滲透的人自己搞不好還不知道是被情治單位利用,真心認為自己是做正確的事情。更慘的是,現在的年輕世代,是不是一堆人會去看中字輩的媒體?這個更需要注意。

為何從反共到優先反美?這不是刻劃在基因內的,絕大多數都是經過二十年以上,長期接受特定觀點的人,一路洗出來的結果。這類人真的不少,而且都有一些所謂特殊管道,知道高層的秘密資訊等等,所以消息絕對無誤。這類人還會認為,其他人的消息都是假的,因為我們才有內幕,例如知道吳淑珍的皮箱內裝滿鈔票,蔡英文的性向讓他支持同婚,內幕來源都是多高層的官員之類。

從他們出去的故事,已經浸透到很多自認是台派只是反民進黨的人身上,但故事主軸都是類似,而他們都認為自己才有內幕,其他人的內幕都是不入流跟不實際的,例如蔡英文的貓。

坦白說,筆者這些年遇到許多公教人員,敘述的故事版本,幾乎都是最早那幾個去變出來的,只是細節有變。因為啊……依照他們所謂的高層內幕,啥調查局14級主管,還有總統府、行政院高層秘書、立院資深助理等等傳出來的各種「真實內幕」……

筆者這邊個人可以統計出,台灣有十幾個調查局長、幾十個調查局處長、整打的總統府秘書以及幾十個立院院長的助理。

沒有一個重疊,厲害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5.4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是老婆大人說的,上述這些自稱泛綠,甚至說深綠的,就老婆大人那邊的黨外角度來看,全部都是國民黨思維。嗯,筆者自己也是,這就我們老公教家庭的傳統思維,哪裡深綠了。
Thumbnail
這是老婆大人說的,上述這些自稱泛綠,甚至說深綠的,就老婆大人那邊的黨外角度來看,全部都是國民黨思維。嗯,筆者自己也是,這就我們老公教家庭的傳統思維,哪裡深綠了。
Thumbnail
筆者沒有要跟你吵這個進步幅度,只是要表達,跟過去相比確實改變了,所以中年人對進一步改變社會,興致的確沒年輕人多。因為對我們而言,改變成真是現實,或許不盡如人意,但就年輕人而言,現實是永恆,只有更糟沒有最糟,不改怎麼行。是,我們以前也這麼想,聽更老的人講台灣,何止一個慘字。
Thumbnail
筆者沒有要跟你吵這個進步幅度,只是要表達,跟過去相比確實改變了,所以中年人對進一步改變社會,興致的確沒年輕人多。因為對我們而言,改變成真是現實,或許不盡如人意,但就年輕人而言,現實是永恆,只有更糟沒有最糟,不改怎麼行。是,我們以前也這麼想,聽更老的人講台灣,何止一個慘字。
Thumbnail
或許用「得天獨厚」來形容有點不恰當,但身為台灣共產黨幹部後裔的朱嘉漢,在書寫相關題材時,想必會更有感觸。在《裡面的裡面》這本長篇小說中,故事主角正是他祖父的三舅舅、老台共「潘欽信」,藉由虛構他的口吻、心境,以及周邊包含兄姐、外甥、妻女等,作者更試圖描繪出白色恐怖受難者、遺族,在事件發生後所經歷的
Thumbnail
或許用「得天獨厚」來形容有點不恰當,但身為台灣共產黨幹部後裔的朱嘉漢,在書寫相關題材時,想必會更有感觸。在《裡面的裡面》這本長篇小說中,故事主角正是他祖父的三舅舅、老台共「潘欽信」,藉由虛構他的口吻、心境,以及周邊包含兄姐、外甥、妻女等,作者更試圖描繪出白色恐怖受難者、遺族,在事件發生後所經歷的
Thumbnail
人貴在清醒而不是淪於自願被洗腦,我反思著曾經那個年紀的我,是否也是這樣輕賤政治?是否也是對自己的認知深信不疑而放棄尋求真相?是否也以為教訓了執政黨(權力的傲慢)而沾沾自喜?
Thumbnail
人貴在清醒而不是淪於自願被洗腦,我反思著曾經那個年紀的我,是否也是這樣輕賤政治?是否也是對自己的認知深信不疑而放棄尋求真相?是否也以為教訓了執政黨(權力的傲慢)而沾沾自喜?
Thumbnail
近幾年更令人驚訝的是,曾經在中國被共產黨打敗,父母家族在中國被抄家勞改, 或者在兩蔣時代被鼓勵教育反共的老-輩世代, 仍然有一部分的人,而且不在少數。 他們寧願台灣的社會被破壞, 並且刻意的忽略其實覆巢之下無完卵, 如何去解釋這些人愛共產黨勝過於愛自己國家和人民的情況?!
Thumbnail
近幾年更令人驚訝的是,曾經在中國被共產黨打敗,父母家族在中國被抄家勞改, 或者在兩蔣時代被鼓勵教育反共的老-輩世代, 仍然有一部分的人,而且不在少數。 他們寧願台灣的社會被破壞, 並且刻意的忽略其實覆巢之下無完卵, 如何去解釋這些人愛共產黨勝過於愛自己國家和人民的情況?!
Thumbnail
風水輪流轉。台灣在威權轉移完成之後,開始追討昔日舊賬,,於是興起了所謂轉型正義。那些威權時代的得利者,被昔日他們輕視看貶的《土臺客》超越而過,本土力量不斷抛開他們身邊揚塵而去,舊勢力變成了《受害者》?有趣的是,這些當年耀武揚威,今日逐漸失勢的人,似乎在彼岸找到了出口?
Thumbnail
風水輪流轉。台灣在威權轉移完成之後,開始追討昔日舊賬,,於是興起了所謂轉型正義。那些威權時代的得利者,被昔日他們輕視看貶的《土臺客》超越而過,本土力量不斷抛開他們身邊揚塵而去,舊勢力變成了《受害者》?有趣的是,這些當年耀武揚威,今日逐漸失勢的人,似乎在彼岸找到了出口?
Thumbnail
為什麼駐海外的台灣人都特別喜歡挑起台灣議題?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知識宏闊,而是因為在異地生存的每一刻,都會有各種人、各種事件、用各種方法在提醒你,應該要認得自己到底是誰。
Thumbnail
為什麼駐海外的台灣人都特別喜歡挑起台灣議題?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知識宏闊,而是因為在異地生存的每一刻,都會有各種人、各種事件、用各種方法在提醒你,應該要認得自己到底是誰。
Thumbnail
之前,有基進女權的支持者問我最近怎麼樣的時候,我表明我最近的生活,並且我簡單說明一下我對於我支持基女的立場。其實我倡議女權到現在只專注身體意識這個過程,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也進入四年了,但是即使我在網路上寫了那麼多文章,也似乎很少有人知道我真正的立場,所以我才在那次討論中談到我的女
Thumbnail
之前,有基進女權的支持者問我最近怎麼樣的時候,我表明我最近的生活,並且我簡單說明一下我對於我支持基女的立場。其實我倡議女權到現在只專注身體意識這個過程,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也進入四年了,但是即使我在網路上寫了那麼多文章,也似乎很少有人知道我真正的立場,所以我才在那次討論中談到我的女
Thumbnail
【閒話】 我出生就是外省第二代,比例約佔台灣人口13%。 33歲時,敢跟自己承認是一個男同性戀之後,我開始知道:自己是比例約10%的性少數。 40歲左右,我開始吃素了,而且還是有機健康養生素,比例約佔台灣人口13%。 35歲左右,我在學校就已被戲稱為「人本派」,54歲時,我是贊成年金改革的,這樣一路
Thumbnail
【閒話】 我出生就是外省第二代,比例約佔台灣人口13%。 33歲時,敢跟自己承認是一個男同性戀之後,我開始知道:自己是比例約10%的性少數。 40歲左右,我開始吃素了,而且還是有機健康養生素,比例約佔台灣人口13%。 35歲左右,我在學校就已被戲稱為「人本派」,54歲時,我是贊成年金改革的,這樣一路
Thumbnail
但是,最近我靜下來想,這些藍絲和韓粉,其實他們的先天基因,智商情商差異和我們應該不是很大,他們偏執地相信中共和韓國瑜,真是用腦殘和自私自利就可以概括?
Thumbnail
但是,最近我靜下來想,這些藍絲和韓粉,其實他們的先天基因,智商情商差異和我們應該不是很大,他們偏執地相信中共和韓國瑜,真是用腦殘和自私自利就可以概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