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以小說填補台灣歷史的「台共」空白—《裡面的裡面》

更新於 2024/10/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他們這些讀書人既是傷口本身,也是治療本身。他們終會在傷口好了之後消失,留下疤痕。他們不一定介意是否被記住,因為,若能痊癒,沒有傷疤是值得慶幸的事。如果真要說,留下一點點不引人注目,卻讓需要的人們辨別的小小傷疤就好。那樣就好。

電影《悲情城市》的重新上映,讓關於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討論再度興起,藉由一些影評也讓觀眾了解其中它訴說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台灣人,而是長久以來被官方歷史所抹去的「台共」。然而,台共是怎樣的存在?這群信奉馬克思的知識份子,在日本、國民黨接連殖民的台灣,又是如何掙扎求生?他們與其家屬,和其他受難者相比,又有怎樣的不同?

raw-image

台共幹部遺屬 追尋家族被遺忘的記憶

或許用「得天獨厚」來形容有點不恰當,但身為台灣共產黨幹部後裔的朱嘉漢,在書寫相關題材時,想必會更有感觸。在《裡面的裡面》這本長篇小說中,故事主角正是他祖父的三舅舅、老台共「潘欽信」,藉由虛構他的口吻、心境,以及周邊包含兄姐、外甥、妻女等,作者更試圖描繪出白色恐怖受難者、遺族,在事件發生後所經歷的人生。

雖然部分是虛構,但正確來說應該是在既有的史實骨架上,增添那些被抹滅、遺忘,且可說是永遠「死無對證」的情節,藉由巧妙的安排與建構,《裡面的裡面》反覆讓不同的人物出場,完成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故事。那些輕且孤獨的死亡、只留下被抹去痕跡的存在,都在作者的筆下穿越時空、虛實的界線,訴說著他們的故事。儘管是作者幾乎不可能見證的事件,卻也讓讀者無法斷言它們不是事實。


走進台灣歷史「裡面的裡面」

對於部分讀者而言,《裡面的裡面》開頭可能有些晦暗難懂,剖析自身思想(尤其是主角信仔反思共產主義的部分)而缺乏故事推進的橋段,更會讓人必須更加集中精神閱讀。但作者毫無疑問是善於描寫的,並且經常用簡短的文字、對話,闡述生動的意象並連帶產生巨大的後座力。 沒有推薦序,卻有最後的推薦、評析,與作者與作家賴香吟在出版前的通信作為附錄,實際的閱讀體驗也證明它們確實讓這本作品更加完整,同時更瞭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意念。

《裡面的裡面》帶領了讀者走進台灣歷史裡面的裡面,發現其中長久被忽略的空白,並以對過去的想像填充了這塊空白,同時對於當代社會的現象(語言斷裂、歷史失憶、重理輕文)提出更多解釋。它是虛構的時空膠囊,一封想像自歷史人物的信,企圖恢復長久以來「只有歷史」的島民,恢復那段不再被人記起的記憶。

(本文和華藝電子書合作,文章連結:https://reurl.cc/117omW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世界上會這樣形容自己作品的作家,或許只有提姆・波頓,而從這本《牡蠣男孩憂鬱之死》中的悲劇角色們,也可看出他奇幻、荒誕、黑暗、詭異,同時又富含想像力等,所有讓他被稱為「鬼才導演」的特質,以及《聖誕夜驚魂》、《巧克力冒險工廠》、《地獄新娘》、《魔境夢遊》與《怪奇孤兒院》等作品的故事原型。
作為國民黨政權下的異數,「張超英」是推動台灣外交近代史的重要人物,藉由這本由主角本人口數、已故作家陳柔縉執筆的傳記,也將帶領讀者重溫這段對於台日關係至關重要的「張超英時代」。
很難不讓人想到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而在書腰上的宣傳文字,更會令人期待其中的轉折,與可能出現的道德困境。儘管如此,《陪審員》中的情節卻還是比想像中的更加難以預測,不僅止於法庭內辯論的橋段設計,也讓它展現出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面向。
看到這樣的書名,自然而然會開始期待是一本醫師在非都市地區看診時,藉由實際接觸患者而發現令人驚奇的故事,加上書封上寫的「社會學」,還有不久前看的《瘋人說》,更增加了對這本作品的期待程度。不過在閱讀過後發現它其實是另一本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特別是對文字方面比較要求的讀者,或許可以先調整一下對它的期待。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自於推特帳號,《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作者奧利佛・達克賽爾,曾是在這間書店工作的資深店員,藉由他不修邊幅(?)的文字,這個「發瘋會好過一點」的職業,與英國珍本書業的內幕,也在讀者面前展開。
世界上會這樣形容自己作品的作家,或許只有提姆・波頓,而從這本《牡蠣男孩憂鬱之死》中的悲劇角色們,也可看出他奇幻、荒誕、黑暗、詭異,同時又富含想像力等,所有讓他被稱為「鬼才導演」的特質,以及《聖誕夜驚魂》、《巧克力冒險工廠》、《地獄新娘》、《魔境夢遊》與《怪奇孤兒院》等作品的故事原型。
作為國民黨政權下的異數,「張超英」是推動台灣外交近代史的重要人物,藉由這本由主角本人口數、已故作家陳柔縉執筆的傳記,也將帶領讀者重溫這段對於台日關係至關重要的「張超英時代」。
很難不讓人想到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而在書腰上的宣傳文字,更會令人期待其中的轉折,與可能出現的道德困境。儘管如此,《陪審員》中的情節卻還是比想像中的更加難以預測,不僅止於法庭內辯論的橋段設計,也讓它展現出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面向。
看到這樣的書名,自然而然會開始期待是一本醫師在非都市地區看診時,藉由實際接觸患者而發現令人驚奇的故事,加上書封上寫的「社會學」,還有不久前看的《瘋人說》,更增加了對這本作品的期待程度。不過在閱讀過後發現它其實是另一本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特別是對文字方面比較要求的讀者,或許可以先調整一下對它的期待。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自於推特帳號,《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作者奧利佛・達克賽爾,曾是在這間書店工作的資深店員,藉由他不修邊幅(?)的文字,這個「發瘋會好過一點」的職業,與英國珍本書業的內幕,也在讀者面前展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推薦閱讀:適合已加入職場數年,不管長輩、同事和晚輩的相處,想要有妥適回話而創造好人緣的人,比方說面對同事在會議上的質疑,或是突然在茶水間遇到主管,該怎樣應對能留下好印象。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工作場域,不論是夢想型還是營利型,我們都應該追求友善的工作場域,對於每個人工作與生活平衡做出最大的努力,同時我們學習到的倡議價值觀,都應該要努力的實踐在生活當中,而不是倡議時高度要求他人,自己卻無法做到。不僅不要剝削他人還要更進一步的避免剝削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能解決什麼問題? 你是否曾有以下困擾? 開會時長篇大論,卻無法讓與會者迅速掌握重點,耗盡對方耐心? 精心準備的簡報,卻無法引起聽眾共鳴,達不到效果? 甚至日常聊天,總是辭不達意,讓朋友興趣缺缺? 或許你欠缺的不僅僅是溝通方式,而是摘要的能力。 這本書提出幾個觀念,並歸納出幾個步驟,幫助我們用最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腦革命作者、日本科學會顧問 七田真
Thumbnail
人生不一定要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學校沒教、主管不講的職場眉角」是由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老師所著作,分享她在職場多年的經驗與觀察。在書中你會發現:我就是這樣想!、我也遇過這樣!,而這些丁菱娟老師都會給你一些建議與方法,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接著就跟著我,向更好的職場、更好的自己前進!
Thumbnail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
Thumbnail
Joyce 是一位電商品牌的編輯,上個月才剛加入公司,整個部門有將近30名員工。但是主管卻在上週突然宣布,所有部門同仁,在接下來這一年,都必須每個月閱讀2本書,而且未來將不定期在周會上,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該週上台分享的3位同仁!大家都覺得「超級傻眼」!
Thumbnail
漢克大叔在中年失業後決定投入最愛的味事業,他前往日本向老師傅學習,了解了「麴種」的重要。回臺後他改用本土黃豆、池上米及洲南鹽場海鹽,加上師傅傳承的百年麴菌,釀出獨一無二、臺日混血的味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推薦閱讀:適合已加入職場數年,不管長輩、同事和晚輩的相處,想要有妥適回話而創造好人緣的人,比方說面對同事在會議上的質疑,或是突然在茶水間遇到主管,該怎樣應對能留下好印象。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工作場域,不論是夢想型還是營利型,我們都應該追求友善的工作場域,對於每個人工作與生活平衡做出最大的努力,同時我們學習到的倡議價值觀,都應該要努力的實踐在生活當中,而不是倡議時高度要求他人,自己卻無法做到。不僅不要剝削他人還要更進一步的避免剝削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能解決什麼問題? 你是否曾有以下困擾? 開會時長篇大論,卻無法讓與會者迅速掌握重點,耗盡對方耐心? 精心準備的簡報,卻無法引起聽眾共鳴,達不到效果? 甚至日常聊天,總是辭不達意,讓朋友興趣缺缺? 或許你欠缺的不僅僅是溝通方式,而是摘要的能力。 這本書提出幾個觀念,並歸納出幾個步驟,幫助我們用最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腦革命作者、日本科學會顧問 七田真
Thumbnail
人生不一定要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學校沒教、主管不講的職場眉角」是由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老師所著作,分享她在職場多年的經驗與觀察。在書中你會發現:我就是這樣想!、我也遇過這樣!,而這些丁菱娟老師都會給你一些建議與方法,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接著就跟著我,向更好的職場、更好的自己前進!
Thumbnail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
Thumbnail
Joyce 是一位電商品牌的編輯,上個月才剛加入公司,整個部門有將近30名員工。但是主管卻在上週突然宣布,所有部門同仁,在接下來這一年,都必須每個月閱讀2本書,而且未來將不定期在周會上,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該週上台分享的3位同仁!大家都覺得「超級傻眼」!
Thumbnail
漢克大叔在中年失業後決定投入最愛的味事業,他前往日本向老師傅學習,了解了「麴種」的重要。回臺後他改用本土黃豆、池上米及洲南鹽場海鹽,加上師傅傳承的百年麴菌,釀出獨一無二、臺日混血的味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