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沒有要跟你吵這個進步幅度,只是要表達,跟過去相比確實改變了,所以中年人對進一步改變社會,興致的確沒年輕人多。因為對我們而言,改變成真是現實,或許不盡如人意,但就年輕人而言,現實是永恆,只有更糟沒有最糟,不改怎麼行。是,我們以前也這麼想,聽更老的人講台灣,何止一個慘字。
怎麼上週講到最後在惆悵了,不是的,那是引子,這周來談台灣人政治傾向中的議題怎麼堆疊。
真要用政黨傾向來分,年齡為何是很重要的分界線,表面理由當然是年輕人希望激烈的變革,越老越不希望。更深入一層,還可看出工作年齡的差異,實際工作多年,有相關產業經驗者,選擇會大大不同,而越是有跨領域經驗者,行事風格通常也越保守。
這其實就是在台灣談意識形態,左右政治傾向,來定位政黨並不大適合,較適合用議題來談傾向的理由。外國是因為民主百年,已經走到政治傾向引導議題,傾向早變成思想,故新出現的議題,用既有的政治思想去引導思考並不奇怪,從左右派入門,由意識形態指引議題的解法,非常合理。但在台灣不是這樣,我們民主沒幾年,思想解錮也沒20年,去他的政治意識形態,根本就沒這些玩意好嗎?
台灣過去的正常狀況,是我們對議題有各種看法、解法,統稱為「傾向」,但對政治思想的理解近乎零,極少人才會從議題反過來去探討思想本質。這種由歷史對立產生的深藍深綠,屬於現狀定義基本盤的中老年人,各種議題的意見完全對立,毫無妥協可言,說穿了就是固化不會改。由於是從議題累積,故你想從思想層面去改變這些人的認知,幾乎是不可能的。
好比用職業來說,公教通常都深藍,所以深綠在過去以中小企業為主。你也可以說,這是傳統上的公教職業 vs 工商職業的心態。職業限制了你的眼界,讓你對問題的深度廣度認知不同,就舉大家熟悉的環保作為例子,為何過去深藍的中老年人不大支持環保,深綠的產業界還比較支持?而到了今天,好像深藍深綠對環保的看法又轉相反了?
兩邊都在雙重標準?欸,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