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沒有一個「達文西的爸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身為老師有個小樂趣是,探查、好奇孩子們逐漸成熟的臉龐下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也因為孩子,讓我永遠「成為最真實的自己」。

今天下午在一場師訓的讀書會中,和老師們進行了一個延伸討論,談到了原生家庭、父母的觀念、社會價值觀等對自己成長歷程與內在的影響。當然,這些影響與潛移默化,絕對是現在的「我們」與這世界所有、與自己互動的一部分,可是那是真實的你自己嗎?

長這麼大,從教育的領域中,我學會了一個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覺察自己」。因為學生、因為家長、因為教育,我開始覺察自己的一切。覺察自己的生命歷程、覺察自己生活、覺察身邊周遭的人與我、覺察我的家庭與我。這些覺察,偶爾帶著一些複雜的情緒、一些不願承認的傷痛或失落、一些莫名其妙的喜悅,以及一些永遠存在的愛,不過,所有的覺察,最終帶來的是一個「漸漸清楚」的自己,所以能放下,所以很感恩。

當我清楚的感受到這個內在歷程的探索與反思,為我帶來的力量,我曾經告訴自己,我想要盡我所能,在我教學的路上,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人」。我希望讓與我相遇的每一個孩子、老師、朋友,都能打開那扇「看見自己」、「知道自己」的門。讓每一個人真正「成為自己」,就是我的任務,就是我對地球最大的幫助。很難,但我想要全力以赴,很難,但我知道一定有路。

在我欣賞的眾多教育模型之中,「達文西」這個「人」,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模型。他無時不刻的提醒著我,每個「沒被教育」過的孩子都是「達文西」。哈!這麼說來,有些諷刺,所以我才時刻提醒自己,怎麼樣讓孩子「保持」原本就是「達文西」的可能。於是,每學期,我都會從不同角度切入和孩子們進行一次「達文西專題」,找回自己的「達文西」。


raw-image


大家都知道,達文西是個「天才」,藝術、數學、科學、建築、醫學、語文、發明…樣樣精通。我認為,能夠成就達文西的生命歷程就是他的「童年」。他的童年,簡單來說,就是個在草裡吃土、玩昆蟲、亂塗鴉、放風箏、抓小魚的一般「正常」小孩。達文西的童年,最棒的老師就是「大自然」,大自然裡蘊藏的一切,都是達文西的好奇、都是達文西的學習。而

他的父親延續家族傳統,是一個十分忙碌的法律公證人,雖然平時住在城裡,幾乎沒有時間陪伴達文西的成長,但這個爸爸和現在的父母一樣,永遠竭盡全力栽培自己的孩子。

某天,爸爸從都市返鄉,在路旁看見達文西正在描繪一片片葉子以及小昆蟲,他欣喜若狂,認為這孩子將來絕對能成為一個藝術家,所以他決定好好栽培這孩子的藝術天份。下次返家時,爸爸帶回來一大組的繪畫器具,但,達文西竟然不畫畫了!他開始用木條搭起一座做的小木城,爸爸轉個念一想,或許這孩子未來會是個厲害的建築師呀!所以決定陪他走向建築師之路。下次再返家時,爸爸帶回了許多美麗的建築模型與玩具,但這次達文西已不搭木頭了,他竟然開始學起動物叫、學小鳥飛、甚至學鱒魚逆流而上(好啦,這是蔣公)。一個月後,爸爸帶著一些表演的道具再度返家,結果,達文西又開始拿著畫筆,到處寫生、塗鴉。這次,不管爸爸再怎麼正向、心臟再怎麼強、為孩子準備了再多的資源,爸爸一次次的期待落空,開始對達文西失望了,他想,或許達文西就像一般孩子,只會到處「玩樂」。

這天,爸爸兩手空空的從城裡返家,遠遠的,就看到達文西在草地上放風箏。風箏上,畫著一隻栩栩如生的美麗大鳥,展翅翱翔。流水潺潺的小河旁,多了一個轉動著的小水車,拍打、翻滾著河水,水車的輪軸上,正繫著綿延的風箏線。達文西開心的大喊:「爸爸,你看!我做的風箏和水車」。

好,達文西的小故事到這告一段落,所有細節純屬虛構,但故事大意,絕對真實。來到課堂上,一次的討論,讓我印象深刻。

「你們覺得達文西為什麼能成為達文西?」這是我每次在與孩子閱讀完各種版本的達文西童年時,會問的一個關鍵問題。

「他有好奇心」、「他有超級厲害的觀察力」、「他很細心」、「他很有耐心」、「他很喜歡大自然」、「他會專心在自己喜歡的事上」、「他不怕髒(痾…這回應的孩子本身有點潔癖)」「他不怕蟲」「他很勇敢」…(孩子們陸續還有幾十個達文西的優點大轟炸)。

然後,我又會問,「如果,我有時光機,老師把你們丟到一個跟達文西一樣的年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視,只有大自然的時代,那請問你們會像達文西一樣,每天好奇、探索大自然嗎?」大家不約而同的點著頭,紛紛表示「會」,「沒手機當然只能這樣啊」、「我超愛大自然」有些森林系的孩子們甚至表明了自己。

「所以,達文西的這些特質,難道你們沒有嗎?想想更小的你們,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好奇、觀察、耐心…這些特質,你們沒有嗎?」「或許,擁有手機、網路、科技的我們,會比達文西更厲害喔!因為我們能探索、好奇的世界更廣、更大、甚至連外太空都可以去了耶!」全班似乎陷入了一陣思考,於是靜默。

「哇噻!那你們每一個人是不是也有可能『根本』就是達文西!」我用一個超級震驚表情及語氣,表達了我內心對我眼前「每一個達文西」的肯定與無比讚嘆😳。就在這時,一個值得我永遠牢記心中的聲音傳來…

「老師,可是我們沒有達文西的爸爸」女孩有些無奈的說,全班如同找到知音般的鼓譟,而我安靜了幾秒。這句話的出現,讓這個討論,轉入了另一個更深的議題,「沒錯,我們的爸爸都不是達文西的爸爸,但是這不代表我們不能擁有或保有和達文西一樣的特質…」

課堂中,我與孩子們討論持續,但我想停在這句「我們沒有達文西的爸爸」這個想法上。

孩子們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究竟達文西的爸爸,和每一個愛著孩子的我們,差別在哪?

達文西的爸爸,做「對」了哪些事,成就了「達文西」?

達文西的爸爸又有著什麼樣的特質?

孩子們內在的「達文西」,需要的是一個怎樣的「父母」、「老師」?

這些問題,我不想說得太清楚,留給每一個閱讀到這篇文章的你思考。在孩子們都可以透過達文西的故事,觀看到「自己原有的真實」時,身為父母、老師、每一個大孩子的我們,是時候都該「覺察自己」了。

值得欣慰的是,討論結束,沒有一個孩子想要跟達文西交換爸爸(與爸爸們擊掌!🙌)。

也感謝一直默默支持著我的「我的達文西爸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gelaliu的沙龍
47會員
55內容數
我們是一, 我們都是獨特且美麗的一, 我們也集合成為一。 分享我的教育想法,一起感受世界的美好。
Angelali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6
2025 的回歸,來自於辯論課、競賽與生命的思索。 幾個學期下來的辯論課,孩子們總是認真以對,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他們的確在這樣的激盪與思辯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明顯可見,但老師我憂的確也是每場辯論賽的勝敗,似乎成為孩子們的一個「執念」,輸或贏成為每個人與團隊間一個隱形的障礙,突然某天孩子
Thumbnail
2025/03/06
2025 的回歸,來自於辯論課、競賽與生命的思索。 幾個學期下來的辯論課,孩子們總是認真以對,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他們的確在這樣的激盪與思辯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明顯可見,但老師我憂的確也是每場辯論賽的勝敗,似乎成為孩子們的一個「執念」,輸或贏成為每個人與團隊間一個隱形的障礙,突然某天孩子
Thumbnail
2023/12/11
有點想談談最近的「古文之辯」下自己的經驗。 七年級生的我,在高中時,除了課本中原訂的古文,我想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學校一定再有一本厚厚的《古文觀止》讓我們「自學、自讀」,陪伴著整個高中國文生涯。
Thumbnail
2023/12/11
有點想談談最近的「古文之辯」下自己的經驗。 七年級生的我,在高中時,除了課本中原訂的古文,我想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學校一定再有一本厚厚的《古文觀止》讓我們「自學、自讀」,陪伴著整個高中國文生涯。
Thumbnail
2023/12/11
最近孩子們總是會猝不及防的帶我走向他們的內心。 今天,國中男孩因為一個上週請假的補課誤會,提早來到教室,我驚訝的寒喧幾句,關於上週的段考。男孩說:「我考得爛透了!」 我知道他的口氣,不是謙虛,更多的是懊悔與擔憂,因為我認識的他是個極為認真、負責的孩子。
Thumbnail
2023/12/11
最近孩子們總是會猝不及防的帶我走向他們的內心。 今天,國中男孩因為一個上週請假的補課誤會,提早來到教室,我驚訝的寒喧幾句,關於上週的段考。男孩說:「我考得爛透了!」 我知道他的口氣,不是謙虛,更多的是懊悔與擔憂,因為我認識的他是個極為認真、負責的孩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和孩子相處,我喜歡換位思考 如何從幼兒教育開始為青春期做準備 我有一套方法 一年級的小達欣 上了小學後開始長出新的枝枒 突然像個青少年一樣的會有尊嚴問題 會有因為害羞而做出相反的事 (EX:有朋友在,就會故意表現跟我很帥氣、冷漠) 我知道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難免會 但六歲......
Thumbnail
和孩子相處,我喜歡換位思考 如何從幼兒教育開始為青春期做準備 我有一套方法 一年級的小達欣 上了小學後開始長出新的枝枒 突然像個青少年一樣的會有尊嚴問題 會有因為害羞而做出相反的事 (EX:有朋友在,就會故意表現跟我很帥氣、冷漠) 我知道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難免會 但六歲......
Thumbnail
如果達爾文進化論是透過動物來研究出現的,那一個人的成長會是用什麼理論來解釋呢? 純真的樣子卻有著惡魔的行為 如果一路是平坦的青青草原,是不是就可以邊往前進,邊看美景讓自己眼睛都是艷麗的;又或是一路平坦,附近風景卻是歪七扭八,還無美感可言。 課本寫著人人平等,公民老師也說了許多正義,實質正義、轉型正義
Thumbnail
如果達爾文進化論是透過動物來研究出現的,那一個人的成長會是用什麼理論來解釋呢? 純真的樣子卻有著惡魔的行為 如果一路是平坦的青青草原,是不是就可以邊往前進,邊看美景讓自己眼睛都是艷麗的;又或是一路平坦,附近風景卻是歪七扭八,還無美感可言。 課本寫著人人平等,公民老師也說了許多正義,實質正義、轉型正義
Thumbnail
以第一人稱,小孩子的視角帶入整篇故事 講述主角的成長過程、心理、壓力、懷疑 文字簡單,讀起來沒有負擔
Thumbnail
以第一人稱,小孩子的視角帶入整篇故事 講述主角的成長過程、心理、壓力、懷疑 文字簡單,讀起來沒有負擔
Thumbnail
小學時,當同學們熱衷於某些遊戲或流行時 自己偶而也會隨波逐流與同學們遨遊其中 但其當時的內心,卻像無法靠岸的小船,總覺得飄盪及飄渺 倒是很喜歡拿張白紙,找個角落隨手塗鴉,沉靜其中 只有在塗鴉時,才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整個世界遼闊踏實了起來~ 但這種行為和想法,在當時的環境與氛圍下似乎是非主流的…
Thumbnail
小學時,當同學們熱衷於某些遊戲或流行時 自己偶而也會隨波逐流與同學們遨遊其中 但其當時的內心,卻像無法靠岸的小船,總覺得飄盪及飄渺 倒是很喜歡拿張白紙,找個角落隨手塗鴉,沉靜其中 只有在塗鴉時,才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整個世界遼闊踏實了起來~ 但這種行為和想法,在當時的環境與氛圍下似乎是非主流的…
Thumbnail
人家問我將來想當什麼,我回答:「我想當我自己。」我覺得世界上大家都當自己,這才是正確的。我們生活在不正確的世界裡,需要去做喜歡的事情的勇氣。重視自己的直覺,對自己要誠實,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勇氣。-中島芭旺
Thumbnail
人家問我將來想當什麼,我回答:「我想當我自己。」我覺得世界上大家都當自己,這才是正確的。我們生活在不正確的世界裡,需要去做喜歡的事情的勇氣。重視自己的直覺,對自己要誠實,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勇氣。-中島芭旺
Thumbnail
身為老師有個小樂趣是,探查、好奇孩子們逐漸成熟的臉龐下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也因為孩子,讓我永遠「成為最真實的自己」。 今天下午在一場師訓的讀書會中,和老師們進行了一個延伸討論,談到了原生家庭、父母的觀念、社會價值觀等對自己成長歷程與內在的影響。當然,這些影響與潛移默化,絕對是現在的「我們」與這
Thumbnail
身為老師有個小樂趣是,探查、好奇孩子們逐漸成熟的臉龐下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也因為孩子,讓我永遠「成為最真實的自己」。 今天下午在一場師訓的讀書會中,和老師們進行了一個延伸討論,談到了原生家庭、父母的觀念、社會價值觀等對自己成長歷程與內在的影響。當然,這些影響與潛移默化,絕對是現在的「我們」與這
Thumbnail
既是以身為一位學生,也是以一位向未知探索的成年人,夾雜在孩子與大人間角色的角度去分享這篇整理過後的文章。 沒有圍牆,沒有門,而是名副其實的「開放式」教育學校。沒有訓導處,只有陪你一起練習正視情緒面對挫折的諮商處。
Thumbnail
既是以身為一位學生,也是以一位向未知探索的成年人,夾雜在孩子與大人間角色的角度去分享這篇整理過後的文章。 沒有圍牆,沒有門,而是名副其實的「開放式」教育學校。沒有訓導處,只有陪你一起練習正視情緒面對挫折的諮商處。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