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英利《教室外的五堂藝術課》~走出戶外,為了活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布施英利《教室外的五堂藝術課》 共鳴讀書筆記 from Jinna Sun

布施英利《教室外的五堂藝術課》 共鳴讀書筆記 from Jinna Sun

【共鳴讀書 no.117】~走出戶外,為了活著

布施英利,《教室外的五堂藝術課》(如果出版,2014) (日文原書2002)


步入中年,友朋見面最常聊的就是健康與養生,的確深刻感受到「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這句話。但是這個「動」應該怎麼動法?

於是我想應該讓我們以終為始,回到「活」這個字。「活」的目的是什麼?想要「活」出什麼樣的面貌?

啊哈,答案就出來了!

沒有人不想活得精彩、活得深刻、活得「美美」的。

一路鋪梗到這裡,到底與布施英利的這本書有啥關連?

是的,既然是「共鳴筆記」,看書的角度就要與己相關,看出自己的關切,看出自己的觀點。要「活」就要「動」,從「動」獲得「美」。

布施英利把「動」(motion) 與情「感」(emotion)連結在一起,

唯有「動」才能點燃內心某種感受,而不斷去鍛鍊感受力的敏感度,才能產生樂趣與愉悅加倍的「美感」。

因此布施英利主張,培養美感,請移動到戶外,向大自然學習。


作者另一本暢銷書是《不要畫筆的繪畫教室》,他完全不建議用任何繪畫技巧來訓練孩子的美學素養,唯有在大自然中觀察、描繪、動手、體驗、感受,人們才能讓自己在大自然的洗禮下,驚艷於從美感而獲得的狂喜與悸動。

布施英利在《教室外的五堂藝術課》建議幾個觀察自然的場合:

向戶外的「光」掌握「時間」,

走入「森林」學習「空間」與「秩序」,

向「海洋」感受「動態」的魅力,

去「露營」體會「形與色」的關係,

最後一堂課有點扯,

跟他自己「解剖學」的背景有關,居然鼓勵大家採集屍體,觀察與解剖(!)

正面直視死的世界,才能超越死亡,認知生的意義與生命的可貴。

因為以大自然為師,才有機會親身面對與體會,於是,活著要有感,隨時感動,大笑大樂,不論人生短短幾個秋,都活得美美、活得深刻。

不禁為大多數禁錮在依然是集體管理思維的年輕孩子們,感到悲傷。

要讓美感有感,看來先想辦法讓孩子們

活得像個人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inna Sun 藝起來共鳴
156會員
112內容數
盡信書不如共鳴,在字裡行間覺察自己。 一種幫助您有感閱讀且共鳴產出的高效讀書筆記法。 請至此處雲端連結下載空白表格檔案❤️:https://reurl.cc/NXld26 邀約分享聯絡信箱:jinnasun@gmail.com
2025/03/30
李惠貞老師於現流冊店導讀《生命的尋路人》,分享韋德·戴維斯探討瀕臨絕種少數民族智慧的內容。導讀中穿插其他書籍觀點,例如薩古魯的超能力概念、哈拉瑞的《連結》等,引導讀者反思科技與自然、文明與野蠻的關係,並從中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3/30
李惠貞老師於現流冊店導讀《生命的尋路人》,分享韋德·戴維斯探討瀕臨絕種少數民族智慧的內容。導讀中穿插其他書籍觀點,例如薩古魯的超能力概念、哈拉瑞的《連結》等,引導讀者反思科技與自然、文明與野蠻的關係,並從中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晨起儀式、間歇式日記、時間箱、AI輔助復盤、Notion週復盤等方法,提升效率、激發靈感,並萃取生活智慧,打造個人價值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晨起儀式、間歇式日記、時間箱、AI輔助復盤、Notion週復盤等方法,提升效率、激發靈感,並萃取生活智慧,打造個人價值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分享作者從子彈筆記到數位化筆記的探索歷程,以及從Sam Altman和金翼漢教授的筆記方法中獲得的啟發。作者強調筆記方法的「簡單」和「持續」性,並分享瞭如何結合Altman的線圈筆記本和金教授的關鍵字摘要法,優化個人筆記系統,提升思考深度和回顧效率。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分享作者從子彈筆記到數位化筆記的探索歷程,以及從Sam Altman和金翼漢教授的筆記方法中獲得的啟發。作者強調筆記方法的「簡單」和「持續」性,並分享瞭如何結合Altman的線圈筆記本和金教授的關鍵字摘要法,優化個人筆記系統,提升思考深度和回顧效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活是繁瑣的。很多時候,我們將許多的時間,花在執著眼前、追趕未來,或者糾結過往。對於自己身處的環境與當下,卻鮮少留意聆聽和關心。所以我們未曾發現窗戶外頭,沾滿雨露的蜘蛛網;也未曾停駐在行道樹下享受庇蔭,或者凝視沙河魚游 ;更沒有閒適的時間,欣賞黎明虹彩與吱吱鳥啼。當我們無法體認到自己當下擁有的,卻對
Thumbnail
生活是繁瑣的。很多時候,我們將許多的時間,花在執著眼前、追趕未來,或者糾結過往。對於自己身處的環境與當下,卻鮮少留意聆聽和關心。所以我們未曾發現窗戶外頭,沾滿雨露的蜘蛛網;也未曾停駐在行道樹下享受庇蔭,或者凝視沙河魚游 ;更沒有閒適的時間,欣賞黎明虹彩與吱吱鳥啼。當我們無法體認到自己當下擁有的,卻對
Thumbnail
身在台灣,某些設計總是被批評是「中華民國美學」,或是更慘烈一點,被稱之為美工毫無美感的視覺呈現。 閱讀漢寶德《談如何培養美感》後,解開我不少疑惑。 此書用較為實際的方式,講述如何培養美感,本書有幾個方法我個人很受用,與大家分享,共同提升美感。
Thumbnail
身在台灣,某些設計總是被批評是「中華民國美學」,或是更慘烈一點,被稱之為美工毫無美感的視覺呈現。 閱讀漢寶德《談如何培養美感》後,解開我不少疑惑。 此書用較為實際的方式,講述如何培養美感,本書有幾個方法我個人很受用,與大家分享,共同提升美感。
Thumbnail
阿崴閱讀:活學-終生受用的人生高效能解密 大眾銀行多年前的不老騎士廣告:人為什麼活著。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化而死去,而綜觀一生我們到底留下些什麼?財富地位都是虛假的,在別人的心中,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有沒有一個機會給予別人溫暖與關懷...
Thumbnail
阿崴閱讀:活學-終生受用的人生高效能解密 大眾銀行多年前的不老騎士廣告:人為什麼活著。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化而死去,而綜觀一生我們到底留下些什麼?財富地位都是虛假的,在別人的心中,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有沒有一個機會給予別人溫暖與關懷...
Thumbnail
怎麼遇見或憶起生命深深嚮往的,私密的輕顫?怎麼在雜亂無章的感覺和歧岔堆疊的經驗中,追探那塑造我們的情感沃土?年為期四天的工作坊「Must die of something――跨界藝術工作坊」,由散步、閱讀、觀影、對話、寫作、舞踏、演出相互串聯,我們以城市的公園現地創作,彼此交流。
Thumbnail
怎麼遇見或憶起生命深深嚮往的,私密的輕顫?怎麼在雜亂無章的感覺和歧岔堆疊的經驗中,追探那塑造我們的情感沃土?年為期四天的工作坊「Must die of something――跨界藝術工作坊」,由散步、閱讀、觀影、對話、寫作、舞踏、演出相互串聯,我們以城市的公園現地創作,彼此交流。
Thumbnail
開始熱愛生活,就會長出屬於自己的美感形式。 好氏研究室、仙島主理人陳易鶴推行「美感努力運動」已屆7年,透過講堂的方式與全臺各類各樣的人傳遞對美的見解。 本書是「美感努力運動」講堂精華集結,從150 則美感生活實踐 x 18 道美感養成習題,來談論生活中我們可以我們可以如何養成,或可能忽視的美。
Thumbnail
開始熱愛生活,就會長出屬於自己的美感形式。 好氏研究室、仙島主理人陳易鶴推行「美感努力運動」已屆7年,透過講堂的方式與全臺各類各樣的人傳遞對美的見解。 本書是「美感努力運動」講堂精華集結,從150 則美感生活實踐 x 18 道美感養成習題,來談論生活中我們可以我們可以如何養成,或可能忽視的美。
Thumbnail
(這是一堂名為「旅行與書寫」課程中的學習紀錄,老師邀請了一位專業舞蹈者,要我們學習去探索與覺察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拍打、撫摸、揉捏 以任何形式的樣子和身體互動 以任何形式的管道喚醒身體 身體會再以刺刺的、麻麻的感受 來回應主人的呼喊  --- 然後我們呼吸 把自己的…
Thumbnail
(這是一堂名為「旅行與書寫」課程中的學習紀錄,老師邀請了一位專業舞蹈者,要我們學習去探索與覺察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拍打、撫摸、揉捏 以任何形式的樣子和身體互動 以任何形式的管道喚醒身體 身體會再以刺刺的、麻麻的感受 來回應主人的呼喊  --- 然後我們呼吸 把自己的…
Thumbnail
美感運動是一種生活態度 「美感培訓」在台灣教育裡一直是一個較不被重視的訓練,其實,美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且擁有個人的美感不僅對創作有幫助,對於周邊的環境、人際間的影響力也會有顯著的提升!
Thumbnail
美感運動是一種生活態度 「美感培訓」在台灣教育裡一直是一個較不被重視的訓練,其實,美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且擁有個人的美感不僅對創作有幫助,對於周邊的環境、人際間的影響力也會有顯著的提升!
Thumbnail
這是一本大概三小時就讀得完的小書,分兩冊。 《冊一:美感努力運動手冊》從生活不同方面 — — 由內觀、選擇、感覺,以至外在的環境、居住、飲食、人際關係、服裝等,教讀者如何提高對細節的敏銳度,從而實踐適合自己的生活美學,獲得美感(美好的感覺),成為一個有品味的人。每章結尾都有相應的習題(實踐建議)訓練
Thumbnail
這是一本大概三小時就讀得完的小書,分兩冊。 《冊一:美感努力運動手冊》從生活不同方面 — — 由內觀、選擇、感覺,以至外在的環境、居住、飲食、人際關係、服裝等,教讀者如何提高對細節的敏銳度,從而實踐適合自己的生活美學,獲得美感(美好的感覺),成為一個有品味的人。每章結尾都有相應的習題(實踐建議)訓練
Thumbnail
「『活著!』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雕刻家羅丹說過『美就是感覺活著』,如果能夠描述出活生生的感覺,那就是最偉大的美了!」
Thumbnail
「『活著!』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雕刻家羅丹說過『美就是感覺活著』,如果能夠描述出活生生的感覺,那就是最偉大的美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