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絕對無聊的日子!生活可以有意識地無聊。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這段疫情期間,相信大部分人一開始以為:終於可以在家裡好好休息一番了;但日子長了,漸漸開始覺得渾身不對勁,無形的壓力令你開始想:為甚麼我的生活如此無聊?

其實「無聊」是甚麼呢?

人生最害怕是在漫長的日子裡找到不到生活的意義和心靈寄托。
大腦其實很矛盾,既喜歡卻又害怕無聊。對於大腦來說。「無聊」是一個代表安全的狀態,因此人才會辛辛苦苦建立和適應自己的舒適圈。但若果長期處於舒適圈和重複的工作環境,大腦對事物的感知度,還有組織判斷的能力都會大幅衰退。亦所以我們既感到無聊的苦悶卻又不想冒險去改變。
那麼無聊是單純的沒趣味和沒有起勁嗎?這個「沒」其實並不是真的「無」,而只是你身在其中感受不到意義。亦即是說,你並不是真的完全無事可幹,而只是不斷做一些沒有充分使你感覺到精神上滿足的事情。
精神上的滿足不是單單指滿足大腦的需求而已,還包括建立信念和信仰。人會因為過去種種的經歷,累積出對未來的盼望和夢想。當我們不斷投入更多的時間在自己的信念當中,我們便會感到滿足和安心,那便是是「舒適圈」。它給予你安全感,並跟你某部分的生活和信念一致而共鳴。
但舒適圈不可能長期地滿足你的渴求。當「舒適圈」飽和了之後,你再不斷投放時間在相同的地方,便產生了相反的效果。因為精神上我們知道,若果不持續去拓展的話舒適圈便只會收縮。因此每當時間浪費了之後我們便會感到不安,除了是錯過了可以充實自己的時間,更害怕自己的舒適圈會受到威脅。
那你會問:有沒有最簡單的方法去拒絕無聊呢?
答案是「有」的。

那就是有意識地無聊!


「無聊」就是重新認識自己最好的時間:找出「無聊」的根本原因。

無聊的時間正正就是為了讓你有寶貴的時間去思考,發揮創意和自我反省的時間。
感受不到意義,是因為你面前的東西沒有刺激感嗎?你討厭這個東西嗎?抑或是你所執著的信念不在於這個事情身上呢?如果面對其他的事情,會比現在更有意義嗎?
舉個例子:若果你正在滑手機,看到朋友在IG上放了在家裡自製美食的圖片,而你卻正在吃街上隨便買來的快餐便當。
此時你可能會用現實的條件作藉口:有時間的話我也能夠做出來!又或者:那我倒不如用便宜一點的價錢在街上買就是了。還是算了吧。
但轉頭吃快餐便當的時候,心裡卻抱怨自己每天都在吃一式一樣的垃圾食物。
再舉一個例子:每當想到出國旅行,很快便會想到自己沒有假期,沒有金錢,或者有家庭小孩要照顧(再加上現在所有國家都封鎖了),所以還是算了吧。
是的,當我們想變得更充實和有意義的時候,就會冒出很多現實的問題,我們都不想去面對和思考,然後很快你便寧願躲回舒適圈,選擇了無聊的生活。(然後又進入討厭無聊的生活的循環。)
所以,無聊並不是真的無事可幹,而是你選擇了不去幹有意義的事。無聊可能是你認為沒有出路的時候給予自己的一條後路。無聊可能是你可以隨時拿出來,解釋克服不到現實問題的替死鬼。因此,你的信念才不會被現實完全地否定,不會被問題當中的恐懼而失去所有的寄託。
其實我們心底裡也知道自己可以再進一步的地方。
亦所以,當下一次你覺得自己在做一些很無聊的事,或者你覺得最近生活很枯燥。那代表你一定在逃避著甚麼,又可能在某方面你沒有好好坦誠地面對自己的渴求。

正所謂:「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別太早否定無聊的自己。

當感到無聊的時候,拿出你的紙筆,嘗試花最少十分鐘安靜一下自己(或者做一回冥想),然後思考以下的問題和記錄自己的答案:
1。這刻使我感到無聊的事情,或者厭倦的時刻是甚麼呢?
2,在經歷這個無聊的時刻當中,我得到了甚麼呢?
3。現實中還可以用其他方法去得到它嗎?
4.這個「甚麼」,我是真的需要它嗎?或者我只為了現實需要而去做呢?
5。我更想要的是甚麼呢?
5。現在的我有決心和條件去放下「無聊」這個束縛去實現自己更想要的東西嗎?
當你思考和記錄完上面的問題和答案之後,可能並沒有立即解決了現實的問題和理念上的矛盾,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就是:
思考自己的處境絕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
更重要的是,在思考的過程當中你亦已經修正了自己的信念一次。避免在無聊的時光裡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就算是逃避,也要光明磊落地逃避!
每當再遇到現實中的難題,只有無聊的事可幹的時候,思考一下如何改變無聊的方式。例如:比起每日悶郁地攤在床上滑手機,不如無聊地看套電影,或者無趣地做三十分鐘運動。然後再想想有沒有更多無聊的事未做。
那麼你會問:面對現實的問題,到最後我還是選擇了逃避,問題不是沒有解決嗎?日後我又可以如何改變自己呢?
其實在思考的過程當中你已經誠實地面對了一次問題,只不過同時你又得到了一次失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現在還沒有合適的條件去達成你的目標,亦可能是你還沒有足夠的決心。但這一次的逃避不代表你下一次的失敗,理解和分析自己的處境和問題,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釐清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是擺脫無聊的第一步。
最後你可能會問:其實我沒有自己的信念,沒有真正想做的事情。那怎麼辦?
那我會說:一個人若果沒有任何想做的事,那應該是如來佛祖的轉世了?但佛祖並不會感到無聊。那何解你又會苦惱呢?
下一期我會談討一下如何坦誠地面對自己。
最後,若果你認為在疫情期間,想找人傾訴,可以找以下熱線/專業人士:

生命線協談輔導專線:1995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心理諮詢電話: (02) 3393-7885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這是我第一次發表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記得訂閱喔!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沒有自由的日子還可以過的嗎。在看完《人生不是名利場》之後人生不是名利場,黎智英。 黎智英,1948年出生於廣州,12歲時偷渡到香港,1975年創辦公明織造廠,1981年創辦佐丹奴,1990年創辦壹傳媒。從一個窮小子到明白什麼是自由,他從來沒當過自己是個生意人,一直以知識份子自居做生意。
Thumbnail
avatar
壹肆說
2021-01-14
還好、不知道、沒感覺……面對「無感無意見」的孩子,可以怎麼做?教作文的這些年來,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如果你問我說:「哪一種學生最令你頭痛?」我會告訴你,那就是──患有「還好症候群」的小朋友。
Thumbnail
avatar
鴻雁
2019-12-21
如果有一天,無人駕駛車在路上趴趴走:無人車對生活的4種影響<p>無人駕駛車輛,如果越來越普及,不僅將緩解馬路上的塞車情形,也可望減少城市裡的車輛。無人車對我們的經濟景氣、交通生活、購屋選擇、商業行為,將分別有什麼影響?</p>
Thumbnail
avatar
邱秉瑜
2017-01-19
有關"芬蘭驚豔"...一個已經沒有聯考可以拒絕的半百小子的雜感III寫於2007-05-28 這幾年又有什麼變化呢? 再說說我自己出國的觀感
Thumbnail
avatar
不在白犬依舊鄙人
2007-05-28
有關"芬蘭驚豔"...一個已經沒有聯考可以拒絕的半百小子的雜感II寫於2007-05-25 30幾歲的我和50歲的我差別在哪裡? 一篇篇的文字 讓我重新檢視自己  再來說說作者 吳祥輝 他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拒絕聯考的小子" 後來在黨外運動、民進黨的內部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本身一直在努力的衝撞體制 我不知道他的出身背景 但我想 他至少是出身在一個物資豐裕的家庭
Thumbnail
avatar
不在白犬依舊鄙人
2007-05-25
有關"芬蘭驚豔"...一個已經沒有聯考可以拒絕的半百小子的雜感I2007-05-23的舊文 13年來看過多少書? 陸續把以往寫的比較好的文PO出來 自己也做個復習 往事並不如煙的心得寫的很潦草 也就不再重PO 也許找一天再看一次 再好好寫一篇
Thumbnail
avatar
不在白犬依舊鄙人
200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