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手記|你每天在家裡不會恐慌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每天在家裡,會不會覺得無聊或恐慌呢?」她環抱著我的肩膀,輕聲問著。

「不會啊,為什麼會這麼問呢?」

「因為是我的話,就會覺得好像什麼都沒做,會開始很焦躁很恐慌。」

「為什麼會呢?」

「好像沒有什麼進展的感覺,雖然也沒有一定要做什麼,但就是覺得很不舒服。」

「如果是這樣,我覺得我很自在唷。可能是看書讓我覺得很滿足,做飯也很療癒,整理房間也讓我感覺與身體連結。況且有心力時,我能透過電話傾聽、透過文字對談讓他人舒緩情緒,這些都讓我感到滿足與價值。我有時候也會有點忙碌,每天規定自己寫一段文字,一行也沒關係,或至少與牌卡互動一次,理解它們傳達訊息的風格。都是在累積我想要做的事,我不會因此恐慌。」

「那就好,那我就安心了。」


這類出於善意的對話,每隔一段時日就會出現。我想這是因為性格不同、對事物的價值與觀感不同,而延伸出的對話。當兩人生活模式不同時,會試圖將另一半的生活樣貌套用在自己身上,惦量出一個適當的關懷。

確認對方是不是滿意目前的生活狀態
是我們給予關懷的一種方式。

她是個沒有做些什麼事就會感到恐慌的人。我知道,因此我說了很多的話。仔細說明對她而言不構成心靈舒適的事項,對我富含的非凡意義。想讓她安心於我的日常。

除了感受到她關心我的心理狀態外,也讓我沿想了「做/行動」這件事。「大家做一件事是為了什麼而行動呢?」的思辨中。

做什麼會讓你感到滿足呢?
做什麼會讓你感到痛苦呢?

相同的情況下,出現不同的感受,差別在哪裡?我粗糙地認為是:喜不喜歡這個樣貌的自己。

你的每個念頭組成了你的思想,思想是你的行動起因。

每個「念頭」的組成都精雕細琢出一個外顯的你。

因為你這麼「想」,所以你這麼「做」、這麼「行動」著。

我想,做了行動之後能夠感到滿足,是因為展現了「所喜歡、所理想的自己」。

行動的起因是自己的思想,出於對想法的「喜歡/理想」而行動,自然回饋舒適自在的感受,進而感到滿足。

那麼,會感到痛苦是因為展現了「所不喜歡、所不認為的自己」吧?行動的起因如果是「非自我」或「無意識」的選擇,行動起來自然會矛盾窒塞、迷失所感。

憂鬱女友時常會有淤塞與痛苦的感受,從上述這個角度切入,是不是起因於無法認同自己呢?接受自己原本的樣貌並欣賞,或許是更貼近「所喜歡的自己」的好方法。如禪學時常提到的:臣服。

raw-image

說得容易。她也總說「情緒來的時候,那些道理什麼的,在腦海根本沒有立足空間」。我想,沒關係的,總會有越來越上手的時刻到來。只期望她看自己至少是順眼的。

若能接受自己的真實樣貌,不管符不符合你所想像的人生目標
至少每天面對的都是看得順眼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1.7K會員
321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我問聖靈,在不同語境下「靈魂」這個詞彙常見的被詮釋方向。聖靈提出五個「靈魂」面向,很符合我期待更好地理解「靈魂」二字之於不同說話者的意義與指涉。這幫助我能夠更好地捕捉靈性對話時的語意。
Thumbnail
2025/05/05
我問聖靈,在不同語境下「靈魂」這個詞彙常見的被詮釋方向。聖靈提出五個「靈魂」面向,很符合我期待更好地理解「靈魂」二字之於不同說話者的意義與指涉。這幫助我能夠更好地捕捉靈性對話時的語意。
Thumbnail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欸,為什麼!我突然全身舒暢,心情也明快! 昨天工作時,原本旁邊的同事因為家事、公事混雜,心情明暗交錯,手邊還持續整理著禮物的紙箱、宣傳單等等物品,一邊用碎念的方式整理自己接下來的思維。 大概五分鐘她才怒火滔天的結束一場對話。 我深呼吸了幾口氣,邀請她。 嘿,陪我練習先照顧自己好嗎? 拿出
Thumbnail
欸,為什麼!我突然全身舒暢,心情也明快! 昨天工作時,原本旁邊的同事因為家事、公事混雜,心情明暗交錯,手邊還持續整理著禮物的紙箱、宣傳單等等物品,一邊用碎念的方式整理自己接下來的思維。 大概五分鐘她才怒火滔天的結束一場對話。 我深呼吸了幾口氣,邀請她。 嘿,陪我練習先照顧自己好嗎? 拿出
Thumbnail
從過去的自我設限、社交焦慮到如何敞開自己、坦然面對自我,提醒讀者勇敢分享真實感受。
Thumbnail
從過去的自我設限、社交焦慮到如何敞開自己、坦然面對自我,提醒讀者勇敢分享真實感受。
Thumbnail
我們往往想的太多,但卻做的太少。心境的寧靜很重要,能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位置。與人相處時,我們應該保持清澈平靜的心。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充實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往往想的太多,但卻做的太少。心境的寧靜很重要,能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位置。與人相處時,我們應該保持清澈平靜的心。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充實的重要性。
Thumbnail
焦慮不焦慮,對我而言就像問候三餐一樣的平常,慢慢開始接受他是我的一部份,當焦慮來襲時,我試著不與他在第一時間對抗,接受吧!擁抱他,其實也不會怎麼樣。記取去年的教訓,我採取了「好累哲學」,發現自己在累得想睡覺的時候,會把事情想得很簡單,而且會自動排除以往我自願累死自己的那部分,因為累,所
Thumbnail
焦慮不焦慮,對我而言就像問候三餐一樣的平常,慢慢開始接受他是我的一部份,當焦慮來襲時,我試著不與他在第一時間對抗,接受吧!擁抱他,其實也不會怎麼樣。記取去年的教訓,我採取了「好累哲學」,發現自己在累得想睡覺的時候,會把事情想得很簡單,而且會自動排除以往我自願累死自己的那部分,因為累,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