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來,陸續的看到新聞播報某某公司倒閉、某某公司裁員、某某公司高層減薪的新聞,
也許去年底還在開心辦尾牙的時刻,
根本無法預料短短幾個月後,世界都不一樣了。
台灣的媒體總喜歡播報灑狗血的悲慘例子,
卻鮮少播報,這樣困境之下,仍在努力轉型與突破現狀的努力。
所謂「海浪退去,才會知道誰沒穿褲子」,
市場任何的危機,
也都只是讓體質不完整的企業退下,
再次留下免疫力強、甚至能從危機中學習、並更為成長的企業。
但是,勉強度過危機的小企業主們,
又該如何從這次的疫情裡,為自己打造良好的體質呢?
- 重新確認資源:
這裡所說的資源包含所有有形、無形、直接、間接、以及自我的專長。
很多時候,對自己的不信任感來自於「不知道自己擁有甚麼」。
在這段時間內,我協助了客戶重新檢視所有的資源,會發現,在疫情前的檢視與疫情後的檢視的最大不同是,企業主在危機之後對於「資源的接納度」更廣。
明白講就是,順風的時候,總以為自己甚麼都辦得到,資源的使用也就身邊固定那一些,唯有在逆風的時候才願意全盤檢視,那些自己平時看不上眼的、或是沒注意的,原來可以幫助自己這麼多。但是重點是,每個人的眼界都有盲點,自己是否願意打開限制,去問去聽去收取所有的回應,又或是直接找尋指引師協助,讓自己開拓眼界減少盲點,以獲取所有資源。
- 重新確認需求與需求落差:
絕大多數的企業主都懂得要了解顧客需求,才能取到確切的客群、提供客戶需要的商品。但是絕大多數的企業主並無更深入的確認,「客戶對商品需求的程度和我以為的程度是否一致?」當企業主與顧客的認知有所落差時,從商品的定位、解決問題的能力、通路、定價……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像隔靴搔癢一般,像是做了又沒做到位。
當市場上出現一個更能精準到位的商品時,自家商品被淘汰也是自然的事。
而在疫情之後,消費心理已出現永久的變化,
已無法再用過往對市場的認知來做判斷,
必須要重新檢視需求、補上認知落差,
才能有機會在疫情之後的市場裡持續獲利。
經營者們切忌過於自我,多聽市場的回應,能讓路走得更順暢。
重新制定新的商業模式:
許多企業主都明白,制定新的商業模式已刻不容緩,
但是到底要制定到甚麼程度,才真的能確保企業在變動的狀態下仍能運作順暢?
一般企業主設定商業模式時,只會根據「現下」時空狀態、能協助自己獲利為主,(甚至有些公司的商業模式從一開始就不完整)
但是當市場狀態不如預期時,
商業模式時常處於脆弱邊緣,無法被完整發揮。
在這次疫情裡,甚至是過往任何市場變動的時刻,
都能明白自家公司的體質狀態如何,公司哪一個部分是脆弱的,
這也是未來經營時刻需要特意加強的部分。
另外,當商業模式裡的元素太過「單一」時,也會同樣脆弱,
例如,金流來源單一、或是客群取向單一……
當這單一條路被卡關的時候,公司自然容易出了問題。
所以新型態的商業模式,需要具有更多的彈性與可能性來做多元化經營,
來因應各種不同的變化。
這是一個重新審思與創造的時刻,
這是每一個企業主在創業的過程當中,最珍貴的時刻,
這個過程,將會激發大家的潛能,並能發揮所有的可能性,打破所有的限制,
去創造以往想像不到的結果,
是很辛苦沒錯,
但是這份創造的能力,將會推動你,實現下一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