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健康的人際關係結合自我照顧及正念,有助於提升心理健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們在談論心理健康時較常想到精神疾病,然而心理健康的內涵不僅為憂鬱、焦慮或雙極性疾患的診斷,心理健康的內涵為一個人整體的情緒、精神狀態及幸福感,其包含正面及負面的因素,正向的心理因素如韌性、好奇心及自我價值感,在很多情況能幫助我們面對逆境及精神疾病。身體健康需要不斷的關注及維護,心理健康也是,維持心理的健康幫助我們應對壓力、更快的從挫折中恢復、睡得更好且身體復原的速度更快,在許多方面,心理健康是讓我們更健康、更幸福的關鍵。
人際關係如何改善健康
研究結果壓倒性的表示,擁有牢固、支持性人際關係的人們活得更健康、更長久、傷口更快癒合、血壓更低、憂鬱症復發的機率較低且較少感到焦慮。
人際關係如何促進健康
1. 人際關係提供人們生活的目標和意義感。
2. 朋友和家人常鼓勵我們從事促進健康的行為(如健康的飲食習慣、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及定期回診)。
3. 和一個富有同理心的好聽眾對話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壓力並處理情緒。
4. 與朋友共度時光(散步或運動)可以增加精力、放鬆心情。
5. 雖然視訊或通話讓我們輕易的跟家人及朋友聯絡,但比不上實際見面帶來的效果。
辨識、促進健康的人際關係
不健康的人際關係可能成為壓力來源或精神疾病的誘因,因此與鼓勵健康習慣並提供正向人際支持的人們建立關係十分重要,在這裡有幾點建議:
1. 與老朋友聯繫。
2. 規劃與家人定期相聚的計畫。
3. 參加家庭及學校的聚會。
4. 加入符合興趣及價值的社會組織、團體。
5. 在您支持的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
6. 您的夥伴不只是現在的家人跟朋友,同事、鄰居、神職人員或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成為您有意義的關係及重要的情感支持。
將正念結合自我照顧的計畫
當人際關係變得緊張時,請考慮在日常中加入正念的練習,正念將冥想與自我覺察及同理結合,幫助我們瞭解並尊重自己身體及情緒的反應,在某些角度來說,正念是「三思而後行」的另一個體現,您可以再對某人或某事做出反應前深呼吸,並從一數到十。最近的研究表明,正念能顯著增進心理進康,包括減少焦慮、避免憂鬱症復發,降低情緒反應並讓您更加專注。
基於正念的認知療法(MBCT)需要接受為期八周的訓練課程,但您可以將正念的精神納入日常生活中,如:
1. 關注身體的反應,我感到焦慮嗎?現在身體呈現什麼姿勢?肌肉緊繃嗎?身體正試圖告訴我們什麼呢。
2. 確認此刻的狀態,我現在是否感到不知所措、疲倦或感覺自己生病了,這些感受如何影響我人際的應對?
3. 感到不知所措或壓力重重時,請緩慢、有節奏的呼吸,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並重新調整自己。
4. 每天花一些時間進行反思及冥想。
5. 在做出反應之前,先停下來感受自己的情緒,為何我感到生氣或沮喪,如何解決讓我感到不舒服的原因,而非單純的宣洩情緒?
6. 其他方式例如瑜珈、漸進式肌肉放鬆法(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生物回饋(biofeedback)、可視化的練習(Visualization exercise)亦可幫助我們恢復心理健康。
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幫助
許多人可以從專業的治療中得到幫助,例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或社會工作師,不幸的是,由於社會的污名化及誤解,許多人即使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仍不願尋求專業的協助。如果您感到徬徨無措,請向專業人員尋求幫助,他們可以幫助您培養心理健康並解決您的精神衛生方面的困擾,這能最大程度的減輕症狀、增強韌性並改善生活品質,而且您在過程中可能不需要吃藥。
參考資料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1會員
40內容數
比較未經加工的國外新聞翻譯,多為我感興趣的研究主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Q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些年來,我們接收到許多來自於媒體或其他人的訊息,宣稱感恩能幫助我們更加快樂,並促進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然而當此練習被用來改善焦慮或憂鬱時,它實際上帶來的效果有限。
當人們一周至少一次參與宗教活動時,死於絕望(deaths of despair)的風險變顯著的降低,包括自殺、藥物過量及酒精中毒有關的死亡,這樣的現象在女性身上比男性來的明顯一些。
最近的研究顯示,兒童的的撫養環境影響未來重鬱症發作的風險,此研究揭示支持性養育的重要性。
有兩項研究顯示美國青少年吸菸的比例較過去減少,其中一項研究追蹤2011年至2018年的國、高中青少年,發現其吸菸的比例下降,且吸菸者的每日吸菸量亦較低;另一個研究追蹤了2000年至2018年青少年中,從未嘗試吸菸的比例大幅提升(從2001年的39%上升至2018年的76%)。
研究結果顯示,童年的家庭環境特別不好的人(遭受創傷、忽視、虐待及家庭功能失調),在他們50到60歲左右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發作、中風)的風險增加50%以上。
在美國,因過量使用海洛因、美沙冬、鴉片類藥物及古柯鹼造成死亡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每年亦有數萬人因使用酒精而死亡。多年來,大家不斷嘗試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治療策略,以幫助使用酒精及藥物成癮的人們,然而許多治療策略帶來的效果都有其限制,這個最新的研究表明,多面向的治療策略帶來更好的成效。
這些年來,我們接收到許多來自於媒體或其他人的訊息,宣稱感恩能幫助我們更加快樂,並促進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然而當此練習被用來改善焦慮或憂鬱時,它實際上帶來的效果有限。
當人們一周至少一次參與宗教活動時,死於絕望(deaths of despair)的風險變顯著的降低,包括自殺、藥物過量及酒精中毒有關的死亡,這樣的現象在女性身上比男性來的明顯一些。
最近的研究顯示,兒童的的撫養環境影響未來重鬱症發作的風險,此研究揭示支持性養育的重要性。
有兩項研究顯示美國青少年吸菸的比例較過去減少,其中一項研究追蹤2011年至2018年的國、高中青少年,發現其吸菸的比例下降,且吸菸者的每日吸菸量亦較低;另一個研究追蹤了2000年至2018年青少年中,從未嘗試吸菸的比例大幅提升(從2001年的39%上升至2018年的76%)。
研究結果顯示,童年的家庭環境特別不好的人(遭受創傷、忽視、虐待及家庭功能失調),在他們50到60歲左右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發作、中風)的風險增加50%以上。
在美國,因過量使用海洛因、美沙冬、鴉片類藥物及古柯鹼造成死亡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每年亦有數萬人因使用酒精而死亡。多年來,大家不斷嘗試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治療策略,以幫助使用酒精及藥物成癮的人們,然而許多治療策略帶來的效果都有其限制,這個最新的研究表明,多面向的治療策略帶來更好的成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Thumbnail
父親會串連一個人的事業或財富能量,而母親經常連結的是人際的能量,一旦這兩個生命本源被我們阻絕砍斷時,生命就容易卡住,除了很難變得富有,也很難有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身體健康也容易出問題。所以無論是養心或養身,首先關鍵就是在於學習愛和感恩父母。——《心念自癒力》
Thumbnail
步入社會三年多,每到一個新環境,除了學習工作上的必須職能外,公司的文化禮儀、人情世故也是職場上必修課,公司裡的老大哥,老大姊總喜歡對遇到人際困擾的新人說:「在職場,做人比做事難」!這天大的道理,其實人人都馬知道,不過,當有人一心只想好好做事的時候,卻一直被「只想做人,不想做事」人纏著,這種時候...
Thumbnail
面對詭局多變的職場環境,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職涯順風順水,面對無法切割逃避的至親家人,又該如何破解各種以愛之名、行情緒勒索之實的痛苦迴圈
Thumbnail
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裡,該如何取得平衡,必須先分析自己是屬於哪一種性格,了解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在您身邊圍繞的都是貴人還是小人
Thumbnail
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心理是在2016年。在此之前,很少使用健保卡的我一直是模範乖寶寶,很少生病,更別談說是從來沒走進過的心理衛生科。當時用的是健保門診的家醫科心理衛生。 直到2017的一場情傷勾起心中回憶再度爆發,當時又再度陷入憂鬱傾向的我,無奈之下與資訊不齊全,只好再次前往相同地點報到,但是這次的醫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Thumbnail
父親會串連一個人的事業或財富能量,而母親經常連結的是人際的能量,一旦這兩個生命本源被我們阻絕砍斷時,生命就容易卡住,除了很難變得富有,也很難有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身體健康也容易出問題。所以無論是養心或養身,首先關鍵就是在於學習愛和感恩父母。——《心念自癒力》
Thumbnail
步入社會三年多,每到一個新環境,除了學習工作上的必須職能外,公司的文化禮儀、人情世故也是職場上必修課,公司裡的老大哥,老大姊總喜歡對遇到人際困擾的新人說:「在職場,做人比做事難」!這天大的道理,其實人人都馬知道,不過,當有人一心只想好好做事的時候,卻一直被「只想做人,不想做事」人纏著,這種時候...
Thumbnail
面對詭局多變的職場環境,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職涯順風順水,面對無法切割逃避的至親家人,又該如何破解各種以愛之名、行情緒勒索之實的痛苦迴圈
Thumbnail
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裡,該如何取得平衡,必須先分析自己是屬於哪一種性格,了解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在您身邊圍繞的都是貴人還是小人
Thumbnail
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心理是在2016年。在此之前,很少使用健保卡的我一直是模範乖寶寶,很少生病,更別談說是從來沒走進過的心理衛生科。當時用的是健保門診的家醫科心理衛生。 直到2017的一場情傷勾起心中回憶再度爆發,當時又再度陷入憂鬱傾向的我,無奈之下與資訊不齊全,只好再次前往相同地點報到,但是這次的醫